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研究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9例髋臼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字2检验总体来说,保守治疗的疗效和愈合时间较手术治疗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因为保守治疗较易治疗且病情相对较轻的缘故。40例病例手术治疗,优22例(55%),良l2例(30%),可6例(15%),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但是有2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结论: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时机、入路、手术顺序和术中良好的复位以及术后康复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谭永东 《吉林医学》2011,32(14):2725-272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收治的45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8年,治疗的总优、良患者38例,总优良率达到84%,手术切口全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在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入路选择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我院治疗的13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手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半年至2年,结果有优7例,良5例,一般1例,差0例,优良率为92.31%.术后所有患者的髋臼骨折全部骨性连接,没有出现内固定物折断、松动及手术切口感染等.结论术前进行正确的影像学检查,选择合理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入路等是确保治疗髋臼骨折理想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某些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0月60例通过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进行复杂髋臼骨折治疗的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和分析.结果对60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25~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60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5周,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股神经损伤发生.所有患者中,异位骨化发生2例(3.3%),髋关节功能优良者50例(83.4%).结论在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大部分的双柱骨折、部分T形骨折以及前方伴后半横行骨折等可以通过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进行骨折的内固定,髂腹股沟入路使得手术中可以达到解剖复位,且手术效果明显,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少,对于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224-1226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方法用于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手术治疗的骨盆与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给予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B组20例给予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随访效果。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B两组在骨折的复位效果和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A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的浅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1/20)。B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1例尿路感染,1例腹股沟疝,1例股外侧神经麻痹,并发症发生率为30%(6/20)。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应用于骨盆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确切,相比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方式,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23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入路为经腹直肌外缘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采用重建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结果:23例无感染,切口均期愈合。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和复位满意19例,复位不满意3例,差1例。23例患者中21例获随访,根据Matta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1例(52.4%),良6例(26.8%),一般2例(9.5%),差2例(9.5%),优良率达81.0%。结论:术前完善的影像学资料、正确的骨折分型、及时手术、恰当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经腹直肌外缘入路适合于髋臼前壁、前柱骨折以及部分双柱、T形和横形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30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30例患者进行随访,根据Matta标准和改良的Merle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3种手术入路患者手术解剖复位情况和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周手术患者手术复位不满意率(44.4%)明显高于2周内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周内手术患者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90.5%)明显高于2周后手术患者(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术后发生坐骨神经损伤5例(16.7%),股骨头坏死2例(6.7%),异位骨化3例(10.0%),创伤性关节炎4例(13.3%)。结论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在伤后2周内尽早手术,术后及时进行功能锻炼,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张俊 《河南医学研究》2009,18(2):145-146
目的:分析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有移位髋臼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平均21个月(12个月~30个月)。术后解剖复位占66.7%(20/30),满意复位26.7%(8/30),不满意复位6.7%(2/30)。手术疗效:优56.7%(17/30),良33.3%(10/30),可10.0%(3/30),优良率为90.0%。术后无发生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技术是临床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和Kocher-Langenbeck(K-L)联合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移位的累及髋臼取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03年1月~2008年12月通过前后联合切口手术内同定治疗的38例移位的累及髋臼双拄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全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骨折复位质量、x线表现按Matta标准评估,远期髋关节功能和异位骨化率按D’Aubi2ne和Brooker标准评估。结果:解剖复位29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3例。髋关节功能优3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4.7%。骼腹股沟入路无例异位骨化;K-L入路I~II度异位骨化4例,III度异位骨化1例,无7例感染。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移位的累及髋臼双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术中能更好的显露.便于骨折复位,固定稳定,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髋臼骨折采用镍钛记忆含金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15~22个月(平均18个月).18例切口Ⅰ期愈台,2例延迟愈含.20例X线片显示髋臼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4~7个月(平均5.5月),来见内强定物松动、断裂及脱落,无关节感染.创伤性关节炎2例(其中1例骨折移位3mm),股骨头坏死2例,发生异位骨化1例.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优13例,良4例,中等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结论:记忆合金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骨折愈合率高,为髋臼骨折的解剖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 3 4例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类型和特点 ,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 15例合并髋关节脱位者行急诊闭合复位 ,1例复位失败行急诊手术复位。 