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袁盼  申俊龙  申远 《中草药》2015,46(19):2829-2833
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形成了环境的承载压力。从外部性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角度,探讨中药废弃物资源化的三大循环模式及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效应。同时,基于生态效应的视角,提出促进中药废弃物资源化转化的技术。这将促进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洁  申俊龙  David Qian 《中草药》2017,48(10):2153-2158
随着我国中药产业快速发展,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所带来的环境与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基于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循环经济与价值创新理论,对中药资源产业化废弃物资源化思路与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并提出了粗放低值资源化模式-转化增效资源化模式-精细高值增值资源化模式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资源化模式",最后提出了促进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中废弃物资源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实施分类管理是防治废弃物污染和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尚缺少对中药废弃物及副产物的科学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基于资源经济学理论对中药资源全产业链废弃物及副产物分级分类的必要性、分级分类体系构建、分级分类资源化利用及循环经济产业布局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中药资源全产业链废弃物及副产物的四级分类体系,可形成药用、食用、饲料化、肥料化及能源化处置的多途径资源化模式,为实现中药废弃物的科学分类和分级精细化、高值化利用提供支撑。进一步探讨中药废弃物及副产物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发展及多途径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构建模式,以期为中药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中药农业、中药工业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参考,为我国中药资源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药废弃物资源化是一个涉及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等多个目标的连续过程,在其资源化过程中经济效益目标和环境效益目标之间的权衡及其动态演变特性与资源化模式密切相关。在对中药废弃物的产生、分类及其特点论述的基础上,探索性提出了“三大利用策略”,即传统“非药用部位”多途径利用策略、药材与饮片加工过程废弃物回收利用策略、中药资源深加工过程废弃物回收利用策略;“三类资源化模式”,即粗放低值资源化模式、转化增效资源化模式及精细高值资源化模式,以期为推动我国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引导和借鉴,为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领域推进和逐步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型循环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废弃物的不科学处置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双重压力,但企业缺乏废弃物资源化的动力。新常态下我国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已刻不容缓,新结构经济学对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文章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对中药产业废弃物的产生、中药废弃物资源化的现实意义以及市场和政府在中药废弃物资源化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根据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判断中药产业属于战略型产业,提出市场机制下中药企业实行废弃物资源化的条件,并指出为鼓励企业对中药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置,政府可通过补贴增加其私人收益或产权制度安排增加其私人成本2个方面来实现,以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药材生产-饮片加工-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化过程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中药资源产业链和产品集群,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在药材生产与饮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非药用部位”及“下脚料”,在资源性产品深加工制造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等大量的废弃物,既导致了中药资源的极大浪费又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压力。在前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依据中药废弃物所含资源性物质的不同理化性质与资源化潜力、不同利用价值等,构建了“三大利用策略”和“三类资源化模式”。该文在资源循环经济理论和中药资源化学研究思路的指导下,针对中药废弃物转化增效的资源化模式,从转化增效的实现途径、适宜技术体系、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推动和有效解决这一长期制约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中药资源产业副产品循环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健康中国"建设战略的提出促使我国中药资源产业必须走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但目前我国中药资源产业还未摆脱粗放、污染和孤岛式的发展模式。通过分析中药资源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及废弃物现象及原因、传统处理方式的不足,基于循环经济和超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如何高质量绿色发展,创新中药副产品循环利用的模式,构建中药资源高效利用的超循环经济模式体系,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中药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丹参地上部分资源价值发现与开发利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根本保障。随着我国以消耗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为特征的资源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如何对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及下脚料、中药制药等深加工产业化过程产生的固液废弃物及副产物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延伸资源经济产业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走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亟待探索和迫切解决的重大社会及科学问题。