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内穿孔素(Perforin)、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10(IL-10)表达与病毒消除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并同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的载量,分析其与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CD8+T细胞Perforin、IFN-γ和IL-10的表达分别为(5.30±2.62)%、(4.05±2.25)%和(0.77±0.5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50、4.56、4.20,均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T细胞内Perforin和IFN-γ表达率与乙肝病毒DNA载量成负相关(r分别为-0.539、-0.340,P0.01、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存在功能上的缺陷,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减少可能与病毒长期存在,病程迁延不愈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IL-18、IFN-γ变化与其血清HBV DNA的水平,探讨病毒复制程度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6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8、IFN-γ水平;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HBV DNA。结果根据HBV感染者血清中HBV DVA载量的高低,将它们分为低拷贝组[(103~104)copy/mL]、高拷贝组[(>104~108)copy/mL]以及DNA阴性组(<103copy/mL)。HB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低,且随着HBV DNA载量的增加,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降低更明显。CD8+T细胞百分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乙型肝炎患者IL-18、I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HBV DNA载量的增加,IL-18、IFN-γ增加更明显。结论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免疫调节紊乱,HBV DNA复制增加,进一步加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失衡,CD4+/CD8+比值、血清IL-18、IFN-γ的动态变化可及时提示HBV感染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血清IL-2、IL-4、IL-10、IFN-γ和TGF-β的变化,探讨其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4例CHB患者作为CHB组、8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作为AHB组,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上述5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CHB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均明显高于AHB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组和AHB组的CD4+CD25+Treg百分率与血清HBV-DNA及ALT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CHB组血清IL-2、IL-4、IL-10、IFN-γ和TGF-β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组IL-2及IFN-γ分别与ALT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免疫紊乱,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1/Th2细胞的失衡与乙型肝炎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铁过载对小鼠脾脏CD8~+T细胞凋亡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铁剂组、去铁组、抗氧化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建立小鼠铁过载模型,观察小鼠铁负荷情况及脾脏CD8~+T淋巴细胞内可变铁池(LIP)水平,活性氧(ROS)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8~+T细胞比例以及IFN-γ、TNF-α、Granzyme-B和perforin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Annexin/PI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凋亡。免疫磁珠分选小鼠脾细胞获得CD8~+T细胞,RT-PCR检测CD8~+T细胞的IFN-γ、TNF-α、G ranzyme-B、perforin、BCL-2和BAX表达。结果:脾组织铁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均显示脾发生铁过载。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中CD8~+T细胞中ROS明显上升(108.45±9.22 vs 187.48±5.36,P0.01)。与对照组相比,铁过载组小鼠脾脏CD8~+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7.41±1.23)%vs(14.05±0.79)%,(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铁过载组小鼠脾CD8~+T细胞IFN-γ显著降低(11.62±1.99)%vs(3.77±0.84)%,(P0.05),GranzymeB表达显著降低(11.36±1.48)%vs(5.29±1.74)%,(P0.05);小鼠脾CD8~+T细胞中IFN-γ(×10-4)表达(10.94±0.13 vs 2.19±0.78,P0.05)明显下降,Granzyme-B(×10-3)表达(7.70±0.75 vs 4.88±0.08,P0.05)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小鼠脾CD8~+T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11.33±0.48)%vs(2.27±0.33)%,(P0.05);小鼠脾CD8~+T细胞中BCL-2表达(×10-3)明显下降(48.29±5.81 vs 1.17±0.21,P0.05),BAX表达(×10-2)明显上升(13.90±2.67 vs 446.93±76.64,P0.05)。上述铁过载对小鼠脾CD8~+T细胞的作用经去铁以及抗氧化治疗后可部分逆转。结论:铁过载可通过上调脾CD8~+T细胞内ROS进而上调BAX并下调BCL-2,增加CD8~+T细胞凋亡率,抑制CD8~+T细胞IFN-γ、Granzyme-B和蛋白的表达。经去铁以及抗氧化治疗后可部分逆转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e抗原(HBeAg)转换与外周血γδT、白细胞介素(IL)-17、γ干扰素(IFN-γ)等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然后在研究组内根据HBeAg表达与否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HBeAg+/Ab-组(n=30)、HBeAg+/Ab+组(n=30)、HBeAg-/Ab+组(n=30)。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的γδT细胞、IL-17+γδT细胞、IFN-γ+γδT细胞、IL-17+CD8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比例,对比上述指标在研究组及对照组间、以及乙型肝炎患者HBeAg/Ab不同表达组内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乙型肝炎患者HBeAg/Ab不同表达组及不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下,血清内HBV-DNA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IFN-γ+γδT细胞、γδT细胞水平、IL-17+CD8细胞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HBeAg+/Ab-组和HBeAg+/Ab+组患者PBMCs内总γδT细胞水平要显著高于HBeAg-/Ab+组(P<0.05);HBeAg+/Ab+组乙型肝炎患者IL-17+CD8细胞明显高于HBeAg+/Ab-组和HBeAg-/Ab b组(P<0.05)。HBeAg+/Ab-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HBV-DNA水平要明显高于HBeAg+/Ab+组和HBeAg-/Ab+组(P<0.05)。