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累及胆囊管开口及以上的 1/ 3肝外胆管 ,并常扩展至肝管汇合部和一侧或双侧肝管的恶性肿瘤 ,约占肝外胆管癌的 6 0 %~ 70 % ,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和不同程度的慢性消耗征象 ,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由于肝门部胆管癌特殊的解剖关系及生物学特征 ,易早期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邻近的肝组织 ,故手术切除率低 ,约为 4 8 5 % [2 ] 。可见发病率高和手术切除率低影响着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效果 ,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就其治疗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究 ,本文就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 肝门部胆管癌…  相似文献   

2.
丁义涛 《器官移植》2013,4(2):63-67
胆管癌是一类由肝内或肝外胆管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1]。从解剖学角度划分,胆管癌分为近端胆管癌,也称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占总数的60%~70%,远端胆管癌占20%~30%,其余5%~10%为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2]。胆管癌的发病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关系密切,在炎症和胆汁淤积的情  相似文献   

3.
胆管癌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1~3],在解剖上,胆管癌通常被分为肝内胆管癌及肝外胆管癌,而肝门部,即在胆管汇合部、胆总管这一集中区域的胆管癌,我们称之为肝门部胆管癌,其发生率为全部胆管癌的50%~60%[4].  相似文献   

4.
正胆管癌是一类由肝内或肝外胆管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后者又包括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约占整个胆管癌50~60%。HC预后极差,虽经积极治疗生存时间通常不足24个月。近年来,HC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态势,日益受到包括肝胆外科医师在内的消化病专家的普遍关注[1]。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及以上的肝外胆管黏膜上皮癌,是肝外胆管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40%~60%),它常侵犯左、右肝管汇合部以及一侧或双侧肝管[1-2]。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肝门区结构复杂,肿瘤与门静脉、肝动脉等紧邻,肝门部胆管癌容易出现血管、神经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加之位置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患者往往因出现黄疸等晚期症状才会就诊。  相似文献   

6.
影像学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肿瘤,是指起源于左、右主肝管和肝总管近端1cm以内的胆管细胞癌,包括肝总管、汇合部胆管、左右肝管的一级分支以及双侧尾叶肝管的开口的胆管癌。根据其生长方式肝门部胆管癌分为3种类型:浸润型、外生型、管内型[1]。该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原发性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包括肝门部胆管癌的胆管恶性肿瘤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中、日、韩等东亚地区的国家以及泰国是肝门部胆管癌发病高发地区~([1])。在我国,胆管恶性肿瘤发病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5位,是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2])。随着对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研究的逐步深入,虽然其在诊断、治疗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诊疗的复杂性,对于其规范化诊疗体系在临床学界仍存在诸多分歧。因此,进入21世  相似文献   

8.
正胆管癌包括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肝外胆管癌的发病率占胆管癌的75%左右。按照Longmire提出的分类方法,将肝外胆管分成三份,即上1/3、中1/3与下1/3。肝门部胆管癌(hilarcholangiocarcinoma,HCCA)或称是指位于肝外胆管上1/3部位的原发性癌症,包括汇合部的胆管癌,发病率占肝外胆管癌的50%~70%~([1])。HCCA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  相似文献   

9.
胆管癌是一类难以早期发现、恶性程度高及手术切除率低的肿瘤,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 %,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1-3].胆管癌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根据其发生部位,常分为肝内胆管癌(又称胆管细胞性肝癌)和肝外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包括肝门部胆管癌,约占胆管癌的50 %~60 %[4].  相似文献   

10.
虽然肝门部胆管癌发病率较低,但仍是较常见的胆管恶性肿瘤。肝门部胆管癌易早期发生淋巴结转移及神经侵犯。手术切缘及淋巴结情况是肝门部胆管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1-2]。以淋巴结情况为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时,根据肿瘤T分期不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37.7%~100%,而无论T分期如何若发生淋巴结转移后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仅约25.4%[3]。在胃癌、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中,淋巴结清扫范围、清扫数目以及如何根据淋巴结情况对预后进行分层等问题已初步达成了共识[4-5]。然而在肝门部胆管癌中,淋巴结清扫范围、淋巴结分期指标等问题仍存在较多争议。笔者现就肝门部胆管癌中关于淋巴结清扫研究的现状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1.
胆管癌占消化道癌肿的2%,在西方国家相对少见,亚洲男性发病率约113/10万,女性为50/10万,其中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HCCA,又称Klatskin tumour)约占胆管癌的40%~60%[1]。不能切除的HCCA中位生存时间少于1年,迄今外科治疗仍然是可能治愈的最主要手段, HCCA切除率19%~78%,切除后5年生存率20%~40%[1-2],但HCCA外科治疗仍存在诸多不一致的意见,兹对此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胆管壁较薄,淋巴结转移在肝门部胆管癌中较为常见,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2]。文献[2]报道,在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达31%~58%。因此,淋巴结清扫范围一直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有研究[3]表明,肝门部胆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肝门部胆管癌浸润程度(T)和Bismuth分型呈正相关。但肝门部胆管癌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在患者预后中的作用尚未达成共识,且肝门部胆管周围的解  相似文献   

