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组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治疗在工伤患者致残后中的作用.方法:将130例由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确认的工伤患者分为干预组(在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和对照组(接受单纯康复治疗).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出院后进行随诊半年,用量表评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的评分均有较大改善(P<0.05).结论:越早进行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全面康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32例伴有焦虑情绪的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采用一般心理护理和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1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个别心理疏导,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克服自卑回归社会等综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这3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定干预前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较对照组焦虑情绪有明显改善(X^2=12.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都具有焦虑和恐惧倾向,心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病人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患者不仅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压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降压效果更满意。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调查及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心理护理效果。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0例脑卒中后患者进行调查,将测出的87例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5周后再进行SAS及SDS测定,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高达66.9%,干预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后患者存在较高的抑郁焦虑障碍,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眩晕综合征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200例眩晕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心理干预与非心理干预的对照研究.结果:心理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下降较对照组明显.结论:心理干预不仅对眩晕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作用,同时能促进身体的康复,使住院天数缩短,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心理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及西药组各92例,综合康复组采用一站式社区康复,西医康复组采用机能康复疗法,西药组仅以西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干预中(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进行认知功能检查,采用汉密尔顿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法进行心理状态测评。结果治疗1个月后各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相近,二者的改善均优于西药组;治疗3个月后综合康复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西医康复组,二者又均优于西药组。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西医康复疗法及西药疗法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心理状态改善均有一定效果,但综合康复疗法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疗法,尤其表现在长期疗效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冠心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改善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本组干预前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本组干预前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有利于临床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7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放疗及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放疗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分别于放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进行测试,分析心理护理对肿瘤放疗患者情绪的影响.结果:放疗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心理护理使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12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高血压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及血压的改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比较,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缓解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血压,对促进身心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心身康复.方法:为了保证患者在家庭和社区中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指导与健康教育,同时也使我院护理服务质量得到延伸,在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科护士主动对出院53例患者进行6个月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6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现有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伴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25例,采用相应的康复治疗措施;对照组25例,不进行康复训练,给予内科护理指导。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颈椎病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需求,探索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颈椎病康复运作模式。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袁(SCL-90),及自行设计的颈椎病患者康复需求调查袁,对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的67例患者,分别进行心理状态评定及康复需求调查。结果:颈椎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常模,在SCL-90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及精神病性等项因子分高于常模。且差异显著(P〈0.01或0.05)。同时颈椎病患者多数没有得到及时指导督促,疾病反复发作。结论: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干预,同时应进一步满足颈椎病患者康复需求,尝试联合社康共同维护颈椎病康复状态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护士的焦虑和抑郁现状及产生因素,探讨如何实施护理人员的管理。方法:采用ZUNG焦虑白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名普通病房护士和60名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普通护士存在较严重的抑郁情绪。结论:对护士实施有效的心理保健和技能培训,是促进护士心理健康,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病程的胃脘痛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对228名胃脘痛患者进行焦虑抑郁和不同病程焦虑抑郁的程度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胃腕痛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或抑郁或两者并存,且病程越长,焦虑抑郁症状越多,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社区医院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为改进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论应用MMSE量表和MOSES量表对能合作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40位老年住院病人中认知功能明显下降发生率为50%,非痴呆组的老年病人在自理能力、定向识别、激惹行为、退缩行为方面明显好于痴呆组,两组的老年病人在抑郁/焦虑症状方面无差异.结论:年龄与认知功能下降有较密切的关系,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病人自理能力、定向识别、激惹行为、退缩行为等方面功能均有减退,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抑郁/焦虑情绪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心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至我院门诊确诊的高血压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均居住于松陵镇城中社区),对该组病人进行心理干预,措施有基本的高血压知识宣教,心理疏导,情绪转移法,身心松弛法.观察该组病人实行干预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和精神状态评分.结果:该组病人实施心理干预后平均动脉压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焦虑、抑郁评分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其不良心理反应,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康复的疗效.方法:对84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抗抑郁治疗: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2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 I)量表进行评定其疗效.结果:观察组HAMD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评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行早期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9.
了解手术患者的心理需求,探讨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寻找减轻手术患者紧张情绪及缩短手术时间的方法.方法:随机将326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先用自设的问卷调查了解手术患者的心理需求,然后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准备,试验组根据手术患者的心理需求,应用信息疗法、认知疗法、松弛疗法及肢体接触疗法等心理护理方法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心率、血压变化及手术后24小时内的焦虑得分,分析生物学指标和心理指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缩短,心率、血压稳定,术中出血量减少,焦虑分值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疗法对手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患者的痛苦,减少术中出血的作用,提示应用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为手术患者提供情绪支持,可明显减轻手术患者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