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铁皮枫斗颗粒治疗亚硝基胍(MNNG)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的萎缩逆转作用。方法:Wistar大鼠自由饮用浓度为167μg/m L的MNNG水溶液,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确定成模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铁皮枫斗颗粒组、叶酸片组,另设没有经过处理的大鼠为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铁皮枫斗颗粒组灌胃铁皮枫斗颗粒为1.2 g/(kg·d),叶酸片组灌胃叶酸片为5.0 mg/(kg·d)。观察大鼠体质量、胃组织病理组织学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治疗前和治疗第8周时体质量显著降低,炎症等级较高,腺体数量明显减少,腺体厚度明显降低,主细胞明显减少,胃组织出现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的数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第8周时,铁皮枫斗颗粒组和叶酸片组大鼠的体质量显著升高,炎症等级降低,腺体数量明显增多,腺体厚度明显升高,胃组织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现象明显好转,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的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叶酸片组比较,铁皮枫斗颗粒组大鼠的体质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皮枫斗颗粒与叶酸片均对CAG模型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以减轻大鼠体质量丢失,减轻胃黏膜炎症等级、腺体萎缩、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脾活血方胃安散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影响。方法:观察SD雄性大鼠以MNNG为基础造模后随机分组后不同剂量健脾活血方胃安散对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影响并与胃复春组、及模型组比较。结果:健脾活血方胃安散高、低剂量组均能一定程度改善大鼠胃黏膜萎缩、逆转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与胃复春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健脾活血方胃安散可一定程度上逆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具有一定的预防胃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安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粘膜HP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雄性SD大鼠,造模前随机抓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动物应用MNNG(N-甲基-N硝基-N亚硝基呱)加雷尼替丁联合应用造模,造模结束时(12wk末)将大鼠再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胃安散高剂量组;胃安散低剂量组;胃复春组.各组灌胃均12wk(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测定其HP清除情况,同时取胃窦部粘膜进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清除HP的作用胃安散组优于胃复春组(P<0.05).超微结构也有明显改善.结论:胃安散可能对CAG胃粘膜萎缩上皮起营养和改善代谢的作用,对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阻断和逆转作用.对清除HP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大鼠胃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缩短造模时间,提高诱变率。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即空白组,A组单纯MNNG造模,B组复合无酒精造模和c组复合加酒精造模。比较大鼠各组造模时间、病理变化情况及诱变率。结果:①C组造模时间为12周,造模时间最短。诱变率为72.23%,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②酒精在40℃下,能提高MNNG溶解性和诱变率。结论:①复合造模法成功建立大鼠胃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②酒精可以促进MNNG溶解,提高诱发率,缩短造模时间。  相似文献   

5.
董宇  赵丽沙  邱萍  吴人照  陈伟  柴可群 《中草药》2020,51(21):5478-5486
目的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生物通路分析(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探讨益胃饮干预胃癌前病变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建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并表征大鼠血清代谢物,筛选模型组和益胃饮组大鼠血清中具有显著变化的代谢物,并通过IPA软件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与机制。结果 益胃饮可有效干预大鼠胃癌前病变进程;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血清中有23个代谢物有显著变化(P<0.05),益胃饮可显著回调其中13个代谢物趋于正常水平(P<0.05),主要涉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鞘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类固醇激素合成等代谢途径;益胃饮干预胃癌前病变与抑制体内皮素-1(ET-1)和白介素-8(IL-8)信号途径密切相关。结论 益胃饮可通过回调花生四烯酸代谢等代谢途径和抑制ET-1、IL-8信号传导途径改善炎性环境,从而抑制胃癌前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方及其配伍(辛开、苦降、辛开苦降、甘补、辛甘、苦甘)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病理组织结构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结合致癌物的综合造模方法复制了胃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将造模大鼠分组后分别给予半夏泻心汤全方及拆方的制备药液、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维甲酸悬浊液阳性对照灌胃12周,制作组织病理蜡块,比较治疗后各组大鼠胃黏膜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发生情况.结论:半夏泻心方及拆方各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逆转实验大鼠胃癌前病变的发展.结果: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对实验性大鼠胃癌前病变病理的影响存在有差异性,在逆转胃癌前病变的发展方面,辛开组、苦降组、辛苦组的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姬海南  王朋倩  吴茵  戴丽  霍海如  隋峰  张淼 《中草药》2019,50(18):4352-4363
