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肝切除范围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起源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胆管上皮的肿瘤。由于其解剖部位特殊,且肿瘤具有沿胆管生长和向胆管外侵犯的生物学特性,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及长期生存率一直均较低。手术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h ilar cholangio carc inom a,HCC)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胆管(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黏膜上皮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经过40多年的探索,手术治疗(肿瘤切除[1]或肝移植[2])仍是HCC惟一的根治手段[3]。目前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范围有扩大的趋势[4],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及以上的肝外胆管黏膜上皮癌,是肝外胆管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40%~60%),它常侵犯左、右肝管汇合部以及一侧或双侧肝管[1-2]。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肝门区结构复杂,肿瘤与门静脉、肝动脉等紧邻,肝门部胆管癌容易出现血管、神经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加之位置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患者往往因出现黄疸等晚期症状才会就诊。  相似文献   

4.
累及血管的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肝门部(即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外胆管包括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的黏膜上皮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8%~66%t[1].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胆管,包括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黏膜上皮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60%~70%。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生物学特征,肝门部胆管癌易早期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临近肝组织,故手术难度大且预后差,根治性切除是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胆管癌按其发生部位不同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后者又可分为肝门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是累及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胆管黏膜上皮恶性肿瘤,为最常见的肝外胆管癌,占全部胆管癌的50%~70%[1-3]。肝门部胆管癌在美国的发病率为1/10万~2/10万[4],在欧洲及澳大利亚等国发病率较低,为0.3/10万~3.5/10万,而在泰国、中国、韩国等发病率则明显上升,以泰国东北部最高,为90/10万[5]。  相似文献   

7.
董家鸿教授 结合我们医院的情况谈谈胆管癌根治性手术的适应证及术式选择问题。1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的适应证根治性切除在病理上应该是指癌肿切除后无肿瘤细胞残留 ,但根据肝门部胆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和解剖的特点很难做到这一点。肝外胆管癌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沿神经周围淋巴间隙侵犯、转移 ,即使肝胆管断端无癌细胞也很难保证肿瘤被彻底清除 ;肝门部胆管与其后的门静脉之间并无明显的间隔 ,一旦肿瘤已侵及胆管的纤维肌层及周围的结缔组织就很难做到根治性切除。在临床上所谓的根治性切除应做到肝胆管断端无癌细胞残留、清除肝胆管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辨别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前沿位置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2例术前分别诊断为Bismuth Ⅳ型和Ⅲb型肝门部胆管癌,接受围肝门+左三肝叶切除手术。两枚标本离体后均沿胆管轴向剖开胆总管-肝总管、右前肝管、左肝管。利用OCT设备扫描此三支管道,判断癌与正常胆管交界部位,并进行缝线标记,送病理学检查。结果 病理学检查确诊2例均为肝门部胆管癌。OCT扫描可见正常胆管壁表现为低反射的黏膜上皮、高反射的黏膜下结缔-肌层及外层低反射的结缔层。肿瘤区域表现为管壁分层结构消失,多发无反射团块,可伴有乳头状凸起。2枚标本共6处标记,OCT判断肿瘤前沿与病理学检查位置相差<1 mm共4处,相差2 mm共1处,相差7 mm共1处。结论 OCT技术作为快速实时成像方式具有判断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前沿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部位的黏膜上皮癌,亦称为高位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癌的58%~66%[1]。手术切除是唯一有希望达到治愈的手段。但由于肿瘤解剖部位毗邻肝动脉及门静脉;且肿瘤具有纵向及横向浸润的生物学特性,手术切除率低,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0%~75%,大多数胆管癌为腺癌.沿肝外胆管的淋巴分布及流向转移,并沿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神经鞘浸润是肝门部胆管癌转移的特点;由于肝门区的神经纤维主要是分布在肝动脉周围,肝门部胆管癌常累及肝动脉和门静脉.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中,联合切除肝门部血管并予以重建,增加了肿瘤的切除率和根治率,保护了剩余肝脏的功能,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笔者报道1例Bismuth Ⅲb型肝门部胆管癌,肿瘤侵犯肝右动脉、门静脉分叉部;采用左半肝联合肝右动脉、门静脉整块切除的方法治疗该病人,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现状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s)又称高位(high cholangiocarcinoma,HCCA)或近端胆管癌,是指发生在胆囊管开口以上肝管的上1/3肝外胆管,并常累及胆管汇合部和单侧或双侧肝管的恶性肿瘤。Klatskin于1965年首次全面的总结了该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故又称Klatskin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影像学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肿瘤,是指起源于左、右主肝管和肝总管近端1cm以内的胆管细胞癌,包括肝总管、汇合部胆管、左右肝管的一级分支以及双侧尾叶肝管的开口的胆管癌。根据其生长方式肝门部胆管癌分为3种类型:浸润型、外生型、管内型[1]。该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原发性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癌也称高位胆管癌或近端胆管癌,发病率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其生长特点为在胆管黏膜下层沿胆管壁纵向生长,透壁性浸润并向胆管周围组织放射状扩散,同时造成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2]。由于起病隐匿,解剖关系复杂、恶性度高,早期发现困难,患者就诊时病变往往发展为中晚期,近一半患者失去治疗性切除机会[3]。未切除肿瘤患者通常诊断后1年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胆道梗阻导致肝衰竭或胆道败血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生存率明显改善。但肝门部胆管癌仍被认为是肝胆外科领域的一个严峻挑战。对于Ⅲ、Ⅳ型肿瘤,即使采用局部肿瘤切除术加半肝或尾状叶切除术,胆肠吻合,效果仍较差[4];且术后并发症多,患者手术创伤大、花费高昂,而总生存期并未明显延长。本文就近年来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新的进展、认识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高位胆管癌或近端胆管癌 ,指胆总管起始部以上的胆道肿瘤 ,约占胆管癌的5 6% [1]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 ,未经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自出现临床症状起 ,平均存活时间约为 6个月。肝门部胆管癌生长缓慢 ,沿胆管壁上皮下生长为主要扩散方式 ,较少发生远处转移。外科根治性切除仍然为首选的治疗方式。根据 Bismuth和 Cor-lette分类法 , 、 、 及 型胆管癌的切除率分别约为 1 0 0 %、1 0 0 %、47%和 1 5 .8% [2 ] ,后二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率明显偏低 ,主要原因是肿瘤侵犯肝内胆管范围广 ,完全切除困难 ,或肿瘤侵犯门静…  相似文献   

