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人宫颈癌细胞C33A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槲皮素(空白对照、20、40、80 μmol/L),顺铂(空白对照、5、10、15、20 μg/mL)以及两者联合(槲皮素40 μmol/L+顺铂 10 μg/mL)分别作用于C33A细胞24 h和48 h后,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槲皮素对C33A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槲皮素对C33A细胞Cyclin D1、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经过槲皮素处理24 h后,各组细胞活力分别为86.92±3.953)%(20 μmol/L组)、(66.54±3.932)%(40 μmol/L组)和 (52.21±2.970)%(80 μmol/L组),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98.35±1.230)% ;经过槲皮素处理48 h后,各组细胞活力分别为(65.19±7.071)%(20 μmol/L组)、(47.04±8.881)%(40 μmol/L组)和 (29.71±6.505)%(80 μmol/L组),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96.97±1.788)%。;此外,槲皮素40 μmol/L+顺铂 10 μg/mL联合作用于C33A细胞24h后,细胞活力下降为(31.12±2.835)%; 48 h后,细胞活力下降为(17.86±3.182)%,同空白对照组相比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31.12±2.835)%; 48 h后,细胞活力下降为(17.86±3.182)%(P<0.05)。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槲皮素可增加C33A细胞G0/G1期数量,减少S期数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槲皮素可下调C33A细胞Cyclin D1蛋白的表达,还可上调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论 槲皮素通过下调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可以抑制C33A细胞的活力和增殖,槲皮素通过上调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可以诱导C33A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并考察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齐墩果酸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重染色法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活性氧(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变化。结果随着齐墩果酸浓度的升高,抑制率显著增加,呈现明显的时间与剂量相关性;齐墩果酸在25.0、50.0、100.0μmol/L作用12 h时,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细胞的总凋亡率随着齐墩果酸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细胞中ROS水平随着齐墩果酸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细胞内的MMP水平随着齐墩果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齐墩果酸通过调节ROS和MMP体外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及hTER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台盼蓝拒染法计数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用透射电镜从形态变化方面了解凋亡的发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blot检测hTERT基因表达改变,PCR-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槲皮素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明显,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槲皮素处理48 h后的半数抑药浓度(IC5o)为25.5μmol/L;形态学检测显示出了细胞凋亡的特征变化,经10-20 μm/L的槲皮素处理,肝癌HepG2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且HepG2细胞hTERT蛋白降低,端粒酶活性被抑制.结论 槲皮素能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能诱导HepG2细胞发生凋亡,其抑制增生与诱导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hTERT基因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破坏端粒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何喜  王志强  林韬  胡万宁  张明明 《安徽医药》2020,24(9):1768-1771
目的研究血清应答因子( serum response factor,SRF)小干扰 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影响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介导的 Eca-109食管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 Eca-109食管癌细胞,实验分组为阴性对照 siRNA组、 TGF-β1+阴性对照 siRNA组、 TGF-β1+SRF- siRNA组。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 E-钙黏蛋白( E-cadherin)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E-钙黏蛋白、 SRF、N-钙黏蛋白( N-cadherin)、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 siR- NA组细胞迁移百分比( 10.00±2.00)%相比较, TGF-β1+阴性对照 siRNA组细胞迁移百分比为( 50.67±4.73)%,迁移能力增强;与 TGF-β1+阴性对照 siRNA组相比较, TGF-β1+SRF-siRNA组细胞迁移百分比为(29.00±3.00)%,迁移能力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与阴性对照 siRNA组的 E-钙黏蛋白( 1.07±0.12)、 N-钙黏蛋白( 0.28±0.25)、 SRF(0.25±0.06)、 α-SMA(1.19±0.37)蛋白相比较, TGF-β1+阴性对照 siRNA组 E-钙黏蛋白( 0.45±0.06)表达下调,而 N-钙黏蛋白( 3.27±0.67)、 SRF(2.48±0.05)、 α-SMA(4.23±0.53)蛋白表达上调(均 P<0.001);与 TGF-β1+阴性对照 siRNA组相比较, TGF-β1+SRF-siRNA组 E-钙黏蛋白(0.82±0.05)表达上调, N-钙黏蛋白( 1.31±0.13)、 SRF(1.46±0.16)、 α-SMA(2.60±0.28)蛋白表达下调(均 P<0.001)。结论基因沉默 SRF能够抑制 TGF-β1介导的食管癌细胞发生 EMT。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31):4388-4392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CK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PANC-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人参皂苷CK组(30 mg/L)、5-FU组(25 mg/L)和联用组(人参皂苷CK 30 mg/L+5-FU 25 mg/L)。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作用24、48、72 h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作用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作用24、48、72、96 h后细胞中纤连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作用48 h后细胞中波形蛋白、N-钙黏蛋白、E-钙黏蛋白、蛋白激酶(Akt)及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人参皂苷CK、5-FU及其二者联用对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人参皂苷CK组、5-FU组和联用组各作用时间点的早期和晚期凋亡率、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纤连蛋白、波形蛋白、N-钙黏蛋白表达水平和p-Akt/Ak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联用组上述指标效果均优于人参皂苷CK组和5-FU组(P<0.05)。结论:人参皂苷CK和5-FU均可抑制PANC-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EMT,该作用可能与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通路有关;且二者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江苏医药》2012,38(12)
