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程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以及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产妇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镇痛组产妇进入活跃期后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照组不采用镇痛分娩。结果应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s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镇痛效果确切,还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剖宫产率。结论全程PC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对母婴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临床常用分娩镇痛法比较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宝明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5):1492-1494
目的比较目前临床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以合理选择符合分娩环境的镇痛方法减轻产妇分娩的痛苦。方法选取250例产妇随机分为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组(PCEA组)、笑气吸入镇痛组(笑气组)、药物镇痛组(药物组)、穴位注射无菌用水组(水针组)和未给予任何镇痛措施的对照组,并分别观察五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预后等情况。结果PCEA组镇痛效果最确切,有效率98%,笑气组次之,有效率66%,药物组和水针组也有一定的镇痛效果,有效率分别为48%和3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73.256,P=0.000);五组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产妇自控硬膜外麻醉,对分娩镇痛有确切的镇痛效果,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作为分娩镇痛的首选方法,笑气吸入、药物和水针镇痛效果虽不及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但方法简便易行,对母儿亦无明显的副作用,可在县、乡等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外阻滞镇痛和药物镇痛对产妇分娩的临床效果,选择适合基层医院临床分娩镇痛的方法。方法选择第一胎足月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等高危因素,ASA为Ⅰ-Ⅱ级、主动要求镇痛分娩而无分娩镇痛禁忌证的孕妇40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进行分娩镇痛(PCEA组)20例,用药物镇痛分娩镇痛20例。另选择同期条件相同、未进行任何镇痛措施的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三组产妇分娩过程产程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的预后情况。结果PCEA组镇痛满意75%,有效95%:药物镇痛组满意56.25%,有效81.25%,PCEA组与药物镇痛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镇痛组产妇第一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但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出血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EA用于分娩镇痛具有较好的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的方法,但是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认为操作简便的药物镇痛仍然是基层医院首选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妇使用自控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PCEA)对婴幼儿神经行为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134例,使用布比卡因加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未使用分娩镇痛产妇15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产程中胎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7d、6月龄、12月龄神经行为情况。结果两组比较产程中胎心率CST监测、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7d、6月龄、12月龄神经行为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比卡因加芬太尼产妇自控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安全可靠,对婴幼儿神经行为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在不同时机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间临产后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1 250例,按镇痛实施时间不同分为2组:Ⅰ组宫口开至1~3cm(n=8 270),Ⅱ组宫口开至3cm以上(n=2 980)。分别观察产程时间、手术助产率、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情况,产后24小时随访。结果:各组镇痛效果确切,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对镇痛效果满意,硬膜外镇痛对自然分娩有帮助。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可以在第一产程早期施行,能促进产妇选择自然分娩,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子痫前期患者分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娥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165-2167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在子痫前期患者分娩中的效果及对患者产程、血压的影响。方法:泉州市妇幼保健院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中57例经阴道试产,在全程胎心监护下,对其中19例产妇用硬膜外自控给药进行分娩镇痛(观察组),另外38例未干预的产妇(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产程中血压及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非常显著(P<0.001),两组产程中血压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有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且有助于降低血压,尤其适合在子痫前期患者分娩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Epidural Controlled Analgesia,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150例健康、单胎、足月临产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将条件相似未采用任何镇痛措施的自然临产产妇1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阵痛强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EA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娩镇痛方式,对产程及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使用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观察其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34例无产科,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A组),同期条件相似40例(B组)未给予任何镇痛,观察2组产痛程度,母儿的情况,测胎儿娩出后脐动脉血气。结果:用药后2组产妇产痛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产妇血压,脉搏,活跃期时间,血气分析,胎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胎儿体重及产后2h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分娩过程中使用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可以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对母儿无影响,此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病人自控蛛网膜下腔镇痛于妇科盆腔手术术后镇痛的应用。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病人自控蛛网膜下腔镇痛组(PCSA,n=40),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组(PCEA,n=40),均以吗啡为镇痛药物采用相应浓度进行患者自控镇痛。观察记录患者术后不同时点镇痛情况及术后50h总体镇痛评价。记录两组所用吗啡剂量、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满意,除术后6h外无明显差异;两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PCEA组吗啡使用剂量及按压次数较PCSA组多。结论:连续蛛网膜下腔镇痛可达到较硬膜外镇痛更满意的镇痛效果,用药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笑气吸入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 采取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阻滞麻醉对30例产妇进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间称PCEA组);笑气吸入对30例产妇进行分娩镇痛,作为笑气吸入观察组;对未使用分娩镇痛药物进入产程的3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产痛情况、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 3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笑气吸入组和PCEA组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76.7%和93.3%,总缓解率均为100%,而对照组仅为3.3%。