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格雷夫斯病合并2型糖尿病淋巴细胞亚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格雷夫斯病(Graves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与单纯Graves病、T2DM的鉴别。方法对2001-11~2004-11内蒙古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Graves病合并T2DM患者15例分别测定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血糖等。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用免疫荧光双标记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行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CD3、CD4、CD8、CD4/CD8,B细胞CD19、自然杀伤细胞CD56)测定。同时与单纯Graves病15例、T2DM患者15例及正常健康人20名作比较。结果(1)治疗前Graves病合并T2DM组的CD19、CD4/CD8、CD4、自然杀伤细胞均较正常明显减少(P<0·05),与单纯Graves病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T2DM组患者只有CD4/CD8较正常对照低(P<0·05)。(2)Graves合并T2DM组及单纯Graves病组,用他巴唑治疗1~3个月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病情缓解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恢复,单纯Graves病组改善较明显。结论Graves病合并T2DM发生免疫异常关键是Graves病的免疫缺陷,较单纯Graves病、T2DM明显,甲状腺功能恢复与免疫异常缓解不一致,Graves病免疫功能较Graves病合并T2DM组患者恢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是为了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均要接受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或他巴唑)治疗,并合理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进行结合治疗。结果 68例患者通过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FT3、FT4、TSH、T3、T4值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应采取两病兼治,治愈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3.
对32例甲亢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甲亢并糖尿病者20例(占62.5%),糖尿病合并甲亢4例(占12.5%),二者同时发病8例(占25%),经过综合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空腹及餐后血糖、FT3、FT4、TSH均恢复正常。结论:应加强对二病并存的认识,二者兼顾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亢继发糖尿病和甲亢合并糖尿病在甲状腺激素、血糖水平及临床症状上的不同,为甲亢继发和合并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甲亢糖尿病患者(包括单纯甲亢患者20例、甲亢继发糖尿病患者20例和甲亢继发合并糖尿病患者20例),对具体临床症状及治疗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对比研究甲状腺激素及血糖水平。结果 3类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在诊治前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注重区别甲亢继发糖尿病和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现象的不同,在诊断治疗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以加速疾病的痊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手术及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烟雾病合并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DSA确诊烟雾病10例,MRA确诊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甲亢的诊断标准。8例患者在甲亢稳定后,行脑硬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另外3例单纯给予药物控制甲亢。结果①11例患者中8,例为女性,10例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另一例在入院前,甲亢已被控制。基本上都表现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增高和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②11例患者中9,例影像学表现为脑梗死,1例表现为脑室内出血,有1例的检查未发现异常(9.1%,1/11)。10例为双侧病变1,例为单侧病变。③对1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1~102个月,除1例遗留智力下降、反应慢等症状外,其余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减轻或消失。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对其中6例患者术后(10~26个月)进行了造影复查,均显示颅外已向颅内大量代偿供血。结论烟雾病合并甲亢以女性患者为多,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脑梗死。二者合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遗传及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控制甲亢症状后,行手术治疗能够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 198 0年至 1999年收治 2 4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患者 ,现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2 4例均符合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其中 T1DM型 4例 ;T2 DM型 2 0例。男 6例 ,女 18例 ,年龄 2 2~ 6 4岁 ,平均年龄38.6岁。病程 6月至 2 0年。合并甲亢距诊断糖尿病 3月至 15年。 2 4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并给予降糖药物治疗过程中 ,渐出现消瘦 ,“三多”症状明显加重 ,血糖增高而原有降糖药物难以控制。 2 4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 14.32± 3.2 1mmol/ L ,餐后 2 h血糖为 17.35± 3.6 2 mmol/ L。 FT38.2 3± 3.12 pg/ ml(…  相似文献   

7.
2016年9月~2019年4月102例Graves病合并DM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单纯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则加用格列美脲,结果:研究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387,P=0.036),血糖控制理想率高于对照组(χ2=17.654,P<0.001)。结论:胰岛素+格列美脲治疗Graves病合并DM患者可有效控制血糖和甲亢症状。  相似文献   

