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麦粒肿是眼科的常见 ,麦粒肿肌化后的硬结 ,临床上治疗效果不佳 ,不但有碍美观 ,有时也影响眼睑的运动。我科治疗此种病例 2 6例 ,采用把硬结划破后再涂上 2 %碘化钾同时配合旋磁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6例麦粒肿肌化后硬结病人 ,其中男 12例 ,女性 14例 ,年龄 4~ 38岁 ,平均年龄 2 1岁。1·2 方法 采用 2 %碘化钾直接涂满划破后的硬节上 ,再把旋磁的开关打开 ,把磁头放到眼部患处 ,每一次治疗 2 0min ,1次 /d ,1个疗程为 10d。2 结果2 6例麦粒肿肌化硬结患者中 2 3例经一个疗程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吴春美 《现代医院》2006,6(2):53-53
麦粒肿又称眼疖,中医称“针眼”,“眼丹”,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夏秋两季。中医认为常因脾胃蕴热,或心火上炎,又复外感受风热,积热与外风相搏,气血瘀阻,火热结聚,以致眼睑红肿,腐化而为脓液。气血瘀阻日久虽红肿可去,但硬结难消,易形成顽固性、反复发作的麦粒肿,笔者从1998年至今采用经络放血结合刮刺疗法治疗89例复发性麦粒肿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健康世界》2014,(1):11-11
麦粒肿俗称“针眼”,是一种在睫毛底部皮脂腺的感染。其主要特点是胞睑近睑缘部生小疖肿,局部红肿疼痛起硬结,易于溃脓。麦粒肿一年四季均能够发病,尤其是儿童少年的发病率偏高,虽然不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但是会造成眼部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社区2013—2018年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结果,为评价乙肝疫苗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从四季青社区2013年3月—2018年3月接种的1896例幼儿中,选取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102例患儿为分析对象,局部红肿者18例,发热者63例,局部硬结者50例,过敏性紫癜者1例,过敏性皮疹者1例,分析异常反应情况与月龄、性别、季节、发病时间的分布特点。结果性别方面,发热异常多见于男性(P0.05),局部红肿、局部硬结、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疹异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红肿及发热异常多发生于月龄6个月的患儿(P0.05),局部硬结、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疹异常反应在月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及冬季预防接种发生局部红肿、局部硬结、发热的比例较高;夏季预防接种发生发热构成比最高,冬季未见。局部红肿异常反应主要发生于1~3个月患儿,约占总数77.78%,发热异常反应主要以3~6个月为主,约占总数的74.60%,局部硬结异常反应主要以1~3个月患儿为主,约占总数的50.00%。结论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局部红肿、发热、局部硬结,且多见于月龄6个月、男性儿童,症状自行缓解,从整体来看乙肝疫苗的注射安全性尚可。  相似文献   

5.
内睑腺炎(hordeolum interna)即内麦粒肿,为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患部有红肿热痛的典型急性炎症表现,炎症浸润被限制在睑板腺内,肿胀较局限,有硬结、疼痛和压痛,在初期局部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有利于炎症消散,然此法不能使患者有立竿见影的疗效。为此,我们借鉴中医的“微针方法”对病人进行耳尖放血治疗。自2000年1月至12月,我科门诊接诊内麦粒肿患者42例,使用耳尖放血法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麦粒肿又称针眼、睑腺炎,传统医学称其为土疳或土疡,俗称"针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麦粒肿多发于青年人,顽固且容易复发,严重时可遗留眼脸疤痕。其典型症状为眼睫毛底部周围的眼睑出现带有黄头的脓;脓头周围的眼睑皮肤肿胀、发炎;疼痛或触痛。麦粒肿分内外两型外麦粒肿为Zeis腺(蔡氏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初起睑缘部,呈局限性充血肿胀;2~3日后形成硬结,胀疼和压痛明显;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形成黄色脓疱,穿破排脓。重症病例可有畏寒、发烧等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7.
吸附百白破制剂(DPT)接种后出现红肿或硬结在计划免疫门诊中较为常见,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应用生土豆片局部外敷收到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以1995年3月至1997年8月在我所计划免疫门诊接种DPT后出现局部加重反应中的492例为观察对象,患儿3~9月龄或1.5~2岁.接种后8~48小时(平均16小时)局部反应出现.疫苗均来自常规冷链运转中,在有效期内使用.将注射局部红肿浸润直径≥2.5cm者定为局部加重反应,492名患儿根据局部红肿浸润直径大小(2.5cm~,5cm~)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用约1cm厚生土豆片局部外敷,每日3~5次.每次30分钟:对照组局部用  相似文献   

