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从血清总蛋白、尿蛋白、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几个方面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 68例患者中,49例(72.06%)血清总蛋白含量升高;61例(89.7%)尿蛋白阳性;检出M蛋白率100%;IgG型42例(61.76%),IgM型4例(5.88%),IgA型15例(22.06%),轻链型7例(10.30%)。结论实验室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对患病的检出率较高,能有效减少误诊率,它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简称骨髓瘤)为一种恶性浆细胞增生症。国内自1952年后屡有报导。我院从1963年以来已发现10余例。由于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在诊断过程中易误诊、漏诊。本文病例除2例外,诊断均经历了曲折过程。为提高对本病的识别能力,能较早的作出诊断,现将临床资料较完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率和敏感性 ,从多发性骨髓瘤 ( MM)标本中收集了确诊的 2 9例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标本 (其中 k型 10例 ,λ型 19例 ) ,通过具体实验做该种病例的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 ,k、λ定量及尿本周氏蛋白 ( k、λ)定性及定量、k/λ比值 ,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 ,并结合骨髓浆细胞百分比及形态做出实验诊断。结果显示 ,血、尿轻链检测对提高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诊断及提高诊断敏感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2例以脊柱病变为主诉的骨髓瘤(MM)患者的病例资料,就骨髓瘤脊柱病变的诊断,并发症的处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等一些临床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诊断标准: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小组推荐的诊断标准:1骨髓象单克隆浆细胞比例>10%或组织活检证实为浆细胞瘤;2血和(或)尿标本中可检测到M蛋白;3任何骨髓瘤相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克隆性恶性增生性疾病.IgM型MM发病率极低.我院2例IgM型的MM,在其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发现其有与常见类型骨髓瘤不同的一些特点,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X线和MRI的应用价值及影像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8年4月收治的5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分别为X线、MRI,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显像特征,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X线检查结果显示,5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病理性骨折13例(25.0%),软组织肿块15例(28.8%),骨质破坏48例(92.3%),骨质疏松14例(26.9%),骨质硬化7例(13.5%);MRI检查结果显示:弥漫加灶型6例(11.5%),局灶型25例(48.1%),弥漫型12例(23.1%),椒盐型10例(19.2%);MRI组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特异度、敏感度,与X线组相比,X线组均显著低于MRI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对多发性骨髓瘤病变的早期骨髓浸润、骨质破坏情况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相比于X线影像学方法,其检出率和符合率更高,具有临床优先选择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骨髓瘤细胞(MMC)的检出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主要诊断依据之一。由于 MM 患者骨质破坏较多,MMC 体积较大,很容易出现骨髓干抽及骨髓稀释,影响 MMC 的检出率,进而影响临床诊断及疗效判定。为此,我们对30例 MM 骨髓活检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及疗效判定提供更充足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樊雯  钟方财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707-2707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浆细胞的异常增生,并广泛浸润和大量分泌副蛋白(M蛋白),引起一系列的骨髓和血液学变化。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以骨X线改变为确诊依据,实验室检测为辅助诊断。我们对近年来收治并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12例的血液细胞学、生化指标和其它检测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郭亮  李真真  王一平  寇儒 《安徽医药》2021,25(10):2017-2021
目的 观察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骨髓组织中微小RNA-520g(miR-520g)和微小RNA-532(miR-532)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8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进行骨髓穿刺并明确骨髓功能无异常的非血液病病人8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两组骨髓组织中miR-520g、miR-532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法分析miR-520g、miR-532表达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测miR-520g、miR-532的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病人骨髓组织中miR-520g表达水平(3.70±0.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79±0.65),观察组miR-532表达水平(0.90±0.24)显著低于对照组(1.32±0.31)(P<0.05).观察组病人骨髓组织中miR-520g、miR-532表达水平与病人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ROC结果显示miR-520g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曲线下面积(AUC)为0.827,敏感度为73.8%,特异性为80.0%,miR-532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AUC为0.855,敏感度为82.5%,特异性为75.0%,二者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AUC为0.922,敏感度为81.3%,特异性为91.2%.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骨髓组织中miR-520g呈高表达,miR-532呈低表达,两者呈负相关,且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骨髓组织miR-520g、miR-532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M蛋白分型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04例血清蛋白电泳异常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分型,同时分别检测各型患者血清中的β2-TG、CRP和Cr的含量。结果 104例MM患者血清中IgG-к型有31例;25例IgG-λ型;11例IgA-к型,13例IgA-λ型,5例IgD-λ型和7例к轻链型、12例λ轻链型;MM患者血清中β2-TG、CRP和Cr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各型之间β2-TG、CRP和Cr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免疫固定电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M蛋白进行分型鉴定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是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β2-TG、CRP和Cr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各型之间β2-TG、CRP和Cr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叶酸、铁蛋白监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5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病例组),分别在基线(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清叶酸、铁蛋白水平,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对比。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基线血清叶酸水平明显降低(P <0.05),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与基线水平相比,病例组治疗后的血清叶酸水平明显升高(P <0.05),铁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 <0.05)。