结论γδT细胞在HBeAg/Ab血清转换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IL-17+CD8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良性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对于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可能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4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予以口服苦参素300mg,3次/d,疗程6个月。检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亚群及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下降,经过苦参素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水平明显下降,经过苦参素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紊乱和Th1/Th2平衡失调,苦参素既能抑制调节T细胞亚群紊乱,又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反应,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清除细胞内病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乙肝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迭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细胞因子Th1(IFN-γ),Th2(IL-4)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CD4+细胞数下降,CD8+细胞数增加,但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肝硬化组CD3+,CD3+CD4+细胞减少,CD3+CD8+细胞增加,CD3+CD4+/CD3+CD8+比值下降,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IFN-γ表达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4表达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Th1类细胞因子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邵慧  吕坤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2763-2764
目的探讨Th17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取20例AS患者(分AS病情稳定组及活动组各10例)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用或不用非特异性刺激剂(anti-CD3、anti-CD28),然后加佛被酯/离子霉素,经固定/透膜处理进行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及IL-6水平。结果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纯度达90%以上。AS病情活动组IL-17表达水平较病情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anti-CD3、anti-CD28刺激后,CD4+T细胞IL-17胞内表达水平较无刺激有一定的增加。AS患者CD4+T细胞IFN-γ胞内表达水平呈现与IL-17表达相似的特点。结论 A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胞内IL-17和IFN-γ呈高表达,提示分泌IL-17的Th17细胞和分泌IFN-γ的Th1细胞共同参与了AS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吴玉兰  黄书明  陈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9):2444-2445,244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28、CD8+CD28+(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CD8+CD28-(免疫抑制性T细胞,Ts)细胞分子的表达。方法采用HLA-A2限制的HBVcore18-27抗原表位五聚体(MHCpentamers)法结合流式细胞技术分析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组)患者和23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NC)组]外周血CD28、CD8+CD28+、CD8+CD28-细胞的表达变化,比较他们在CHB分度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和HBV DNA载量的关系。结果 CD8+CD28-在CHB和LC组中明显升高,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CD28+百分比在CHB轻、中、重度中逐渐升高,而CD8+CD28-百分比逐渐下降;ALT水平和HBV DNA载量与CD8+CD28+、CD8+CD28-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CD28对慢性乙肝免疫调节有重要作用,但与肝脏的炎症程度无关;CTL应答随炎症程度的增高而增强,炎症程度越高细胞毒反应越明显,更有利于病毒的清除。Ts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且Ts的抑制作用随炎症程度的增高而降低;ALT水平和HBV DNA载量与Ts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CD4/CD8比值与血清IFN-γ、IL-2浓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或健康自愿者静脉血CD4+、CD8+阳性T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FN-γ、IL-2浓度。结果健康自愿者CD4/CD8为1.57±0.37,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8为1.43±0.71,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9.6%为参考值将胃癌患者分为CD8+细胞比例增高组或未增高组,两组CD4/CD8比例分别为1.02±0.21、1.64±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FN-γ浓度(ng/ml)分别为25.42±8.12、6.27±1.77,血清IL-2浓度(ng/L)分别为213.7±21.3、162.3±35.4,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CD4/CD8降低患者具有更高的复发和转移风险(P<0.01)。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CD4/CD8降低与血清IL-2、IFN-γ浓度有关,CD4/CD8测定可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T细胞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 domain,TIGIT)的表达情况,为其可能作为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21例正常早孕者及23例RSA患者的抗凝外周血,分别检测其CD3~+T细胞表面分子TIGIT的百分比及细胞因子IL-10和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RSA组患者TIGIT+细胞所占CD3~+T细胞的百分比为(41.52±7.17)%,高于早孕组中的该百分比[(36.09±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组TIGIT+CD3~+T细胞中IL-10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1.68±5.90)%,低于早孕组TIGIT+CD3~+T细胞中IL-10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16.33±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T细胞中IFN-γ的表达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负性共刺激分子TIGIT在RSA患者中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母胎免疫的调控,与RSA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以及对Th1/Th2和Tc1/Tc2细胞的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不同浓度PGE2与抗CD3和抗CD28单克隆抗体(mAb)和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共同培养120小时,测定细胞增殖程度。ELISA方法测定24、48、72和120小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浓度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CD4+IL-4+T细胞和CD4+IFN-γ+T细胞以及CD8+IL-4+T细胞和CD8+IFN-γ+T细胞比值。各实验均以不加PGE2为对照。结果表明:①随PGE2的浓度增加,T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率明显增高(p=0.001);T细胞增殖抑制率与PGE2浓度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89,p=0.000)。