13.
正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也称Klatskin瘤,是指累及肝总管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胆管黏膜上皮癌。肿瘤解剖部位特殊,恶性程度高,对放疗及化疗均不敏感,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肝门部胆管癌的方法[1]。文献报道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18%,而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达10%~40%[2],明显高于未手术和未达到根治性切除的患  相似文献   

14.
肝门部胆管癌也称高位胆管癌或近端胆管癌,发病率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其生长特点为在胆管黏膜下层沿胆管壁纵向生长,透壁性浸润并向胆管周围组织放射状扩散,同时造成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2]。由于起病隐匿,解剖关系复杂、恶性度高,早期发现困难,患者就诊时病变往往发展为中晚期,近一半患者失去治疗性切除机会[3]。未切除肿瘤患者通常诊断后1年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胆道梗阻导致肝衰竭或胆道败血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生存率明显改善。但肝门部胆管癌仍被认为是肝胆外科领域的一个严峻挑战。对于Ⅲ、Ⅳ型肿瘤,即使采用局部肿瘤切除术加半肝或尾状叶切除术,胆肠吻合,效果仍较差[4];且术后并发症多,患者手术创伤大、花费高昂,而总生存期并未明显延长。本文就近年来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新的进展、认识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肝门部胆管癌(h ilar cholangio carc inom a,HCC)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胆管(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黏膜上皮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经过40多年的探索,手术治疗(肿瘤切除[1]或肝移植[2])仍是HCC惟一的根治手段[3]。目前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范围有扩大的趋势[4],  相似文献   

16.
胆管癌是一种由胆管细胞分化而来、起源于各级胆管分支内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1]。基于解剖结构,胆管癌分类包括肝内、肝门周围以及远端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位于二级胆管与胆囊管汇入胆总管之间的区域,起源于肝门周围较大的胆管,组织分型大多是分化程度不同的腺癌,其他组织类型少见。另外,肝门部胆管癌按形态分为肿块生长亚型、外生型和导管内生型。导管内生亚型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导管周围浸润型,是最常见的肝门部周围胆管癌亚型。虽然根治性切除术是唯一能够提供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治愈机会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大多数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血管、神经浸润,因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2]。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与发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肝外胆管癌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向 ,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肝门部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的 50 %以上 ,误诊率高 ,尚是外科治疗上的难题。1 957年Klatskin描述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具有临床特征的肿瘤 ,外科治疗可能收到较好效果。在我们的经验中 ,只有很少情况下肝门部胆管癌有十分缓慢的进程[1 ] ,而就绝大多数患者而言 ,手术后复发率很高 ,长期治愈的极少。解放军总医院 1 986~2 0 0 2年间治疗 2 91例肝门部胆管癌 ,1 986年 1月至1 9 99年 1月 ,共 1 57例 ,1 999年以后为 1 34例。我们对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治疗抱有积极态度。无手术禁忌证的患…  相似文献   

18.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肝总管及其以上肝外胆管的恶性肿瘤,自然生存期仅为6~12个月。而且在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大多已为进展期或已发生远处转移,并且由于肝门部解剖结构复杂,导致仅有不到20%的患者可以行手术切除治疗[1]。本文对  相似文献   

19.
正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及以上的肝外胆管癌,常侵犯肝管汇合部甚至一侧或双侧肝管的黏膜上皮癌,又称Klatskin肿瘤[1-2]。肝门部胆管癌是最常见的肝外胆管癌(占40%~60%)[3]。随着近年来诊断水平的提高及对该病认识的增加,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由于肝门区解剖结构复杂,肿瘤与门静脉、肝动脉及尾状叶关系密切,肿瘤沿胆管黏膜下浸润及沿胆管周围放射状扩散,肿瘤早期即出现血行转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高位胆管癌或近端胆管癌 ,指胆总管起始部以上的胆道肿瘤 ,约占胆管癌的5 6% [1]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 ,未经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自出现临床症状起 ,平均存活时间约为 6个月。肝门部胆管癌生长缓慢 ,沿胆管壁上皮下生长为主要扩散方式 ,较少发生远处转移。外科根治性切除仍然为首选的治疗方式。根据 Bismuth和 Cor-lette分类法 , 、 、 及 型胆管癌的切除率分别约为 1 0 0 %、1 0 0 %、47%和 1 5 .8% [2 ] ,后二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率明显偏低 ,主要原因是肿瘤侵犯肝内胆管范围广 ,完全切除困难 ,或肿瘤侵犯门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