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髋关节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手术疗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患者20例,对这20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患者早期复位后,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20例,优10例,良6例,可4例。没有发生坐骨神经损伤,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髋关节后脱位最好在24 h内复位,髋臼后壁骨折手术应在7~10 d进行,术中解剖复位,应用髋臼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行走功能锻炼,髋关节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手术疗效效果较好,且感染和并发症的情况也减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价值.方法自2000年3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切开复位,螺钉或重建钢板固定治疗26例髋臼后壁骨折.结果本组共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9月,随访内容包括:术后骨折脱位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活动范围、是否髋关节疼痛及术后是否出现骨折移位、骨不连、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根据美国矫形外科学院评定标准,结果:优12例,良11例,可3例.结论切开复位,螺钉或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荣群  徐耀增 《江苏医药》2007,33(11):1115-1116
目的 探讨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32例.经1~3年随访,根据术后骨折复位的质量、远期髋关节功能及X线片评定,对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骨折复位的质量按Matta标准评定,解剖复位(移位≤1 mm)31例,复位欠佳(移位2~3 mm)1例.远期髋关节功能采用d'Aubigne 6分法评分,优30例,良2例.X线片根据Epstein标准评定,优31例,良1例.结论 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严格的手术指征,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治疗原则,对不同类型骨折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取髋关节后侧Kocher-Langenbeck切口入路手术治疗24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术后根据Thompson-Epstein的临床和影像学标准评定。结果 24例均获随访,1.5~5(平均3.5)年。解剖复位者24例,疗效优10例,良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75%,3例发生骨性关节炎,2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感染、内固定失败、再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髋臼后壁骨折患者早期切开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适时负重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应用不同手术入路的方法治疗髋臼骨折的经验。方法手术治疗髋臼骨折36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按照Letournel-Judet骨折分型方法分型:后壁伴后柱骨折9例,双柱骨折6例,前柱伴后柱半横行骨折1例,T型骨折4例,横行骨折7例,髋臼后壁骨折5例,后柱骨折3例,前柱骨折1例。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采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得以随访,平均随访1年6个月。骨折复位情况按Judet等的方法进行评估:解剖复位29例,满意复位7例。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优31例,良4例,可1例。结论手术内固定治疗是髋臼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手术入路的选择,复位的质量,牢固的固定及早期的功能锻炼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乔保中  郑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9-19,21
目的:进一步提高髋臼后壁骨折(PWFA)伴股骨头脱位的手术效果。方法:对42例PWFA伴股骨头脱位患者先行手法复位,然后行髋臼后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其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3年,临床疗效Harris标准评分,优良率为83.3%,其中,伤后股骨头复位≤6h优良为30/33,〉6h优良为3/9;伤后至手术时间≤10d优良为33/37,〉10d优良为2/5;骨折复位质量≤3mm优良为30/32,〉3mm优良为5/10;钢板固定优良为31/33,螺钉固定优良为4/9,以上4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WFA伴股骨头脱位效果确切,6h之内进行解剖复位并在10d内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髋臼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后柱粉碎性骨折的时机、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2年3月-2006年10月我院采用髋臼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29例,其中男21例,女8例。新鲜骨折24例,陈旧骨折5例。均合并股骨头后脱位。术后皮牵引2~3周,常规早期应用CPM做早期关节功能练习,2~3个月恢复负重。结果本组29例随访1年~6年2个月,平均3年1个月。术后有1例手术切口浅表感染,4周愈合。并发易位骨化3例,创伤关节炎3例,股骨头坏死2例。按美国骨科学会拟定的疗效评定标准,优20例,良6例,可1例,差2例。结论髋臼后壁、后柱粉碎性骨折合并股骨头后脱位治疗效果最主要决定因素是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髋臼重建钢板是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理想的内固定器材,固定坚强可靠。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99年 2月至 2 0 0 1年 6月 ,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 12例 ,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11例 ,女 1例 ;年龄 2 3~ 5 6岁。右侧 8例 ,左侧 4例。致伤原因均为车祸伤。髋关节后脱位 10例手法复位满意 ,2例复位后再脱位 ,极不稳定。 12例均无坐骨神经损伤 ,合并胫腓骨骨折 1例。均在 1周之内手术治疗。1 2 髋关节检查 髋关节明显肿胀 ,臀部可触及脱位股骨头 ,患肢屈曲内收畸形 ,弹片固定牵引后易复位。1 3 内固定材料 内固定物为芬兰生产的高分子聚合物“BIONX…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髋关节脱位并髋臼骨折早期复位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2例髋关节脱位按脱位类型分别予手法复位和牵引复位;并按骨折类型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5.3个月,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优1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6%.结论 各种类型髋关节脱位均需急诊复位;手术是治疗髋臼移位骨折合并关节脱位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髋关节后脱位伴后柱后壁骨折是由于强大暴力所致的复杂型骨盆骨折 ,我们根据 L etournel[1 ]分类诊断 ,收集了1995年至 2 0 0 2年 8月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柱后壁的手术治疗进行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治疗髋臼骨折 11例 ,男 9例 ,女 2例。年龄 16~ 4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型钛合金螺钉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4年5月来,共收治髋关节脱位并股骨头骨折病人8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微型钛合金螺钉内固定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8例患者的均获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优5例,良3例。结论微型钛合金螺钉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骨折有确切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30例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功能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该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在疼痛、行走、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X线表现方面显著提高,疗效显著.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有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丁建忠  罗建  臧峰  胡广  徐为刚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82-2783
目的观察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2004年9月至2010年5月通过手术治疗的11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患者进行随访。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至6年,平均4.1年。根据Epstein等制订治疗后疗效评价:优8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0.9%。Ⅲ型1例一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Ⅳ型1例行髋臼骨折内固定联合股骨头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本组病例无感染、骨折固定无失败、无关节积液、无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应尽早手术,并骨牵引治疗。股骨头骨折内固定方式为可吸收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14.
