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影响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经蝶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经蝶手术的疗效和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资料完整经蝶手术治疗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椐肿瘤大小、术前生长激素水平、侵袭性、肿瘤病理类型等进行分类。按肢端肥大症的治愈标准.采用术后激素水平结合影像学复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总缓解率为66.1%,微腺瘤、大微腺、巨大腺瘤术后缓解率分别为87.5%、71.8%和40.0%.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腺瘤则为36.8%和79.7%。微腺瘤与巨大腺瘤(P〈0.05)、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腺瘤术后缓解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微腺瘤和非侵袭性大腺瘤采用经蝶手术可取得满意疗效,侵袭性腺瘤或巨大腺瘤采用经蝶手术治愈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56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伽玛刀对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56例垂体瘤患者实施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肿瘤直径4~34.2mm(平均15.6mm),肿瘤照射野覆盖平均为67%,瘤周边剂量平均为24Gy。结果:51例随访3~21个月(平均11个月),临床症状改善36例(70.6%),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或下降19/25例(76%),肿瘤缩小25/47例(53%),仅3例肿瘤增大。结论:认为伽玛刀手术简便、安全,是治疗垂体腺瘤(尤其是微小功能性腺瘤)的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术后残存患者伽玛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07年7月接受伽玛刀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52例垂体腺瘤术后残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期6~26个月,平均14.4个月。结果肿瘤控制率达94.2%(49/52),激素水平下降率73.9%(17/23),出现垂体功能低下7例,其中甲状腺功能低下3例,性功能低下2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1例、生长激素缺乏1例,发生率分别为5.8%、3.8%、1.9%、1.9%。1例患者出现视野缺损加重,发生率为1.9%。无死亡病例。结论伽玛刀治疗术后残存的垂体腺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6年1月~2010年4月伽玛刀治疗的获得完全随访的112例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5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给予边缘剂量10~25 GY,巨大腺瘤采用分次治疗。根据术后临床症状、肿瘤大小及激素水平评价疗效。结果随访12~64个月,平均30.5个月,其中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2.1%,肿瘤大小控制率为89.3%,激素水平控制率70.5%,3例出现垂体功能低下(2.6%),且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与肿瘤大小、边缘剂量、侵袭性有关。结论伽玛刀治疗功能性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与肿瘤大小、侵袭性,边缘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的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例正常垂体前叶组织、20例非侵袭性和3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垂体前叶组织、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5/8)、80%(16/20)和87.1%(27/31),TI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8)、80%(16/20)和38.7%(12/31)。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MP-2和TIMP-2表达强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MMP-2和TIMP-2的表达失衡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在调控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LRIG2基因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多肽2(LRIG2)基因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临床手术切除的23例侵袭性(13例)和非侵袭性(10例)垂体腺瘤标本中,LRIG2基因在mRNA表达水平上的差异。结果RT-PCR显示在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RNA表达的阳性率均为100%。在表达强度上,LRIG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结论LRIG2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伽玛刀治疗视神经压迫垂体腺瘤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压迫视神经垂体腺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LeksellB型伽玛刀对119例有视神经压迫的垂体腺瘤进行治疗,以40%~80%等剂量曲线包裹肿瘤,中心剂量30~80Gy,平均45.3Gy;边缘剂量15-35Gy.