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张立国  程佳佳  倪力军  谢婷 《中草药》2016,47(6):963-969
目的探究以马钱子、麻黄生物碱为主要部位的7种腰痛宁衍生方的细胞药理活性,并对细胞模型下有优效的组方进行体内药效学评价。方法以50%马钱子生物碱+50%麻黄生物碱为组方基础,分别与腰痛宁胶囊组方药材及8种常用风湿骨病组方中药的总黄酮、总皂苷、总挥发油/水提物及总多糖有效部位组合成7个样品,同时以腰痛宁加黄酒药引为对照。测定各样品抑制小鼠巨噬细胞中前列腺素E2(PGE2)增殖的IC50及促进小鼠巨噬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增殖的EC50,并进行比较。同时采用最小二乘优化方法,计算各样品的EC50或IC50叠加值,根据EC50或IC50实验值和叠加值之间的差异分析各有效部位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小鼠耳肿胀模型和小鼠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模型进行最优组合的体内药效学评价。结果 25%马钱子生物碱+25%麻黄生物碱与总黄酮组合(4号样品)具有最佳的综合细胞抗炎、免疫调节活性,且各模型下该组方中有效部位间有极强的协同作用;25%马钱子生物碱+25%麻黄生物碱分别与总皂苷、总挥发油/水提物及总多糖组合样品(5、6、7号样品)的抗炎活性与4号样品相当;5和7号样品有良好的综合免疫调节活性;25%马钱子生物碱+25%麻黄生物碱以及马钱子生物碱或麻黄生物碱与总黄酮组合样品(1、2、3号样品)的药理活性均显著弱于4号样品;小鼠体内药效学实验表明将4号样品组合中25%马钱子生物碱+25%麻黄生物碱比例降为25%及5%时,具有较好的抗炎、免疫作用。结论马钱子生物碱不宜单独与麻黄生物碱配伍,2种生物碱不宜单独与总黄酮配伍,25%马钱子生物碱+25%麻黄生物碱与总黄酮、总皂苷、总挥发油/水提物及总多糖分别组合通常会产生协同或叠加作用,有助于增强25%马钱子生物碱+25%麻黄生物碱的细胞药理活性,25%马钱子生物碱+25%麻黄生物碱与总黄酮组合样品的细胞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在小鼠体内亦得到体现,提示根据细胞实验结果筛选优化中药组方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腰痛宁胶囊组方、拆方及其有效部位对细胞增殖以及免疫、抗炎和骨细胞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腰痛宁胶囊组方原则及组合化学思想,根据腰痛宁组方药材比例配制了由腰痛宁不同类型有效部位组成的6个腰痛宁组方及拆方样品,采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或半数抑制浓度(IC50)评价各样品对巨噬(Ana-1)细胞分泌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的促进作用;对脂多糖(LPS)诱导的Ana-1细胞释放前列腺素E2(PGE2)产生的抑制作用;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增殖及葡萄糖胺聚糖蛋白(GAG)合成的影响以及对IL-1β诱导的滑膜细胞增殖及IL-6分泌水平的影响,通过比较各样品的EC50(或IC50)叠加值与实验值间的差异分析各有效部位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同一药理模型下6个样品的活性存在差异,部分腰痛宁拆方的某些药理活性优于或显著优于腰痛宁全方,但腰痛宁全方在促进细胞免疫、抗炎及骨细胞修复方面均有良好的功效,腰痛宁药引黄酒有促进各有效部位协同增效的作用。结论:腰痛宁胶囊组方中各有效部位间的协同增效作用是腰痛宁全方具有增强免疫、抗炎及促进骨细胞修复等综合疗效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腰痛宁胶囊组方不同有效部位细胞药理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腰痛宁胶囊组方、拆方及其有效部位对细胞增殖以及免疫、抗炎和骨细胞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腰痛宁胶囊组方原则及组合化学思想,根据腰痛宁组方药材比例配制了由腰痛宁不同类型有效部位组成的6个腰痛宁组方及拆方样品,采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或半数抑制浓度(IC50)评价各样品对巨噬(Ana-1)细胞分泌IL-1β、IL-6、TNF-α 炎症因子的促进作用;对脂多糖(LPS)诱导的Ana-1细胞释放前列腺素E2(PGE2)产生的抑制作用;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增殖及葡萄糖胺聚糖蛋白(GAG)合成的影响以及对IL-1β诱导的滑膜细胞增殖及IL-6分泌水平的影响,通过比较各样品的EC50(或IC50)叠加值与实验值间的差异分析各有效部位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同一药理模型下6个样品的活性存在差异,部分腰痛宁拆方的某些药理活性优于或显著优于腰痛宁全方,但腰痛宁全方在促进细胞免疫、抗炎及骨细胞修复方面均有良好的功效,腰痛宁药引黄酒有促进各有效部位协同增效的作用。