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细胞凋亡与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细胞凋亡作为热门课题之一 ,活跃在生命科学领域。最近 ,有不少学者关于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的研究 ,显示了细胞凋亡在青光眼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有关细胞凋亡与青光眼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 细胞凋亡概述细胞生命过程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细胞死亡方式 ,坏死 (necrosis)和凋亡 (apoptosis)。细胞坏死是细胞被挤压或受到严重损害后发生细胞水肿、崩解 ,释放毒性产物 ,引起炎症反应[1,2 ] 。炎症的出现可以清除毒性产物 ,结果导致细胞死亡 ;另外炎症反应的本身造成组织损害、功能丧失。在…  相似文献   

2.
李伦甘  胡玉英 《陕西中医》2021,(2):262-264,268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以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及其他含色素神经元(如蓝斑、脑干中的中缝核及迷走神经背核等)大量变性死亡为主要的病理特征。细胞凋亡作为一种多基因调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参与了PD神经元细胞的死亡过程,线粒体介导的凋亡是PD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抗凋亡治疗是早期预防和延缓PD进程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抗细胞凋亡治疗上疗效明显,大量实验表明中医药干预,包括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针灸等治疗,能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凋亡相关基因(如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xL、促凋亡基因Bax和P53等)信号转导,减少Caspases凋亡蛋白的激活及表达,从而抑制PD细胞凋亡。本文将对细胞凋亡分子机制及中医药干预对PD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 (apoptosis)是肌体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和病理状态中细胞自主性死亡过程。19 72年病理学家Kerr[1 ] 等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细胞死亡进行比较 ,发现了另一种区别于坏死的死亡形式 ,即程序性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 ,PCD)又称细胞凋亡。它是细胞在基因调控下发生的主动死亡过程。细胞死亡 (凋亡 )与增殖过程的动态平衡调节着肌体的生长发育及进化 ,维持着细胞群体数量的自身稳定和内环境的相对恒定。同时对维持血管结构的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1 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 (V…  相似文献   

4.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细胞凋亡的发生主要是由细胞凋亡的内源性通路与外源性通路介导。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蛋白包括全细胞色素C(Cyt C)、原癌基因Bcl-2(B cell lymphoma-2)、凋亡抑制蛋白(IAP)与凋亡蛋白酶(Caspase)等。针康法通过干预细胞凋亡通路,调节上述凋亡相关蛋白以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本研究将对参与细胞凋亡通路的凋亡相关因子及针康法对其发挥的干预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重要病理反应过程。缺血性脑损伤后,活性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OFR)增加,通过坏死或凋亡的方式引起细胞死亡,还介导线粒体途径、核转录因子信号转导间接导致细胞凋亡。近年来中药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相似文献   

6.
1引言 细胞死亡的模式主要有坏死和凋亡.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不但依赖细胞增殖和分化,也依赖于细胞的凋亡.细胞凋亡(app-ptosis)又称编程性死亡,是生物界重要的生命现象之一,广泛参与生理、病理过程.从线虫至高等哺乳类动物,从胚胎至成人,从生理到病理,从生到死整个过程,体内不同的细胞多具有此种死亡形式.早在1907年Collin研究神经细胞发育时,描述细胞死亡形态与现在认为的细胞凋亡相似,50年代,Gluch-Smann再次描述,60年代经Kerr详细研究后至1972年命名为凋亡.1980年Wyllie提出细胞凋亡与死亡形态等特征,确立了细胞死亡新的分类.细胞凋亡已成为肿瘤学、衰老医学、病理学、毒理学、免疫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椎间盘退变(IDD)是各种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包括椎间盘突出症,椎体滑脱,椎管狭窄等,也是导致慢性腰背痛(LBP)的一个重要原因~([1-2])。一般认为细胞外基质(ECM)的丢失,椎间盘细胞减少和炎症反应在椎间盘退变中起重要作用~([3-4])。髓核细胞的减少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直接原因,随着髓核(NP)细胞过度凋亡,细胞外基质合成减弱,导致正常椎间盘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破坏,进而加重椎间盘退变~([5-7])。近年来通过诱导髓核细胞自噬来拮抗凋亡,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近年来中药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研究进展。细胞死亡是人们很早注意到的现象。早在1972年Kell首先提出了有别于一般死亡意义的一种新的概念一凋亡(apoptosis),引用发育学的术语来描述细胞死亡过程又称为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它们的概念有别于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后发生的死亡即坏死(necrosis)细胞凋亡的重大意义在于发现了正常细胞的死亡是一种主动自杀过程,对探索细胞间死亡与增殖的精确平衡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有划时代的意义。近年来此项研究取得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一定进展。中药对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也有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英国爱丁堡大学生物学家Kerr于1972年首先提出的。它是细胞受到生理或某些病理信号刺激后,通过启动自身内部机制而发生的一种细胞死亡过程。细胞凋亡不仅对胚胎发生、器官发育及保证自身稳定至关重要,在控制细胞增殖、肿瘤发生和生长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旁分泌外泌体(exosomes)对髓核细胞的影响。方法:提取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Exo Quick提取细胞培养液中exosomes,用电镜、nanosight、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进行鉴定。采用细胞增殖计数(CCK-8)检测髓核细胞的增殖。通过RT-PCR法检测髓核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抑制物蛋白(TIMP-1)的mRNA水平。结果:成功提取大小在200nm以下BMSCs分泌的exosomes颗粒,其表达CD63及TSG101蛋白。BMSCs分泌的exosomes能够明显促髓核细胞的增殖,且受刺激后髓核细胞内MMP-1、MMP-3表达水平下降,而TIMP-1表达水平升高。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exosomes能够促进髓核细胞增殖,降低髓核细胞的老化,缓解椎间盘组织的退化。  相似文献   

