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采用药物加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随访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100.0%,对照组有效率68.3%,2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1次/d,肌肉注射;布洛芬片0.3 g,3次/d,口服);治疗组采用中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1剂/d。2个疗程2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缓解神经痛,临床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重围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气阴两亏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气阴两亏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双重围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50例予加巴喷丁胶囊口服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连续睡眠时间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 0%,对照组总有效率66. 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连续睡眠时间增加(P 0. 05);且治疗组疼痛VAS评分降低更明显(P 0. 05),连续睡眠时间增加更明显(P 0. 05)。结论双重围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气阴两亏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延长连续睡眠时间,且操作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雷火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用揿针联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皮损部位相应夹脊穴及皮损部位围针治疗。6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改变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 8%(26/28),明显高于对照组75. 0%(21/28),差异性显著(P 0. 05),观察组VAS评分、HAMA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揿针联合雷火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无菌揿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2018年8月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4例。每7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分及体感诱发电位刺激评价,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8. 5%(24/26)明显高于对照组70. 8%(17/24),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P <0. 01),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刺激均有明显差异(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 <0. 05)。结论:揿针联合加巴喷丁止痛效果优于氦氖激光联合加巴喷丁,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味拔毒散结合火针加艾灸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临床路径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味拔毒散结合火针加艾灸的中医综合疗法,观察两组皮损数目、糜烂面、红斑、皮损总面积等总积分及积分变化率、疼痛程度评定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 37%,与对照组77. 78%相比有明显差异(P 0. 05)。治疗后7、14天:治疗组疼痛强度VAS评分、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治疗组1、2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分别为12. 50%、7. 29%,与对照组分别为22. 22%、13. 33%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 0. 05)。结论二味拔毒散结合火针加艾灸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改善皮损期,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20)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活血化瘀膏方外敷联合毫火针刺治疗效果及对神经疼痛程度、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掷币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膏方外敷联合毫火针刺治疗,2组均以5 d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负面情绪以及后遗神经痛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PGE2、IL-6均低于对照组,β-EP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以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活血化瘀膏方外敷联合毫火针刺能够显著减轻PHN患者神经痛症状,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及睡眠,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纳、甲钴胺、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予针刺、梅花针结合药物(同对照组)治疗,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以VAS疼痛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扶正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八珍汤加味口服,对照组用消炎痛片口服治疗;2组均加用维生素B,片口服,局部外擦1%双氯芬酸钠乳剂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78.0%,对照组为5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4周、停药1周、停药4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益气养血扶正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联合采取复元活血汤加减与针刺夹脊穴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7年5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67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83例采取针刺夹脊穴治疗,观察组84例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前2组VA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 0. 05),2组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 0. 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0. 00%、6个月复发率1. 19%较对照组低(P 0. 05)。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联合采取复元活血汤加减与针刺夹脊穴治疗,能显著减轻其疼痛程度,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