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耳湿疹 患者,男,12岁,2006年4月6日初诊。自诉:左外耳道、耳郭红肿,瘙痒1个月余。西医诊断:外耳湿疹。曾服用阿莫西林、扑尔敏,外用无极膏、龙胆紫等罔效。诊见:外耳道及耳郭周围皮肤潮红、灼热、瘙痒,局部有水疱、糜烂、渗液及黄色痂皮附着,烦躁失眠,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相似文献   

2.
[病例219] 患者62岁,公司职员。初诊于1978年1月26日。病历:脸色红,有光泽,体重64公斤,肥胖,皮肤褐色。1年前起脚后跟及其上方出现湿疹、瘙痒,普遍出现小疹,两腕也有,也有水泡。有的痂皮脱去,搔痒时流出分泌物,皮肤科诊断为过敏性急性皮下湿疹,治疗无效。患者好喝酒。皮肤全部呈褐色,下肢呈黑褐色。脸色好,高血压,瘙痒严重,搔痒时出血,出现痂皮或赤裸,粗糙而干燥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湿疹1号方治疗湿疹临床疗效。方法:将173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湿疹1号方组)和对照组86例(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外涂醋酸曲安奈德乳膏,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形态、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0%,对照组有效率为83.72%,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疹1号方对皮损形态、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的改善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用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瘙痒评分、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6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组患者则加用火针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用EASI评估湿疹面积和皮损严重程度,对瘙痒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监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2.7%(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EASI评分、瘙痒部位、瘙痒程度、瘙痒频率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血清中EOS、IL-18、Ig E下降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结论:加用火针治疗的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利于减轻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改善瘙痒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EOS、IL-18、Ig E水平有一定相关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患手部湿疹多年的陈大爷深受瘙痒折磨,疾病发作时甚至点燃打火机烧手部瘙痒的湿疹,令家人惊恐不已。在家人陪伴下,陈大爷到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长征医院)皮肤科就诊,通过皮肤科卢桂玲主任医师的诊治,陈大爷的湿疹两周便明显好转,原本厚厚的满是硬痂的手恢复了平滑的皮肤,瘙痒症状也基本消失。据卢桂玲介绍,在湿疹等皮肤病治疗中,合理运用激素,再加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然而,有的湿疹患者常常谈"激素"变  相似文献   

6.
正复方甘草酸苷在皮肤病领域应用广泛,在治疗皮炎、湿疹等方面有较好疗效,既往未有加重湿疹的报道。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复方甘草酸苷致湿疹加重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因"双手、足反复红斑丘疹伴瘙痒6个月,加重2周"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患者于2019年9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手、足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搔抓后可见渗液,且病程迁延不愈,皮疹范围逐渐扩大,局部搔抓部位皮肤明显增厚并出现皲裂。6个月来患者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大便失禁致肛周湿疹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6例大便失禁致肛周湿疹患者,采取在不同坐浴温度下,中药坐浴疗效对比。结果温度在38℃到43℃的中药观察组,瘙痒、疼痛,治疗后疗效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坐浴方法可明显缓解大便失禁致肛周湿疹患者瘙痒、疼痛,促进肛周湿疹愈合。  相似文献   

8.
瘙痒是很多皮肤病的主要症状,而顽固性瘙痒则是迫使很多患者就诊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解决令病人寝食难安的瘙痒是每个临床皮肤科医生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对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人,医者常颇感棘手。我科2004年7月至2005年5月采用当归拈痛汤联合西药治疗有顽固性瘙痒症状的慢性湿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患者共65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和住院部,参照《现代皮肤病学》犤1犦诊断符合慢性湿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其中慢性…  相似文献   

9.
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大部分患者易反复发作,使疾病转为慢性,皮损有浸润肥厚、瘙痒剧烈等特点,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祖国医学对湿疹有着独特的认识,中医古代文献对本病多有描述,大多依其症状或发生部位而命名.以红斑、丘疹、水泡、渗出、糜烂、瘙痒和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古代医书中虽然没有"湿疹"的病名,但是对于某些病的描写与湿疹相符.  相似文献   

10.
乳腺Paget's病又称湿疹样癌,多见于40~60岁女性,约占原发性乳腺癌的1%~3%,80%~90%患者伴有乳腺其他部位肿瘤[1].为乳腺癌的一种少见形式,表现为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湿疹样改变[2].其常见的症状为乳晕湿疹、出血、溃疡和乳头瘙痒等.  相似文献   

11.
1病案举例女,29岁,以四肢反复出现皮疹6年余,加重1月为主诉入院治疗。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皮肤对称性皮疹,伴有瘙痒、疼痛、发疱、渗出,在外院皮肤科就诊,明确诊断为"湿疹",  相似文献   

