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Pilon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范县中医院收治的74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接受解剖型钢板内固定,观察组接受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 a,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44.43±10.54)min]、骨折愈合时间[(17.33±1.43)周]均短于对照组[(57.87±11.33)min、(20.34±3.1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 a,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90.43±3.32)分]高于对照组[(87.38±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可提高手术优良率,缩短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踝关节功能、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P<0.01)。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新建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140-3142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对Pilon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泌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Pilon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解剖型钢板(AP)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胫骨远端LCP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1 a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术后愈合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 a研究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1.11%)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胫骨远端LCP内固定术应用于Pilon骨折患者,能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探讨解剖型钢板以及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治疗效果,为今后的骨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在治疗中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比较两组方法对胫骨远端骨折的修复效果以及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疗效的优良率为97.5%(39/40),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2.5%(37/40),同时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患者的过程中,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效果更加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和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3月-2011年2月收入治疗的8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组(LCP组)40例和解剖钢板治疗组(ANP)组4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根据踝关节功能评分,LCP组患者治疗后优25例,良10例,优良率87.5%;ANP组优19例,良9例,优良率70.0%。从术后患者血肿、创伤性关节炎和伤口皮肤坏死情况来看,LCP组均优于AN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在疗效和并发症上均优于解剖钢板治疗。  相似文献   

6.
解剖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华 《广西医学》2009,31(8):1167-1168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Pilon骨折患者用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5个月,20例切口Ⅰ期愈合,8例Ⅱ期局部皮瓣修复。20例骨折Ⅰ期愈合,8例切口行Ⅱ期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愈合,愈合时间平均20.5周。6例踝关节功能轻度障碍。结论采用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临床疗效满意。精心设计手术切口,保护软组织,骨折有效复位和钢板合理的固定是Pilon骨折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胫骨远端Pilon骨折患者行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88例胫骨远端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44例.常规组行常规钢板治疗,治疗组行锁定钢板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 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42例(95.45%)显著高于常规组34例(77.27%),治疗组的手术时间(46.4±2.9)min、术中出血量(40.8±4.7)mL、踝关节功能评分(82.3±4.5)分、骨折愈合时间(17.8±0.4)周、正位片成角(1.5±0.6)°以及侧位片成角(1.2±0.4)°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52.4±5.3)min、(76.2±5.4)mL、(72.6±3.8)分、(26.4±1.6)周、(4.2±0.9)°以及(3.2±0.7)°,治疗组发生并发症几率3例(6.82%)显著低于常规组11例(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胫骨远端Pilon骨折患者行锁定钢板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Pilon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或者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6例Pilon骨折患者,以就诊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则应用解剖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的骨折复位优良率94.74%,对照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2.63%,对照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ilon骨折患者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优于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前者可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骨折良好复位,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25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及踝关节功能等方面,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3例切口皮肤表浅感染,1例切口皮肤深层感染坏死,3例骨折延迟愈合。无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8周,优良率88.0%。结论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Pilon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龙江 《大家健康》2013,(12):122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胫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术后骨折断端愈合情况、负重下地时间以及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影像学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影像学愈合例数、Baird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促进骨折断端的愈合和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微创经皮接骨板(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Pilon骨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MIPPO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623、7.368、4.756,P<0.05),观察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U=6.489,χ2=5.005,P<0.05)。结论:MIPPO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能够减少患者的创伤,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为Pilon骨折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4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经皮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8个月。全部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10~30周,平均13.7周。按照Mazur疗效评定标准,观察组:优1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48%;对照组:优9例,良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治疗Pilon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并且该方法比较安全,可避免严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A组),其中SandersⅡ型14例,Ⅲ型4例,Ⅳ型2例;18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传统L形切口手术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其中SandersⅡ型9例,Ⅲ型6例,Ⅳ型3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植骨例数、出血量、术后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及术后半年的足部功能[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15个月(平均10.3个月)随访,A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及VSA评分均少于B组,切口甲级愈合所占的比例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植骨例数、术后影像学检查所见及AOFAS踝后足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SandersⅡ型及部分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切口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马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3,(22):143-145
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67例,根据术式分为两组,33例患者采用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设为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83.7±41.6)mL、手术时间(61.8±11.3)min、术后住院时间(18.7±3.9)d、骨折愈合时间(7.8±2.6)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9%均明显小于对照组(239.4±50.1)mL、(82.5±14.7)min、(22.4±5.3)d、(10.2±3.1)周、24.2%,观察组总体优良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病症,缩短治疗时间,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杂Pilon骨折应用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50例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复杂Pil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55.3±7.7)min;术中出血量为(20.1±2.2)mL;术后随访时间为(16.3±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5.2±1.3)周。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4.0%。结论复杂Pilon骨折患者应用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科经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科采用普通暴露双钢板治疗的3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手术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是目前治疗复杂胫骨平台的一种较佳手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解剖钢板固定,观察组患者采取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9.87%)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的优良率(78.75%),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确切,患者预后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星和  李波  罗文中  黄磊  邹正 《四川医学》2012,33(6):1031-103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尺骨骨折的手术途径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尺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锁定加压钢板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组(Ⅰ组),交锁髓内钉治疗组(Ⅱ组)及手法整复小夹板治疗组(Ⅲ组),各组20例。并通过术后回访对比各组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均未出现张力性水疱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情况,其中Ⅱ组3例发生断钉、断棒和内固定松动,2例发生针道感染;Ⅲ组有2例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并有1例导致创伤性关节炎;三组经肘关节HHS评分标准及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评定各组各项指标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各样本均数之间两两比较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症状改善情况显示Ⅰ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Ⅱ组、Ⅲ组,各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锁定加压钢板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尺骨骨折疗效确切,预后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骨折疗效对比。方法:将74例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研究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开始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内翻角(TPA)、后倾角(PSA)显著低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Rasmussen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关节强直、延迟愈合、膝内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膝关节不稳、不愈合、切口感染、骨坏死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骨折的疗效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且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 年1 月-2015 年1 月该院收治的93 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 例和观察组46 例。对照组采取外固定支架手术方法,观察组采取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一般情况、术后的影像学测量参数和Gartland-Werley 腕关节评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短缩和桡腕关节面移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Gartland-Werley 评分标准,对照组优良率为70.2%(33/47),观察组优良率为 89.1%(41/46),经χ2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 =0.016),优良率观察组> 对照组( 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