结论 PCEA、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但笑气吸入镇痛作用不很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产程活跃期患者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atient-ontrolled pidural nalgesia,PCEA)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要求分娩镇痛的190例单胎、足月临产的初产妇,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镇痛Ⅰ组采用0.2%罗哌卡因(98例),镇痛Ⅱ组采用0.1%布比卡因(92例),均辅以芬太尼2μg/ml,首次负荷量为10ml,采用电子镇痛泵调节维持给药量为5ml/h,宫口开全后停用麻醉剂,选取同期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分娩的100例为对照组(分组征得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结果镇痛Ⅰ组、镇痛Ⅱ组的孕妇分娩镇痛效果均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分娩镇痛能缩短产程活跃期时间,降低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镇痛Ⅰ组与镇痛Ⅱ组相比,使用阴道器械的助产率低(P〈0.05),对产妇产后出血无影响(P〉0.05),对胎儿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结论患者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亲及胎儿安全有效,罗哌卡因不影响子宫收缩力和其他产力,更有利于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应用舒芬太尼PCEA镇痛泵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妊娠足月产妇90例,随机分为3组(n=30),舒芬太尼1μg组(A组)、舒芬太尼1.5μg组(B组)及舒芬太尼2μg组(C组)、行L2-3腰硬联合穿刺,鞘内注射相应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腔置管。接PCEA泵。记录鞘内给药前、后产妇血压(BP)、心率(HR)、呼受频率(RR),观察镇痛起效时间,应用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评估疼痛效果,采用MMT肌力分级标准评价双下肢运动阻滞情况,记录产妇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三组产妇鞘内给药起效时间、有效作用时间及最高感觉阻滞平面的比较:与A组比较,B、C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缩短,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上移,B、C组首次PCEA给药时间延长(P<0.01);②三组产妇鞘内给药后不同时点有效镇痛情况的比较:与A组比较,B、C组产妇鞘内给药后5~30min时有效镇痛率升高(P<0.05);③三组产妇MMT肌力分级标准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各组产妇MMT肌力分级标准评分均为5分。A组无产妇发生不良反应,B组产妇发生皮肤瘙痒1例,C组产妇发生皮肤瘙痒8例。与A、B组比较,C组皮肤瘙痒发生率高于A、B组(P<0.01)。结论:分娩镇痛采用舒芬太尼PCEA镇痛泵剂量以1.5μg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某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未应用任何镇痛措施。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和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而剖宫产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和总产程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8分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椎管内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能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缩短产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产程中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CSEA+PCEA)是否对母儿存在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27例初产妇病历资料,观察组(CSEA+PCEA)共345例,对照组(未采用CSEA+PCEA)282例,比较两组产程经过、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镇痛后VAS疼痛评分下降(87.5±12.5)%。观察组产程中需增加催产素用量(41.4%)、出现胎心异常(36.5%)及因胎心异常手术产(26.4%)较对照组增加(对照组26.6%、20.6%、15.6%);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观察组延长,两组分别为271.93±127.44min、57.39±35.52min和188.08±110.29min、44.84±31.92min;观察组产钳率(18.0%)及剖宫产率(24.9%)、产程中发生尿潴留(27.0%)及羊水变化(21.4%)均较对照组增加(对照组分别为11.7%、12.1%、10.3%、14.6%),第三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尿潴留两组无差异。结论CSEA+PCEA镇痛效果满意,但对产程进展及胎儿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并非理想的产时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膜分娩镇痛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施行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镇痛组,随机抽取同期、条件相似的未实施分娩镇痛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1)两组孕妇疼痛感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产程、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镇痛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不延长产程、不增加产后出血量、不影响新生儿评分,是安全有效的。同时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起到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微量镇痛泵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5月接收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采用阴道分娩方式,将其基于奇偶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进行常规分娩,试验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用微量镇痛泵进行镇痛,观察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以及顺利生产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中完全无痛患者24例(55.82%)、微痛患者15例(34.88%)、疼痛患者4例(9.30%),对照组患者中完全无痛患者0例(0.00%)、微痛患者3例(6.98%)、疼痛患者40例(93.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的顺利生产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产妇的86.05%(3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量镇痛泵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进行镇痛可以起到有效缓解疼痛的效果,同时有助于提高顺利生产率。  相似文献   

17.
李凡民 《职业与健康》2004,20(2):129-130
目的观察罗吡卡因复合小量芬太尼对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足月妊娠ASA(流产研究协会)Ⅰ-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泵注入0.125%罗吡卡因 0.001 6%芬太尼,负荷量5 ml,持续量4 ml/h,每次病人自控镇痛(PCEA) 2 ml,锁定时间20 min.B组为对照组,分娩过程未用任何镇痛措施.结果 A组VAS(视觉模拟评分)评分明显低于用药前,与B组同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孕妇的产程、剖宫产率、尿潴留发生率、出血量等比较,无差异.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和生后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罗吡卡因复合小量芬太尼采用自控方法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微量镇痛泵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5月接收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采用阴道分娩方式,将其基于奇偶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进行常规分娩,试验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用微量镇痛泵进行镇痛,观察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以及顺利生产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中完全无痛患者24例(55.82%)、微痛患者15例(34.88%)、疼痛患者4例(9.30%),对照组患者中完全无痛患者0例(0.00%)、微痛患者3例(6.98%)、疼痛患者40例(93.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的顺利生产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产妇的86.05%(3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量镇痛泵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进行镇痛可以起到有效缓解疼痛的效果,同时有助于提高顺利生产率。  相似文献   

19.
李建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29-1330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下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R在蛛网膜下腔隙注入罗哌卡因3 mg和B布比卡因3 mg;然后PCEA用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R组)或0.125%布比卡因(B组)加芬太尼2μg/m l,持续给药(8~10 m l/h)。同期未接受PCEA分娩镇痛自然顺产的9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评估镇痛阻滞效果。结果:麻醉后15 m in观察组产妇VAS、MBS镇痛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活跃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第2产程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EA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较布比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