目的 研究磁性纳米Fe3O4颗粒( MNP-Fe3O4)对藤黄酸(GA)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HepG2细胞分为GA 0.5 μmol/L单药组(A组)、GA 0.5μmol/L和MNP-Fe3O4 20μg/ml两药联合组(B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采用MTT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GA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C组相比,A、B组HepG2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P<0.05),且B组各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 MNP-Fe3O4能增强GA对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及Caspase-3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紫草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迁移、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1)紫草素0.75,1.50和3.00μmol·L-1作用A549细胞24 h,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水平。(2)设细胞对照组、TGF-β19 pmol·L-1组、TGF-β1+紫草素0.75,1.50和3.00μmol·L-1组,作用A549细胞24 h,分别采用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划痕愈合百分率和迁移细胞数,Western印迹法检测N-钙黏蛋白、锌指转录因子Snail、E-钙黏蛋白、Smad4、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蛋白水平及Smad2和Smad3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1)与细胞对照组比较,紫草素0.75,1.50和3.00μmol·L-1作用于A549细胞24 h后均未显著改变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TrkA)轴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UCEC和宫颈癌细胞SiHa,将SiHa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L-NGF组(50μg/L重组人NGF蛋白)、H-NGF组(100μg/L重组人NGF蛋白)、H-NGF+L-K252a组(100μg/L重组人NGF蛋白+50μg/L K252a)、H-NGF+H-K252a组(100μg/L重组人NGF蛋白+100μg/L K252a)。Western blot检测NGF、TrkA、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CCK-8法检测SiHa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SiHa细胞凋亡;划痕愈合实验测定细胞迁移;Transwell试验测定细胞侵袭。结果 SiHa细胞较HUCEC细胞NGF、TrkA水平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L-NGF组、H-NGF组NGF、TrkA水平,增殖活力,迁移率,侵袭细胞数量以及N-cadherin、Vimentin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羽扇豆醇(Lupeol)联合槲皮素(Quercetin)对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噻唑蓝(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羽扇豆醇(10、20、40、60、80、100、120μmol/L)及槲皮素(5、10、20、40、60、80μmol/L)对膀胱癌56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作用48 h后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选取抑制率为30%的药物浓度(即IC30)作为加药浓度分别单独及联合处理5637细胞48 h,MTT法检测各处理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并计算两种药物多个组合的Q值,以评价联合效果.利用克隆形成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克隆能力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qRT-PCR)检测miR-145的表达水平.结果 羽扇豆醇和槲皮素均能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槲皮素的量效变化更为明显.计算得出羽扇豆醇和槲皮素48 h的IC50分别为50.02μmol/L和44.42μmol/L;IC30分别为35.40μmol/L(实验中使用35μmol/L)和29.86μmol/L(实验中使用30μmol/L),羽扇豆醇与槲皮素联合作用5637细胞抑制率达58.83%,两种药物为协同作用(Q值为1.167).两种药物联合作用可明显抑制5637细胞的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并使miR-145相对表达量增高.结论 羽扇豆醇和槲皮素均能抑制膀胱癌5637细胞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性,两种药物联合能协同抑制细胞的增殖,并明显抑制其克隆形成能力及迁移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与miR-145的表达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磁性纳米Fe3O4颗粒(MNP-Fe3O4)对藤黄酸(GA)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GA 0.5μmol/L单药组(A组)、GA 0.5μmol/L和MNP-Fe3O420μg/ml两药联合组(B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采用MTT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GA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C组相比,A、B组HepG2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P<0.05),且B组各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 MNP-Fe3O4能增强GA对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及Caspase-3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导致骨折风险增加。成人的骨量通过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来维持动态平衡,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想策略是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和/或增强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功能。目前针对保护成骨细胞及增强其功能的骨质疏松疗法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针对成骨细胞相关功能蛋白、各种细胞损伤机制(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机械过载、微小RNA和长链非编码RNA的影响等)及骨质疏松的治疗与预防作一综述,以期为针对增强成骨细胞功能的骨质疏松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CD44与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CD44是一种跨膜受体蛋白 ,属于黏附分子家族 ,可与透明质酸等配体结合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近年来发现CD44及其变异体在许多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 ,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患者的预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因此 ,可作为一个辅助性指标预测肿瘤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17.
18.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alkaloids of A. Vasica has been studied with change of season. The study also resulted in the detection of glycosides and N-oxides of vasicine and vasicinone.  相似文献   

19.
20.
PTEN和DNA含量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和DNA含量与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PTEN在78例肺癌标本中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肺癌标本中DNA含量.结果:肺癌标本中PTEN蛋白总缺失率为42.3%,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2.1%和26.7%(P<0.05),其表达缺失率随TNM分期增加而上升,分期越晚表达缺失率越高.PTEN缺失率高者生存时间短.DNA指数(DI)的分布范围在1.04~1.93.异倍体肿瘤24例,DI值随TNM分期增加而增加(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肺癌细胞DNA含量与肺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PTEN蛋白表达和DNA含量将有助于判断肺癌的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