8.
在预防接种过程中 ,因注射百白破混合制剂(DPT)引起注射部位硬结的情况屡见不鲜 ,给患儿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作者采用云南白药外敷治疗因注射DPT引起注射部位硬结 86例 ,效果显著 ,报告如下。86例均为本县内的接种门诊患儿 ,初免 53例 ,加强免疫 33例。局部表现 :注射部位硬结 ,红肿热痛 ,无波动感。取适量云南白药 (根据硬结范围而定 ) ,加入食醋调成浆糊状 ;用无菌棉签将药均敷在硬结上 ,再盖上无菌纱布 ,胶布固定。 12~ 2 4小时更换 1次 ,每 6小时在纱布上滴食醋 1次 ,以保持湿润。效果评价 ①有效 :症状减轻 ,硬结缩小。②治…  相似文献   

9.
麦粒肿俗称针眼,常规治疗方法为吃药、打针、局部热敷及敷药消炎。疖肿化脓成熟后切开排脓或待其自破溃流出脓汁。笔者根据中医“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对其采取简便易行的去毛疗法,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绝大部分患者可以一次治愈。 适应症 外麦粒肿初起,麦粒肿红肿严重,甚至已化脓但未破溃者。 操作方法 医者用生理盐水清洗患眼的局部(麦粒肿处),患眼内滴入抗生素类眼药水后,用消毒的镊子拔掉麦粒肿中点的眼睫毛一根(如麦粒肿长的偏,正中没有眼睫毛,可拔接近麦粒肿中区的眼睫毛二根),拔掉后,可见眼睫毛根节有脓点。轻者一天,重者二天即可收效,肿痛消失。红肿严重、化脓者,在按上述方法治疗的同时加服1至3天的消炎药。 去毛疗法的作用,在于使病邪得到一个出处,邪去则病自愈。  相似文献   

10.
孙伟 《中国学校卫生》2002,23(5):419-419
外睑腺炎 (外麦粒肿 ,俗称针眼病 )为睫毛毛囊周围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临床主要表现是开始为睑局部发痒 ,继而红、肿、压痛 ,有硬结。 1998~ 2 0 0 0年笔者采用三棱针刺络法耳尖点刺放血疗法治疗急性外睑腺炎患者 10 0例 ,取得显著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10 0例 ,其中男性 3 1例 ,女性 69例。年龄最小 14岁 ,最大 3 6岁 ,平均 2 5岁 ;按病情分急性外睑腺炎 72例 ,慢性外睑腺炎 2 8例。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选双耳垂 ,在耳轮向耳轮屏对抑时 ,耳壳上的尖端处 ,即眼穴。2 .2…  相似文献   

11.
皮内接种卡介苗(BCG)后2~3周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硬结、浅表化脓,1个月结痂,为卡介苗接种后正常反应。但在基层大面积接种工作中,偶尔会出现卡介苗接种后2~4个月局部才出现红肿、化脓,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局部破溃流脓,创口和创面长期不愈合,给个人和计划免疫工作带来负面反应。本文对6例BCG接种后局部迟发反应的治疗处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案例调查 6例儿童BCG接种均由从事计划免疫工作多年的防疫医生专人负责,接种按常规消毒,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在左上臂三角肌外侧中部皮内注射BCG……  相似文献   

12.
1990年起我们开始用TDP康复器对冻疮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将1994年1月~1997年2月治疗情况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994年1月~1997年2月治疗冻疮94例,男性14例,女性80例,年龄25~60岁,冻疮生在手背及手指部位的71例,在脚趾背侧和足跟部位的23例(有12例手脚部位均有冻疮);全部病例均有局部红肿、热痒、灼痛,其中Ⅱ度冻伤的红肿更明显,并伴有硬结,部分有水疱、创面溃烂(0.5cm×1cm~1cm×2cm),还有2例溃烂面继发感染,长久不愈。  相似文献   

13.
自血疗法治疗眼病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芳 《工企医刊》1997,10(3):49-50
1 病历摘要例1,男,40岁,农民。双眼反复发作性麦粒肿3年,共5~6次,每次发作患眼上睑红肿、压痛、睑结膜面局限性紫红色,曾作多种治疗,但不能阻止再发。追问病史与疲劳有关。本病按中医理论眼睑属  相似文献   