8.
Graves病(甲亢)与糖尿病(DM)均是与遗传、免疫调节异常相关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二者常并存或相继发病.本文将我院自1998.1~2004.5门诊与住院病人20例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Graves病(甲亢)与糖尿病(DM)均是与遗传、免疫调节异常相关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二者常并存或相继发病。本文将我院自1998.1~2004.5门诊与住院病人20例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腺瘤是临床罕见病,年发病率不足1/100万[1],占垂体瘤的0.5%~3.0%[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6—2011年诊断TSH腺瘤仅8例[3]。TSH腺瘤导致的甲亢症状不常见,若出现易误诊为原发性甲亢,尤其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给予抗甲亢药物或甲状腺大部切除或放射碘治疗,不仅不能使中枢性甲亢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正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腺瘤是临床罕见病,年发病率不足1/100万~([1]),占垂体瘤的0.5%~3.0%~([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6—2011年诊断TSH腺瘤仅8例~([3])。TSH腺瘤导致的甲亢症状不常见,若出现易误诊为原发性甲亢,尤其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给予抗甲亢药物或甲状腺大部切除或放射碘治疗,不仅不能使中枢性甲亢得到控制,反而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raves病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了16例Graves病合并ITP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经他巴唑或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亢症状很快控制,ITP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血小板很快上升,7例口服氨肽素、参芪片一般治疗者血小板也逐渐上升。共6例于2~3年甲亢复发,其中5例再次出现血小板减少,甲亢治疗同前,针对血小板减少,口服氨肽素、参芪片一般治疗,甲亢控制,血小板也渐恢复。结论Graves病与ITP均为自身免疫疾病,在治疗方面应以控制甲亢为主,随着甲亢的好转,血小板可以恢复正常,对于血小板严重减少或出血明显者,再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这样避免了不必要应用的激素给机体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在治疗甲状腺危象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行紧急手术前,往往需用稳定的碘制剂加抗甲状腺药物,以迅速降低血清甲状腺激素及控制临床症状。已有报告含碘的口服胆囊造影剂如胺碘苯丙酸钠(sodium ipodate)能单独或与其它药物联合用于治疗甲亢。其原理是碘能抑制甲状腺素(T_4)、反-三碘甲腺原氨酸(rT_3)的外环5′位脱碘,并阻滞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本文报告三组药物:①他巴唑;②他巴唑+胺碘苯丙酸钠;③他巴唑+饱和碘化钾溶液用于短期治疗甲亢 Graves 病,并比较其疗效。_  相似文献   

14.
背景:糖尿病(DM)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研究热点。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特点和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3年10月经胃镜确诊为RE的老年患者200例,并分为T2DM伴RE组(T2DM组)和单纯RE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RE内镜分级和药物治疗效果,同时分析T2DM组DM病程和血糖控制对RE疗效的影响。结果:T2DM组主要表现为食管外症状,典型的食管症状较少;RE治疗总缓解率随着内镜分级的升高而降低,但食管外症状明显改善。随着DM病程延长,T2DM组RE病变程度加重,血糖控制越差。在血糖控制良好者,随着病程延长,RE治疗总缓解率明显降低。结论:老年T2DM伴RE患者以食管外症状较多见,RE内镜分级较高,血糖较难控制,而DM病程和血糖控制情况可影响RE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90例该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门诊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即患者口服甲巯咪唑片和二甲双胍片并注射胰岛素,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和运动计划,观察患者治疗后的血糖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血糖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药物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治疗前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出情况及其与短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关系。方法将60例初诊Graves病甲亢患者治疗前作为未治疗组(n=60),治疗后归为治疗组(n=10),40例非甲亢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40)。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血清ANCA及抗核抗体(ANA)。结果 2例初诊未治疗甲亢患者ANCA-IIF阳性,10例治疗前ANCA阴性患者药物治疗6个月后及健康人群未检测出ANCA,患者与健康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血清ANA均阴性。结论 ANCA与Graves病本身可能无关,以及短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能不诱发ANC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糖尿病(DM)患者的甲状腺激素、血糖、血脂变化,探讨甲亢确诊前后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剂量及调整方法.方法 选择甲亢并DM患者24例(观察组)、甲亢继发DM患者26例(对照组),检查两组的甲状腺激素(FT4、FT3、TSH)、血糖(FPG、2 hPG、HbA1c)、血脂(TC、TG)水平,比较观察组确诊甲亢前后的胰岛素用量.结果 观察组FT3、FT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5),TC、TG、FPG、2hP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确诊甲亢前每日胰岛素用量为(34.5 ±6.1)U,确诊甲亢后血糖指标明显升高(P均<0.01),调整胰岛素用量至血糖达标时的每日胰岛素用量为(57.8±8.5)U,较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 甲亢并DM与甲亢继发DM的临床表现不同,其甲状腺激素、血糖、血脂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甲亢并DM患者在确诊甲亢后血糖指标明显升高,胰岛素用量较确诊甲亢前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内科》2016,(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治疗糖尿病伴甲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伴甲亢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早餐后2 h、午餐后2 h及晚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三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4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治疗糖尿病伴甲亢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5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合并GERD患者及非GERD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血生化检查结果、症状、积分、内镜分级、食管测压、24 h食管p H值监测结果,分析T2DM合并GERD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25例T2DM患者中53例(42. 40%)合并GERD。两组患者在饮酒史、BMI、服用NSAIDs类药物、职业、病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胰岛素水平(SIL)、胰高血糖素(Glucagon)、烧心、反酸、嗳气典型症状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食管动力障碍程度、食管炎的发生率均较高。NSAIDs药物、FPG、Hb A1c、胰岛素与GERD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 0. 05)。结论 T2DM合并GERD与多种因素有关,积极控制血糖、慎用损伤胃食管黏膜药物对预防T2DM合并GERD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平衡针灸降糖穴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已经临床诊断的60例T2DM患者进行平衡针灸降糖穴治疗3 w,并对其血糖、尿糖及口渴、易饥、多尿和体重等临床症状变化记录,采取CHI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衡针灸降糖穴能够明显降低T2DM患者血糖和尿糖指标,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治疗后临床症状口渴、易饥和多尿也有明显改善(均P0.001);体重治疗前后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灸降糖穴对T2DM血糖、尿糖及临床症状有显著治疗作用,是临床治疗T2DM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