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近年来兴起的表观遗传学被认为在饮食影响健康、延缓衰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从表观遗传学视角分析饮食限制延缓衰老的机制,为临床上抗衰老及其防治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系统综述了表观遗传学与衰老的关系,及饮食限制延缓衰老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结果 饮食限制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和染色质重塑等表观遗传修饰调节基因表达,进而影响衰老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结论 饮食限制是一种有效的可操作的环境因素,可通过调节表观遗传修饰进而延缓衰老,保持健康。  相似文献   

2.
肠道微生物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病毒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探讨肠道微生物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可远程影响宿主的免疫反应,这对宿主的抗感染和防御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对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免疫调控作用,重点关注儿童常见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及流感病毒感染,以期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发生与发展,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所导致的临床表现可以用表观遗传修饰加以解释,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存在很多未知。表观遗传学是在DNA碱基序列不变的前提下引起的基因表达或细胞表观型变化的一种遗传现象,与PCOS发病相关的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X染色体失活、组蛋白修饰、基因组印迹及非编码RNA调控等。微小RAN(miRNAs)在卵巢组织广泛表达,在卵巢功能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因此与PCOS的发生密切相关。探索表观遗传学在PCO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PCOS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发生与发展,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所导致的临床表现可以用表观遗传修饰加以解释,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存在很多未知。表观遗传学是在DNA碱基序列不变的前提下引起的基因表达或细胞表观型变化的一种遗传现象,与PCOS发病相关的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X染色体失活、组蛋白修饰、基因组印迹及非编码RNA调控等。微小RAN(mi RNAs)在卵巢组织广泛表达,在卵巢功能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因此与PCOS的发生密切相关。探索表观遗传学在PCO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PCOS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镉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毒物,工业上含镉化合物产品的广泛使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镉的环境污染,并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机体。镉对生物体的毒作用包括肝肾损伤、神经内分泌、生殖发育及致癌致畸等方面,并且可能与发育源性疾病间具有紧密的关联。表观遗传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调控基因的表达,主要方式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ncRNA)。遗传学机制已被证实是含镉化学物发挥毒作用的重要机制,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修饰在调控镉的毒效应中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因此,本文对表观遗传修饰的变化在镉发挥毒性效应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黎萍  王叶  邢杰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2):1284-1286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遗传和环境因素是ASD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即肠道微生物失调。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与ASD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微生物可能通过其代谢产物、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线粒体功能以及表观遗传学调控等机制参与ASD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在多种疾病的起始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DNA甲基化是表观修饰方式之一。病毒感染能够调节宿主细胞的表观遗传模式,这种可遗传变化有利于病毒的复制,进而促进疾病的发展。本文简要综述了几种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DNA甲基化修饰的影响,以及相关联的致病机制,旨在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表观遗传修饰是指不改变DNA序列的可逆性修饰,包括DNA甲基化、RNA干涉、基因组印迹和组蛋白密码等多方面,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基因表达和调控有重要作用。在卵子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经历了一系列的表观遗传动态修饰,这一表观遗传成熟过程对于卵子的减数分裂及发育能力至关重要。其中组蛋白的转录后修饰及不同组蛋白的替换对异染色质的形成及卵母细胞基因组重塑过程起关键作用。现对卵子发育过程中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等共价修饰及不同组蛋白替换的研究现状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9.
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N)在肿瘤和能量代谢性相关疾病中表达异常上升,且与多种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相关。研究FASN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可以深入阐明FASN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纠正异常表达的FASN提供新思路。本文综述了Fasn基因DNA甲基化、FASN mRNA甲基化和甲基化读码器蛋白、微小RNA与长链非编码RNA、组蛋白H3与H4磷酸化与乙酰化修饰以及FASN蛋白的翻译后修饰等FASN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机制,为通过表观遗传学靶点发挥对FASN的抑制作用提供新证据。  相似文献   