杨飞 《中国医药指南》2012,(29):112-113
目的讨论髋臼后壁骨折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16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按Letournel分类,将移位明显和移位不明显分为两组-手术组9例与非手术组7例,采用严格的手术适应证标准,符合手术者选择手术,其余选择非手术。结果参照Matta标准对14例髋臼后壁骨折治疗后X线片进行评价,非手术组治疗5例中3例解剖复位,1例满意复位,合计4例(80%)复位愈合满意,手术组治疗9例中6例解剖复位,2例满意复位,合计8例(88.9%)复位愈合满意。经过随访观察,凡注重恢复关节面解剖连续性及髋臼负重区与股骨头同心圆关系,重建髋关节后上方稳定,髋关节功能良好,髋疼痛轻微。结论髋臼后壁骨折治疗,对重建髋关节后上方稳定,恢复关节面解剖连续性及髋臼负重区与股骨头同心圆关系,对患髋关节功能近远期恢复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严格按照受伤分型,无论是非手术还是手术治疗,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临床工作中不要忽视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髋臼骨折并股骨头后脱位是髋关节的一种严重损伤,笔者治疗1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髋臼骨折并股骨头脱位17例,其中股骨头后脱位14例,中心型脱位3例。并股骨头后脱位的14例髋臼骨折:男10例,女4例,年龄16~53岁,平均36岁。14例均于伤后2~24 h入院。受伤原因:车辆相撞致伤9例,翻车砸伤2例,墙倒砸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10例同时伴有一处或一处以上其他部位损伤。髋臼骨折为前柱骨折1例、后柱骨折8例,后壁骨折5例。3例并坐骨神经损伤。1·2治疗情况均先行手法整复股骨头脱位。11例一次复位成功,3例未能复位。1例髋臼后壁骨折股骨头后脱位手法复位后不同意手术,出院两周再次跌倒致患髋股骨头再脱位而住院。本组14例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于伤后3~30 d,平均9·5 d。其中伤后3 d手术9例,1周时手术3例,2周时手术1例,30 d时手术仅1例。1例髋臼前柱骨折采用髋关节前方入路,其余13例均采用侧卧位髋关节后入路。5例髋臼后壁骨折4例采用螺丝钉固定,1例用克氏针交叉固定。1例髋臼前柱骨折、8例后柱骨折均采用了2孔或4孔普通钢板,1例联用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沈阳市康平县人民医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26例股骨头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21例患者接受访问,6个月~5年中,中位数2.8年。结果所有患者随访结果中,治疗效果良好者优者11例,良好者1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0.8%。结论对于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治疗应根据其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内固定方式以可吸收螺钉为重要方法。在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活动时间和活动量。  相似文献   

17.
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1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13例股骨头骨折患者,均合并髋关节后脱位.其中,10例在24 h内行髋关节后脱位手法复位,3例在24 h后闭合复位;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股骨头骨折8例,钛螺钉固定2例,1例骨片较小无法固定给予摘除,2例行保守治疗(胫骨结节牵引或股骨髁上牵引).应用重建钢板固定髋臼骨折2例.结果 随访1~5年,采用Epstein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4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76.9%.结论 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应尽早行闭合复位和骨牵引;根据骨折分型、复位后X线片和CT片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术中注意手术操作要点;可吸收螺钉是股骨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骨折并髋关节脱位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有完整资料记录的28例髋臼后壁骨折并髋关节脱位患者,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痊愈出院,未发现发生并发症。结论做好髋臼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对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洪强  赵滨  刘炯  陈艺新 《贵州医药》2010,34(9):825-826
髋臼后壁骨折是髋臼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占全部髋臼骨折的1/4,大多数髋臼后壁骨折并非简单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骨折多为粉碎性,并常伴有软骨面的压缩性损伤,关节软骨嵌入骨折后壁边缘深部的松质骨内(即边缘嵌入性损伤)及关节内游离软骨碎骨片,对这种复杂骨折治疗要求很高,如果对骨折的病理改变认识不足,治疗方法不当,将导致髋关节不稳定或关节后脱位,关节面不平致骨性关节炎的发生.2007-03-2009-11,我们采用压缩软骨面撬拨复位,软骨下缺损植骨填充,后壁骨折解剖复位,先固定髋臼后壁边缘嵌入骨折和骨软骨游离骨片,再以螺钉和钢板加强固定髋臼的方法(双水平骨折固定)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鄢陵  董革辉 《贵州医药》2009,33(8):721-723
髋关节后脱位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当髋膝关节处屈曲、内收位时,由膝部传导的暴力极易造成髋关节后脱位,若下肢内收角度较小时,股骨头撞击髋臼后缘可合并髋臼后壁骨折,若暴力较大时,可导致股骨头骨折,甚至股骨颈骨折。或同侧股骨干骨折,受力部位的膝关节常造成髌骨骨折。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后壁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