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疗对脑转移瘤疗效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金利  周菊英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35-1137
目的评价脑转移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脑转移瘤患者,32例采用单纯全脑放疗,1.8~2.0Cy/次,每周5次,总剂量36~40Gy;另32例采用全脑放疗后局部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果采用全脑放疗肿瘤治疗组,局部控制率为40.62%;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局部控制率为78.13%。结论脑转移肿瘤放射治疗有效,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全脑放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效果。方法全脑常规放疗加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9例。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11例。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单次照射28例,靶区平均剂量19.2Gy,分次照射12例,分割2~3次,靶区剂量6~12Gy/次,每周1次,总剂量达20~30Gy。结果40例患者生存期为2~26个月者38例,超过26个月者2例。治疗后6个月CT或MRI复查32例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占80%,4例无明显变化占10%。4例死亡占10%。结论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转移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三维适形立体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2例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管形立体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对42例有手术禁忌证或其它原因无法手术的Ⅰ,Ⅱ及部分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人先采用德国Leibinger全身三维适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固定系统固定,然后在双螺旋CT上定位扫描,用Leibinger3D-TPS设计治疗计划,Vrian600C/D直线加速器实施计划。对于原计划采用普通放射治疗的病人,先常规外照射,然后对肿瘤局部用三维适形放射追加剂量至68-82Gy,对NoMo且肿瘤<6cm的肺癌则单用三椎适形立体放射治疗,每次6-8Gy,隔日1次(节假日不休息),共10-12次,总量68-82Gy。结果:CR+PR95%(40/42)。1例死于远处转移,4例出现放射性肺炎,占9.5%,经对症处理痊愈,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有良好的姑息效果。尤其对病灶比较局限的N0M0肺癌,可以达到根治之疗效,且正常组织损伤小,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按影响预后因素(年龄、疗前KPS 评分、转移灶数目和病理类型) 配对将住院治疗的82例脑转移癌分为两组.研究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 联合全脑放疗(WBRT)治疗40例;对照组:常规全脑放疗(WBRT)治疗42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总照射剂量16~30 Gy,每次3~8 Gy,连续或隔日照射4~10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安排在WBRT之前或之后;常规全脑放疗组剂量为36~40 Gy,连续照射,5次/周.[结果]治疗结束后2个月复查,局部控制率:SRT+WBRT组 CR+PR 22例,总有效率55.0%;WBRT组 CR+PR 13例,总有效率30.9%(P〈0.05);4个月后复查,SRT+WBRT组CR+PR 33例,总有效率82.5%,WBRT组CR+PR 20例,总有效率47.6%(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0.0%和45.2%(P〈0.01).[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疗效优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体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90例体部恶性肿瘤,包括原发癌67例,转移癌23例。先给予常规外照射DT40~50 Gy/20~25 F/4~5 W,休息3~7 d,再行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补量照射治疗,放射源为直线加速器15MVX射线,利用多叶光栅实现4~6个三维适形照射野,分次治疗方法为DT 4~8Gy/F,隔日1次,4~6次为1疗程,平均补量为DT 30 Gy(24~40 Gy)。结果:治疗后3~6个月,CT及MRI复查示:67例原发癌中,59例肿瘤缩小或消失,占88%;23例转移癌中有19例肿块明显缩小,占83%。80例患者KPS评分有提高,占89%。全部病例均未出现明显放疗并发症。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疗效肯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程补量结合常规放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015-1016
目的研究肺癌脑转移放疗计划过程中采用三维适形(3D-CRT)楔形照射和平野照射技术对全脑PTV等剂量包裹体积、适形性及均匀性指数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治疗的肺癌原发灶经病理学证实的脑转移患者56例,对患者的定位影像分别采用三维适形楔形照射和平野照射技术制定全脑放疗计划,对两种放射治疗技术计划的剂量学指标进行有效观察和比较。结果 56例患者两种计划比较发现,采用楔形照射技术的放疗计划剂量覆盖度和均匀性与采用平野照射技术组比较相对理想,但靶区适形性指数无明显优势。结论两种三维照射技术均能满足靶区的覆盖和剂量学要求,但楔形照射技术较平野照射技术95%靶区处方剂量和剂量均匀性具有一定优势,能给予全脑靶区更好的剂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7.