平均29.5Gy;视通路的接受剂量低于10Gy。100例获得随访。结果偏盲和视力改善率为80、0%,激素分泌控制率为82.5%,肿瘤生长控制率为98.0%。结论伽玛刀可作为有视神经压迫垂体腺瘤的备选治疗,在对视神经减压的同时能有效控制激素分泌和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芳烃受体影响蛋白(AIP)基因的突变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标本58例,按照Knosp分级分为侵袭性(26例)和非侵袭性(30例)垂体腺瘤,另选取正常成人尸头中垂体4例作为对照。对所有标本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及DNA测序。结果58例标本中AIP基因共发现3个突变位点,分别为Exon4中的一处C突变为T和Exon6中的两处G突变为C;28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中有12例标本发生突变,突变率为42.8%;3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有5例标本发生突变,突变率为16.7%;正常垂体组织中没有发现突变。侵袭性垂体腺瘤突变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和正常垂体组织(P〈0.05),而后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AIP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这提示AIP基因的突变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立体定向伽玛刀对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治疗效果,并分析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应用伽玛刀治疗病例90例,统计分析治疗效果及其与服用生长抑素类药物、边缘剂量、术前生长激素(GH)水平、肿瘤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51.5个月,生长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者46例,治愈率51.1%;生长激素〈5.0μg/L者78例,有效控制率86.7%;84例患者肿瘤缩小明显,有效控制率为93.3%;13例(14.4%)出现垂体功能低下。结论伽玛刀是一种治疗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有效方法;服用生长抑素类药物、术前GH水平、边缘剂量是预后的明显影响因素;肿瘤体积与疗效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伽玛刀治疗垂体大腺瘤临床分析(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伽玛刀治疗垂体大腺瘤的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30例垂体大腺瘤病人用1.0T磁共振定位,Gamma-plan计划系统规划,等剂量曲线45%~60%(平均49.7%),周边剂量12~35Gy(平均22.9Gy),中心剂量24~70Gy(平均45.4Gy).Leksell伽玛刀实施放射外科治疗。分析治疗后垂体大腺瘤病例,总结其疗效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随访12~60个月,平均28个月,肿瘤完全消失6例(20%),肿瘤缩小19例(63.3%),无变化5例(16.7%);19/20(95.5%)功能性垂体腺瘤内分泌症状改善,临床症状好转,1例过早绝经(年龄36岁);5/10(50%)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体积缩小.症状改善。结论 伽玛刀对于垂体大腺瘤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疗神与腺瘤的举类型、体积、照射剂量、剂量体剂、MRI信号特征密切相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伽玛刀对垂体泌乳素瘤所致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经伽玛刀治疗的垂体泌乳素瘤致不孕的育龄女性进行排卵情况追踪。均为已服用溴隐亭治疗的病人。结果 伽玛刀治疗后,成功怀孕26例(73%)。内分泌复查显示:血清泌乳素(PRL)下降,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升高。结论 当口服溴隐亭治疗育龄妇女垂体腺瘤后,仍未能成功怀孕,或垂体瘤进行性增大者,应首选伽玛刀治疗;伽玛刀治疗能改善内分泌平衡,增加受孕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鼻蝶手术和伽玛刀治疗后对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对20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垂体腺瘤患者随机分为经鼻蝶手术组和伽玛刀治疗组,分别采取手术和伽玛刀治疗,抽血检查并记录术前和治疗后每3月激素水平。根据分泌激素类型、肿瘤最大径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分组统计,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①按分泌激素不同分类,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组和经鼻蝶手术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②不同时段分组,12个月以内手术组疗效高于伽玛刀治疗组。12—24月内手术与伽玛刀治疗效果相当。超过24个月以后伽玛刀组疗效高于经鼻蝶手术组。③按肿瘤最大径分组,对于肿瘤直径〈1cm者,手术与伽玛刀疗效无差别。对于肿瘤直径在1~3cm之间者,伽玛刀组疗效高于经鼻蝶手术组。当肿瘤直径〉3cm时,经鼻蝶手术组与伽玛刀治疗组间疗效无分别。结论①对于分泌不同激素的垂体瘤,经鼻蝶手术和伽玛刀疗效相当。②治疗12个月内,手术疗效明显高于伽玛刀,超过24个月后伽玛刀疗效高于手术,12~24个月之间两种治疗措施间疗效无明显差别。③肿瘤直径〈1cm者,两种疗效俱佳且无差别,当〉3cm时,两组间疗效无差异,疗效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随访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效果。方法对132例ITN患者进行了伽玛刀治疗,随访77例,其中早期选择三叉神经根邻近半月节处照射治疗16例,后期选择三叉神经根人脑桥处(脑桥段)照射治疗6例;选用4mm单准直器照射56例,多准直器照射21例;照射中心剂量〈70Gy27例,70-90Gy50例。