11.
细胞凋亡(apoptosis,APO)是新近提出的有关细胞死亡的一种模式,是生物界重要的生命现象之一,就近几年来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凋亡因子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及活血化瘀药对其干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apoptosis,Ap)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由遗传基因调控的主动而有序的细胞自我消亡的过程.近年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凋亡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疾病中.随着活血化瘀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现代研究不断深入,笔者就凋亡因子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和活血化瘀药抑制冠心病中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凋亡的影响,探讨苓桂术甘汤抗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分别用苓桂术甘汤(2.1、4.2、8.4 g/kg)大鼠含药血清(10%)与大鼠心肌细胞H9c2共培养12 h后,加入TGF-β1(20 ng/ml)继续培养12 h。用MTT法检测心肌细胞H9c2的存活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H9c2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3和半胱氨酸蛋白酶-8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1模型组H9c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染色质边聚,细胞核致密浓染且固缩并呈现蓝白色,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半胱氨酸蛋白酶-3、半胱氨酸蛋白酶-8表达量明显升高;与TGF-β1模型组比较,苓桂术甘汤(4.2、8.4 g/kg)含药血清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升高,苓桂术甘汤(2.1、4.2、8.4 g/kg)含药血清组凋亡率由(25.7±1.1)%分别下降至(22.2±1.0)%、(14.7±0.9)%和(10.1±1.3)%;苓桂术甘汤(2.1、4.2、8.4 g/kg)含药血清组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量由(33.1±1.0)pmol/l分别明显下降至28.9±2.0、27.5±2.8和(24.2±2.3)pmol/L,苓桂术甘汤(4.2、8.4 g/kg)含药血清组半胱氨酸蛋白酶-8的表达量由(20.8±2.4)pmol/L分别明显下降至(16.4±1.3)、(13.7±0.7)pmol/L。结论: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能够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的凋亡,该作用与其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3和半胱氨酸蛋白酶-8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临床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心肌细胞为终末细胞,MIRI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会不可逆地损伤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在既往研究中,细胞凋亡被认为是唯一受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而细胞坏死不受调控。然而,目前研究表明,细胞坏死也可以被调控,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由于受调控的细胞死亡通过分子途径主动介导,因此存在抑制这种信号传递的可能性,从而减轻MIRI。目前,PCD主要包括凋亡、自噬、程序性坏死,焦亡和铁死亡。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瑰宝,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多通路、多靶点、毒副作用小且经济成本低等优势。随着中医药抗MIRI疗效的深入研究,证实中医药能够通过调控PCD来减轻MIRI。因此,该文通过探讨PCD与MIRI的关系,以及相关中医药对其干预的新研究,旨在从"干预PCD"角度为防治MIRI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姜黄素对Raji细胞体外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Raji细胞体外抗癌作用及其机制,对比研究其对RaIi细胞和人单个核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Raji细胞及人单个核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V/PI双标流式术、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姜黄素对Raji细胞及人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PI单标流式细胞术测定姜黄素对Raji细胞DNA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1)姜黄素对Raji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2)姜黄素可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Raji细胞凋亡。(3)姜黄素组Raji细胞周期发生变化,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和G2/M期,S期比例减少。(4)姜黄素对人单个核细胞无明显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结论姜黄素能够调控Raji细胞的细胞周期并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Raji细胞增殖;姜黄素对人单个核细胞无明显细胞毒作用,而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株,分为正常组(5.5 mmol·L-1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1葡萄糖),银杏叶提取物组(30mmol·L-1葡萄糖+12.5,25,50,100 mg·L~(-1)银杏叶提取物)。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相关抗原-2(Bcl-2),白血病/淋巴瘤相关抗原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凋亡相关因子(Fas),Fas受体(Fas L)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及核JNK表达变化。