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时间医学就是用中医理论来阐述人的生理、病理节律变化,运用这些节律变化来诊断疾病,确定治疗原则,选择最佳时间治疗,效果显著而无副作用.这种因时施治、择时治疗的观点为历代医家所遵循.中医时间医学可追溯到2000年前,《内经》时期就奠定了基础,经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发展,已日臻完善.纵观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等学说,无不包含时间医学的内容.《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曰;"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尚指出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发病时间和传变规律.根据不同时间症状,脉象和色泽的变化,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对疾病的防治,《内经》强调"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因四时气候不同,防治疾病的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种因时施治,择时防病的观点为历代医家所遵循.  相似文献   

2.
中医眼疾的时间结构是指随着时间变化中医眼疾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各眼疾在不同层次上存在节律。从眼疾的发病节律、病理过程看时间结构;根据时间结构,辩眼疾期型、虚实、阴阳;采用据时辩证用药、择时服药,如截病服药、顺时服药,可达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周婉珠  晏峻峰 《中医学报》2021,36(3):541-545
近年来,中医时间医学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研究更加注重临床应用。时间医学在择时用药、中医辅助特色治疗、时辰养生、预防保健及择时护理等方面均有明确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医时间医学的相关研究尚未形成体系,理论研究侧重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古籍,对其他特色古籍的整理挖掘较少;临床研究缺少重大项目基金支持;研究周期较短,各类指标的观测缺乏连续性;时间医学相关的气象资料较难获取,试验研究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今后,需加强对各个时期时间医学古籍的系统整理,建立协同、共享的数据库平台,同时在临床研究方面积极争取重大基金的支持,引进现代研究方法,设计全病域、多维度的试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探究时间节律的作用机制,推动时间医学的整体性研究和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时间药理学与临床用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进一步了解和重视时间药理学对临床治疗用药的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查阅和学习有关资料,对资料进行综述与展望。结果:应用时间药理学与择时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结论:时间药理学与择时治疗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必须遵守,才能在临床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药效,减少青副作用,为病人造福。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医时间治疗学之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角度出发,通过对中医时间治疗学的分析和归纳,认识到中医时间治疗学不仅涉及外源性生物时间节律,而且还涉及内源性生物时间节律。前者为生物时间节律之共性一;后者为生物时间节律之个性。二者之产生,均与外界自然有关,但前者直接为自然所控制,后者已为机体所固有。如生、长、壮、老、已等生理时间,在短期内它不受某些自然时间之支配,而由各种族之遗传性所决定。此外,中医时间治疗学还涉及病理性时间节律,这是由某些致病因子及病变部位之特殊性所决定的。凡此种种,足证中医时间治疗学内容之丰富,同时也足以补充现代时间生物学说之未备。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医临床治疗,内服汤药一般都是每天一剂,每日二次,早晚分服,这似乎忽略了服药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而显得心不在焉,过于简单化。翻开古代的文献著作,我们不能不惊异地发现,古代医家对这方面颇为重视和讲究,在论述某病用某方的最后,往往交代具体服药时间。譬如《内经》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验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护理的相关性。方法 温习中医基础理论于临床实施,从中总结经验。结果 临床护理实践,在中医时间医学理论与实践中可得到印证。结论 中医时间医学理论既可指导中医诊断、治疗,又可指导护理。  相似文献   

8.
对散见于中医古籍中有关择时用药的方法和经验进行了发掘和整理研究,总结了中医择时用药疗法的9种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倾向性意见。即:温阳补肾药宜平旦服;滋养阴血药宜入夜服;益气升阳药宜午前服;安神镇静药宜临卧服;宣泄利湿药宜五更服;平肝熄风药宜暮时服;发汗解表药宜午前服;截疟方药宜发作前服;驱除肠虫方药宜空腹顿服。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提出人体生命运动、病理状态具有时间周期性及节律性,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时应顺应天时,形成了关于时间生理学、时间病理学、时间诊断学、时间治疗学、时间养生学在内的诸多理论,构建了中医时间医学的理论框架,是中医时间生物医学的起源之书。  相似文献   