结论监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叶酸、铁蛋白水平,对于疾病的诊断及评价预后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万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在住院治疗期间对其护理需注意的问题以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在我院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并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应用注射用硼替佐米(万珂)联合不同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给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在做化疗治疗时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处理。结果 30例患者中,8例患者已完全缓解,18例患者部分缓解,2例病情进展,还有2例患者放弃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于护理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万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配合科学的护理是有显著疗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并分析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贵港市人民医院检验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对比两组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结果 60例血清蛋白电泳检测结果中,38例患者的检测结果出现M带,分布在β区10例,γ区28例;22例患者检测结果中无M带或者M带不明显;在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查中,60例患者均出现明显浓集条带,其中最多的两种类型为IgGκ型16例(26.67%)、IgGλ型12例(20.00%);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阳性检出率为100.00%高于血清总蛋白阳性检出率63.33%(P 0.05)。结论 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均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但免疫固定电泳的阳性检出率更高,在病情评估、预后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固定电泳(IFE)、血清蛋白电泳(SPE)及免疫球蛋白定量(Ig)技术检测10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和尿液,其中10例MM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对其血清M蛋白的表达进行跟踪检测。结果 10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105例阳性,阳性率为100.0%;尿本周氏蛋白阳性76例,阳性率为72.4%(76/105)。25例血清M蛋白为轻链型患者尿本周蛋白阳性率为92.0%(23/25);血清蛋白电泳78例出现M带,检出率为74.3%(78/105);免疫球蛋白定量68例显著升高,阳性率为64.8%(68/105)。结论免疫固定电泳检测M蛋白对诊断MM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M蛋白定性和分型的重要指标;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M蛋白可早期筛查MM,减少误诊或漏诊;三项指标联合检测M蛋白对MM的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吴飞 《哈尔滨医药》2004,24(2):31-32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误诊原因和实验室检查的关系,吸取教训,减少多发性骨髓瘤的误诊率。方法 分析了18例MM的误诊过程。结果 18例MM患者中误诊16例,误诊率高达88.9%。误诊的疾病为腰椎间盘突出、骨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贫血、高粘滞血症、慢性肝病等。结论 MM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实验室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作用十分突出,临床医师应正确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类肿瘤相关抗原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7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69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均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糖类肿瘤相关抗原.结果 观察组CA125、CA199、CA72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9.632、10.247、8.521,均P <0.05);CA125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性为59.7%,CA199为51.4%,CA724为70.8%,均显著低于三种标记物联合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敏感性为88.9%(64/72)(x2=6.635、6.635、7.879,均P<0.05).结论 糖类肿瘤相关抗原对于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血清β_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3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病例组(n=33)及健康对照组(n=30),检测全部受检者的β_2-MG、CRP、LDH,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β_2-MG、CRP、LDH,并且骨髓瘤细胞比例与此三个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β_2-MG、CRP、LDH阳性率分别为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患者及各个分期患者β_2-MG、CRP、LDH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髓瘤细胞比例与β_2-MG(r=0.698,P 0.01)、CRP(r=0.360,P 0.05)、LDH(r=0.324,P 0.05)指标间均具有相关性;Durie-Salmon分期与CRP间无相关性,与β_2-MG(r=0.326,P 0.01)、LDH(r=0.514,P 0.05)指标间均具有相关性。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β_2-MG、CRP、LDH三个指标阳性率都较高,可作为本病诊断、分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1980年,Kyle等[1]首先发现6例符合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诊断标准,但没有多发性骨髓瘤相关临床症状,未接受任何化疗,5年以上疾病仍处于稳定状态的患者,将其命名为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oldering multiple myeloma,SMM)。意义不明的单克隆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known significance,MGUS)也是一种无症状的浆细胞病,MGUS及SMM均是一种老年性疾病,5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游离轻链与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7月就诊于某院的4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行健康体检的4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游离轻链与免疫固定电泳检测。记录观察组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分型,并对比两组游离轻链结果。结果:45例患者中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呈现不同类型的M蛋白区带,比例最高的为IgG型,其次为轻链型。λ型多发性骨髓瘤19例(42.22%)、κ型26例(57.78%)。λ型组游离轻链λ值、κ型组游离轻链κ值、游离轻链κ/λ高于对照组;λ型组游离轻链κ/λ低于对照组;λ型组游离轻链λ值高于κ型组,游离轻链κ值和游离轻链κ/λ低于κ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轻链与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诊断、病情检测、疾病分型、指导治疗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38例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0年间确诊的38例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41g/L~90g/L),尿蛋白( ~ ),肾衰竭(血清肌酐442μmol/L~1021μmol/L);10例(26.3%)血尿酸增高;5例(13.2%)血钙升高。除2例放弃治疗外,36例经综合治疗后29例(76.3%)完全缓解。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对蛋白尿,肾衰竭病人应首先考虑该病的可能,并进行骨髓穿刺或活检术,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尿本-周氏蛋白等检查,才不致于漏诊,误诊。一旦明确诊断,积极输液,利尿,促进尿酸排泄,应用血液透析和化学治疗等,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