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荆彦平  张焱  胡瑛  王岸飞  王晓艳   《放射学实践》2012,27(1):107-108
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垂体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腺瘤约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20%~30%[1],瘤体多位于鞍窝内,而本例鞍内空虚,瘤体异位于蝶窦内,具有特殊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垂体微腺瘤是指细胞良性过度增生,并正常垂体腺泡的破坏,且体积≤10mm 的肿瘤。既往文献已报告了垂体微腺瘤的CT 表现,包括局灶性低密度病变,鞍底侵蚀,漏斗移位,腺体高度超过8mm及鞍隔形状异常。作者对51例术前诊断为垂体泌乳  相似文献   

3.
垂体腺瘤是起源于鞍内垂体前叶上皮的良性肿瘤。本综合了怎样运用MRI对垂体巨腺瘤成像。  相似文献   

4.
作者分析了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垂体大腺瘤的典型表现为鞍内向鞍上生长的实性肿块,可伴鞍底骨质破坏。垂体微腺瘤的典型表观为垂体内低密度灶,局限性向上隆起或向下压迫鞍底,还讨论了与颅咽管瘤,脑膜瘤、胶质细胞瘤、生殖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鞍区肿瘤的CT诊断:附100例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100例鞍区肿瘤的CT表现。本组资料包括75例垂体腺瘤,17例颅咽管瘤,4例脑膜瘤和4例星形细胞瘤。CT对此区域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有时用CT诊断垂体微腺瘤也可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病例。本文还对鞍区肿瘤的定性诊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鞍内病变的MR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总结 12 4例鞍内病变的MR表现 ,探讨鞍内病变的MR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12 4例鞍内病变 ,均行MR平扫检查 ,84例行增强扫描。 9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3 1例经临床证实。结果 垂体微腺瘤 46例 ,垂体巨腺瘤 3 2例 ,Rathke囊肿 10例 ,转移瘤 4例 ,垂体脓肿 3例 ,空泡蝶鞍 2 1例 ,淋巴样垂体腺炎 2例 ,垂体腺良性增生 2例 ,蛛网膜囊肿 2例 ,特发性垂体功能低下2例。垂体腺瘤、转移瘤、淋巴样垂体腺炎、垂体腺良性增生和垂体脓肿表现为垂体腺增大 ,增强扫描和临床资料对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可根据信号变化区别Rathke囊肿和蛛网膜囊肿。空泡蝶鞍的诊断要点是漏斗无移位。特发性垂体功能低下表现为垂体腺小和漏斗消失。结论 鞍内病变的MR主要表现包括垂体腺增大、鞍内囊性病变和垂体腺发育异常 ,鉴别诊断需结合信号变化、增强表现和临床资料 ,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垂体微腺瘤MRI和CT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垂体内低信号灶,垂体高度,上缘形状,鞍底骨质凹陷和垂体柄移位对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价值;比较MRI和CT在显示上述征像上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对50例正常对照组垂体腺和41例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术前MRI进行对比观察,并对其中20例微腺瘤进行MRI和CT特征对照研究。结果:对照组与腺瘤组相比垂体腺增高,上缘凸起,内有低信号灶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鞍底凹陷侵独发生率也有显著差别(p<0.05),垂体柄向腺瘤对侧移位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1)。在判断垂体微腺瘤的位置及大小(5.1±2.0/5.2±1.9mm)、鞍隔上抬(16/15)、垂体柄偏位(10/9)以及垂体增大(17/16)上,MRI稍优于CT(p>0.25)。明确鞍底骨质侵蚀CT明显优于MRI(p<0.05)。结论:增大垂体腺内出现低信号灶,伴上缘凸起和鞍底凹陷侵蚀为MRI诊断微腺瘤最可靠征像;MRI在显示上述征像(鞍底骨质侵蚀除外)上优于CT。  相似文献   

8.
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性分析垂体大腺瘤的MR表现,提高对垂体大腺瘤MR征象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MR图像267例,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信号特点及肿瘤与周围结构,包括视交叉、鞍底、海绵窦的关系,并进行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本组中发现垂体腺瘤易于向鞍上发展(90.3%).肿瘤向鞍下生长者占26.6%,向鞍旁生长者占39.9%.各组病理类型中,腺瘤向鞍上生长者以促性腺激素腺瘤最高(100%),向鞍旁生长者最多见为PRL腺瘤(55.7%),向鞍下生长最多见者为PRL腺瘤(40.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正确评估肿瘤的MR征象,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生长特性,确定进一步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巨大垂体腺瘤,是垂体瘤中的一种非典型类型,其特点是肿瘤向鞍外发展的部分超过鞍内瘤体。这一类型并非少见,文献记载其发生率占垂体瘤的4.3~21.8%。我们1957~1980年共收治垂体腺瘤100例,向鞍外发展者17例,其中9例鞍外瘤体直径超过3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鞍底、鞍旁的不同MRI表现与MMP-9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9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MMP-9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对鞍底及鞍旁的不同侵犯程度的MRI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手术证实侵袭性垂体腺瘤59例。蝶窦腔内见肿瘤者30例(58.8%),对诊断肿瘤侵袭性的敏感性为59%,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65%。受侵犯的海绵窦中有95%(57/60)超过该侧颈内动脉外侧壁连线,对诊断肿瘤侵袭性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8%。垂体腺瘤包绕范围〉2/3者37侧,对诊断相应侧别海绵窦受侵袭的敏感性为62%,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4%。侵犯海绵窦或鞍底的垂体腺瘤的MMP-9表达水平均高于未侵犯海绵窦或鞍底的垂体腺瘤。结论将鞍底破坏,窦腔内直接可见肿瘤组织作为鞍底受侵袭的MRI标准,将肿瘤向两侧超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床突段外侧壁连线,或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范围〉2/3至完全包绕作为海绵窦受侵袭的MRI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