②实验组培养120小时的IFN-γ浓度与第72小时的IFN-γ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917),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浓度随时间持续增高(p=0.046);实验组不同时间的IFN-γ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不同时间产生IL-4浓度无明显变化(p=0.400);对照组24小时细胞培养上清中IL-4浓度高于48、72和120小时(p值分别为0.007、0.003和0.002);实验组细胞培养24小时时IL-4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7);实验组细胞培养48、72和120小时与对照组IL-4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实验组与对照组CD4+IFN-γ+T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0.767);实验组CD4+IL-4+T细胞比例略高于对照组(p=0.051);实验组CD4+IL-4+T细胞与CD4+IFN-γ+T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实验组与对照组CD8+IFN-γ+T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0.441);实验组CD8+IL-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5);实验组CD8+IL-4+T细胞与CD8+IFN-γ+T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8)。结论:PGE2体外抑制外周血T细胞的增殖;PGE2作用24小时即可抑制IFN-γ和IL-4的产生,并且明显影响T细胞IFN-γ的高峰出现,对IFN-γ具有持续性的抑制作用,对IL-4的持续性影响并不明显;PGE2使CD4+IL-4+T细胞与CD4+IFN-γ+T细胞的比值和CD8+IL-4+T细胞与CD8+IFN-γ+T细胞的比值增加,调节T细胞的免疫反应向Th2/Tc2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8~+T细胞功能变化在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sHLH)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揭示sHLH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sHLH患者CD8~+T细胞耗竭标记PD-1、TIM-3和LAG-3的表达,ΔCD107a表达和细胞内干扰素γ(IFN-γ)分泌水平,检测效应记忆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及双阴性T细胞的数量。结果:sHLH患者CD8~+T细胞上抑制性受体PD-1、TIM-3和LAG-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0.73±22.64、15.97±14.45和0.73(0-37.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48±7.98、1.95±1.52和0.0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D8~+T细胞的ΔCD107a表达量(4.49±2.71 vs 6.07±2.14,P=0.035)和IFN-γ分泌水平(37.30±24.46 vs 55.17±22.23,P=0.034)则明显低于对照组。sHLH患者效应记忆性CD8~+T细胞的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4.35±10.37 vs 22.92±11.12,P=0.016),而调节性T细胞及双阴性T细胞数量则无明显差异。sHLH患者活动期CD8~+T的PD-1、TIM-3和LAG-3表达量分别为38.09±21.87、14.35±13.70和0.82(0-13.22),明显高于缓解期的24.27±17.23(P=0.03)、8.64±5.60(P=0.014)和0.13(0-3.69)(P=0.043)。结论:CD8~+T细胞功能耗竭可能是参与sHLH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 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研究组)及同期本院体检的3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研究组、对照组免疫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变化,依据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预后情况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比较两组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预后与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CD3~+、CD4~+、CD4~+/CD8~+低于治疗后及对照组,CD8~+、IL-8、IFN-γ、TNF-α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CD8~+、IL-8、IFN-γ、TNF-α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CD3~+、CD4~+、CD4~+/CD8~+高于未缓解组,CD8~+、IL-8、IFN-γ、TNF-α低于未缓解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预后与CD3~+、CD4~+呈正相关(P0.05),与CD8~+、IL-8、IFN-γ、TNF-α呈负相关(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后可有效调节其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且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变化与其预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河北中医学院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白介素IL-17、IL-35和γ-干扰素(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IFN-γ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Treg细胞比例升高;MMⅢ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MMⅢ期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Ⅰ期(P0.05);血清IL-17水平依次为MM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依次为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P0.05);Treg细胞比例依次为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则对照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IL-17、IL-35和IFN-γ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白介素IL-17、IL-35和γ-干扰素(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IFN-γ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Treg细胞比例升高;MMⅢ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MMⅢ期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Ⅰ期(P0.05);血清IL-17水平依次为MM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依次为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P0.05);Treg细胞比例依次为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则对照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IL-17、IL-35和IFN-γ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全血标本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γ-干扰素(IFN-γ)的检测率,为今后检测外周血中IL-17的相关试验中有没有必要分离PBMC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收集中性粒细胞(PMN)和自体血浆。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中IL-17和IFN-γ。结果 PBMC+PMN组、PBMC+血浆组、PBMC+PMN+血浆组和全血组中CD3+T细胞中分泌IL-17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30%,0.26%,0.55%,1.25%)与PBMC组(0.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γδT细胞中分泌IL-17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18%,1.20%,3.87%,7.28%)与PBMC组(0.