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电刺激杏仁外侧核对内脏痛放电的影响。方法 用细胞外记录方法和条件-检验刺激技术,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在丘脑后核群诱发的单位放电作为内脏痛指标。结果 杏仁外侧核对内脏痛放电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结论 杏仁外侧核的越位能作用可能与杏仁中央核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猫丘脑后核群内脏大神经单位诱发放电为内脏痛指标,研究杏仁中央核在抑制内脏痛中的作用。杏仁中央核与丘脑后核间存在一条多突触神经通路。电刺激杏仁中央核对内脏痛放电的抑制作用,是经由该通路的竞争抑制及其某些体液性因素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猫丘脑后核群(PO) 内脏大神经诱发单位放电为内脏痛指标,研究海马在丘脑水平对内脏痛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电刺激背海马对丘脑后核群内脏痛放电具有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表现为即时抑制和后继抑制两种形式。刺激海马可在丘脑后核群引起单位放电,提示海马与丘脑后核之间存在神经通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强电流刺激内脏大神经传入纤维引起的丘脑后核单位放电为内脏痛的指标,观察电刺激腹后外侧核对内脏痛的影响。本研究看到两种抑制效应:一种为腹后外侧核刺激后20~50毫秒内立即出现的丘脑后核内脏大神经诱发放电的抑制称为即时抑制,另一种为腹后外侧核刺激后几分到几十分钟内发生的长时程的后抑制。提示,腹后外侧核有抑制内脏痛的作用。本实验通过静脉注入印防己毒素拮抗腹后外侧核对丘脑后核的抑制作用,提示此种抑制是突触前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束旁核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电刺激猫内脏大神经在丘脑后核群诱发的单位放电作为内脏痛指标,应用细胞外玻璃微民极记录技术及条件-检验刺激技术。结果 束旁核对丘脑后核群内脏痛放电的影响主要表面为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形式分为即时抑制、延迟抑制和持续抑制。结论 束旁核参与内脏痛的调制,主要为抑制内脏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强电流刺激内脏大神经传入纤维引起的丘脑后核单位放电为内脏痛的指标,研究了尾核头部电刺激对该放电的影响,观察到两种抑制效应。一种对尾核刺激后的30~160毫秒期间发生的对丘脑后核单位放电的即时抑制。另一种为尾核刺激后3~12分钟发生的对丘脑后核单位放电的长时程后抑制。提示尾核可能具有抑制内脏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方法和条件—检验刺激技术,观察分析杏仁中央核对猫丘脑后核群内脏痛觉诱发放电的调制作用和纳洛酮对该杏仁中央核调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杏仁中央核可明显抑制内脏痛,其抑制作用不被纳洛酮所拮抗。提示杏仁中央核对内脏痛的抑制作用不依赖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  相似文献   

8.
辽宁产东亚钳蝎毒镇痛作用与脑内中枢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立体定位、核团内注射与电解损毁核团技术及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以猫丘脑后核内脏大神经诱发单位放电为内脏痛指标,观察向尾状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杏仁内侧核内注入东亚钳蝎毒及在电解损毁3个核团前后PO内脏大神经诱发单位放电的变化。在损毁诸核之前刺激内脏大神经引起单位诱发放电,损毁诸核之后诱发放电减弱或消失,这与辽宁产东亚钳蝎毒注入诸核团中的作用相一致。表明蝎毒的作用部位与上述核团有关,更进一步证明蝎毒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束旁核、中央外侧核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在丘脑后核群诱发的单位放电作为内脏痛指标,应用细胞外玻璃微电极记录技术及条件-检验刺激技术,研究电刺激束旁核、中央外侧核对丘脑后核群内脏痛放电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形式分为即时抑制、延迟抑制及持续抑制。结论:束旁核、中央外侧核参与内脏痛的调制,主要为抑制内脏痛;束旁核的抑制作用强于中央外侧核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在丘脑后核群诱发的单位放电作为内脏痛指标,应用细胞外玻璃微电极记录技术及条件-检验刺激技术,研究电刺激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对内脏痛放电的影响。结果: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对丘脑后核群内脏痛放电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形式可分为即时抑制、延迟抑制及持续抑制,纳洛酮可拮抗中央中核的抑制作用。结论: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参与内脏痛的调制,主要为抑制内脏痛中央中核的抑制作用强于中央外侧核的抑制作用。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参与中央中核对该内脏痛的抑制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束旁核、中央中核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在丘脑后核群诱发的单位放电作为内脏痛指标,应用细胞外玻璃微电极记录技术及条件-检验刺激技术。结果:束旁核、中央中核对丘脑后核群内脏痛放电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形式可分为即时抑制、延迟抑制及持续抑制。纳洛酮可拮抗中央中核的抑制作用。结论:束旁核、中央中核参与内脏痛的调制,主要为抑制内脏痛;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参与中央中核对该内脏痛的抑制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强电流刺激猫内脏大神经传入纤维引起的丘脑后核单位放电为内脏痛的指标,观察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简称PAG)对内脏痛的影响。本研究看到刺激PAG后的即时抑制和持续性的抑制。结果提示,PAG有抑制内脏痛的作用。还证明:这种抑制作用可被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阻断,表明电刺激PAG抑制内脏痛反应的机制中有内啡呔参与。  相似文献   

