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陈仕迅  陈彬 《西南军医》2008,10(3):66-67
目的了解拉萨地区高原心脏病心律失常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7年6月诊治的343例高原心脏病患者作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按发生心律失常类型以及有无心力衰竭进行统计。结果在343例患者中有214例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25例,窦性心动过缓27例,窦性停搏11例,室上性早搏159例,房性心动过速67例,心房颤动14例,室性早搏133例,室性心动过速5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30例,束支传导阻滞8例;单一心律失常100例,发生心力衰竭14例;两种及两种以上心律失常113例,发生心力衰竭48例。结论成人高原心脏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心电图表现多种多样,同一患者可出现多种心律失常,发生率也较高,说明缺氧既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又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心电图检查尤其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心律失常型高原心脏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1993年1月~1995年8月足月宫内发育迟缓的98例病例临床分析,认为高原寒冷、缺氧是青海地区低体重儿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因孕妇处于低氧环境可造成胎儿缺氧,宫内发育不良,导致IUGR,而IUGR胎儿处于慢性宫内窘迫状态,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正常,所以对足月IUGR要认真进行产前监护及恰当的分娩方式,可改善IUGR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的运用效果.方法 2018年7月-2019年7月,随机抽取60名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高血压组)、60名正常孕妇(正常组),均给予动态血压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情况.结果 高血压组的动态血压参数、动态心电图改变例数、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与正常组均有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高原飞行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对进驻海拔3600m高原进行飞行训练3个月的10名飞行员进行了13项心血管功能指标及动态和常规心电图测定,并与同期进入高原的10名地勤人员及10名驻平原地区的飞行员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①除高原飞行员的有效血容量(BV)低于平原飞行员(P<0.05)外,3组人员其余12项心功能招数之间均免显著差异;②24hHolier监测显示,高原飞行员24h平均心率、最高心率及最低心率与高原地勤人员及平原飞行员基本一致。除实性心动过速、过缓外,高原飞行员中有房性早搏者8人,室性早搏3人,均<100次/24h或<1次/1000心搏,为偶发早搏,无重要临床意义;③常规心电图表现,高原飞行员与其他两组人员基本一致。提示:飞行员在高原训练3个月中,心血管功能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5.
妊娠妇女在平原和高原心肺运动适应的比较[英]/ArtalR……//AmJObstetGynecol.1995,174(4ptl).1170~8.为了比较孕期9个月的孕妇和胎儿在平原和高原(6000m)运动对心肺适应的反应,在7名孕妇中进行了有限最大运...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晚期妊娠心电图改变,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139例孕晚期待产正常孕妇和145例健康体检非孕妇女同步十二导心电图。给果:妊娠晚期妇女心电图与正常非孕妇女相比窦性心动过速、短P-R间期、ST-T改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心电图以窦性心动过速、短P-R间期、ST-T改变多见,多为生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献血对高原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了生活居住在拉萨的初次献血者30人及长年献血者120人的红细胞免疫粘附状况,并与生活居住在同一地区的正常未献血者50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初次献血及长年献血间隔>3个月者,RCR、R2C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长年献血间隔期<3个月者,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按正常规定间隔期3个月献血一次对高原人体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并无影响,反之,近期频繁献血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呈继发性降低。提示:献血员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兵由内地进入高原心电图P-R间期的变化。方法分析比较1380例健康新兵进入高原(海拔2800 m)前1个月与进入高原后5~7 d和2~3个月的心电图变化。结果进入高原前基础心率为67.87次/min,P-R间期为145.35 ms,仅13例存在短P-R间期(发生率为0.94%);进入高原后5~7 d,基础心率为71.80次/min,P-R间期为140.30 ms,有151例出现短P-R间期(发生率为10.94%);进入高原后2~3个月,基础心率为70.63次/min,P-R间期为144.99 ms,发生短P-R间期下降为32例(发生率为2.32%)。结论从内地进入高原初期,新兵容易出现心率加快及短P-R间期心电图变化。  相似文献   

9.
不同海拔高度青年士兵心电图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疾病是与高原密切相关的疾病 ,快速进入高原地区后因高原缺氧等因素影响 ,心电图会发生相应变化 ,国内对于高海拔地区心电图有些报道 ,但研究对象的年龄、职业、劳动强度等缺乏均衡性。 2 0 0 0年 6月— 2 0 0 0年 8月我们赴高原医疗队在海拔 2 90 0m、42 0 0m、52 3 1m处对 60名青年士兵进行心电图检查 ,以了解在高海拔地区青年士兵心电图变化的特点。资料与方法  某部官兵由海拔 1 3 0 0m处驻地开赴昆仑山—唐古拉山口地区 (海拔 2 90 0m~ 52 3 1m) ,进行适应性训练 ,均为男性 ,绝大多数人员在平原出生。上高原前综合体检正…  相似文献   

10.
短期进高原前后心电图对比观察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缪宁光 《武警医学》2000,11(9):534-534
高原地区由于其海拔高、大气压低所致空气与人体动脉氧分压降低、导致机体缺氧等因素使自平原初到高原者出现诸多的高原不适症 ,严重者危及生命。对此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特别是高原缺氧对心脏的影响早已得到共识。本文仅对在高原短期停留既返回平原者的心电图改变加以统计、随访、分析。目的是通过心电图前后的对照、改变的转复 ,观察高原缺氧所致的全身性改变(包括心脏本身的改变 )在心电图上的表现 ,以利于搞好保键工作。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1 996年至 2 0 0 0年 1月 ,机关干部去高原地区(海拔 30 0 0m以上 )临时出…  相似文献   