结论:腰痛宁胶囊组方中各有效部位间的协同增效作用是腰痛宁全方具有增强免疫、抗炎及促进骨细胞修复等综合疗效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腰痛宁全方、拆方及其所含各中药活性部位对小鼠Ana-1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腰痛宁胶囊中生物碱类、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含水提液)类、多糖类等活性部位按照腰痛宁组方原则及组方比例,配置了由不同活性部位混合组成的6个腰痛宁组方及拆方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各样品促进Ana-1细胞分泌IL-1β、IL-6、TNF-α因子的EC50。结果腰痛宁全方促进IL-1β分泌的EC50最低,不含药引黄酒多糖的腰痛宁活性部位组方次之,其他样品无促进IL-1β分泌的EC50;6个样品均有促进IL-6和TNF-α分泌的活性且生物碱+黄酮+皂苷组方的EC50最低,但这两个指标下该样品与腰痛宁全方的EC50无显著性差异(α=0.05)。结论 6个样品中腰痛宁全方在3个评价指标下均表现出良好的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显示出腰痛宁全方的合理性与增强免疫调节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腰痛宁胶囊组方有效部位的不同组合对IL-1β诱导的大鼠滑膜细胞异常增殖和对细胞因子IL-6分泌的影响,以及各有效部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体外培养传至第2代后,加入腰痛宁拆方及全方共计6个腰痛宁有效部位组合样品,培养48 h,采用CCK-8以及ELISA法分别测定滑膜细胞增殖及IL-6分泌水平。结果:6个腰痛宁拆方及组方样品均能够抑制滑膜细胞异常增殖以及IL-6的分泌,腰痛宁全方的综合活性最佳且其有效部位间存在很强的协同作用。结论:腰痛宁胶囊可有效抑制大鼠滑膜炎,对滑膜细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腰痛宁胶囊的药引黄酒对于腰痛宁处方中有效部位的细胞活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可在保证药效前提下减少组方中药或有效部位种类对腰痛宁处方进行精简优化,以增强其质量可控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倪力军  徐晓玲  史万忠  张立国 《中草药》2014,45(23):3424-3431
目的 评价腰痛宁胶囊中不同活性部位组合的抗炎、免疫及活血活性,以及活性部位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按照腰痛宁组方原则、组合化学思想及各活性部位在腰痛宁中的重要性,在马钱子与麻黄总生物碱基础上依次加入腰痛宁组方药材的总黄酮、总皂苷、挥发油和多糖等活性部位,得到由不同活性部位混合组成腰痛宁拆方、组方及全方共计6个样品.运用脂多糖(LPS)诱导Ana-1细胞释放前列腺素E2(PGE2)模型,有丝分裂原(ConA)诱导脾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模型及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NO模型,测定各样品抑制PGE2产生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促进IL-2和NO分泌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同时采用最小二乘优化方法,计算各样品的IC50/EC50叠加值,将其与IC50/EC50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模型下各活性部位间的相互作用类型.结果 6个样品均有抑制PGE2产生及促进IL-2分泌的活性,但只有由总生物碱、总黄酮和总皂苷组成的样品III有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NO的EC50,且样品III在以PGE2、IL-2及NO为指标的抗炎、免疫及活血模型中均表现出优于其他样品的活性,不同的活性部位组合在这3个模型下产生的相互作用类型不同.只有样品III中的总生物碱、总黄酮及总皂苷3个活性部位在3个模型下均存在协同增效作用.结论 腰痛宁拆方、组方及全方样品对Ana-1细胞中PGE2的产生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L-2也表现出良好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腰痛宁处方的合理性、科学性及优良的抗炎和免疫活性.