目的观察吴茱萸汤对虚寒呕吐大鼠尿液代谢谱的变化,探讨其治疗虚寒呕吐证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复合法(大黄+顺铂)制备大鼠虚寒呕吐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吴茱萸汤组。利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分析等方法对尿液数据进行分析,鉴定出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VIP及非参数检验筛选并通过多元化ROC曲线验证差异代谢物;运用PathwayAnalysis数据库对差异性代谢物进行拓扑分析;运用R和Cytoscape进行代谢产物的相关性分析和模块化分析。结果尿液代谢谱对照组和模型组完全分离,吴茱萸汤组靠近对照组,表明模型复制成功,且吴茱萸汤能够干预大鼠的虚寒呕吐症状,提示大鼠机体具有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趋势。从尿液中筛选出34种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分析,发现虚寒呕吐发挥干预作用可能与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三羧酸循环(TCA循环)等通路有关;进行模块化分析发现10个模块之间关系密切,丙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琥珀酸、丙氨酸、富马酸、苹果酸、异柠檬酸等生物靶点可作为虚寒呕吐模型的标识。结论吴茱萸汤能够改善虚寒呕吐模型的生理特征,机制可能与吴茱萸汤调节大鼠体内紊乱的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及脂代谢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模型大鼠胃癌前病变组织中E-cadherin、P16、c-myc基因甲基化的检测,研究胃宁颗粒对胃癌前病变的表观遗传修饰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高、中、低)中E-cadherin、P16、c-myc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造模24周后,模型组大鼠病理诊断出现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病理改变。高、中、低治疗组大鼠病理诊断呈不同程度糜烂但较模型组轻。E-cadherin基因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25无统计学差异;各治疗组之间P0.0125无统计学差异。P16基因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25无统计学差异;中、低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25有统计学意义。c-myc基因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25无统计学差异;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为主的多因素联合攻击法诱发的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造模成功。胃宁颗粒对E-cadherin基因甲基化无相关作用;对p16、c-myc基因甲基化发生相关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加味左金丸治疗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加味左金丸治疗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甲硝基亚硝基胍 (MNNG)、雷尼替丁、浓热盐水、酒精、脱氧胆酸钠、饥饱失常方法制作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 ,观察加味左金丸对模型动物的病理组织学作用。结果 :加味左金丸能显著减少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 ,与自然恢复组比较 ,P <0 0 1,P <0 0 5 ,以中剂量最为显著。结论 :加味左金丸对胃癌前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复合造模法建立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复合因素诱发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进行探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即空白组,A组单纯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造模,B组复合无酒精造模和C组复合加酒精造模。比较各组大鼠体重变化、病理变化情况及诱变率。结果:造模后A、B、C组大鼠体重下降明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诱变率A组42.86%,B组诱变率50.00%,C组72.22%,C组诱变率明显高于A、B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复合造模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胃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酒精可以促进MNNG溶解,提高诱发率,缩短造模时间。  相似文献   

11.
5种不同石斛的多糖与氨基酸及甘露糖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种石斛部分化学成分的差别。 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样品中多糖含量,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样品中氨基酸的含量,内标法测定样品中甘露糖的含量,通过定量测定,比较5种石斛中总多糖、氨基酸和甘露糖的含量差异。 结果: 5种不同种类的石斛中多糖、氨基酸、甘露糖的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多糖含量,细茎石斛、金钗石斛、马鞭石斛相近,其中铁皮石斛明显高于其余4种石斛,鼓槌石斛明显低于其余的4种石斛;氨基酸含量,马鞭石斛高于其他4种石斛;甘露糖含量,铁皮石斛明显高于其余4种石斛。 结论: 5种不同石斛的总多糖、氨基酸和甘露糖的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就所含的相同化学成分总体而言铁皮石斛的质量好于其他4种石斛。  相似文献   

12.
