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脏腑相关的特色理论之一,肺与大肠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为用.文章从肺对大便的调节作用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在生理、病理和治疗上的相互影响.肺主要通过对气机和津液的调节两个环节影响着大便,由肺病所致的大便异常,无论便秘或泄泻,均可从肺论治,此法称为“肠病治肺”.“肠病治肺”的具体方法如宣肺肃肺理肺气、补益肺气、补益肺阴等.  相似文献   

2.
张白雪  刘绍能 《北京中医药》2021,40(9):1008-1010
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五脏均有关系.其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经络上的络属决定了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紧密联系.肺为水之上源,肺疏布津液以润肠;肺主一身之气,肺宣发肃降以调大肠腑气.肺气虚则大肠推动无力;肺津亏则大肠燥而秘结;肺热盛则火移大肠耗伤津液;肺气不畅则大肠壅塞.故便秘可从肺辨治,通腑泻下不忘治肺,可从补肺气、养肺阴、清肺热、宣肺郁、降肺气等方面着手治疗以达到理肺通腑之效.  相似文献   

3.
莫芳芳  高思华 《中医杂志》2012,53(20):1711-1713
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和前人治疗经验的总结认为,肺病多导致便秘、泄泻、痢疾、脱肛、腹痛腹胀、痔疮便血、肠痹等肠病发生;肠病多导致喘证、咳嗽等肺病发生.通腑是肺病治肠的主要手段;理肺、润肺、豁痰是肠病治肺的重要手段.分析发现,在病因特点上,热、燥、寒邪影响肺或大肠,多易发生肺病传肠,或肠病传肺,说明肺与大肠二者有着共同的病因易感性,可反证肺与大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病机传变特点上,导致肺病及肠与肠病及肺的内在病理机制是一致的,表明气机升降与水液代谢是实现肺与大肠之间内在联系的基本途径,反证了肺与大肠的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与大肠主传化糟粕、主津二者相互对应,息息相关.在治疗特点上,通腑、理肺的肺肠互治可反证肺与大肠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同时也证明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对临床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肺与大肠互治摭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灵枢·本输篇》日:“肺合大肠”。肺为脏属阴,大肠为腑属阳,互为表里,相合为用。肺气主肃降,大肠主传导,根据五行学说取类归象,肺与大肠均归属于金,同气相求,彼此关联。《素问·五脏生成篇》目:“诸气者,皆  相似文献   

5.
廖小年  黄柳向 《河南中医》2020,40(7):1004-1007
提壶揭盖法从开宣肺气、调畅全身气机着手,使大肠气机畅利,肠道传导功能恢复正常,则腹胀亦除,最初用于治疗癃闭,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便秘等下焦闭塞性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运用提壶揭盖法治疗功能性腹胀,使上下二焦相辅相成,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等治法,亦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提壶揭盖法常用代表药物有麻黄、升庥、桔梗、杏仁等,均能开宣肺气,使全身气机畅达,大肠正常传导,下焦通,腹胀消。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83-85
溃疡性结肠炎根据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的临床表现形式,当归属于祖国医学中"休息痢""肠澼""大瘕泄""久泻""久痢"等病证范畴。吾师魏玮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除了和脾肾阳虚有关,还与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密切相关,"滞、郁、瘀、虚"为其主要病理因素,临证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兼见肺气不足的表现。魏师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出治疗本病当补益肺气,兼顾脾肾,同时结合调枢通胃理论,从肺治肠,为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及难治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统一的治疗方案。现从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出发,分析便秘的病因病机与肠、肺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中医药在便秘方面的研究,结合“肠病治肺,肠肺同治”的便秘治法理念,探析“通腑理肺法”治疗便秘的理论依据,并且列举案例1则,为慢性功能性便秘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研究及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肺与大肠相表里进行研究,从三个方面探讨其机理:即肠道气体排泄途径的影响,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及肠道内分泌物质的影响,指出其治则可归纳为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并治,并提出“肺与肠道相表里”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肺与大肠的结构基础和生理病理关系两方面为“肺病治肠”理论在肺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六腑以通为用,以通为补,“肺病治肠”理论在临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应用通腑护脏法治疗肺系疾病,以达到腑通气利,邪去而元气自复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上的络属关系,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的相互络属关系:1)肺主宣发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大肠润滑有度,则大便通畅.2)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气通畅,则大肠腑气通,大便亦通.3)当发生病变时,肺与大肠亦相互影响,即脏病及腑,腑病及脏.临床上用肺病治肠法,如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哮喘急性发作等病证配用通腑法,...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9.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