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儿童哮喘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依从性。方法:收治哮喘患儿168例,给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通过电话、短信、复诊、问卷调查形式,记录不依从原因。结果:168例患儿中不依从65例(38.69%),其主要原因:家长害怕激素不良反应28例(43.08%);自行中断15例(23.08%);吸入方法不当14例(21.54%);不合作6例(9.23%);因经济原因2例(3.08%)。结论:儿童哮喘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依从性不高,是哮喘控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儿童哮喘对吸入医嘱的依从性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调查儿童哮喘对吸入医嘱的依从性,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19例儿童哮喘,对吸入糖皮质激素、β2- 兴奋剂及舒利迭医嘱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①哮喘患儿对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兴奋剂、舒利迭能按医嘱次数用药的分别为 37.1%、53.2%、84.2%;②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兴奋剂、舒利迭能按用药剂量的依从性达80%以上者分别为37.1%、53.2%、75.5%.③110例非依从性病例中,对吸入治疗配合差,防治效果不理想有54例,占49.1%.结论 哮喘患儿对吸入各类糖皮质激素气雾剂的依从性仍差,提出患儿家长对药物的错误理解以及医务人员对家长的必要提醒是其关键所在,而婴幼儿还应优化吸入装置,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哮喘患者缓解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134例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和住院确诊的哮喘患者,通过电话或在门诊、病房调查其缓解期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104例(77.6%)患者曾自行停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仅有30例(22.4%)患者能够一直坚持用药,但其中有6名患者有自行调整用药剂量的行为.停药的原因包括症状缓解(63.5%)、担心不良反应(50%)、间断按需使用(34.6%)、自认为治疗无效(19.2%)、感觉药粉未能吸入(13.5%)、担心糖皮质激素依赖(5.8%)、经济原因(7.7%)、社区医生错误指导(3.8%),无特殊原因而停药者占1.0%,无因不会用该吸入装置或买药不方便而停药的患者.坚持用药的原因包括因曾经停药后急性发作从此坚持用药(36.7%),担心停药后复发(23.3%),听从医师宣教坚持用药(66.7%),自认为治疗有效(6.7%).结论 哮喘患者缓解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差.应继续加强对哮喘患者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并建立哮喘患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提高患者依从性,使患者受益.此外还应该加强社区医生哮喘诊治知识的更新,提高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地位的认识,避免错误指导患者.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4,(7):916-917
目的:调查和分析儿童哮喘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137例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哮喘患儿或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针对调查结果分析其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137例哮喘患儿中哮喘治疗依从性好的人数第13个月、第43个月、第46个月、第76个月、第712个月分别为86.9%、65.0%、52.5%;影响其依从性因素依次为担心药物副作用(33.33%),怀疑医师诊断(17.95%),嫌治疗烦琐和漫长(13.67%);未正确掌握手控气雾剂吸入方法82.76%,使用布地奈德粉吸入剂吸入力度不够23.81%。结论: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依从性随着时间延长,依从性逐渐降低。儿童哮喘吸入治疗依从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大力加强儿童哮喘知识宣传,对患儿及家长进行长期系统的教育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刘国群  朱波 《西部医学》2012,24(5):901-902,905
目的了解哮喘儿童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98例哮喘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依从性好,依从率为21.43%,其余77例均有不同程度不遵医嘱的现象。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有对糖皮质激素恐惧、对儿童哮喘知识了解不够、使用药物方法不当、经济困难、人员流动性较大及医生交流指导不一致等。结论加强儿童哮喘知识的宣传,对患儿家长进行长期系统的教育和管理,加强糖皮质激素的正确应用宣教,医务人员严格执行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哮喘患者缓解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哮喘患者缓解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34例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和住院确诊的哮喘患者,通过电话或在门诊、病房调查其缓解期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104例(77.6%)患者曾自行停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仅有30例(22.4%)患者能够一直坚持用药,但其中有6名患者有自行调整用药剂量的行为。