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纵隔、颈纵隔型淋巴管瘤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纵隔、颈纵隔型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19例纵隔及颈纵隔型淋巴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颈纵隔型14例,瘤体均深入锁骨或胸骨到达纵隔内,纵隔型5例,瘤体位于前上或后纵隔内。所有病例均由病理证实。结果 14例颈纵隔型中,2例系先行颈部病灶切除,术后发现纵隔病灶而再次经胸手术;1例先经胸行囊肿切除,术后再次行颈部囊肿切除;10例经颈胸联合切口手术;1例放弃手术。5例纵隔型均侧胸人路手术。完整切除3例,其他病例行囊肿揭顶引流,部分切除,残留囊壁石炭酸烧灼。术中发现左肺发育不良1例,术中损伤无名静脉1例,术后复发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颈纵隔部位的肿瘤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切口的选择应遵循充分暴露、避免损伤的原则;术中不宜强求完整切除,残留囊腔敞向胸膜腔可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CT影像特征、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的资料。结果4例患者术前CT均诊断为囊性淋巴管瘤,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囊性淋巴管瘤。术后7d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6年均无复发。结论 CT对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整个囊壁是治疗及预防术后复发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近3年本科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成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4例,回顾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例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病理结果均为囊性淋巴管瘤。结论:超声和CT对成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切除是唯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连鹏  戴莉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4):1079-1080
目的总结腹部淋巴管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自1999年-2008年间收治的5例腹部淋巴管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首发症状多以腹部肿块及消化功能障碍为主。5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腹部淋巴管瘤术前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雷永  莫霖  陈小琴 《重庆医学》2013,(4):477-478
淋巴管瘤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部位的原始淋巴囊与淋巴系统隔绝后所发生的肿瘤样畸形,属于先天性良性错构瘤[1]。按Weguey分类法分为单纯性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弥漫性淋巴管瘤4种类型。其中囊性淋巴管瘤最多见,好发于头颈部、四肢、胸腹部,其次为腹膜后、纵隔、腋下等部位。由于肿块浸润性生长的特点,使手术切除时极易损伤到邻近的神经、血管,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手术切除不完全会导致淋巴漏、伤口感染、病灶复发[2]。本科于2002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B超引导下注射平阳霉素治疗小儿淋巴管瘤493例,现将治疗效果及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其临床资料、临床特点、确诊途径及治宁预后.结果患者症状多为轻微胸闷或无症状,依靠CT、MRI等检查多可确诊,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结论纵隔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良性病变,手术完整切除甚至部分切除均可达到很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7.
颈面部淋巴管瘤的手术时机选择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昱  管杰  何海贤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8):3413-3416
目的 探讨颈面部淋巴管瘤的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以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7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53例颈部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年龄6.5个月-41岁,中位数年龄2.25岁,舌骨上区肿瘤占34%(18/53),舌骨下区占66%(35/53).病灶长径3.3~8.2 cm,平均4.4 cm.77.4%(41/53例)的患者以颈部包块作为惟一症状,手术前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9例,分别为:囊内出血2例次、感染而导致囊肿体积迅速增大5例次,呼吸阻塞4例次,吞咽困难2例次.手术前均行颈部超声检查,结合CT检查11例,MRI检查21例.结果 肿瘤完整切除34例,占64.2%,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11例,部分切除患者于手术后9个月~5年内均有残余或复发病变持续存在,其中舌骨上区7例(7/18),舌骨下区4例(4/35).病变复发或残留的概率在舌骨上区明显高于舌骨下区(χ~2检验,P<0.05).手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面神经下颌支瘫痪1例、Homer's综合征1例、继发性出血1例、腮腺瘘1例、术区积液1例、伤口感染1例、舌体水肿、呼吸道阻塞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手术后病理学证实:毛细淋巴管瘤19例,囊性淋巴管瘤34例.结论 颈面部淋巴管瘤的病变所在部位是手术能否成功切除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尽管完整的手术切除是治疗理想选择,但如果病变范围较大,邻近累及结构易于损伤,手术不应强求.  相似文献   

8.
归奕飞  韦勇杰 《华夏医学》2006,19(4):679-680
目的:总结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手术治疗经验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22例经手术治疗的小儿颈部淋巴管瘤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完整切除15例,次全切除7例。全部患儿术后均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6例发生皮下积液,1例颈内静脉损伤,1例术后复发。未发生面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妥善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充分引流等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囊状淋巴管瘤是一种不常见的进行性发展的良性肿瘤。其治疗方法很多年来手术切除一直被认为是首选,但是,切除不完全会导致淋巴漏、伤口感染、病灶复发。肿块浸润性生长的特点,使手术切除时极易损伤到邻近的神经、血管,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局部注射平阳霉素作为治疗头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  相似文献   