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CD8+T细胞中分泌IL-17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29%,0.24%,0.42%,2.63%)与PBMC组(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CD8-T细胞中分泌IL-17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52%、0.48%、0.91%、0.93%)与PBMC组(0.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中IL-17浓度(109.90±38.68)pg/mL也明显高于PBMC中IL-17浓度(37.06±6.4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分离出的PBMC相比,全血标本更有利于提高IL-17和IFN-γ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凋亡对辅助性T细胞(Th)漂移的影响及血必净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必净组,每组8只.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于第3日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各组CD4+CD25+Treg并培养12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凋亡率及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和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分泌量;再将CD4+CD25+ Treg与CD4+CD25-T细胞1∶1共培养,刀豆素A刺激68 h,ELISA检测Th1、Th2、Th17分泌的γ-干扰素(IFN-γ)、IL-4、IL-17水平.结果 正常组Treg凋亡率[(12.03±0.89)%]与假手术组[(9.48±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Treg凋亡率[(5.87±0.44)%]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而血必净组的Treg凋亡率[(27.29±2.48)%]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均<0.01).Foxp3、CTLA-4表达和IL-10分泌量随Treg凋亡率增加而减少,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8(P=0.042)、-0.877(P=0.042)、-0.743(P=0.010).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FN-γ、IL-4水平和IFN-γ/IL-4比值均明显升高[IFN-γ:(254.70±44.88)ng/L比(0.68±0.78)ng/L,IL-4:(8.82±0.61)ng/L比(3.48±0.98)ng/L,IFN-γ/IL-4比值:30.28±4.87比0.23±0.30,P均<0.01];而血必净组IFN-γ[(491.54±84.28)ng/L]和IFN-γ/IL-4比值(45.31±8.01)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和P<0.05);各组间IL-17水平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脓毒症时Treg凋亡率增加可减轻对效应T细胞的抑制功能,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促进脓毒症Treg凋亡,介导Th2向Th1漂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127(IL-7受体)的表达,探讨其与HBV载量及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5名HBV感染者及40名健康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表面CD127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IL-7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并进行分析。结果HBV感染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CD127的表达分别为(84.59±5.69)%和(38.45±3.03)%,其中CD8+T淋巴细胞表面CD127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乙肝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CD127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重型乙肝组(P<0.05);HBV感染者血浆中IL-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与CD8+T淋巴细胞表面CD127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1,P<0.05);HBV病毒载量的对数值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127的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r=-0.432,P<0.01)。结论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127的表达水平与疾病进展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65岁以上行右胸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GEA组)。检测术前、术后48 h受试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D-L1)及CD8~+T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表达量,CD8~+T细胞凋亡率,以及CD8~+T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能力。结果 2组术后48 h TNF-α、IL-2、IL-10水平均高于术前,其中GEA组TNF-α、IL-2、IL-10水平显著低于GA组(P0.05)。2组术前PD-L1表达量、PD-1含量、CD8~+T细胞凋亡率、IFN-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8 h GEA组PBMC PD-L1表达量显著低于GA组(P0.05)、CD8~+T细胞PD-1表达显著高于GA组(P0.05),CD8~+T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GA组(P0.05),但CD8~+T细胞分泌IFN-γ水平显著高于GA组(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可能通过降低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来部分逆转围术期单核细胞PD-L1的上调,从而减轻T细胞IFN-γ的分泌和增殖的抑制,改善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及血清因子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5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该院确诊并治疗的SFTS患者138例,作为SFTS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2个亚群变化的特点,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同时选取该院门诊体检健康者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检测相同的各项指标表达水平。结果 SFTS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为(22.69±5.02)%,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比SFTS组多,为(56.11±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TS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为(39.03±4.09)%,健康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比SFTS组患者少,为(24.51±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CD8~+T在感染布尼亚病毒(SFTSV)后明显降低。SFTS组IL-2表达水平为(55.81±7.52)μg/L,健康对照组为(117.02±5.31)μg/L;SFTS组TNF-β表达水平为(72.91±6.03)μg/L,健康对照组为(112.84±4.91)μg/L;SFTS组IFN-γ表达水平为(21.01±8.20)μg/L,健康对照组为(103.15±3.74)μg/L,SFTS组患者感染SFTSV后IL-2、TNF-β、IFN-γ均明显下降,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TS患者感染SFTSV后,导致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减少,CD8~+T淋巴细胞增加,CD4~+T与CD8~+T比例失衡;造成外周血清中IL-2、TNF-β、IFN-γ因子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