腰痛宁中总生物碱、总黄酮与总皂苷间的协同增效作用使腰痛宁拆方样品III在抗炎、免疫与活血方面的活性均优于其他样品,表明腰痛宁组方具有优化空间.可望以样品III为基础精简腰痛宁组方,开发高效、质量易控的治疗风湿痹病新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腰痛宁衍生方为基础比较桂枝、土鳖虫等6类中药挥发油/水提物有效部位对细胞抗炎、免疫及骨细胞修复的影响,为风湿骨病处方候选药物筛选有效部位提供依据。方法在马钱子、麻黄生物碱+甘草等5种药材和黄酮+甘草等4种药材皂苷混合物的基础上,分别加入50%的苍术、乳香+没药、独活、桂枝挥发油、50%的土鳖虫、全蝎+僵蚕水提液组成新的中药有效部位组方。测定各样品抑制小鼠巨噬细胞(Ana-1)中前列腺素E2(PGE2)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促进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因子增殖和促进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增殖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同时采用最小二乘优化方法,计算各样品的EC50或IC50叠加值,根据EC50或IC50叠加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差异分析各有效部位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在6类中药挥发油/水提物有效部位中,桂枝挥发油抑制Ana-1分泌PGE2及促进Ana-1分泌IL-1β、IL-6的活性最强;土鳖虫、僵蚕+全蝎水提液促进Ana-1分泌TNF-α的作用最佳,并在细胞抗炎、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活性和其他细胞免疫模型中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各挥发油/水提物有效部位促进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增殖的活性相当。结论桂枝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炎、免疫及促软骨细胞增殖等综合药理活性,可作为风湿骨病处方的优选有效部位并用其替代腰痛宁处方中的乳香+没药挥发油以降低乳香+没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腰痛宁组方药材中虫类药材的水提物也可作为风湿骨病处方的候选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腰痛宁中生物碱加黄酮有效部位拆方为基础比较不同中药黄酮有效部位对细胞抗炎、免疫及骨细胞修复的影响,为风湿骨病处方候选药物筛选有效部位提供依据。方法:在腰痛宁马钱子、麻黄生物碱基础上,分别加入50%的甘草黄酮、淫羊藿黄酮、红花黄酮、骨碎补黄酮、桑寄生黄酮以及5种黄酮的等比例混合物,得到6个有效部位组方。采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或半数抑制浓度(IC50)评价各样品对巨噬Ana-1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因子的促进作用;对脂多糖(LPS)诱导的Ana-1细胞释放前列腺素E2(PGE2)的抑制作用;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采用最小二乘优化方法,计算各样品的EC50或IC50叠加值,根据EC50或IC50叠加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差异分析各有效部位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骨碎补黄酮为主的组方促进IL-1β分泌的活性最强;红花黄酮为主的组方促进IL-6分泌的活性最强且其他活性仅次于最佳的组方;由马钱子、麻黄生物碱+5种黄酮混合物构成的组方抑制PGE2分泌及促进TNF-α分泌、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的活性最强,且各模型下该组方中有效部位间有极强的协同作用。促软骨细胞增殖模型下,单一黄酮有效部位与生物碱构成的组方中的有效部位之间均表现出较强的拮抗作用。结论:不同药材黄酮之间有出色的协同增效作用,红花黄酮、骨碎补黄酮及各药材黄酮混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炎、免疫及骨细胞修复等综合药理活性,提示红花黄酮、骨碎补黄酮及不同药材黄酮混合物可作为风湿骨病药物的优选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9.