本文以丹参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丹参地上部分为例,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对丹参地上部分的资源性化学成分、资源价值发现及其资源化利用策略等进行探讨,以期为实现丹参地上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为研究对象,应用中药学、化学、微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与方法,通过微生物转化促进中药废弃物中功能性物质、生物质能源、营养基质等资源性物质的转化与转移,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延伸资源经济产业链,实现物尽其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型循环经济产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药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构建及产业化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保护好和利用好中药资源已列入我国"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本团队针对我国中药资源生产与深加工全产业链存在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剧等重大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在创新中药资源循环利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依据中药废弃物及副产物的独特理化特性与资源化潜力,集成生物转化、化学转化、物理转化等适宜技术,系统创建了五类中药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基于药材生产过程传统非药用部位的新资源药材、医药产品开发模式;基于中药固废物及副产物的生物酶、低聚糖、生物醇等系列产品开发模式;基于中药固废物的炭-液-气联产产品开发模式;基于药材生产过程传统非药用部位的功能食品开发模式;基于中药固废物的功能材料制备及产品开发模式。研究成果通过产业化示范,服务于我国中药资源全产业链的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策略与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健康产品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有力地拉动和促进了以消耗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为特征的资源经济产业强劲增长,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中药资源深加工制造企业。然而,分析其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特征,大多仍属于资源消耗量大、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低、废物排放量大的传统线性生产方式,并由此导致药材原料的需求量大幅增长和药材价格的不断攀升,依赖于自然生态提供的天然药物资源趋于紧缺或濒于枯竭。庞大的经济规模加速了自然资源的耗竭和人工替代与补偿资源的大量生产,同时产生巨量的废弃物和环境承载压力。因此,如何减少资源消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排放、绿色发展,以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科学问题,已是政府、学者及中药产业界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在分析我国中药资源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及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基于循环经济理论探索性提出了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策略与产业发展模式等,以期为推进中药资源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转变中药农业和中药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实现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健康理性的循环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朱玉洁  申俊龙 《中草药》2019,50(7):1515-1522
中药产业创新必须摒弃传统发展模式,厘清中药绿色供应链内涵,识别绿色生产力提升点,创新中药绿色供应链模式,实现中药产业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的统一。在分析我国中药绿色供应链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价值链构建中药绿色供应链模型,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中药绿色供应链的绿色生产力提升策略进行分析,进而明确我国发展中药绿色供应链的实现策略与机制,为我国中药绿色供应链创造与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慧  宋晓亭 《中草药》2018,49(18):4468-4472
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的价值体系具有时代性、发展性的特点,其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而进行调整。在制度创设初期,其以提高中药质量、资源有效配置及落实健康权为主要追求。在先期目标已经达成,且其可发展为具有中药针对性的知识产权专门保护制度的形势下,可将"保障相关权利人利益,鼓励中药的继承与创新"及"促进品种开发与品质提升,增加社会公众福祉"作为主要目的,来为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后期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慧 《中草药》2015,46(6):938-942
在中药备受推崇的今天,跨国医药公司通过实施专利战略,获取了巨额市场利润,而中国中药企业却存在专利保护意识不强、专利挖掘的规划与管理不够科学、专利布局不够系统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中药产业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围绕专利挖掘领域的拓展、发明构思的收集整合机制、专利布局类型的协同应用展开研究,以促进专利战略在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得到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选用适宜的中药提取工艺是中药制剂制备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行业人员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中药提取原理不断创新,技术不断完善发展,新思路与新方法不断涌现,面对着各式各样的中药提取方法,如何针对中药多成分群的特点,选择或创新适宜的提取方法高效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是经常遇到的难题。因此亟需对目前中药提取工艺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中药多成分间相互作用特征进行探讨,并提出一套适应多成分目标优化提取方法。基于此,引进超分子化学,结合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从"分子社会"间作用层面上提出适宜中药有效成分特点的中药定性定量提取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旨在推动中药提取工艺研究的发展,促进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进步,加快实现中药制药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高品质中药配方颗粒与关键制造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远辉  李慧婷  李延年  齐娅汝  伍振峰  杨明 《中草药》2017,48(16):3259-3266
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新的中药饮片使用形式。不断提升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更有力地保障大众身体健康,是促进其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简述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现状,分析中药配方颗粒的高品质特征与关键制造要素,以期为提升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