赵益  刘燕  蓝希明  徐国良  刘红宁 《中草药》2015,46(24):3704-3709
目的考察铁皮石斛提取物(DOE)对胃癌癌变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DOE高、低剂量组。采用大鼠ig给予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200 mg/kg,每10天ig 1次,持续3个月诱导胃癌癌变模型,造模同时给予DOE,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HE染色分析胃组织癌变程度,计算癌变率;RT-PCR测定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Bax、Bcl-2 mRNA表达情况:TUNEL法测定胃组织中细胞凋亡;ELISA测定血浆中EGF、EGFR的量。结果 DOE高剂量能够明显抑制胃癌癌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DOE能显著降低胃组织中EGF、EGFR mRNA以及血浆中EGF、EGFR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并能够明显升高Bax mRNA表达、降低Bcl-2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TUNEL法显示其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DOE能够抑制大鼠胃癌癌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组织中EGF、EGFR mRNA表达与血浆中EGF、EGFR的量有关,同时降低Bcl-2 mRNA、升高Bax mRNA表达,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3.
铁皮石斛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皮石斛为我国传统药用植物,在日常保健和临床治疗中应用悠久,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作者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国内外铁皮石斛近10年的文献报道,对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系统的综述了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化学成类别较多,包括多糖、芪类、氨基酸、矿质元素、生物碱、挥发油等,其中以多糖及芪类成分为主;药理活性有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力、缓解疲劳、治疗糖尿病等,以抗氧化和抗肿瘤研究为主。本文对国内外铁皮石斛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物种的深入研究开发和新药配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左佳昕  戴鑫  何伟  郑舒怡  高淑娟  卢旭 《中草药》2024,55(4):1365-1376
铁皮石斛Dendrobii Officinalis Caulis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等功效,其活性成分能够缓解、治疗及调节多种疾病,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铁皮石斛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多糖、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和氨基酸类等,目前铁皮石斛的相关研究已明确了其活性化合物的结构及传统记载功效。通过对铁皮石斛中不同活性成分种类对肝脏的保护与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初步分析了铁皮石斛多糖和其他活性成分保肝功能的构效关系。为铁皮石斛在植物医学和现代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为铁皮石斛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铁皮石斛优良种源杂交F_1代苗期多糖与生物碱含量变异规律,早期选择F_1代优良家系。方法:利用4个种源26个优良亲本设计得到26个交配组合,用苯酚-硫酸法与酸性染料比色法分别测定F_1代苗期总多糖与总生物碱含量,结合前期农艺性状研究结果,运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筛选优良家系。结果:不同交配组合间多糖与生物碱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半同胞家系间多糖含量差异显著(P0.05),生物碱含量差异不显著,全同胞家系内多糖与生物碱变异显著小于半同胞家系;铁皮石斛苗期叶片数量与多糖含量,叶长宽比、根冠比与生物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6个交配组合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类群Ⅱ植株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结论:铁皮石斛F_1代优良家系选择时,应同时重视父母本的选择,在全同胞家系间选择比半同胞家系能获得更好的遗传增益与家系内稳定性;结合前期农艺性状成果,筛选出6个苗期优良家系(66×9,68×2,91×69,66×65,69×91,66×17),表现出苗高,茎粗且分枝少,叶片大而狭长,根系较发达,多糖含量高等特点,为后期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厚朴醇提物、远志醇提物及二者配伍对大鼠粪便代谢物的影响,分析其潜在的代谢通路,为探索厚朴缓解远志所致胃肠动力障碍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厚朴醇提物组(3. 50 g·kg~(-1)),远志醇提物组(1. 75 g·kg~(-1)),配伍组(3. 50 g·kg~(-1)+1. 75 g·kg~(-1)),连续灌胃给药3 d,收集大鼠末次给药24 h内的粪便,采用UPLC-Q-TOF-MS采集粪便代谢物数据,流动相乙腈(A)-0. 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0. 5 min,3%A;0. 5~12. 5 min,3%~70%A; 12. 