张立国  赵丽丽  倪力军  程佳佳 《中草药》2015,46(24):3710-3716
目的以腰痛宁胶囊组方药材有效部位为基础,考察6种以多糖活性部位为主的腰痛宁衍生方的细胞药理活性,为风湿骨病处方候选药物筛选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甘草多糖、苍术多糖、川牛膝多糖、麻黄多糖、淫羊藿多糖、桑寄生多糖为主要部位(组方中比例50%)组成6种腰痛宁衍生方,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脂多糖(LPS)诱导的Ana-1细胞中前列腺素E_2(PGE_2)及Ana-1细胞中自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CCK8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活性。采用半数抑制浓度(IC_(50))及半数有效浓度(EC_(50))评价各样品的活性,通过比较各组方实验EC_(50)/IC_(50)与其理论叠加值的差异,分析样品中活性部位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6个腰痛宁衍生方中,以桑寄生多糖或淫羊藿多糖为主的2个组方抑制LPS诱导的Ana-l细胞分泌PGE2、促进Arna-I细胞分泌IL-6、IL-1β及TNF-α及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的活性显著弱于腰痛宁全方,其余由腰痛宁处方药材多糖为主的4个组方的相关活性优于腰痛宁全方或与腰痛宁全方相当,无统计学差异。其中川牛膝多糖占50%的组方在抑制LPS诱导的Ana-1细胞分泌PGE2、促进Ana-1细胞分泌IL-6、IL-1β及促进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增殖方面均具有良好效果。结论以川牛膝多糖为主的腰痛宁衍生方具有良好的细胞抗炎、免疫调节和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活性,可作为风湿骨病处方中多糖的优选部位。  相似文献   

10.
腰痛宁胶囊药材活性部位不同组合对大鼠软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腰痛宁胶囊中各活性部位对白介素1β(IL-1β)诱导大鼠软骨细胞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根据腰痛宁组方原则,将腰痛宁组方药材中的黄酮、皂苷、挥发油(含水提液)、多糖等活性部位依次加入马钱子与麻黄生物碱中,得到6个腰痛宁拆方及全方样品。取7日龄SD大鼠6只,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软骨细胞,接种24 h后随机分空白对照组(含5%小牛血清(FBS)及0.02%吐温-80的DMEM培养基)、模型组(含5%FBS,0.02%吐温-80及10μg·L-1IL-1β的DMEM培养基)及受试药物组(含5%FBS,0.02%吐温-80,10μg·L-1IL-1β及9.77~0.08 mg·L-1受试药物的DMEM培养基),给药48 h后用CCK8及亚甲基蓝染色法测定各样品对大鼠软骨细胞增殖及葡萄糖胺聚糖蛋白(GAG)合成的影响。同时采用最小二乘优化方法,计算各样品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叠加值,将其与EC50实验值进行比较,以分析各活性部位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较腰痛宁拆方样品,腰痛宁组方及全方在考察浓度范围内均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具有较显著的促增殖及促进GAG合成的作用。各拆方样品中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协同、拮抗和叠加作用,其中腰痛宁全方样品中各活性部位间的协同及叠加作用更为显著。结论:药引黄酒可显著提高腰痛宁药材组方对大鼠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显示了腰痛宁处方的合理性及其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及GAG合成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黄疽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及舌、脉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278例急性黄疽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标准观察舌象、脉象,并进行辨证分型,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热重于湿患者胆红素较湿重于热患者明显增高,淡红舌患者白蛋白较绛舌患者明显增高,腻苔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均较薄苔明显升高,弦脉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较滑脉患者高。[结论]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及舌、脉与肝功能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养血补肾方药女贞孕育汤对人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和雌孕激素受体、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服用女贞孕育汤3个周期的人LH-2时相的子宫内膜活检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结果服用该汤后的内膜增生反应明显增强,组织增殖活性旺盛,ER、PR、PCNA、VEGF、VEGFR、bFGF/FGF、EGFR、PDGFR共8种观察因子或受体的表达强度均明显增强,表明该汤具有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发育、促进DNA合成、促进血管生成活性的作用.结论补肾填精养血活血的女贞孕育汤对子宫内膜的调节促进作用是助孕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动静、刚柔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中药动静、刚柔药性的特点,动静药性与刚柔药性之间的关系,动静药与刚柔药的配伍应用等,丰富了中药配伍理论。  相似文献   

14.
