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艳  孙燕燕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11):3437-3440
目的调查2018年天津市儿童医院门诊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处方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天津市儿童医院门诊含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处方600张,并对其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多为男性患儿所使用,以3~6岁和1~3岁患儿为主。使用科室多为内科,占88.33%;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其中以咽炎的占比最高,为30.83%;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以单独用药为主,联合中成药以祛痰剂和外用剂居多。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疾病的情况与说明书基本吻合,但临床使用时应注意辨证论治;以单独用药为主,联用中成药的种数与类别也基本合理,建议厂家不断的补充和细化说明书,以规范临床更合理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α-蒎烯、樟脑、胡薄荷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挥发油,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结果:α-蒎烯、樟脑和胡薄荷酮浓度分别为0.2273~2.773mg·mL-1、0.1147~1.147mg·mL-1和0.1381~1.381 mg·mL-1时,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分别为99.42%、98.65%和99.52%。结论:本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a-蒎烯、樟脑、胡薄荷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45例予利巴韦林喷雾剂。均为3次/d,疗程3~4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及咳嗽减轻等明显优于利巴韦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予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7.86%、94.64%,高于对照组的46.43%、76.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能有效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促进小儿康复。  相似文献   

5.
石燕 《天津药学》2009,21(3):56-57
目的:比较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42例(70%),好转16例(26.7%)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显效26例(43.3%),好转19例(31.7%),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疗效显著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佐治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佐治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患儿中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104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和治疗组(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每组各52例,均治疗4 d,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症状好转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②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8.08%)显著高于对照组(86.54%)(P ﹤0.05)。结论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患儿,退热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佐治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片口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00%、92.00%,高于对照组的20.83%、7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佐治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10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两组患儿均属于经过中医学诊断为外感风热挟滞症。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剂,观察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比两组患儿退热及症状消失时间和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症状消失及退热时间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瑞杰  刘元辉  杨谦 《中国药房》2008,19(24):1902-1903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病例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58例给予利巴韦林片、儿童感冒颗粒。均每日3次,疗程3d。比较2组退热时间、临床有效率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总有效率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色谱柱柱长的选用对一检品——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检验成本的影响。方法用HPLC法测定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栀子苷含量,用不同号色谱柱来测定,进行柱效、分离度、含量的对比,进行成本核算。结果NO.047401柱较NO.213133柱每月(生产30批计)可节约检验成本约2000元左右。结论经过实践,在本制剂的含量测定中NO.047401柱比NO.213133柱更适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mm ×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22∶78)为流动相,流速1.0mL· min -1,检测波长为277nm,柱温35℃。结果连翘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9699~4.850μg(r=0.9997),平均回收率( n=6)分别为98.29%( RSD=0.82%)。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可用于测定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连翘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奥司他韦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在儿童流行性感冒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诊治的儿童流行性感冒138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51%,P <0.05;退热时间、咽喉肿痛缓解时间、咳嗽鼻塞缓解时间组间对比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 <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略低于对照组的5.80%,但P> 0.05,均未影响治疗疗程。结论奥司他韦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用于小儿流行性感冒治疗中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林龙  魏大鑫 《现代医药卫生》2014,(17):2571-2572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9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2%,47/48)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可作为目前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王丽青 《海峡药学》2010,22(10):154-155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服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50例)服用利巴韦林。平均3次/d,疗程3-4d。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临床应用效果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色谱柱柱长的选用对一检品———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检验成本的影响。方法 用HPLC法测定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栀子苷含量 ,用不同型号色谱柱来测定 ,进行柱效、分离度、含量的对比 ,进行成本核算。结果 No .0 4 74 0 1柱较No.2 13133柱每月 (生产 30批计 )可节约检验成本 2 0 0 0元左右。结论 经过实践 ,在本制剂的含量测定中No .0 4 74 0 1柱比No .2 13133柱更适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2期)、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从创建日至2012年7月)关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数据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独立筛选试验,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资料;用RevMan 5.1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RCT,包括1 60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有效率优于利巴韦林[RR=1.19,95%CI(1.15,1.23),P<0.01],退热时间短于利巴韦林[MD=-18.47,95%CI(-24.00~12.94),P<0.01],症状缓解优于利巴韦林(P<0.01);调节免疫指标优于利巴韦林(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巴韦林[OR=0.32,95%CI(0.02~5.22,P=0.42]。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有效、安全性好。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不统一,本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抗病毒药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方法将141例临床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病毒唑,附以维生素C或B族维生素,对照组65例用单用病毒唑,附以维生素C或B族维生素。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9%,有效率25%,对照组显效率55.6%,有效率41.7%,两组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热程、皮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副作用轻,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栀子苷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栀子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采用Waters C18柱(250mm×4.6mm,5u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8nm,柱温为25℃。结果栀子苷质量浓度在0.41~20.5u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8.13%,RSD为1.18%(n=6)。结论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探讨效果更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针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补液治疗的同时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进行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5天。疗程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功率,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皮疹,疱疹消退的时间以及治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分别为(2.68±0.51),(2.89±0.67)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3.28±0.58)d,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0.05),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均可用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缓解患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而通过采取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症状消退时间更短,并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蒲地兰消炎口服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有效正确的治疗方案,值得广泛应用于实际临床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