13.
采用健康成年猫36只,电刺激左侧内脏大神经中枢端,引起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升高效应。损毁隔核后,刺激内脏大神经,皮质醇浓度升高效应消失,说明隔核可能参与诱发皮质醇升高效应的过程。隔核内微量注射心得安,可阻断刺激内脏大神经诱发皮质醇浓度的升高效应,注射酚妥拉明则无变化。结果提示,隔核参与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的调节,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去甲肾上腺素(NE)能系统中的β受体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用猫丘脑后核(Po)内脏大神经诱发单位放电为内脏痛指标,以证明电刺激中央灰质(PAG)对内脏痛反应的抑制泎用。结果:1.Po中52个反应单位呈现不连续、不等距离的柱状分布。诱发放电第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及脑内电刺激技术,观察了电刺激杏仁皮质内侧核对下丘脑前部-视前区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和温度敏感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杏仁皮质内侧核主要通过抑制热敏神经元的温度敏感系数参与体温调节,对冷敏神经元的温度敏感系数产生双相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杏仁复合体与丘脑的纤维联系,为杏仁核的机能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微量注射法对大鼠的皮质内侧核群进行立体定位注射.对杏仁复合体的投射纤维进行逆行束路追踪。结果杏仁复合体皮质内侧核群可接受来自丘脑的室旁核、带旁核、中间前内核、旁束核、下旁束核、正中央核、腹内侧复合体的基底核、腹侧基底复合体、内侧膝状体复合体的膝体上核、膝体内核和膝体主核等处的纤维投射。结论杏仁复合体与丘脑有广泛的纤维联系.这可能是杏仁复合体参与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行为功能调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 电刺激家兔杏仁核可以提高动物的痛阈,并加强针刺镇痛效应。刺激病人杏仁核可以消除晚期癌的恶痛。表明杏仁核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关于杏仁核镇痛作用途径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将探讨杏仁核是否通过外侧缰核而发挥作用,以证明杏仁核的作用途径。在46只大白鼠上,共记录了110个神经元放电。其中痛兴奋神经元75个,痛抑制神经元11个;广动力型神经元2个,无反应神经元17个,此外还有5个对躯体和内脏伤害性刺激反应不同的神经元。电刺激杏仁基  相似文献   

18.
在 SD大鼠膀胱神经置埋藏电极 ,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脊髓背角躯体 -内脏会聚神经元 ( SVCN)放电活动 ,观察分析躯体、内脏传入在脊髓背角的相互作用。结果 :1 65个被腓肠肌神经传入激活的神经元中 ,有 2 5个亦能被膀胱神经传入激活 ,此即 SVCN。电刺激 (拟痛刺激 )膀胱神经 1 min后 ,2 5例 SVCN中 ,1 4例腓肠肌传入诱发的晚成分显著增加 ,而对早成分则影响不大 ,提示拟痛刺激膀胱神经引起了躯体细传入末梢的突触前易化 ,导致突触后 C反应增强 ,从而引起牵涉痛 ;5例呈抑制反应 ,提示内脏传入可能参与对躯体传入的突触前抑制 ;另外 6例无显著改变。拟电针刺激腓肠肌神经 1 min后 ,1 4例内脏传入诱发的 VSCN放电减少 ,亦似说明了穴位刺激镇痛可能是通过初级传入终末间的相互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9.
大鼠杏仁核胃动素受体分布及其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鼠杏仁核胃动素受体分布及杏仁核基底外侧核胃动素受体与外源性胃动素结合或者毁损后对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MMC)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中枢立体定位杏仁核微量注射、杏仁核毁损、多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十二指肠MMC的方法,探讨大鼠杏仁核胃动素受体的作用。结果杏仁核各亚核团都有胃动素受体分布.以杏仁内侧核分布最多;杏仁基底外侧核也有较多分布,后部多于前部;分布较少的核团是杏仁基底内侧核、杏仁中央核、杏仁基底外侧核:杏仁核基底外侧核胃动素受体与外源性胃动素结合后可以使十二指肠MMC时相变短,峰电振幅增加,峰电频率增快;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术可完全阻断这种效应:阿托品、酚妥拉明、普萘洛尔不能阻断这种效心;抗胃动素血清只能部分阻断这种效应:杏仁基底外侧核核团毁损对十二指肠MMC影响不明品。结论杏仁核各亚核团都有胃动素受体分布,杏仁内侧核是胃动素受体分布最多的部位。杏仁核微量注射胃动素可以使十二指肠MMC的时相、峰电振幅和峰电频率发生变化.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杏仁核-下丘脑-脑干.迷走神经通路实现的.提示杏仁核胃动素受体存对十二指肠MMC的中枢性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以不同刺激参数电刺激杏仁内侧核(MAN),测定动脉血压和心率。高频、较大强度的电刺激(100Hz,120~150μA)可使大鼠的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同时伴有瞳孔扩大,胡须抖动。由静脉注射NA记录MAN神经元单位放电频率,放电频率的改变发生在血压的恢复阶段,提示MAN神经无能接受外周血管的传入冲动。表明这类神经元可能参与孤束核内压力感受性反射的传出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