3 3例行择期手术 ,术前平均牵引 13天。手术均采用KocherLangenbeck切口 ,双柱骨折辅以腹股沟切口 ,有神经症状者均行坐骨神经探查和松解。 结果 :本组出现与创伤有关并发症 15例 ( 4 4% ) ,其中下肢深静脉栓塞 8例 ,神经损伤 6例 ,脂肪栓塞 1例 ;出现与手术有关并发症 7例( 2 1% ) ,其中切口感染 3例 ,内固定失败 2例 ,神经损伤 1例 ,泌尿系统感染 1例。结论 :重视手术并发症同时 ,应做好与创伤有关并发症的治疗 ,才能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苗小军 《当代医学》2012,18(23):97-98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4月~2010年5月接收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术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良率为57.5%,且研究组复位满意率可达95%,对照组为8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仅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对照组出现4例,没有出现切口感染、血管损伤以及坐骨神经痛等并发症以及死亡病例.结论 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复位效果好,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切口治疗拇长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5例患者,按照年龄分成3组,其中少年组9例,中青年组88例,老年组28例.均采用小切口手术.结果 117例效果满意(满意率93.6%),8例出现并发症(占6.4%),其中,6 例感染,2例瘢痕体质.结论 小切口治疗拇长屈肌腱腱鞘炎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垒  张磊  刘保池 《中国全科医学》2012,(36):4252-4254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9月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HIV感染者242例。根据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为A组(≤199 cell/μl)123例、B组(200~349 cell/μl)70例、C组(≥350 cell/μl)49例,比较各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根据手术切口类型分为Ⅰ、Ⅱ、Ⅲ类切口,比较各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结果 242例HIV感染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15例(47.5%);其中浅表切口感染93例(38.4%),深部切口感染13例(5.4%),器官或无菌体腔感染9例(3.7%)。4例术后死于腹腔感染脓毒症。A组发生手术部位感染62例(50.4%),B组32例(45.7%),C组21例(42.8%),3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0.05)。Ⅰ类手术切口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2.6%(2/77),Ⅱ类66.2%(102/154),Ⅲ类100.0%(11/11),3类手术切口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83,P<0.001)。结论 HIV感染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较高,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率,但是切口类型与手术部位感染率相关,适当的围术期防治措施可减少HIV感染者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对妇科手术切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皮下脂肪厚度为3~7cm的妇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手术采用常规缝合,观察组缝合切口前在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观察2组切口愈合良好程度,同时比较2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二次缝合率.结果 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28例(93.33%),切口乙级愈合2例(6.67%).对照组甲级愈合20例(66 67%),乙级愈合7例(23.33%),二次缝合3(10.00%).观察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3.33%),对照组发生感染6例(20 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应用于妇科手术,可提高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治疗新鲜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9例新鲜髋臼骨折患者,以骨盆重建钢板和螺丝钉固定,术后早期持续性被动运动(CPM)训练。结果根据Matta的复位标准及Merled'Aubigne的临床评定标准,复位优良30例(76.9%)。复位满意组临床评定优良8例(20.5%),复位不满意组临床评定优良率为(2.6%)。结论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新鲜髋臼骨折,结合正确选择切口、注意手术顺序及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髋关节脱位并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邦瑾  张军波  刘明勋 《吉林医学》2011,(19):3880-3881
目的:探讨髋关节脱位并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通过回顾分析35例髋关节脱位并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有33例(94.3%)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5年,疗效评定为优者26例(78.8%),良3例(9.1%),可2例(6.1%),差2例(6.1%),其中恢复情况优良的患者共有29例(87.9%)。结论:髋关节脱位并髋臼骨折患者若能获得及早地确诊,并选用恰当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必定能进一步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覃文  程德志  郭文邦 《海南医学》2006,17(11):101-102
目的 探讨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 对行手术治疗24例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作同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4例均为2型糖尿病,行择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切口感染2例(8.3%),肺部感染1例(4.2%),腹腔感染1例(4.2%b),无酮症酸中毒及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大肠癌合并糖尿病只要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合理应用胰岛素,可达到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抗生素在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1组(145例)、治疗2组(104例)和对照组(71例),根据病情程度的不同为这3组患者应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头孢派酮舒巴坦钠)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3d内均未接受过任何抗生素治疗.在术前0.5~1h内应用抗生素为治疗1组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直至其体温恢复正常3~4天后停止用药.在术前0.5~1h内应用抗生素为治疗2组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直至其手术切口基本愈合后停止用药.在手术后应用抗生素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将3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治疗1组145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有3例,占患者总数的2.07%.在治疗2组104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1.92%.在对照组71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9.86%.治疗1组患者与治疗2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组患者和治疗2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的手术切口类型科学配置药物资源、合理选择抗生素及使用抗生素的时间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节省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痛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术中切口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编号单双数将其分为两组,单数为对照组,共30例患者,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双数为观察组,共30例患者,给予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优化进行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以及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中共有8例(26.67%)患者切口感染,观察组中1例(3.12%)患者切口感染,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92±1.31),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43±1.82)h,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进行护理管理之后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明显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