15.
正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也称Klatskin瘤,是指累及肝总管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胆管黏膜上皮癌。肿瘤解剖部位特殊,恶性程度高,对放疗及化疗均不敏感,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肝门部胆管癌的方法[1]。文献报道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18%,而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达10%~40%[2],明显高于未手术和未达到根治性切除的患  相似文献   

16.
胆管癌分为肝内、肝门、远端及弥漫型四种。弥漫型胆管癌是指肿瘤浸润较广泛或浸润全部肝外胆管,有两种类型,即浅表扩散性和弥漫浸润性。浅表扩散是指胆管癌从主瘤灶沿黏膜扩散>20 mm者,常见于胆管乳头状癌及其他分化好的腺癌中,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弥漫浸润是指胆管癌累及从肝门至远端的全部肝外胆管,病理学分期晚,预后差。应用MRI、多层螺旋CT以及胆管镜等检查,大多数病人可准确诊断胆管癌的大体类型及胆管累及的程度,特别是在浅表扩散性胆管癌中明确胆管黏膜累及的范围至关重要,这有助于设计精准的手术方案。弥漫型胆管癌需行包括大范围肝切除的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者,术前大多需行胆道引流和门静脉栓塞,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及防止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累及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胆管黏膜上皮癌,亦称高位胆管癌、近端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尸检资料显示胆管癌的发病率约为0.01%~0.20%,肝门部胆管癌占其中的40%~60%.肝门部胆管癌被认为是肝胆外科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由于缺乏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实践指南,在肝门部胆管癌病情评估、治疗决策、手术方式及非手术治疗等方面普遍存在不规范问题,这一复杂难治疾病的总体治疗效果很不满意.  相似文献   

18.
梁力建教授有不少作者提出胆管癌的分型,大多数的分型包括了肝外胆管的各部,如Nakeeb(1996)把肝外胆管瘤分为肝内型、肝门周围型、末段型,其中肝门周围型包括了肝门部、肝总管和胰腺上缘以上的胆管瘤。而Pitt(199)把胆管癌分为9型,其中属于肝门部胆管癌的有Ill型(右肝管)、IV型(左肝管)、V型(左右肝管汇合部)、对型(肝总管)。1975年Bismuth-COrlette将肝门部胆管瘤分为4型:l型,肿瘤位于肝总管,未侵犯汇合部;0型,肿瘤波及汇合部,未侵犯左右肝管;m型,已侵犯右肝管(Illa)或侵犯左肝管(Illb);IV型,已侵犯…  相似文献   

19.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累及胆囊管开口及以上的 1/ 3肝外胆管 ,并常扩展至肝管汇合部和一侧或双侧肝管的恶性肿瘤 ,约占肝外胆管癌的 6 0 %~ 70 % ,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和不同程度的慢性消耗征象 ,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由于肝门部胆管癌特殊的解剖关系及生物学特征 ,易早期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邻近的肝组织 ,故手术切除率低 ,约为 4 8 5 % [2 ] 。可见发病率高和手术切除率低影响着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效果 ,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就其治疗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究 ,本文就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 肝门部胆管癌…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瘤,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的胆管黏膜上皮癌。由于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且肿瘤解剖位置特殊,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等特点,常被迫施行联合脏器切除,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远期疗效差。根治性手术是治愈肝门部胆管癌的惟一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