10.
对中医时间医学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攀 《中国医疗前沿》2009,(3):62-62,84
本文综合历代时间医学论述,对中医时间医学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医时间医学注重综合节律论治,时间取舍方面注意区别十二时与十二辰的不同含义。对同一疾病不同的愈甚持起及节律取舍问题主张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治病求本。在因时施治方面指出了时间因素只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强调了临证时既要“时不可违”,有时又要“舍时从证”。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的精华,是建立在中医学整体观的思想体系的基础上,是综合归纳分析有关患者发病,包括床表现在内的各种证据而作出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它强调因时、因人治疗,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同一临床表现,人不同,地不同,时不同,治疗方法不同,把病和人密切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其辨证就比较全面、细致、深入、具体,特异性比较强,在治疗上针对性也就比较强,这正是中医的长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发热在昼夜间节律及择时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发热在昼夜间的节律变化及择时用药的分析与研究,揭示了发热在昼夜间与阴阳的消长转化,气血的盛衰,脏腑功能的强弱之辨证关系及某些特;为更好的发挥择时用药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中医时间医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常瓅匀  唐志明 《医学文选》2003,22(6):899-900
择时服药是以中医时辰学说为指导 ,通过选择最佳时间用药 ,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作用 ,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诱导紊乱的人体节律复常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 ,临床上对中医的服药时间不太重视而且相当刻板 ,不分疾病种类、病情轻重缓急 ,均按每日 1剂 ,水煎 ,上、下午各服 1次的模式进行 ,而且对用药后护理也重视不够 ,均有碍于提高临床疗效。为此 ,笔者就如何确定服药时间以及服药应配合的恰当护理 ,作一疏理。1 中医服药时间的确定  中医时辰学说与现代时间医学都认为人体内部的生命活动 ,有着很强的时间节律性。《灵枢·营养卫生会》…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历代时间医学论述,对中医时间医学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医时间医学注重综合节律论治,时间取舍方面注意区别十二时与十二辰的不同含义.对同一疾病不同的愈甚持起及节律取舍问题主张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治病求本.在因时施治方面指出了时间因素只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强调了临证时既要"时不可违",有时又要"舍时从证".  相似文献   

15.
中医眼疾的时间结构是指随着时间变化中医眼疾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各眼疾在不同层次上存在节律。从眼疾的发病节律、病理过程看时间结构,根据时间结构,辨眼疾期型、虚实、阴阳,采用据时辨证用药、择时服药,如截病服药、顺时服药,可达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医时间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中医时间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中医时间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生物节律与择时治疗的探讨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仁柱 《医学综述》1995,1(5):205-207
<正>择时治疗就是根据机体生理变动节律和药物作用节律等因素,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时间,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少毒付作用的治疗方法.属于时间医学范畴,是时间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合理的治疗时间对于认识疾病、提高疗效、加快疾病的痊愈、减少其毒副作用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时间治疗学的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广东非典流行与中医时间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间(2002.11.16~2003.5.15)的流行病学资料,运用中医时间医学理论,结合SAS软件分析处理后认为非典的出现与人体内的伏邪和素体阴虚有关,它属春温这一既是温病、又是中医时间医学的范畴;密闭式空调公交车是散发病例的一大主要传播途径.运用中医时间医学研究探讨非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幼波,著名中医学家,在中医内科、妇科、儿科以及外科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多年从事肝病的,临床及理论研究,比较全面地总结了中医治疗肝病的临床经验。首先把中医学术与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编制成“关幼波肝病诊疗程序”,为中医现代化做了大胆的尝试。现就其有关肝硬化腹水的辫治经验介绍如下,供临床医师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时机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重要因素。影响针刺治疗脑卒中疗效的时间因素包括早期择时针刺、不同时辰针刺和留针时间3个方面,今后应对这些时间因素进行优选,以提高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