5~13 min,70%~90%A; 13~16 min,90%~97%A; 16~17 min,97%~100%A; 17~22 min,100%A; 22~23 min,100%~3%A),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数据采集范围m/z 50~1 200;借助Progenesis QI v2. 0,SIMCA-P 14. 0,SPSS 20. 0,MetaboAnalyst 4. 0等软件进行多元分析,筛选特征代谢标志物并分析其相关代谢通路。结果:共筛选出5-亚胺甲基四氢叶酸,L-3-羟基犬尿氨酸,7,8-二氢蝶酸等17个特征代谢标志物,其相关代谢通路为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维生素B_6代谢、叶酸生物合成等。结论:厚朴缓解远志所致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嘌呤代谢、叶酸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健脾活血方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胃黏膜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正常组正常喂养,余下大鼠每天给予150 mg·L-1的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溶液自由饮用,0.03% 雷尼替丁加入170 mg·L-1的MNNG溶液中按10 mL·kg-1每天灌胃1次,40%的乙醇按10 mL·kg-1 每周灌胃2次,连续12周,其中第5周开始结合饥饱失常,建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胃复春组(0.86 g·kg-1)、健脾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32,16,8 g·kg-1),每组8只,每组每天给予不同药物灌胃一次,连续10周。实验第22周末处死大鼠,给予相应处理后,快速免疫组化检测COX-2及MMP-2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COX-2,MMP-2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健脾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胃复春组COX-2,MMP-2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胃复春组相比,健脾活血方高剂量组COX-2,MMP-2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中、低剂量组COX-2,MMP-2表达与胃复春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健脾活血方治疗胃癌前病变与降低胃黏膜中COX-2及MMP-2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大鼠胃组织细胞凋亡和血浆差异代谢产物,探讨二冬膏延缓胃癌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甲酸(12×10~(-3)g·kg~(-1))组、二冬膏低、高剂量(6,12 g·kg~(-1))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ig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0.2 g·kg~(-1)建立模型,10 d/次,共9次。各组每天ig相应药物,正常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3个月后处理动物,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胃癌程度及病理变化的改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测定胃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表达;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胃组织细胞凋亡;血浆代谢组学寻找差异代谢产物。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二冬膏低、高剂量组病变主要在良性的乳头状瘤和乳头状增生,说明二冬膏能够改善胃癌病变程度;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胃组织Bcl-2 mRNA的表达(P0.01),TUNEL显示二冬膏低、高剂量组胃组织细胞凋亡数比模型组高。二冬膏低剂量血浆代谢产物中发现的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20-羟基-二十烷四烯酸(20-HETE),甘氨胆酸(Glycocholic acid)等与细胞凋亡相关。结论:二冬膏能够促进胃癌变大鼠胃组织发生细胞凋亡,延缓胃癌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雷公藤配伍甘草对肾病综合征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通过尿液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该药对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公藤单独给药组(TPW组)和雷公藤配伍甘草给药组(TPW-GLY组)。采用UPLC-Q-TOF-MS,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尿液样品的代谢物图谱进行模式识别及生物标记物的筛选与鉴定。结果:空白组,模型组,TPW组及TPW-GLY组的代谢轮廓有明显差异,筛选并鉴定出空白组与模型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生物标记物29个,其中受TPW-GLY组回调的生物标记物14个,受TPW组回调的生物标记物11个;TPW-GLY组和TPW组显著差异物7个,分别为N-乙酰谷氨酸,二羟基粪甾烷酸,烟尿酸,12-酮脱氧胆酸,甘油三酯(16∶0/16∶0/20∶4),泛醌Q2和1,3,7-三甲基尿酸。结论:雷公藤与甘草配伍给药后,可能通过改善肾病综合征大鼠体内的氨基酸代谢、胆汁酸代谢、脂肪及脂肪酸代谢、能量代谢及嘌呤代谢等过程,改善了疾病状态,进而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