生药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药学为一门传统而又充满生机的学科,本文围绕着生药学科的三大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及可持续利用”、“中药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中药品质评价及质量控制”,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当前生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进行了阐述,特别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源途径及其调控研究,中药物质基础的快速、高效研究方法,中药复杂体系的体内药物学研究,中药复杂体系多组分、多靶点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现代生药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西医结合专业设置及其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西医结合专业设置的必要性与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得出结论:为了能够发展利国利民的中西医结合事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应该予以设立并发展下去。同时,考虑到当前中西医结合专业在学科建设、专业学制、教材编写、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在学科建设方面,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的研究;在专业学制方面,提倡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本科教育、逐步停办专科教育;在教材编写方面,立足于为中西医结合人才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而整合重组、重新编写中西医课程教材;在师资建设方面,加紧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6.
中医痛风相关病名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妍  孟凤仙  刘慧 《世界中医药》2015,10(4):609-612
按照痛风病在中国医学史上被认识的过程,对痛风相关病名及涵义的演变进行梳理,为正确认识目前中医痛风概念及形成背景提供丰富的理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病机层次和要素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黄开泰 《河南中医》2004,24(3):12-13
中医学是直接从临床中形成、发展的,所有理论没有经过任何中间环节,和临床具有极大的一致性,一切临床活动都以病机为中心。病机可分为四个层次:①病机理论基础;②基本病机;③病病机;④证候病机。病机的要素有病种、病因、病位、病性、病形、病势等六项。病机要素量和病机层次具有对应关系,病机层次越低要素量就越多,与临床关系就越直接;病机层次越高要素量就越小,与临床关系就越间接,但这并不反应临床意义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体现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现了人体生物属性与精神意识属性的和谐;中医“四诊”是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方法的概括,体现了主观思维对人体状态变化的综合识别。形神一体观的指标体系由反映“形”、“神”本质的中医四诊信息构成,而中医四诊信息的内容,必须反映人体的状态变化,真实体现形神一体观的客观表征。中医重视四诊信息的综合评价,实际是对形神一体的关注,是对生命状态变化的真实客观反映,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医哲分化与全层次研究--论中医基本理论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构建现代中医基础学科体系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哲学形态与缺乏微观形态学研究的医学理论问题,是“重构”课题必须首先面对的两大难题。“医哲拔离”论、“固有发展”论,前者偏激.后者保守,均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医哲分化与全层次研究是中医基础学科体系重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医术语规范化与中医现代化国际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秦汉时期,反映中医理论体系的术语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随着中医学科的进步,学术交流的增加,新概念、新术语不断出现,一词多义、一义多词、词义演变等术语混乱现象也随之产生。中医术语有它的独特性,其特点大约有:①历史性,②人文性,③定性描述,④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名词来表述。进入21世纪,中医药学科自身发展和人类健康要求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参与,需要现代科技手段的投入,概念清晰、规范统一的中医术语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中医药正走向世界,也存在中医术语翻译混乱的现象。统一的规范的术语是学术交流、推广中医的前提。总之,中医术语规范已成为中医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