停药的原因包括症状缓解(63.5%)、担心不良反应(50%)、间断按需使用(34.6%)、自认为治疗无效(19.2%)、感觉药粉未能吸入(13.5%)、担心糖皮质激素依赖(5.8%)、经济原因(7.7%)、社区医生错误指导(3.8%),无特殊原因而停药者占1.0%,无因不会用该吸入装置或买药不方便而停药的患者。坚持用药的原因包括因曾经停药后急性发作从此坚持用药(36.7%),担心停药后复发(23.3%),听从医师宣教坚持用药(66.7%),自认为治疗有效(6.7%)。结论哮喘患者缓解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差。应继续加强对哮喘患者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并建立哮喘患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提高患者依从性,使患者受益。此外还应该加强社区医生哮喘诊治知识的更新,提高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地位的认识,避免错误指导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哮喘患儿自行停止吸入治疗的主要原因,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哮喘专科门诊随访的196例哮喘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61例自行停止吸入治疗患儿的停药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因病情明显改善,同时担心药物副作用自行停药36例(59%);因病情明显改善自行停药9例(14.8%);因担心药物副作用自行停药6例(9.8%);因不相信疗效自行停药6例(9.8%);因经济原因自行停药2例(3.4%);因局部副作用自行停药1例(1.6%);其他1例(1.6%)。自行停止吸入治疗的患儿中使用布地奈德及沙丁胺醇气雾剂加储雾罐辅助吸入患儿达到57.4%。用药时间在半年以内停止治疗的患儿达到73.6%。结论哮喘患儿停止吸入性治疗的主要原因为家长认为患儿病情改善及担心药物副作用,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儿童哮喘疗效及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治疗方式对哮喘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影响儿童哮喘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防治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6年4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的118例哮喘儿童,根据是否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方案系统规范用药情况分为依从性良好(41例)、依从性中等(46例)以及依从性差(31例)三组,采取问卷的方法,对118例哮喘儿童的缓解期治疗方案及主要监护人进行调查和咨询。结果患儿居住环境、主要监护人对哮喘知识的了解、治疗信心、药物安全性认识、学历、制定哮喘治疗书面计划、专人监督用药、定期复诊咨询等与哮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具有关联性;在校正了上述影响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后,发现口服顺尔宁治疗患儿的依从性明显好于普米克气雾剂治疗的哮喘患儿的依从性,后者放弃治疗的发生风险是前者的1.39倍。结论影响哮喘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是多种的,在其中药物的治疗方式上,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较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干扰儿童哮喘吸入治疗的相关因素,促进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的实施,进一步成功治疗儿童哮喘.方法 总结2002年6月~2004年6月确诊并实施了GINA方案的儿童哮喘患儿共122例,发作期给予综合治疗,达缓解后即给予GINA阶梯治疗方案,随访观察3mo、6mo、12mo、18mo,观察其各期治疗效果及吸入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不同病情程度在发作期5~10d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5%;缓解期预防性治疗时追踪观察至18mo时能够坚持治疗的剩72例(59%),18mo基本无复发,测定PEF变异率持续恢复正常范围的71例(98.6%);追踪观察患儿及家长对吸入治疗的依从性,依从性在病情程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年龄的差异上无显著性(P>0.05),家长及医务人员对哮喘相关知识掌握的情况也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结论 发作期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哮喘症状疗效显著,应用GINA方案于缓解期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来自于患儿依从性差和医患双方对哮喘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等因素,干扰了哮喘的长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推广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和治疗的效果和经验。方法问卷调查115例儿童哮喘防治情况,对基层医师进行相关培训,基层医师对儿童哮喘进行规范化管理及吸入布地奈德治疗,随访患儿6个月,使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评估哮喘控制程度,用药依从程度采用依从性指数(CI)作为判断。观察推广前后吸入性皮质激素(ICS)用药依从性、小儿哮喘控制水平和不同用药依从性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结果推广规范化管理和治疗之后,患儿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推广前(P<0.01),患儿哮喘的控制程度显著高于推广前(P<0.01),服药依从性高的患儿,其哮喘的控制程度显著高于依从性低者(P<0.01)。结论在基层医院推广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和治疗,可提高儿童哮喘整体控制水平,ICS和C-ACT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