石艳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4):5600-5601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2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行全脑放疗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方式为先全脑放射治疗后给予局部病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先给予局部病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全脑放射治疗。结果观察治疗后脑水肿及肿瘤变化情况,近期疗效,观察毒副反应。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采取全脑放疗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减少病情复发,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全脑放疗同步VM26 DDP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近期疗效和毒性。方法:全脑照射剂量30Gy,每次3 Gy,5次/周,或40 Gy,每次2 Gy,5次/周。化疗DDP20 mg/m2,静脉滴注,连续4 d;VM26 60 mg/m2,静脉滴注,连续3 d,3~4周为1周期。全脑放疗5次后开始同步化疗。放疗结束并完成2周期化疗后复查头部CT或MRI评价疗效。结果:全组3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均完成全脑放疗及2周期化疗。脑转移灶有效率68.4%,CR11例(28.9%),PR15例(39.5%)。结论:全脑放疗同步VM26 DDP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较好,毒副反应不大,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体部恶性肿瘤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118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方法以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18例体部恶性肿瘤采用全身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固定系统固定,然后在双螺旋CT上定位扫描。用Leidbinger3D-TPS设计治疗计划,Varian600C/D直线加速器实施计划,对于原计划采用普通放射治疗的病变如肺癌、脑肿瘤等,分次立体照射作为追加剂量,每次5-8Gy,隔日1次,共6-10次;对有手术禁忌证的N0M0肺癌及其它不适合普通放射治疗的病变,单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每次4-6Gy,隔日1次,共10-15次,结果:CR PR85%(100/118),NC12例,PD7例,结论: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对于一些恶性肿瘤可以得到良好的姑息效果,尤其是病灶比较局限的NoMo的肿瘤,个别可以达到根治之疗效。且正常组织损伤小,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普通放疗后加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70岁以上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普通放疗后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70岁以上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32例,普通放疗DT30~40Gy,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射剂量DT26~36Gy。结果: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57.6%,34.8%,8.3%。结论:老年局部晚期NSCLC的治疗尚无统一方案,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70岁以上老年局部晚期NSCLC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对急性反应可以耐受,能提高局部控制率,提高生存率,是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选择的无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是否对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有控制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脑胶质瘤术后加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应用美国MED-TEC面网固定头颅,行薄层CT扫描,必要时行加强CT扫描,将CT数据转输至工作站,勾画靶区及重要的解剖结构,给靶区正常剂量及重要解剖结构限制剂量,优化治疗方案。在Varian600cd直线加速器的120叶多叶光珊上,行25~33次,分次治疗,每次剂量为200cGy,采用每周5次的分割方式治疗。结果经三维适形放射治疗,1年后复查临床症状改善93例(95.9%),无变化3例(3.1%),恶化1例(1.03%),死亡0。影像学结果:完全消失31例,缩小50例,无变化14例,进展3例;2年后复查:临床症状改善53例,无变化12例,恶化21例,死亡11例。影像学结果:完全消失33例,缩小25例,无变化6例,进展33例;3年后复查:临床症状改善46例,无变化15例,恶化4例,死亡32例。影像学结果:完全消失33例,缩小22例,无变化3例,进展39例。结论颅内脑胶质瘤术后均行3DCRT治疗。术后1年内无死亡。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8.66%、67%。立体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其疗效较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52例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治疗后的临床及影像学变化。方法 原发性肺癌40例,转移性肺癌12例共60个病灶。原发性肺癌先常规大野照射原发病灶和纵隔引流淋巴区DT30Gy/15次,后对原发灶缩野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补量30—40Gy,5—8Gy/5—6次。对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转移灶等中心照射补量至60-70Gy。转移性肺癌一般直接行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每次5—8Gy,总量为30—48Gy/5—6次。结果治疗1—3mo后复查CT或MRI,病灶消失21个CR(35%),病灶缩小1,2或以上2,4个PR(40%),病灶缩小1,2以下9个NC(15%),6个PD(10%),总有效率(CR PR)达75%。结论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癌是一种无创伤性安全有效的方法,副作用小,能为大多数患所接受,尤其适合于弧立性和转移灶少于3个且直径小于3cm的病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氩氦靶向冷冻治疗系统(氩氦刀)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较大体积肺癌的效果。方法选择CT影像肿瘤直径≥5cm的非小细胞肺癌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鳞癌18例,腺癌8例;Ⅲ期17例,Ⅳ期9例;中位年龄54岁。先行氩氦刀经皮穿刺冷冻治疗,1~2周后行三维适形放疗,DT为50~65Gy,每次1.8~2.0Gy,常规分割。