12.
5%盐酸多塞平乳膏治疗瘙痒性皮肤病2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塞平乳膏(普爱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适应证及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局限性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成人痒疹、扁平苔藓、结节性痒疹及苔藓状皮肤淀粉样变8种瘙痒性皮肤病共210例作为观察对象。外用多塞平乳膏,每日两次,8d为1个疗程,治疗1~2疗程。结果210例瘙痒性皮肤病的总有效率为79.52%,其中,亚急性湿疹的总有效率为65.96%,慢性湿疹的总有效率为66.00%,神经性皮炎的总有效率为71.43%,局限性瘙痒症的总有效率为80.00%,成人痒疹的总有效率为67.74%,仅有5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多塞平乳膏可广泛用于瘙痒性皮肤病,且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赵晔 《中外医疗》2011,30(26):112-112
湿疹为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病因复杂、病程慢性,又有反复发作倾向,治疗棘手,临床上表现为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脱屑、肥厚等,皮损常有渗出及融合倾向。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颇大,文章主要探讨了湿疹的临床治疗方法,以期望对于实际临床治疗湿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患儿,男,9岁,贵州籍人,主诉左侧阴囊皮疹多年,瘙痒半月。诉自幼(约2个月~3个月左右)左侧阴囊处就有皮疹出现,随年龄增长皮疹面积有所扩大,条索状分布,有瘙痒,曾多次多地就诊,诊断为皮炎、湿疹、股癣、疥疮等疾病,外用激素类药物及口服抗组胺药物可以有所缓解,但皮疹从未完全消退过,且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7,(4):474-475
目的:探究红光照射对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慢性湿疹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在卤米松乳膏涂抹基础上用红光照射创面,对照组仅用卤米松乳膏,连续治疗4周,记录患者瘙痒指数、起效时间,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瘙痒程度减轻0分、1分患者例数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高于对照组(59.1%)(P<0.05),治疗起效时间(14.33±5.96)d小于对照组(17.47±6.88)d患者(P<0.05)。结论:红光治疗慢性湿疹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者皮损恢复,降低瘙痒感,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16.
[病例14] 患者3个半月,男,初诊于1973年3月。病历:患者患全身特异反应性湿疹而来院。脸也严重,遍及全身。湿疹发红,皮肤粗糙,瘙痒剧烈。易患感冒。一患感冒就变为喘息状,呼吸困难。治疗:服治头疮一方和十味败毒散合方,一个月半湿疹大有好转,但停了药。从12月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蛇床子散加减治疗湿疹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两位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采用蛇床子散对两位湿疹患者进行治疗后,两位患者均未再出现复发情况。结论蛇床子散治疗湿疹瘙痒临床疗效确切,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18.
湿疹是皮肤科疾病,多种因素都会导致湿疹的发生,致病因素主要分为外因和内因;湿疹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出现剧烈的自觉瘙痒情况,同时伴随有渗出和对称分布等情况,湿疹会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中医将湿疹归于"脐风"的范围之内,认为风、湿、热在肌肤之中阻塞不开是导致湿疹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肛周Paget病并直肠癌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永添  高明 《广东医学》2005,26(6):866-866
患者,女,65岁。因肛周搔痒1年,红肿并疼痛3个月,便后鲜血1个月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瘙痒,自行用中药外敷后症状略有控制。3个月前自己发现肛门周围出现红肿及触痛,开始范围较小,后范围逐渐扩大。无发热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湿疹”,给予中药等外洗症状缓解不明显。1个月前发现便后鲜血并大便变细如小指粗细,并逐渐出现大便困难,就诊于本院门诊,初步诊断考虑“尖锐湿疣”,行局部活检报告“肛周湿疹样癌”。随即收住院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服用卡托普利等药物控制。查体:神志清,精神可。皮肤黏膜无异常。头颅心肺检…  相似文献   

20.
我科于2003年1月至12月应用成都森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儿肤康搽剂治疗婴儿湿疹89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9例患者中,男36例,女53例,年龄7d~8m,平均4.6m;病程3d~5m,平均3.2m。入选患者均符合婴儿湿疹的诊断标准[1]。1.2治疗方法儿肤康搽剂涂搽,即痒即搽,不限次数,搽后,药液可保留在局部而不洗去。1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不用其他药物。1.3疗效观察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瘙痒消退,皮损完全消失为痊愈。瘙痒明显减轻,皮损消退面积60%为显效。瘙痒有所减轻,皮损消退面积在30%~59%为有效。瘙痒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