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经方对于肿瘤的治疗取得了确切的效果。总结归纳《伤寒杂病论》中肿瘤治疗的相关内容,将经典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方法整理《伤寒杂病论》书经方在肿瘤治疗中的使用特点,并查阅文献、分析、归纳其在肿瘤疾病中的临床指导意义。结果《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方书之祖",书中虽未设肿瘤专篇,但其所提倡的辨证论治思想与理法方药思维等均广泛运用于肿瘤的辨证与治疗,对当今中医肿瘤的治疗仍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经与伤寒杂病论均为中医的经典课程,且《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其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一脉相承,为加强经典课程间的横向联系,文章将举例说明交叉融合式教学法在经典课程中的运用,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经典课程的兴趣,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滕磊  忻耀杰 《新中医》2011,(10):125-126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一生肆力经典,精于长沙之学。其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发挥颇多。在著成《伤寒悬解》、《金匮悬解》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取仲景方药笺疏之,作《长沙药解》"(《长沙药解·自序》)。  相似文献   

4.
钱荣军 《中医研究》2011,24(9):10-12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撰著,是理法方药较完备的医学经典。其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基础,其方剂的药物配伍精炼,主治明确。后来不少方剂由此发展变化而来,  相似文献   

5.
《伤寒例》历来聚讼不己,甚至为人诟病。然而学习中医者,尤其是学习《伤寒论》者不可不对其进行一番研究,又观尔今对其研究探讨之文章尚少,作者不揣冒昧,以对其浅见薄识成陋作一篇,愿意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博大精深,是医学史上的一个亮点,作为一部临床医学著作能够流传1800余年而不衰,而且渐渐演变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足见其价值.注《伤寒论》者,凡数百家,名贤辈出,今研治伤寒者,更是曾出不穷.李时珍《本草纲目》对《伤寒论》也多有研究,本文仅就《本草纲目》对《伤寒论》方药的贡献作以探讨,旨在将李时珍《本草纲目》对《伤寒论》方药研究昭彰于世.其言亦不被掩质埋光,或于研究伤寒者有竹头木屑之益.  相似文献   

7.
<正> 《金匮》为《伤寒杂病论》中论述杂病的部份,计25篇。胸痹即其第9篇中以胸背部疼痛为主证的一种疾病。笔者通过学习,结合临床体会,对胸痹的病机、主证、治法、方药应用略加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学术思想对当今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并参考相关文献,分析其诊治经验。结果《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体系,理法方药思维,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等以及古方新用,化裁变通等,均适合治疗各种肿瘤。结论张仲景丰富的理法方药对治疗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伤寒杂病论》教学一直为中医教学的难点,除课堂理论学习外,临床带教亦必不可少,本文结合笔者切身感悟,从熟读经典启迪临床直觉思维、重方药更遵理法、经典之说活学活用、推广经典床边教学及尽早临床实践角度,列举案例,探讨中医经典教学的新思路,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之方配伍精当 ,效专力宏 ,先人有用之“效如桴鼓”、“覆杯而愈”之誉 ,被尊奉为经方和众方之祖。笔者从医以来 ,喜读伤寒书 ,爱用伤寒方 ,临床上每值病情复杂疑似难辨、常规方药缺乏疗效之际 ,根据《伤寒论》的提示 ,选用相应方药 ,结果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学用伤寒方的体会略述于下 ,以就教于同道。1 明确适用范围遇到哪些疾病应考虑选用伤寒方药 ,取决于对《伤寒论》方药适用范围的理解。对此 ,目前大致存在三种观点 :其一 ,认为《伤寒论》是一部外感病专著 ,与杂病无涉 ,其方药仅适用于外感疾病。其二 ,认为《伤寒论》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相反相成用药的意义。方法:对《伤寒杂病论》中方剂进行分类整理,检索出有关相反相成配伍的方药,对比其中涉及的方法,并进行系统归纳、分析。结果:《伤寒杂病论》相反相成的配伍主要体现在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升降相因、敛散结合、刚柔相济等方面。结论:张仲景在用药选方上重视药物性味和相互作用的平衡及合理搭配,相反相成配伍要以精准的辨证、识证为前提。只有在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探讨《伤寒杂病论》中相反相成用药的意义,才能更好地理解仲景方药的配伍理论。  相似文献   

