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8例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结果(其中改良Bunnell法14例,Brand法4例).术后按疗效功能评定标准和Brand手功能评定标准,得出术后疗效的优良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18例术后疗效总优良率为33%.结论 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的适应证为单纯尺神经损伤者,其他复合性损伤术后疗效较差.同时应注重移位动力肌的选择、止点缝合张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8例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结果(其中改良Bunnell法14例,Brand法4例).术后按疗效功能评定标准和Brand手功能评定标准,得出术后疗效的优良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18例术后疗效总优良率为33%.结论 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的适应证为单纯尺神经损伤者,其他复合性损伤术后疗效较差.同时应注重移位动力肌的选择、止点缝合张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8例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结果(其中改良Bunnell法14例,Brand法4例).术后按疗效功能评定标准和Brand手功能评定标准,得出术后疗效的优良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18例术后疗效总优良率为33%.结论 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的适应证为单纯尺神经损伤者,其他复合性损伤术后疗效较差.同时应注重移位动力肌的选择、止点缝合张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8例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结果(其中改良Bunnell法14例,Brand法4例).术后按疗效功能评定标准和Brand手功能评定标准,得出术后疗效的优良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18例术后疗效总优良率为33%.结论 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的适应证为单纯尺神经损伤者,其他复合性损伤术后疗效较差.同时应注重移位动力肌的选择、止点缝合张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8例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结果(其中改良Bunnell法14例,Brand法4例).术后按疗效功能评定标准和Brand手功能评定标准,得出术后疗效的优良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18例术后疗效总优良率为33%.结论 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的适应证为单纯尺神经损伤者,其他复合性损伤术后疗效较差.同时应注重移位动力肌的选择、止点缝合张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8例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结果(其中改良Bunnell法14例,Brand法4例).术后按疗效功能评定标准和Brand手功能评定标准,得出术后疗效的优良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18例术后疗效总优良率为33%.结论 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的适应证为单纯尺神经损伤者,其他复合性损伤术后疗效较差.同时应注重移位动力肌的选择、止点缝合张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8例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结果(其中改良Bunnell法14例,Brand法4例).术后按疗效功能评定标准和Brand手功能评定标准,得出术后疗效的优良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18例术后疗效总优良率为33%.结论 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的适应证为单纯尺神经损伤者,其他复合性损伤术后疗效较差.同时应注重移位动力肌的选择、止点缝合张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8例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结果(其中改良Bunnell法14例,Brand法4例).术后按疗效功能评定标准和Brand手功能评定标准,得出术后疗效的优良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18例术后疗效总优良率为33%.结论 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的适应证为单纯尺神经损伤者,其他复合性损伤术后疗效较差.同时应注重移位动力肌的选择、止点缝合张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8例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结果(其中改良Bunnell法14例,Brand法4例).术后按疗效功能评定标准和Brand手功能评定标准,得出术后疗效的优良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18例术后疗效总优良率为33%.结论 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的适应证为单纯尺神经损伤者,其他复合性损伤术后疗效较差.同时应注重移位动力肌的选择、止点缝合张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8例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结果(其中改良Bunnell法14例,Brand法4例).术后按疗效功能评定标准和Brand手功能评定标准,得出术后疗效的优良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18例术后疗效总优良率为33%.结论 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的适应证为单纯尺神经损伤者,其他复合性损伤术后疗效较差.同时应注重移位动力肌的选择、止点缝合张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