结果随访3~47个月,平均25.6个月,66例(85.7%)有效,其中完全缓解41例(53.2%),部分缓解25例(32.5%);无效11例(14.3%);出现相关并发症(面部麻木)13例(16.9%)。结论 伽玛刀治疗1TN有良好效果,是一种安全、成熟、副作用少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92例患者进行伽玛刀治疗。采用Leksell C型伽玛刀。肿瘤平均体积7.9cm3(0.5-19.7cm3)。伽玛刀治疗处方剂量为30-44Gy,50%的等剂量线包绕。对92例患者伽玛刀治疗后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3-39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随访92例中,完全缓解12例(13%),部分缓解39例(42.4%),无变化34例(37%),恶化7例(7.6%);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2.4%(85/92)。结论伽玛刀是治疗脑转移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脑转移瘤患者48例(108个病灶)采用伽玛刀治疗,肿瘤周边剂量14-21Gy,平均18Gy;中心最大剂量32-40Gy,平均35.4Gy。结果对48例患者伽玛刀治疗后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1-27个月,平均10个月,完全缓解8例(16.7%),部分缓解26例(54.2%),无变化10例(20.8%),进展4例(8.3%),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1.7%(44/48)。有神经系统症状33例患者,神经症状完全缓解11例(33.3%),部分缓解21例(63.6%),所有患者KPS评分均有上升。平均生存期17.4个月,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具有疗效好、安全的优势,能有效提高脑转移瘤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侵袭性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手术配合术后伽玛刀治疗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的手术切除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伽码刀(γ-刀)治疗作用.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6例侵袭性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采用手术 伽玛刀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例全部随诊12~48个月,手术切除术后残瘤均经伽玛刀治疗,肿瘤控制率92.3%,无效率7.7%,病死率0,无偏瘫及颅神经损伤.结论手术 伽玛刀是治疗侵袭性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随访疗效、复发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应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8年以上长期随访。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三叉神经痛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并总结长期疗效、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长期随访,治疗达BNIⅠ-Ⅲ级134例,有效率94.4%,起效时间1-180 d;达BNIⅣ-Ⅴ级8例,治疗无效。复发24例(17.9%),复发时间4-84个月。行2次治疗27例,治疗后有效率达85.2%。本组首次治疗后共发生并发症16例(11.3%),大多数为一过性,随访期间逐渐消失。经统计学分析:有、无既往手术史的治疗后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单、双靶点治疗和不同中心剂量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疗效良好,且具有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轻微等优点,可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的方法与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病人的治疗经验,主要表现均为体位性眼球突出,其中4例曾行手术治疗。病变容积1.9-9.0ml,平均(4.54±1.73)ml;边缘剂量15-20Gy,平均(16.64±1.34)Gy;视神经平均受照剂量(5.13±1.72)Gy。结果随访24~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体位性眼球突出症状完全消失10例,明显改善2例,无变化2例;MRI、CT复查显示病变完全消失10例(71.4%)。病侧视网膜剥脱致视力丧失1例。结论 伽玛刀对于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联合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胶质瘤的体内疗效。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58只,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6d后进行MRI检查,确定成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4只、伽玛刀治疗组14只,p53基因治疗组16只(随机选择2只行WesternBlot检测)、p53加伽玛刀联合治疗组14只。在动物模型建立后的第6、8天进行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治疗,第10天行伽玛刀照射(15Gv)。伽玛刀治疗后48h,每组处死6只大鼠,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凋亡情况,其余8只在伽玛刀治疗后1、2、4及8周进行MRI检查。结果MRI显示p53加伽玛刀联合治疗组较单一治疗组动物肿瘤生长缓慢,且肿瘤细胞PCNA阳性率下降.凋亡率增加。结论p53联合伽玛刀可以明显控制C6胶质瘤大鼠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