12.
略论《伤寒论》方药加减规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的方剂,上溯殷周,下逮百世,有方书之称。其所载112方共91味药物的加减运用,历代名家奉为圭臬,对伤寒方多有发挥,并对组方的理法方面加以探讨,而对其药物的或加或减则很少论述。而正是这些方药的加减,从中才可发掘出其文字表面看不到的东西。因此弄清其范围,找出其规律,探讨其价值,对伤寒方药更广泛更灵活的运用于临床是太有裨益的。 1 《伤寒论》加减方的范围《伤寒论》加减方的范围包含以下四个方  相似文献   

13.
《伤寒学》教材是各中医院校广泛使用和好评的《伤寒论》教材,因而一版再版,2006年在原版《伤寒学》基础上进行了二版修订,目前再版时更名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经典老课本·伤寒学》。该教材重点突出,讲授清晰,条文篇章分类合理。然而虽修订再版也百密难免一疏,在对部分条文方药解释上欠缺合理,尤其是桂枝加附子汤证治法、小青龙汤配伍意义、阳明病179条三阳阳明含义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尚论后篇》4卷,系喻嘉言《尚论篇》之续刻。《尚论篇》主要阐述伤寒六经病证传变与治则,《尚论后篇》则对《伤寒论》中有关温病内容,结合《内经》温病条文进行探讨与阐发。本文则就喻氏谓外感伤寒中蕴含着伏气温病,并将"冬伤于寒之温病、冬不藏精之温病、冬伤于寒冬不藏精之温病"的温病"三纲鼎立"学说予以探讨研析,详述其要。并扼要介绍喻氏生平及《尚论后篇》版本现状。  相似文献   

15.
乾隆御医黄元御谙熟《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著有《伤寒悬解》等医著十二部。《伤寒悬解》是解析《伤寒论》的主要著作,指出"伤寒条文乱于叔和",主张错简重修,以六气学说逐条注释,重新修订所有篇章及条文顺序,将总论置于卷首,阐发仲景微旨;黄氏认为仲景立言,专为传意,恐《伤寒悬解》阐释仲景之意或有不足,又作《伤寒说意》以补充之;《长沙药解》乃"以药系方,以方言证,参以病机辨证于其间,对比类同之药于其内,理法方药相贯,以彰药物功用";以药为纲,按中土、风木、燥金、水火顺序,从六气角度串联阐释解析仲景《伤寒》《金匮》每味药的性、味、归经、功能及气化调理作用等,明方药之真意也。黄元御以六气立法,六经为纲,太阳(表病)篇与其它五经(里病)各篇前后呼应,太阳篇有如何发病,病情变化及入里去路;其它各篇则有疾病来路,转归情况及救治;明确表、里病,重视六气,不忽视营卫,表病营卫为辨,里病六气为辨,又将营卫气血与六经辨证统于六气,融会贯通,理清中风、伤寒整个动态病变过程和病情传变救治,脉络清晰、通畅。  相似文献   

16.
宋建平 《中医杂志》2006,47(1):63-65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所载方药疗效卓著。本文对其处方用药特色进行整理,希望能对《金匮要略》的学习、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庞安时,字安常,北宋庆历一元符(1042—1099)时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为我省古代德才兼备的名医之一。安时幼承父业,研读《太素》、《灵枢》、《甲乙》诸书,尤精于伤寒,时人称其“能与伤寒说话”。生平著述有《伤寒总病论》、《难经辨》、《主对集》、《本草补遗》等,后三书惜已亡佚。其《伤寒总病论》六卷,是我国古代研究《伤寒论》的早期重要著作之一。该书发仲景未尽之意,而补其未备之方。滋不揣谫陋,略陈其说,不当之处敬请赐正。对《伤寒论》的阐发在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问世之前,人们注解《伤寒论》一般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将伤寒辨证与方药编成歌诀,以便习诵;一是采撷隋唐方药充实之,以便临床应用。庞氏《伤寒总病论》当属后者。不过庞氏在补充大量方药的同  相似文献   

18.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方药应用的基本规范。将《伤寒杂病论》中能够用于治疗妇人痛经的方药进行了整理、归纳、分析,从而为中医药治疗痛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叔和与《伤寒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例》一般认为是王叔和编次《伤寒论》时所写的凡例或引言,尽管内容历经诸家杂注已失原著端倪,但总观其学术思想仍有重要价值,尤其对伤寒理论乃至热病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一、指出编次《伤寒论》的目的和方法现存明·赵开美《伤寒论》全书共十卷二十四篇。其卷二第三篇为《伤寒例》,篇中王  相似文献   

20.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近代发现的张仲景《伤寒论》传本之一,其所包含的温病篇为世传本所无,本文通过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学习,对其中的温病篇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