10.
沙培林注射治疗小儿颌面淋巴管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管瘤是先天性脉管畸形 ,病儿生后常以软组织包块就诊。以往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 ,但生长在舌、唇、面部等部位的淋巴管瘤有手术切除困难且影响美观、功能及易复发等缺点。 1995~ 1999年 ,我们应用沙培林瘤体内注射治疗淋巴管瘤 17例 ,效果满意 ,且操作简便、痛苦小、费用低、病儿易接受、并发症少。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7例 ,男 10例 ,女 7例 ;年龄 35d~ 12岁。其中面部 3例 ,舌体 2例 ,颈部 10例 ,颌下 2例。囊状淋巴管瘤 11例 ,海绵状淋巴管瘤 5例 ,弥散状淋巴管瘤 1例。瘤体最大10 .5cm× 10 .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体表淋巴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0年收治42例小儿体表淋巴管瘤手术和深部X-射线照射临床治疗。结果本组无1例死亡,1例出现淋巴瘘,2例出现局部复发。结论手法切除加深部X-射线照射是小儿淋巴管瘤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对近4年来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28例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切除程度及疗效。结果28例颈髓髓内室管膜瘤中全切除26例,2例肿瘤近全切除,其中1例肿瘤的下级有囊性变,术中部分囊性变残留,术后MRI显示部分囊肿壁上有肿瘤残留。无手术死亡病例及手术致残者,术后神经系统功能多数得到恢复和改善。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技术是切除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有效方法之一,选择适时进行手术达到既能全切除肿瘤又能保证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83年1月-200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38例患者的41个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术前均常规行B超及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和98%。手术切除肿瘤38个,其中12例行颈外动脉切断、颈内动脉部分缺损修补、动脉体瘤切除术;11例行颈外动脉切断、动脉体瘤切除术;8例行单纯瘤体切除术;6例行颈外动脉切断、颈内动脉重建术;1例行动脉体瘤切除,颈内、颈外、颈总动脉部分切除术。结论 对于可疑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应常规行B超及颈部血管影像重建。早期、一次手术切除及术中颈内动脉血供重建是治疗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淋巴管瘤是小儿外科常见病 ,发病率仅次于血管瘤。1988~ 1998年我院共手术治疗小儿颈部体表软组织淋巴管瘤 16例 ,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30天~ 15岁 ,瘤体最大为2 5× 19cm ,部位以头、颈、足部最多 ,其次为四肢、腋窝、胸、腹、背部等处。术后病理报告 单纯性淋巴管瘤 3例 ,海绵状淋巴管瘤7例 ,囊肿淋巴管瘤 4例 ,混合型淋巴管瘤 2例。预后 :13例治愈 ,1例减轻 ,2例复发。讨论 对颈部体积较大囊肿淋巴管瘤的处理方法 ,作者的经验和体会是 :①手术以气管插管麻醉为宜 ;②术前有呼吸道症状者应间断抽出囊液至减缓压迫症状 ,以保证手术…  相似文献   

15.
淋巴管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先天性良性错构瘤.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部位的原始淋巴囊与淋巴系统隔绝后,所发生的肿瘤样畸形.目的 讨论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 对于较小局限的淋巴管瘤,不影响功能又无碍美观者,可不予治疗;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淋巴管瘤,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手术切除虽然仍为淋巴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目前不主张毫无指征的对任何类型的淋巴管瘤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小儿淋巴管瘤好发于颈部和腋下,手术治疗常有神经麻痹、脉管损伤等并发症,并有较高的复发率。近年局部注射疗法重新受到提倡和肯定。我院应用沙培林(Sapylin)囊内注射治疗小儿淋巴管瘤,取得满意疗效。现初步总结其结果,并与手术切除及平阳霉素注射的疗效进行比较和讨论。 1 资料和方法 1986~1991年间收治淋巴管瘤患儿51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2个月。颈部36例,腋下8例,躯体4例,四肢3例。单纯性5例,海绵状12例,囊状34例。其中2例因手术切除后复发和平阳霉素注射无效,再接受沙培林注射治疗,共治疗53例次。 1.1 手术切除组 5年间共20例,在静脉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18例完整切除瘤体,2例因累及颈动脉等重要器官,使用0.5%碘液涂擦囊腔内壁,处理残留部分瘤体囊壁。  相似文献   

17.
沙培林病灶内注射治疗儿童淋巴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管瘤是常见的小儿先天性淋巴系统畸形,多见于头颈部、腋窝等处,由于广泛的病变不易彻底手术切除,而且切除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而人们一直在探索有效的非手术治疗。近年来,我院行沙培林病灶内注射治疗儿童淋巴管瘤,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结合1例具体病例的临床资料,同时复习相关文献,对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的诊治工作提供帮助。囊性淋巴管瘤为先天性淋巴系统畸形的疾病,有浸润性生长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行早期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对于婴儿来说,囊肿有扩大的趋势,观察一段时间,便于完整切除。但对于有广泛组织累及的淋巴管瘤,或是病变部位有损伤伴有粘液等渗出,手术切除并不有利,而用博来霉素局部注射能有效地消退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分析32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前检查方式及评估结果、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TBO),32例瘤体血供均来自于颈外动脉,1例患者TBO试验阳性。22例(68.8%)患者行单纯瘤体剥除,6例(18.7%)行瘤体连同包绕的颈外动脉一并切除,4例(12.5%)行瘤体及其包裹的颈总动脉分杈一并切除。无手术死亡及脑梗死病例,颅神经麻痹4例(12.5%)。结论:DSA及TBO是颈动脉体瘤明确诊断及术前评估的有效手段,根据脑动脉环代偿能力及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选择适宜术式,术中充分暴露、控制出血、保护神经及维持脑供血是预防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阴囊淋巴管瘤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巴管瘤是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错构瘤,性质具有不断生长和浸润周围组织的特点,好发于颈、背部,发生于阴囊少见,易被误诊鞘膜积液使之不易彻底切除.现将收治的5例阴囊淋巴管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