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6月120例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者60例作为观察组,开腹手术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围手术期和远期生存情况。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2.645,P<0.05),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t=2.410,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经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近,但其具有微创的优势,手术安全性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19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腔镜组(n=72)与开腹组(n=124)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开腹组行开腹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幵腹组显著延长(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检出数量、肿瘤远近端切缘长度及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显著低于幵腹组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3年、5年的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远期生存率与幵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开腹与腹腔镜全胃联合胰体尾、脾切除术治疗T4b期胃癌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17例T4b期胃癌病例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56例,腹腔镜全胃联合胰体尾、脾切除术)和开腹组(n=61例,开腹全胃联合胰体尾、脾切除术)。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累积生存率采用Log 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高于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较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阳性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术后2年总生存率(41.1%VS.39.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胃联合胰体尾、脾切除术治疗T4b期胃癌具有一定可行性,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一定微创优势,且并未增加并发症风险,但在改善预后方面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与开腹D2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共55例进展期胃癌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29例(其中2例中转开腹者被剔除)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26例,比较两组临床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346±45)min vs.(286±32)min,P=0.038];腹腔镜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开腹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首次进流食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目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6±8.4)枚vs.(21.2±11.0)枚,P=0.825]。随访时间6~35个月,腹腔镜组术后1年生存率(88.0%)与开腹组(84.0%)相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P=0.315)。结论: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在临床疗效方面具有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5.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两种根治手术方式对进展期胃癌的疗效。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9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生存率、生活质量和并发症。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相近(P0.05)。两组术后1、3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失眠、疲劳、疼痛等方面得分低于开腹组,社会功能得分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食欲丧失、腹泻、经济困难、便秘、恶心呕吐、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等得分相近(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78%,开腹组为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近期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淋巴结清扫数量相当,但可以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1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的情况下依据患者意愿分为微创组54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和开腹组(传统开腹手术)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与开腹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微创组和开腹组CEA、CA19-9、CA125、CRP测定值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术后微创组CEA、CA19-9、CRP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率(12.96%vs.18.33%)、2年复发率(9.26%vs.6.67%)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效果可靠、安全,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在远端胃癌根治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患者50例(三角吻合组),和同期剖腹远端胃癌根治BillrothⅠ吻合术患者52例(开腹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同一组医师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近期疗效,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等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t检验;病理特征和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角吻合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三角吻合组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11±17.5)min,长于开腹组(160±1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27,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113.1±23.6)ml,少于开腹组(151.4±24.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04,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开腹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9%(14/52),明显高于胃三角吻合组8.0%(4/50)(χ~2=5.046,P=0.0250.05);两组患者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T分期、N分期、TNM分期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近期情况对比中,三角吻合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2.9±0.9)d,短于开腹组(t=-10.783,P0.05),术后平均住院(9.9±0.9)d,较开腹组短(t=-12.092,P0.05),但住院费用上三角吻合组较开腹组多(t=17.046,P0.0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在远端胃癌根治中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其手术近期效果并不劣于开腹手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开腹和腹腔镜原发灶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开腹组(70例)和腹腔镜组(70例),分别施行开腹和腹腔镜原发灶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Pa CO2水平,术后进流质饮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血红蛋白(Hb)水平,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3年的累积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进流质饮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Hb水平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Pa CO2水平明显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胃周淋巴结和胃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3年的累积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在术后7 d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原发灶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具有微创、术后恢复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术后胃肠功能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10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61)与开腹组(n=4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术后1年、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远切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缩短(t=13.086,17.679,11.771,P0.05),两组近期、远期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0.2个月(95%CI:66.3~73.8)与63.5个月(95%CI:59.3~6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P0.05);腹腔镜组Ⅲ期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χ~2=3.92,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在肿瘤的根治性、远期生存率方面与开腹手术相当,但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延长Ⅲ期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患者全胃切除D_2淋巴结清扫微创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全胃切除D_2淋巴结清扫微创手术,即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共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共50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将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并发症及生存状况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淋巴结清扫数目和近切缘、远切缘距肿瘤的距离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比较,观察组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无瘤生存率也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D_2淋巴结清扫微创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生存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T4a期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43例T4a期结肠癌患者,分为腔镜组94例和开腹组149例。使用统计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处理,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年疗效比较使用χ~2检验;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便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尿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大于开腹组(P0.05);淋巴结清扫个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腔镜组(7.4%)低于开腹组(16.8%)(P0.05);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8.3个月,腔镜组和开腹组局部复发率为(4.3%vs.5.4%),远处转移率为(5.3%vs.4.7%),死亡率为(9.6%vs.10.1%),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T4a期结肠癌患者而言腔镜手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更显著,患者受到的痛苦更少,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开腹术。  相似文献   

12.