结果所有入组病人均完成治疗计划。CT复查,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2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较大体积的非小细胞肺癌以氩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能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1年2月采用NOMOS公司调强放疗设备(孔雀系统)对10例前列腺癌实施调强放疗。5例先行全盆腔常规外照射,调强放疗剂量2.0~3.5Gy/次,每周3~5次,总剂量24.5~45.5Gy;外照射+调强放疗总量54.5~70Gy。5例全程调强放疗,剂量2.0~3.0Gy/次,每周5次,总剂量64~78Gy。结果除1例放疗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正常外,放疗后所有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均下降。放疗后1月复查肿瘤明显缩小6例,稍微缩小或无变化4例。未发生近期严重的膀胱、直肠副反应。结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可提高前列腺癌放疗剂量,减少膀胱、直肠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95年2月~2007年6月资料完整的96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接受6MV-Xray直线加速器全脑放疗,放疗中位剂量为40Gy(27~61.2Gy),其中42例合并使用化疗。结果所有患者诊断脑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为8.1个月,放疗合并化疗者生存时间平均为9.3个月,单纯放疗者平均为5.9个月(P=0.041);放疗总剂量≥50Gy者为11.5个月,&;lt;50Gy者6.9个月(P=0.015);单次剂量≥3.0Gy者为9.4个月,&;lt;3.0Gy者4.6个月(P=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脑放疗是肺癌发生脑转移后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局部剂量、合并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宫颈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7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高能直线加速器实施全程三维调强适形放疗,2Gy/次,5次/周,总剂量50Gy。在放疗前后进行精心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小,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对宫颈癌患者行三维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过程中做好相应护理,能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不同治疗方法的放疗效果。方法7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均行全脑放疗。A组:全脑照射Dr30Gy/10次/2周;B组:全脑照射Dr40Gy/20次/4周,可追加剂量Dr10Gy/1周,即总剂量为Dr40-50Gy/4—5周。结果所有病人脑转移瘤放疗后总缓解率91.0%,中位生存期6个月。A组:症状缓解率为91.1%(31/34),B组:90.9%(40/44),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结论建议对一般情况差,估计生存期短的病人,且原发病未得到控制,应采取全脑照射Dr30Gy/10次/2周;对于一般情况好,单发脑转移,能耐受手术者,且原发病得到控制,可采用手术 术后常规放疗,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者应采用Dr40Gy/4周,局部追加剂量Dr10Gy/1周.  相似文献   

18.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口干症的发生率很高,腮腺受到40Gy以上的照射将导致持久性口干。近10年来计算机技术使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射治疗新技术得到发展,新技术提高了靶区剂量,同时明显减少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包括腮腺的放射剂量,从而减少了口干症的发生率。新技术采用放射位置固定、CT/MRI扫描、三维放疗计划、评估、优化和验证,并通过三维剂量、DVH、肿瘤和腮腺容积剂量评价达到保护腮腺功能的目的。我们在2001年对20例头颈部癌放疗患者分成常规放疗组和3DCRT组行放射治疗,常规放疗组肿瘤剂量55.6~68.6Gy(平均58.8Gy),3DCRT组肿瘤剂量53.5~68.5Gy(平均58.3Gy),记录患者的口干症评分和全唾液量。结果证明3DCRT对口腔放疗患者健侧腮腺能达到比较好的保护,腮腺放射剂量常规组和3DCRT组分别为51.8Gy和24.7Gy,放疗后6个月,常规组Ⅰ~Ⅳ级口干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5%,25%,37.5%和12.5%,3DCRT组Ⅰ、Ⅱ级口干症的发生率为8.3%和8.3%,口干症级别和发生率比常规放疗组明显降低。调强放疗对腮腺的保护比3DCRT更好,口干症的发生率达到很低水平。Lee等报告IMRT治疗67例鼻咽癌患者,肿瘤剂量65~70Gy,放射治疗后3个月,口干Ⅰ级28%,Ⅱ级64%,无口干8%;至放射治疗后24个月,口干Ⅰ级32%,Ⅱ级仅2%,而无口干达66%。可以相信,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新技术的日益成熟,将使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的口干症发生率降到很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对22例不能手术的Ⅱ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常规全纵膈或半纵膈+患侧肺门+原发病灶前后两野对穿外照射,照射剂量达6MV-X线DT38~40Gy,1.8~2Gy/次,5次/周,采用上海拓能公司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DVHs评价和优化适形治疗计划。缩野病灶部位适形加量DT2-27Gy,3~4Gy/次,病灶累积量达DT61~67Gy,按RTOG和WHO标准观察急性放射反应与近期疗效。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近期疗效:CR30.5%,PR52%,NC21%,PD7.0%,总有效率71%。毒副作用:急性放射性食管炎29%,急性放射性肺炎21%,骨髓抑制16%,但均能耐受。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对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可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明显提高患者局控率,减轻放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肾癌患者术后行CT模拟定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3例肾癌术后接受3DCRT的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扫描过程的指导,并观察放疗后的不良反应及随访复查。结果:13例术后行CT模拟定位3DCRT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放疗剂量为45~50Gy/23~25F/4~5w。结论:3DCRT中CT模拟定位扫描的护理应重点加强,其能保证定位和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