11.
高原胎盘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原胎盘的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探讨形态变化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对3200m以上原高胎盘26例与1300m以下的喀什及西安地区胎盘50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①高原新生儿体重均数绝对值2915.38g,较对照组少374.42g(P<0.01);②高原胎盘重量均数绝对值485.12g,明显低于对照组583.68g(P<0.01);③组织学检查:具有合体细胞结节、血管合体膜、血管增多、朗罕氏细胞、绒毛纤维素样坏死等绒毛均高于对照组(P<0.01);④超微结构观察:高原胎盘绒毛的合体细胞及朗罕氏细胞增生明显,粗面内质网高度扩张,滋养叶基底膜明显增厚,可达正常的几倍至十几倍。结论:高原缺氧能引起高原妊娠胎盘组织形态及结构改变,致使婴儿体重减轻。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测了中度高原的西宁地区(海拔2261m)44例正常孕妇和18例妊高征患者的补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并与正常未孕妇女进行了对照,结果:正常孕妇C1qB因子、CIC均低于未孕妇女(P〈0.05 ̄0.01);妊高征者CH50、C1q、APCH50及B因子更低于正常孕妇(P〈0.05 ̄0.01),CIC也有下降趋势。作者认为正常孕妇补体和CIC低水平与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有关;而妊高征者  相似文献   

13.
士兵高原驻防及返回后心电图随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访调查士兵进驻海拔5200m高原1年及返回平原后5个月的心电图变化。方法:对40例士兵从平原进驻到海拔5200m高原前、进驻4个月、1年及返回后5个月,进行心电图随访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在原驻地心电图均正常,进驻海拔5200m高原4个月和1年后,异常心电图、右心室肥厚、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依次为60.0%、52.5%、5.0%、2.5%和65.0%、57.5%、22.5%、5.0%,返回平原后5个月心电图均恢复正常。结论:士兵在高海拔地区驻防1年可发生心电图异常,但返回平原一段时间后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健康新兵移居海拔3658m6个月窦房结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惠亮  王春科 《武警医学》1999,10(12):713-713
高原世居者和移居者发生窦性心动过缓(60次/min以下)高达40%,提示高原长期慢性缺氧可能影响窦房结功能[1]。本文选择在平原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的35例健康新兵,在移居海拔3658m的高原拉萨05a后进行了窦房结功能测定,探讨短期高原缺氧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8例,女7例;年龄17~21岁,平均19岁,受检对象要求:(1)全部病例均为出生并生长在平原(海拔1000m以下)的汉族武警新兵;(2)一般检查无急、慢性疾患;(3)无病窦的临床及心电图表现;(4)检查前未用过阿托品、心得安、异搏定、镇静剂等影响心率的药…  相似文献   

15.
自2002年6月至2003年11月,我院对入高原施工人员(海拔3080m--4700m)每月体检一次,选择心电图STⅡ、Ⅲ、avF水平型下移≥0.1mV(1mm)者45例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正常胎儿血流250031济南济南军区总医院李新民,李卫萍,张燕妮,牟楠楠,刘兰芬中图法分类号R714.511990年10月~1994年4月对中晚期孕妇肾动脉、子宫胎盘动脉、脐动脉、胎儿降主动脉及颈内动脉的血流进行了检测,以探讨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高原去势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及红景天抗高原组织缺氧和预防高原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本实验在高原建立了切除卵巢诱发绝经后骨质疏松症Wistar大鼠模型,分为A组(假手术或正常组),B组(切除卵巢组),C组(切除卵巢+尼尔雌醇组),D组(切除卵巢+红景天混合饲料组),E组(切除卵巢+红景天浸液组)。术后置海拔3100m高原饲养3个月后,测定血清IL-6和TNF-α含量,观察红景天对高原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结果:术后3个月,A组、C组、D组和E组IL-6和TNF-α血清含量均显著低于B组。鳍论:红景天能降低体内血清IL-6和TNF-α含量,具有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期驻高海拔地区官兵心电图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时期海拔5000m以上地区驻防官兵心电图变化。方法:对2006年10月驻防在海拔5010m、5170m和5380m4个月的127例官兵所做的心电图(2006年组),与1987年10月驻防在相同地点、季节、时间的192例官兵的心电图(1987年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6年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1987年组低(P<0.01);不完全右房室束支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较1987年组降低(P<0.05,P<0.01)。结论:高原部队设施、医疗条件改善和官兵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使心电图所反映的低氧性损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中度海拔2260m高原肺水肿27例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中度海拔高原肺水肿的临床,心电图,肺部X线的特点及发生,发展规律,结合文献对有关产进行了讨论。认为该病系由高原缺氧所致肺动脉高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血流量增多等综合因素所致,同时易感因素的存在,重返高原或进入高原速度较快在该病的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玉树地震灾后重建中平原工人对高原的习服过程,并探讨高原习服的生理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赴玉树进行灾后重建的平原工人50人,观察其在初进高原(1—7)d、30d、45d的临床症状、心率、呼吸、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变化,并与平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急性高原病的相关临床症状多于初进高原(1—7)d出现,(2—7)d症状消失;心率、呼吸、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表现为初进高原(1—7)d、30d、45d与平原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体对高原环境具有较强的习服能力,但经45天后仍不能恢复至平原水平,因此,应在一定限度内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手段,来加强和促进高原习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