结果:高糖组吸光度A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12.5,25,50,100 mg·L~(-1)银杏叶提取物组比高糖组A明显升高(P0.05);高糖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12.5,25,50,100 mg·L~(-1)银杏叶提取物组比高糖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Bax和Caspase-3,Fas和Fas L表达升高(P0.05),12.5,25,50,100 mg·L~(-1)银杏叶提取物组能降低Bax和Caspase-3的表达,升高Bcl-2表达水平,降低Fas和Fas L表达(P0.05);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JNK磷酸化及核JNK蛋白水平升高(P0.05),12.5,25,50,100 mg·L~(-1)银杏叶提取物降低JNK磷酸化及核JNK表达(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通过JNK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蟾蜍灵(bufalin)诱导肝癌Huh7细胞的凋亡及其凋亡的初步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蟾蜍灵作用细胞不同时间后的细胞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试剂盒检测蟾蜍灵诱导的细胞死亡方式并分析细胞凋亡率;细胞活性氧ROS特异性抑制剂NAC预处理细胞1小时后,检测蟾蜍灵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并采用Hoechst 33342染色技术染细胞核,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NAC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AC对蟾蜍灵引起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的影响。结果:10~(-9)、10~(-8)、10~(-7)、10~(-6)、10~(-5)mol/L蟾蜍灵分别作用细胞12、24、48小时后,细胞的活性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降低;用10~(-7)mol/L这一浓度为接下来的实验浓度,流式双染结果表明10~(-7)mol/L蟾蜍灵诱导的细胞死亡为凋亡,凋亡率为42.9%,与星形孢菌素组引起的细胞凋亡分布类似;NAC预处理细胞1小时,再用蟾蜍灵作用细胞24小时后细胞活性为60.9±2.5%,明显比没有NAC预处理的细胞活性高,而且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核染色结果分别显示NAC预处理细胞可以减少蟾蜍灵引起的细胞凋亡和升高蟾蜍灵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升高的百分率为9.5%。结论:蟾蜍灵可以诱导肝癌细胞Huh7凋亡,ROS参与了蟾蜍灵诱导的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本实验结果将为蟾蜍灵的临床使用和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杨素提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能力,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白杨素以不同浓度(10、20、40μmol/L)单独或联合TNF-α(10 ng/mL)处理HepG2细胞后,于普通及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获得细胞死亡的定性资料;流式细胞术检测sub-G1峰,分析峰值变化规律,获得细胞死亡的定量资料;并以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凋亡标志蛋白caspase-3、caspase-8和PARP原蛋白和相应的裂解产物的变化情况及凋亡抑制蛋白Bcl-xL、cIAPs、xIAP、cFLIP的时间-效应变化规律。结果 形态学观察可发现白杨素联合TNF-α处理HepG2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出现明显的死亡数量增加,而单独白杨素组、TNF-α组与对照组比较则未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减少(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sub-G1的定量资料也支持这一结果,联合处理组sub-G1值随着白杨素剂量增加而增大,最高达到(27.84±0.5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ochest 33342荧光染色在联合处理组可观察到明显的核固缩细胞增加;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凋亡标志蛋白caspase-3、caspase-8和PARP原蛋白减少、相应的活化裂解片段出现;全caspase酶抑制剂z-VAD-fmk可有效抑制联合处理组HepG2细胞死亡、sub-G1峰消失比值减少,阻止凋亡标志蛋白caspase-3、caspase-8和PARP的活化降解;TNF-α引起的凋亡抑制蛋白cFLIP-1表达量增加,随联合处理时间延长而明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Bcl-xL、xIAP等其他凋亡抑制蛋白没有明显改变。结论白杨素能够有效提高TNF-α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能力,NF-κB调节的凋亡抑制蛋白cFLIP-1表达减少是其重要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大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机制参与或相互作用。其中细胞凋亡是研究较为透彻的细胞死亡形式,而炎症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促进继发性脑损害,则是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损伤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种伴随炎症反应的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方式被称为细胞焦亡。这两种细胞死亡方式分别受到Caspase基因家族关键调控基因——Caspase-3、Caspase-1的调控。针刺能通过对Caspase基因家族的调节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和细胞焦亡。  相似文献   

20.
杨国良  和善明 《陕西中医》2005,26(3):284-286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机体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和病理状态中细胞自主性的死亡,是不同于坏死的一种细胞死亡形式。近年发现,细胞凋亡在胃肠黏膜的更新及某些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而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发病率很高,从细胞凋亡角度人手对这些疾病研究,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会有所裨益。胃癌前变化有胃的癌前状态和胃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