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情志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关系、从肝论治肠易激综合征、心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等对易激综合征与情志因素关系作了探讨。认为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潜力和优势,在改善症状、对症治疗、减少复发方面均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中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最为常见。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优势在于能有效缓解其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临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应特别注意疏肝健脾。现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和辨证施治两方面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来探讨说明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体会。  相似文献   

3.
从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入手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经方治疗现状,经方葛根芩连汤、乌梅丸、麻子仁丸、四逆散、芍药甘草汤、半夏泻心汤等多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四逆散、芍药甘草汤、理中汤等方药;今后应大力发展应用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从而拓宽经方和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综述了近3年来关于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理以及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的研究。目前,关于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以及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理研究更加深入和明确,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是中医的优势病种,也在传统针灸的基础衍生出了一些创新的疗法,并有多种中医治疗手段联合治疗的趋势,但是缺乏中西医结合以及结合心理辅导干预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琳  张声生 《四川中医》2013,(1):137-142
通过对近十年肠易激综合征外治法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从肠易激综合征外治法的种类、外治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机制及疗效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就目前运用各种外治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机制尚未明了。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在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肠易激综合征中结肠组织等处的TRPV1呈高表达,中医药可以降低TRPV1表达从而达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目的。本文以中医药调控TRPV1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为契机来探讨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蔡浙毅  李姗珊  周迪 《光明中医》2016,(8):1119-1120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芍药汤化裁方加减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大便次数的增减及大便成形情况。结果 3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2个疗程4周的治疗,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逐渐成形、腹痛缓解。结论芍药汤化裁方加减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瑞士观察针刺辨证施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对照的临床方法,应用毫针治疗不同证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2例。结果: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总有效率为90.63%。结论:针刺对瑞士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分型中,肝郁脾虚是较常见的征候,痛泻要方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基础方。5-HT信号系统在肠易激综合征的肠道功能紊乱、内脏感觉异常等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从5-HT信号系统角度能很好地诠释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检索近十年国内外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文献,筛选出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文献共15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用腧穴为天枢、命门、大肠俞、足三里、关元;(2)当热敏灸达到饱和灸量时,效果最佳;(3)热敏灸治疗与普通灸或单纯针刺治疗相比,疗效显著;(4)热敏灸加汤剂治疗,疗效叠加。结论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合四逆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28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痛泻要方合四逆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总有效率为87.80%。结论痛泻要方合四逆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雅慧主任医师应用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导师讲解、门诊记录及查房总结收集导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病机认识、辨证分型及遣方用药变化,体会中医药治疗该疾病的优势及有效途径。结果:中医药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优势突出,疗效明显。结论:名中医应用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该文简单介绍了针灸疗法研究进展,阐述了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分析了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理,针对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通过针灸治疗方式,提高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有效性,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包泽霞  岳妍 《光明中医》2016,(6):789-790
介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阐述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研究概况,通过验案讲述及分析,阐明针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运用及临床疗效。同时,指出临床研究的某些不足,希望能够更好的发挥针灸的优势,为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是以腹痛、大便异常为主症的临床常见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中医学小肠腑在临床上也多见有腹泻、便秘、腹痛等症状群。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小肠动力异常等也是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机制。文章拟以中医小肠腑功能异常在肠道方面的体现,结合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小肠病理,以及中医药调理小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等来探讨小肠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Wang SN  Wang ZH  Xie SJ  Han LB  Yi R 《中国针灸》2010,30(11):957-959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关键是心神失调、气机紊乱、肠腑失司,提出从调理心神入手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同时从现代医学的脑肠途径探讨心与小肠相表里的关系,也为从心论治肠易激综合征提出了现代医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光明中医》2021,36(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作为其中一个亚型,目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西医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西药治疗主要为通便药、微生态制剂、解痉剂、促胃肠动力药、助消化类药物、精神类药物等,由于为对症治疗,其总体疗效欠佳。随着近年对中医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深入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上有独特的优势,故在此总结近5年来中医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上的进展,以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准确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764-1765
对近年来不同针灸方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进行综述。说明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优势和不足,并对将来的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张芳  师晋华 《光明中医》2011,26(7):1452-1453
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从中医情志理论入手,结合有关文献,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上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在中青年患者中发病率最高,消化道并未出现真正器质性病变坏死,通过治疗患者的肠道功能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目的在于在有效的时间窗内,缓解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保障。如果无法给予患者针对性有效的治疗方法,就会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加重患者承受的痛苦,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研究发现针灸治疗方案对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意义重大,我国不断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进行针灸治疗方法的研究。随着经济和社会压力的增大,患肠易激综合征的人数也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在临床上引起了极大的重视。近几年来,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的研究中,以便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本研究中首先叙述了肠易激综合征,其次研究介绍了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最后阐述了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相应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