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0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口服尼莫地平,盐酸法舒地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静滴,30mg/次,1次/8h;行经颅多普勒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的平均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盐酸法舒地尔组的脑血管痉挛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可显著降低SAH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降低CVS发生率,缩短CVS持续时间,盐酸法舒地尔对治疗SAH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防治作用.方法 14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2周后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主要症状缓解率均在90.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VS发生率为8.6%(6/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1%(3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2组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3、4、5、6、7、14天2组的血流速度都有明显上升,治疗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能明显扩张SAH患者的脑血管,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CVS发生.  相似文献   

3.
屠传建  宋大刚  柳建生  章月江 《浙江医学》2010,32(10):1492-1494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mild hypothermia,MHT)对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合并t-SAH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各2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在伤后第1、3、5、7、14天行予颅多普勒(TCD)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亚低温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 MHT可以显著降低合并t-SAH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VmMCA,降低CVS发生率,缩短CVS持续时间,缓解CVS的强度,认为MHT治疗对防治CVS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在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作用.方法 对泰安市中心医院2005年1月以来我科收治的96例SAH病人均于3天内行DSA后采取内科保守治疗,于<7 d、8~15 d、>15 d等不同的时间进行的TCD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个病人在经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最快时行DSA检查,对二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VS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发病即进行性升高,经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120诊断为CVS,与DSA检查诊断为CVS相符性很高,达95%.结论 TCD检测与DS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且能无创、实时评价SAH后CVS的动态血流速度变化,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中小动脉病变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观察85例排除伴有明显大血管病变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内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年龄和动脉血压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设立相同年龄段的头颅影像检查正常的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组大脑中、前、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62.09±16.90)cm.s-1、(50.42±13.11)cm.s-1、(32.33±7.55)cm.s-1,均低于对照组的(69.65±19.20)cm.s-1、(57.75±16.75)cm.s-1、(38.75±8.81)cm.s-1(均P<0.05),脉动指数分别为1.05±0.26、1.01±0.24、1.05±0.23,均高于对照组的0.87±0.12、0.88±0.20、0.88±0.16(均P<0.05)。其中大脑中、前、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与性别、年龄和动脉血压无明显相关性,而脉动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4、0.299、0.352,均P<0.05),大脑前动脉的脉动指数与收缩压和脉压差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8、0.353,P<0.05),大脑中动脉的脉动指数与脉压差呈正相关(r=0.220,P<0.05),梗死灶所在的患侧和没有梗死灶的健侧的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小动脉病变可导致血流速度轻度减慢,脉动指数升高,其中脉动指数与年龄和动脉血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浆与脑脊液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含量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 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后CVS兔模型,分别于术前、术后1、4、7d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和脑脊液中ADMA含量.结果 (1)SAH后脑脊液中ADMA浓度显著高于注血前正常水平(P<0.05),第4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而血浆中ADMA水平在SAH前后变化不明显.(2)SAH后血管痉挛程度逐渐加重,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第4天达到最大值,其后逐渐减慢(P<0.05),与ADMA水平时相表达一致.(3)SAH后脑脊液中ADMA浓度变化趋势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SAH后CVS程度与脑脊液中ADMA表达含量密切相关,与血浆中水平无明显相关性,SAH后脑脊液中ADMA含量能反映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兔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TEB)模型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探讨HTEB对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预防作用.方法:切开置管法制备新西兰兔HTEB模型30只,随机分为3组(n=10):正常组(N组)、单纯SAH组(S组)和HTEB SAH组(TS组).硬膜外1 g/L罗哌卡因I mL/h持续给药至实验完毕.用枕大池穿刺一次注血法(0.5mL/kg)制成兔SAH模型.饲养7 d,观测兔日食量;用经颅多普勒(TCD)观察第七日兔基底动脉(BA)痉挛情况;HE染色后光镜观察BA痉挛及病变情况.结果:①食量:N组枕大池注入生理盐水后1 d明显减退(P<0.05),2 d后恢复正常;S组枕大池注血后1-3 d和4-7 d均明显减少(P<0.01,P<0.05);TS组1-2 d明显减少(P<0.01),4 d后恢复.与N组相比,S组1-2 d和3-7 d均明显减少(P<0.01,P<0.05);鸭组1-3 d减少(P<0.05),4 d后无显著差异(P>0.05).②实验第七日TCD测定:s组的收缩期峰值(Vs)、平均血流速度(Vm)较N组明显升高(P<0.05),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明显降低(P<0.05);TS组Vs,Vm,PI,RI与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BA光镜观察:N组未见异常,S组管壁收缩、管腔狭窄,TS组变化程度均轻于S组.结论:预先HTEB可减轻兔SAH后CVS.  相似文献   

8.
养血清脑颗粒防治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160例门诊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g,tid;对照组给予西比灵胶囊5mg,qn;安慰剂组给予维生素C0.2g,qd;疗程各30天.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各血管的血流速度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安慰剂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减慢(P<0.05);治疗组头痛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能通过解除血管痉挛来有效地控制偏头痛发作、减少发作次数和缩短发作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致脑血管痉挛的应用。方法:对6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1,3,5,7,10d进行TCD检测,对CVS组和非CVS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度颅脑损伤后,CVS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变化特点是伤后1周内收缩峰血流速度迅速达高峰,然后逐渐回落,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值;而非CVS组的血流速度伤后3d内维持正常范围,伤后5d略有升高,随后回落接近正常。结论:TCD检测能实时检测SAH后CVS的动态血流变化,对CVS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二次脑损害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神经症患者脑动脉血流情况,以探讨改进其治疗的问题.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100例神经症患者(观察组)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和椎-基底动脉(VA-BA)的血流速度,并取得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指标,并与8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TCD检测异常率为71.0%,高于对照组12.8%(P<0.01),动脉血流速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加快(P<0.01),PI和RI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神经症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加快提示存在脑动脉痉挛,但没有明显的血管器质性病变,为治疗上改善患者脑血液循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