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杨  李奎成  邓小倩 《中国康复》2013,28(5):351-353
目的:探讨规范化轮椅技能训练方案对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截瘫患者27例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7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规范化轮椅技能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thel指数(MBI)和轮椅技能测试(WS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MBI及WS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规范化轮椅技能训练可明显提高截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增强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工作坊式"轮椅技能训练方案对截瘫患者日常活动参与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80例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轮椅技能训练组(常规组)40例、"工作坊式"轮椅技能训练组(工作坊组)36例(脱落4例)。其中常规轮椅技能训练组开展为期2周,6d/周,30min/d,累积6h的系统轮椅技能训练;"工作坊式"轮椅技能训练组开展为期2d,3h/d,累积6h的集中轮椅技能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4周随访采用轮椅技能测试(WST)、脊髓独立性评估(SCIM)、Frenchay活动量表(FA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训练后及4周后随访,2组WST、SCIM、FAI均较训练前均显著提高(均P<0.05),工作坊组WST评分均更高于常规组(均P<0.05)。4周随访,2组SCIM、F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工作坊式"轮椅技能训练,能显著提高截瘫患者轮椅操作能力,并促进其日常活动参与,具有训练周期短、维持效应好的特点,适宜在社区及康复门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培养康复治疗学本科生的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方法将五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名实习学生。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案例学习法(CBL)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在实习中使用CBL,通过典型疾病的诊治流程,使学生掌握相关疾病的诊治技能;通过PBL帮助学生回顾相关基础知识,将基础知识融于临床实践中。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t6.235, P0.001)。结论 CBL和PBL相结合适用于康复治疗学骨科实习教学,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临床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化患者模拟联合微格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临床带教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科实习的47名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实验组(n=24)。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实验组采用标准化患者模拟联合微格教学法。比较两组出科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反馈。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和实践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t 2.366, P 0.05)。实验组康复治疗方案的设计、康复评定工具的选取、沟通和表达能力、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分也均优于对照组(t2.082, P 0.05)。结论标准化患者模拟联合微格教学法可提高康复治疗学学生的临床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距腓前韧带损伤后保守治疗的患者在不同时期开始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患者58例,根据损伤后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将患者分成6周组(n=29)和12周组(n=29),分别于康复前,康复2周、4周和8周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康复2周、4周和8周后,两组VAS评分和AOFAS评分均显著改善(|t| 4.137, P 0.001);6周组VAS评分明显低于12周组(|t| 3.110, P 0.01),AOFAS评分明显高于12周组(|t| 3.016, P 0.01)。结论距腓前韧带损伤保守治疗患者在6周内进行康复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基于丰富环境的增强现实(AR)技术对脑卒中步行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脑卒中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试验组(n=18)。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辅以常规步行训练,试验组辅以基于丰富环境的AR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10米步行测试(10MWT)、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步态参数。结果 治疗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治疗后,两组BBS评分、TUGT时间、10MWT步速、BI、步速、步频、患侧单腿支撑相占比均显著提高(|t|> 5.161, P <0.001);除BI外(t=1.099, P=0.282),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 2.106, P <0.05)。结论 基于丰富环境的AR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效果优于常规步行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对产后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产后腰痛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理疗和美式脊椎矫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悬吊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疼痛数字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腹横肌厚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数字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腹横肌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6周后,两组疼痛数字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t 14.579, P 0.001);两组腹横肌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t 15.855, P 0.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 4.818,P 0.001)。结论在常规康复理疗和美式脊椎矫正治疗基础上再辅以悬吊训练,可进一步减轻产后腰痛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对帕金森病患者姿势控制、步行能力等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4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3)和实验组(n=23),对照组接受传统平衡功能训练6周,实验组接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6周。治疗前后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第3部分(UPDRS3)、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采用平衡仪测量压力中心移动轨迹的包络面积、前后移动距离的标准差、左右移动距离的标准差。结果治疗后,两组BBS评分、TUGT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2.657,P0.0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4.881,P0.001)。实验组UPDRS3评分、平衡仪测量参数较治疗前改善(t2.626,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t2.112,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训练较传统平衡训练更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并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视频镜像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平衡的效果。方法 2022年1月至10月,北京博爱医院43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镜像组(n=2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镜像组另外增加视频镜像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和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FMA-LE、FAC和BBS评分均显著改善(|t|> 6.205, P <0.001),且镜像组FMA-LE和BBS评分优于对照组(|t|> 2.164, P <0.05)。结论 结合视频镜像训练更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流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流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吞咽常规训练和吞咽困难康复护理,试验组加用肌内效贴,共3周。治疗前后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量表(FOIS)、洼田饮水试验(WST)和教师流涎量表(TDS)进行评定。结果 试验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FOIS、TDS和WST评分均改善(|Z| > 2.000, P < 0.05),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Z| > 3.045, P < 0.01)。结论 配合肌内效贴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流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反复促进疗法(RFE)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至12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伴手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增加功能性作业治疗,试验组增加RFE,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t|> 12.698, P <0.001),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t|>2.302, P <0.05)。结论 RFE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的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康复治疗模式与传统康复治疗模式的效果差异。 