10.
在儿童早期发育过程中,表观遗传的动态编程一方面与婴幼儿时期的膳食平衡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儿童的身体运动紧密相连,它们共同影响了表观遗传修饰的上游代谢平衡,因此更完整地体现了儿童发育过程中遗传与体内环境的交互作用。为此,本文介绍了运动对机体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以及对下游功能基因的调控作用,重点强调了运动参与DNA甲基化、染色体组蛋白修饰和miRNA调控三个不同层面的表观遗传作用机制的文献进展。本文的介绍对儿童早期发育中的运动需求,尤其是儿童早期发育阶段的亲子运动提供了更为系统的表观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关注。动物模型揭示了孕期母体微生物通过对子代微生物、代谢和免疫发育的作用影响了子代健康结局。然而,人体生理机制更为复杂,并受到多种暴露因素的交互影响,在动物模型中得到的研究结果往往与人群研究不一致。目前,孕期母体肠道微生物对子代微生物定植和健康的影响尚不明确。在大型前瞻性出生队列的基础上建设微生物亚队列,检测母亲孕期和子代发育多时点微生物组状态,并进一步与人群环境、行为暴露等宏观信息结合,能更好地为人体健康和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可靠支撑。本研究从研究目标、内容、进展及优势与潜在问题等方面对该亚队列研究进行简要介绍,着重呈现本研究的总体设计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机体以及赖以生存的环境中,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其中肠道微生物更是备受关注。它与免疫系统、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都有着密切关系。以下将就肠道菌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和疾病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The use of probiotics (ingested microbes that can modify intestinal microbial populations in a way that benefit the host) has moved from concept to actual demonstration of specific benefits by specific microorganisms for specific populations. It is increasingly clear that these benefits to the host are mostly mediated by the profound effect that intestinal microflora (microbiota) have on gut barrier function and host immune response. Intestinal bacteria are more numerous than the human cells of the host that harbors them. Despite having many potential pathogens in this microflora, humans do not routinely get infected. It is no coincidence that gut-associated immune tissue constitutes approximately 80% of all immunologically active cells in the human host. The gut interacts with intestinal bacteria, both resident and ingested, to develop protective mechanisms (via improving gut barrier function and immune stimulation for defense) and appropriate, nonexaggerated responses (via immune modulation and immune tolerance) to support host health. The mechanisms of this interaction between host and bacteria are increasingly being unraveled and in great part explain the clinical benefits that have been reported with specific probiotic bacteria by enhancing host defense mechanisms (such as for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viral diarrhea and reducing risk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mitigating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nd modulating host immune response (such as in allergic disease).  相似文献   

14.
 肠道产甲烷菌是一类将氢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甲烷的厌氧菌,研究证实其与人体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深入探索肠道产甲烷菌在肠道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肠道产甲烷菌的特点、种类、定植特征,及其与肥胖、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憩室病等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着重梳理肠道产甲烷菌在这些疾病中可能发生的机制,为人体肠道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时机与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112例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在112例肠梗阻中,粘连性肠梗阻57例,肠道肿瘤性肠梗阻36例,嵌顿疝性肠梗阻9例,肠套叠6例,肠扭转2例,结肠粪便堵塞2例。外科治疗后108例治愈,3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肠粘连和肠道肿瘤引起的肠梗阻最为常见,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病情,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其发病率日益增加,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肠道菌群指定居于人体肠道的微生物群体,作为与人类紧密联系的环境因素,参与人体生长发育、生理过程,甚至疾病状态。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内分泌代谢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就2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做一综述,梳理该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提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肠动力障碍可由多种疾病造成,也是危重症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肠动力障碍可通过调节远端消化腔内微生态环境以及减少细菌毒素来改善,也为肠动力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策略。膳食纤维(DF)具有加快结肠传输、正向调整肠道菌群、保护肠黏膜屏障等生理功能,临床上广泛用于危重症病人、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等病人肠动力障碍的辅助治疗。为进一步探究DF的应用与肠动力障碍改善之间的关系,以下对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并对部分近年来该方面发表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肠动力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常人体肠道内定植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在调节肠道生理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饮食结构及环境变化导致的肠道菌群丰度及结构的改变,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探讨可能性致癌菌株与大肠癌发生的相关性,并通过添加微生态制剂调整肠道菌群结构,进而降低大肠癌发生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表观遗传学机制所致的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有关。表观遗传学尤其是miRNA调控异常导致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异常研究越来越深入,miRNA调控异常介导的肿瘤放化疗抗拒是目前成功治疗大多数肿瘤的主要阻碍。虽然表观遗传学中miRNA研究越来越多,但是miRNA介导放化疗抗拒的相关文献较少,本综述希望结合目前miRNA在肿瘤中的作用以及其放化疗耐受的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深入了解miRNA在肿瘤中的作用能有望为我们治疗肿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Nutrition reviews》1981,39(4):164-165
Intestinal perfusion studies in human subjects ingesting four different meal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iron showed that iron is removed rapidly and quantitatively from the intestinal lumen prior to its passage into the distal jejun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