分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对进展期胃癌的远期疗效的影响。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收治的8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中输血量及清扫淋巴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7.5%;开腹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13.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5%、37.8%(P0.05)。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具有出血量少、创口小、并发症少等优势,远期生存率与开腹手术相当,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安全性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98例、开腹组92例,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进行处理,所有计量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3年生存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时间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胃肠减压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2.2%低于开腹组的25.0%(P0.05);开腹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52.5%低于腹腔镜组的6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程度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同时手术效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开腹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围手术期恢复情况及预后,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远端胃癌根治术(远端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的216例患者其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n=104),対照组行开腹手术(n=112)。対比研究两组间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淋巴结切除数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3年无瘤生存率。结果:两组在肿瘤生物学行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按Clavien-Dindo法分级并进行対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无瘤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手术相比,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恢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评价其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远端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346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和同期在我院行传统开腹胃癌手术的3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生存率以及癌症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平均用时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56) min比(204±41)min,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腹腔镜组肿瘤近、远端切缘长度分别为(6.3±2.0) cm、(5.7±1.7)cm,开腹组分别为(6.3±2.1) cm、(5.6±1.6) cm,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为(33±13)枚,开腹组为(33±16)枚,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6.7%比13.1%,P<0.01)。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37个月,腹腔镜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2%、57.2%和50.3%,开腹组分别为87.1%、54.1%和49.2%,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癌症复发转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辅助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与开腹组在生存率及术后复发方面无显著差异,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胃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2月~2015年7月83例进展期胃癌行全胃D2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40例(腔镜组),开腹胃癌根治术43例(开腹组)。比较2组围术期情况、术后病理和术后生存情况。结果腔镜组3例(7.5%)中转开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266.0±36.3)min vs.(226.0±28.5)min,t=5.602,P=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156.2±55.7)ml vs.(261.6±87.2)ml,t=-6.609,P=0.000],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1±1.1)d vs.(3.7±1.5)d,t=-2.070,P=0.042]和住院时间[(14.5±3.9)d vs.(16.0±2.6)d,t=-2.135,P=0.036]明显短于开腹组。2组术中输血率差异无显著性[60.0%(24/40)vs.65.1%(28/43),χ~2=0.232,P=0.630]。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35.0%(14/40)vs.44.2%(19/43),χ~2=0.730,P=0.393]。2组所有病例均为R0切除,淋巴结清扫数目[(24.9±6.0)枚vs.(26.3±5.1)枚,t=-1.163,P=0.248]、淋巴结转移率[85.0%(34/40)vs.86.0%(37/43),χ~2=0.018,P=0.892]、阳性淋巴结数目[(5.8±3.7)枚vs.(6.2±3.1)枚,t=-0.452,P=0.653]、肿瘤TNM分期(χ~2=0.673,P=0.714)均无显著性差异。2组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log-rank检验,χ~2=0.774,P=0.379)。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辅助全胃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胃周淋巴结清扫效果同开腹手术一致,术后总体生存率不低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7.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胃癌患者淋巴结清除的效果。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实施根治手术的胃癌患者892例,其中393例实行开腹手术(开腹组),499例实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除数目,同时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淋巴结清除数目的关系。患者的平均淋巴结清除数目(30±11)枚/例,其中,开腹组(29±10)枚/例,腹腔镜组(30±12)枚/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o.7和No.8淋巴结腹腔镜组的清除数目明显高于开腹组(P0.001)。根据胃切除方式和淋巴结清除范围分层分析,开腹组淋巴结清除数目与腹腔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浸润深度分层分析,仅pT_3期平均淋巴结清除数目开腹组少于腹腔镜组(P=0.005),pT_(1-2)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手术时期分层分析,开腹组≤50例平均淋巴结清除数目多于腹腔镜组(P=0.010),51~100例和≥101例与腹腔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2%,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0.9%(P0.001),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淋巴结清除数目无明显相关性(P0.05)。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淋巴结清除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可以在临床合理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中低位直肠癌患者82例,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开腹组和微创组,每组均为41例患者,开腹组给予开腹治疗,微创组给予腹腔镜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状况的差异。本研究所有数据由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外周镇痛时间、正常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术中输血比例、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的长于开腹组(t=3.154,P=0.010),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开腹组(t=42.341,P=0.000),微创组术中输血1例明显低于开腹组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3,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总数5例(12.20%)明显低于开腹组20例(4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4,P=0.001)。微创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43±1.10)d明显少于开腹组(2.86±1.48)d(t=6.341,P=0.000);微创组住院时间(8.17±2.94)d明显低于开腹组(14.25±3.42)d(t=16.415,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比例、术后并发症以及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围术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181例进展期胃癌行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手术87例(3D组),开腹手术94例(开腹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结果:3D组无中转开腹。所有病例均为R0切除。围术期无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中出血量(155.06±144.95) mL少于开腹组(214.47±220.58)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3D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开腹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术后进流质和半流质的开始时间,3D组亦早于开腹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淋巴结清扫数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8—2018-09间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胃癌D2根治术治疗的8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案分为腔镜辅助组和开腹手术组,各43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术后临床指标。统计2 a无病生存率。结果腹腔镜辅助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开腹手术组,术后排气、进食及住院时间短于开腹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和2 a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胃癌D 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数和2 a无病生存率相当;虽然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但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