方法 选取2个不同的儿童康复病区划分为应用组和对照组,应用组的康复团队经过系统的ICF-CY培训后,利用ICF-CY脑瘫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对脑瘫患儿进行评定,然后根据ICF-CY评定结果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对照组的康复团队则不进行ICF-CY培训和评定工作,直接采用传统的康复治疗模式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开始时(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治疗后),对2组患儿进行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评分、粗大运功功能量表(GMFM)评分及辅助器具应用比较。 结果 经3个疗程治疗后,在功能性技能和照顾者协助方面,2组患儿的PEDI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功能性技能:应用组t=10.370,P<0.001;对照组t=15.157,P<0.001;照顾者协助:应用组t=21.352,P<0.001;对照组t=8.757,P<0.001),且应用组患儿治疗后的PEDI评分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功能性技能方面:t=3.860,P=0.001;照顾者协助方面:t=3.401,P=0.001)。2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评分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应用组t=17.07,对照组t=20.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治疗后2组GMFM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1,P=0.454)。除下肢矫形器外,应用组使用其它日常生活辅具的患儿亦明显多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92,P<0.001)。 结论 基于ICF-CY的脑瘫康复治疗方案明显优于传统康复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图、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表面肌电图(sEMG)、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两组sEMG最大波幅值均大于治疗前,吞咽时程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最大波幅值大于对照组,吞咽时程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SSA评分、WST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SSA评分、WS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部肌肉运动和吞咽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创新和整合临床阶段的康复治疗教学方式,探索规范化的临床实习管理模式。方法:将先后两届康复专业207名实习生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实习期均为10个月,对照组102名采用常规教学管理,研究组105名在常规教学上增加小组学习、读书报告和康复技能竞赛等教学模式,建立规范化的考核机制,分析2组教学效果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2组结业理论成绩均较入科理论成绩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的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我能力评价结果和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样化的教学管理模式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医疗素质,提升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问题引导式改良PBL教学方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8名参加生产实习的2010级康复治疗学系本科学生按随机数字奇偶数分组法分为PBL教学组(n=14)和传统教学组(n=14),均参加“运动疗法学”生产实习,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改良PBL教学组采用问题引导式改良PBL教学方法讲授,授课后对学生进行理论、实践技能考试及问卷调查评估。 结果:改良PBL教学组理论考试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t=5.865,P=0.001;t=7.780,P=0.001)。改良PBL教学组在基础知识掌握度与传统教学组无显著差异(t=2.017,P=0.073),但在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抽象问题理解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重点难点知识掌握度等方面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t=6.066,P=0.001;t=10.109,P=0.001;t=7.302, P=0.001;t=5.615,P=0.001). 结论:在康复治疗学生产实习教学中,问题引导式改良PBL教学法能较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提高重点难点知识掌握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值得在康复治疗学实习课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吞咽训练计划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北大荒集团总医院肿瘤科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2)。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14周的吞咽训练计划,包括在院期间6周的个体化指导训练和离院后8周的居家式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6周和训练14周,比较两组门齿距、体质量、洼田饮水试验(WST)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结果训练前,两组门齿距、体质量、WST和FOI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6周和14周,观察组门齿距、WST和FO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Z|>2.332,P<0.05)。结论家庭吞咽训练计划有利于改善放疗引起的张口受限、吞咽困难情况,且家庭吞咽训练计划简单、安全、经济,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体位转移及轮椅使用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21年1月-2023年1月的脑卒中患者70例,实施14~21 d的体位转移及轮椅使用技术训练。比较患者入院及出院时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Fugl-Meyer平衡功能评估(FMA)及轮椅技能测试(WST)评分。结果 患者出院时的MBI、FMA及WST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所提高(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体位转移及轮椅使用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轮椅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平衡功能、减少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的发生,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综合性实验设计教学模式在高职康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0名康复大专班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实验组采用综合性实验设计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在理论、技能考核、一项评定、三项综合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590,6.876,7.776,4.601;P〈0.01)。实验组学生对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操作动手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教学效果方面满意度较高。结论综合性实验设计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康复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恢复期卒中后失语患者视听觉通道命名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至11月,32例恢复期卒中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6例。实验组在左侧额下回(L-IFG)实施阳极tDCS,对照组实施假tDCS,刺激的同时行语言训练。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试(WAB)、图片命名测试和环境声音命名测试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15例、实验组16例完成实验。治疗后,两组WAB失语商均显著提高(t 5.081, P 0.001),治疗前后差值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1.550, P 0.05);两组图片命名评分均明显提高(Z 2.650, P 0.01),治疗前后差值实验组高于对照组(Z=-2.258, P 0.05);实验组WAB实物命名评分明显提高(Z=-3.239, P 0.01),治疗前后差值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Z=-3.008, P 0.01);实验组环境声音命名评分显著提高(t=-4.745, P 0.001),治疗前后差值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2.224, P 0.05);实验组WAB自发命名、WAB完成句子、WAB反应命名评分均提高(Z 2.191, P 0.05),对照组WAB自发命名评分提高(Z=-2.376, P 0.05),治疗前后差值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Z 1.568, P 0.05)。结论 tDCS阳极刺激L-IFG对视觉和听觉通道的命名能力均有改善作用,可能通过影响语义或语音加工提高命名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运动性失语症临床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度在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轮转的康复治疗学本、专科学生设为对照组(n=50),采用传统的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方式进行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教学;2015年度实习轮转的康复治疗学本、专科实习生作为试验组(n=50),采用PBL教学方式开展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教学。两组教学时间均为4周。教学结束后采用笔试、技能考核及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学生在教学前、后笔试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有显著差异(P0.01);教学后考核结果示,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对学生的评价显示,试验组在工作责任心、医患交流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学生对试验组带教老师的理论及操作指导更为满意(P0.01)。结论:PBL教学在运动性失语症理论与实践临床教学较传统教学法效果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