14.
麦粒肿又称睑腺炎,是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也是青少年常见的眼科疾病,可反复发生。临床上早期一般性治疗以用局部热敷,外用、内服抗生素为主。笔者自1994年9月至1998年9月间共收治早期麦粒肿患者58例,均采用三校外点刺耳穴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58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在16-35岁;病程均为1-2天。其中内麦粒肿17例,外麦粒肿41例。2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全部采用三棱针耳穴点刺治疗。取穴方法:患者取坐位,在患者患眼同侧耳廓外上方边缘,耳轮结节附近取肝…  相似文献   

15.
氨苄西林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菌素,该药致腮腺肿大者较少见,1988-0 6~2 0 0 3 -15 ,我科用氨苄西林钠治疗感染性疾病患者引起的腮腺肿大13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10~71岁,平均44 2岁,均因患感染性疾病而单用氨苄西林钠行抗炎治疗,其中肺炎5例,急性胆囊炎3例,上感3例,阑尾炎2例。用量3 0~6 0g/d ,平均4 5g。1·2 临床表现 用药后出现腮腺肿大,一般呈双侧对称性肿大,极少单侧发生,本组12例呈双侧肿大,1例为单纯右侧肿大,8例有触痛,腮腺开口处均无红肿及乳分泌物,出现时间最短2h ,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丁胺卡那配合汽化热疗在妇产科浅表伤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4月~2006年4月间妇产科伤口浅表感染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A组)52例,应用丁胺卡那局部封闭配合汽化热疗;对照组(B组)48例,应用大黄、芒硝局部外敷。观察两者红肿硬结消退时间,延长住院日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红肿及硬结消退时间明显缩短,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住院日期明显缩短,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临床治愈率高。结论:丁胺卡那配合汽化热疗是治疗妇产科伤口浅表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姚锦 《职业与健康》2000,16(8):117-118
麦粒肿在幼儿园儿童中较为常见,常规治疗麦粒肿的方法一般是采用热敷、涂眼膏及运用全身抗生素等,实践证明这种常规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常延误病情,不能有效地将麦粒肿消灭在红肿初期,直到化脓,只好做切开引流术。本文介绍的方法简  相似文献   

18.
麦粒肿是眼科常见多发病。我科参考有关耳尖突治疗角膜炎;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针刺耳背治疗眼疾等文献,采用牵拉耳尖、弹打耳背治疗麦粒肿50例获得满意疗效。治疗方法:用左手固定患者头部,右手拇指及食指捏住患侧耳尖穴,用力向上牵拉3~5次;将耳廓向前压扁,食指放置中指上向下弹打耳背3~5次。教会患者自行牵打、弹打的手法,每日进行2~3次即可。疗程最短只有半天(治疗1次即愈),最长5天,有效率100%。此法简便易行,患者可自己进行,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百白破疫苗致局部无菌化脓九例和严重异常反应四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百白破疫苗 (DPT)是比较安全的 ,但个别人也可发生异常反应。 1985年 2月至 2 0 0 1年 4月我院共接种DPT19 2 0 0人次 ,其中发生接种局部无菌化脓 9例 ,严重异常反应4例 ,现报道如下。局部无菌化脓共 9例 ,发生率为 4 6 9‰。年龄越大 ,化脓概率越小 ;接种次数越多 ,化脓概率越大。发生在接种后10~ 2 5d。局部先出现硬结 ,渐扩大 ,变成直径在 2~ 4cm红肿硬结。多数无伴随症状 ,2例发热 ,1例血白细胞高于正常 ,脓液培养均阴性。 6例给予鱼石脂外敷 ,8~ 12d逐渐吸收 ,3例脓肿较大者局部切开引流 ,10~ 15d伤口均愈合。经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甲型肝炎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362名4~10岁儿童分成3组作为试验组,分别接种国产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国产甲肝灭活疫苗、进口甲肝灭活疫苗。另抽取120名儿童接种乙肝疫苗为对照组,对被接种儿童进行接种后30 m in内及3 d内反应观察,并由接种人员对异常反应进行核实。结果接种后30 m in内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疑似异常反应。接种后3 d内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均未出现发热、皮疹及其他全身异常反应。试验组发生1例局部硬结(0.28%),6例红肿(1.66%),7例局部发痒(1.93%),17例局部疼痛(4.70%);而对照组无局部硬结,1例局部红肿(0.88%),2例局部发痒(1.75%),4例局部疼痛(3.51%)。3种不同甲肝疫苗间疑似异常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疑似异常反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甲型肝炎疫苗的安全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