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的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机制多认为与胃肠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轴相互作用、社会心理应激等有关。5-羟色胺(5-hydroxytrptamine,5-HT)是一种参与胃肠道活动的脑肠肽,研究表明5-HT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将对肠易激综合征与5-HT及其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脑肠轴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与肠神经系统之间形成的双向通路,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方面。胃肠信号经脑肠轴投射到中枢的躯体、情感和认知中枢,对各种胃肠刺激产生反应;相反,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脑肠轴调节机体的内脏活动功能。脑肠轴中,脑肠肽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兼具有神经递质与内分泌激素的双重身份。机体通过脑-肠轴之间的双向网状环路进行胃肠功能的调节称为"脑肠互动"。  相似文献   

3.
正常的肠道动力对生命至关重要。肠道动力紊乱,尤其是结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如慢性便秘等,发病率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日趋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胃肠道5-羟色胺(5-HT)(血清素)由肠神经系统和肠黏膜嗜铬细胞参与合成与分泌,参与胃肠道多种功能调控。5-HT信号通路异常参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主要围绕5-HT与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小儿厌食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已有研究证实食欲中枢-脑肠轴-脑肠肽作为食欲调节网络在儿童厌食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尽管脑肠肽对厌食症的作用机制仍在不断研究中,但部分脑肠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已被提出,并且使用其作为评估患儿疗效的指标,正在打开新的临床诊治视野。在本文中,我们阐述了厌食症的发病原因,以及脑肠轴和脑肠肽对其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厌食症的疗效评估指标及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综述近年来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总结针灸治疗IBS疗效机制主要通过如下途径:(1)通过交感神经调节肠道应激反应,调节肠道功能和肠道运动;(2)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其他神经递质的分泌,其中一条途径即通过脑—肠轴有效调节脑肠肽如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等的分泌。提示针灸疗法防治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明确,对肠道动力、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肽、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血浆5-羟色胺(5-HT)水平、血清钾离子浓度及肠道菌群与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商丘市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7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67例同期正常排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浆5-HT水平、血清钾离子浓度和肠道菌群数量;对比两组Wexner便秘评分(WCS);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浆5-HT、血清钾离子以及肠道菌群数量与W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浆5-HT和血清钾离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W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5-HT水平、血清钾离子浓度、双歧杆菌以及乳酸菌数量与WCS评分呈负相关,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与WC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5-HT、血清钾离子浓度以及双歧杆菌以及乳酸菌数量与功能性便秘层度呈负相关;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与功能性便秘层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因素和胃肠道动力、脑肠轴、基因、内脏敏感性等因素有关。其中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性被认为是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脑肠肽的异常表达可以通过影响内脏的感觉、分泌和运动,从而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该文从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神经肽Y、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胃动素、生长抑素、胆囊收缩素等脑肠肽入手,探讨脑肠肽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为明确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脑肠轴与胃肠动力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肠轴是中枢神经系统与胃肠道功能相互作用的双向调节轴,是联络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双向作用通路,对胃肠动力的调节十分重要。有研究表明,在某些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脑肠轴的异常变化都与其密切相关,因此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这对于临床上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目前,中医药对相关胃肠功能性疾病的防治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对脑肠肽的调节机制也逐渐被证实,现就将有关脑肠轴理论与其对胃肠动力的指导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背景:5-羟色胺(5-HT)是肠道功能的一种重要因子,在肠蠕动、分泌及在脑-肠轴的感觉信号传递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其从作用位点的去除受到特异蛋白的调节,该蛋白被称作5-羟色胺重吸收转运体(SERT或5-HTT)。SERT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影响其转录活性,导致5-HT重吸收效率的改变。据推测,在如肠易激综合症(IBS)的功能障碍个体中,上述基因功能多态性或许是肠道功能紊乱的基础。本研究目的是评估SERT多态性与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IBS(dIBS)表现型之间的潜在联系。受试者:对总共194例北美白种dIBS女性患者和448例白种女性对照者进行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血浆中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从脑-肠轴的角度阐述针刺治疗IBS-C的效应机制。方法?60例IBS-C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针刺组30例,予针刺治疗,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太冲、三阴交、印堂、百会,每日1次,每周5次,4周为1个疗程;西药组30例,予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15?mL每次,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3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中的5-HT、CGRP和NPY的水平,探讨针刺对IBS-C患者血浆5-HT、NPY和CGRP的影响。结果?①针刺及西药均能显著改善IBS-C患者的临床症状(P<0.01),针刺组疗效均优于西药组(P<0.01)。②2组IBS-C患者血浆5-HT、NPY和CG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IBS-C患者血浆5-HT、NPY和CGRP水平均下降,针刺组患者血浆5-HT、NPY和CGRP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西药组患者血浆5-HT、NPY水平较治疗前也有显著差异(P<0.01),CG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血浆5-HT、NPY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CGRP有统计学差异(P<0.01),针刺组下降趋势优于西药组。结论?①针刺可显著改善IBS-C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均优于西药组。②IBS-C患者血浆5-HT、NPY和CGRP水平均升高,说明脑肠肽水平异常与IBS-C症状密切相关。③针刺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浆5-HT、NPY和CGRP水平,缓解腹痛与腹部不适程度,表明针刺对IBS-C患者血浆脑肠肽水平的良性调控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本病的效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常见的一种胃肠功能紊乱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复杂,脑-肠-菌轴(BGMA)在其病理生理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脑-肠与肠道菌群交互障碍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和代谢等途径影响胃肠道运动、感觉、分泌等功能,进而引起排便异常。天枢穴具有疏调肠腑、理气行滞、健脾和胃、调神的功效,为针灸临床治疗FC的要穴。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天枢穴对该病的影响机制可能与调节BGMA有关,包括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正常化,改善肠道微生态失调,调节脑肠肽的分泌以及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的过度表达等。该文从BGMA角度探究脑-肠轴、肠道菌群与FC的发病关系,总结探讨天枢穴治疗FC的内在机制,以期为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健肠Ⅰ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脑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124例门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肠Ⅰ号方治疗,4周后观察2组有效率、消化道症状评分、血清脑肠肽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1%)(P<0.01);消化道症状评分除腹痛外,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脑肠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以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传统经典痛泻要方基础上加味而成的健肠Ⅰ号疗效优于单用西药匹维溴铵,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脑-肠轴作用引起5HT3R等脑肠肽物质水平变化从而对肠易激综合征发挥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结肠组织中脑肠肽含量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腹部推拿组、安慰剂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15 d为1个疗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组织中治疗前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等脑肠肽的含量变化。结果:腹部推拿组患者治疗后结肠组织中CGRP、SP、VIP、CCK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安慰剂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腹部推拿组患者上述指标优于安慰剂对照组。结论:腹部推拿可能通过改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枢神经环路致敏化和脑肠肽表达,从而有效调控脑肠互动途径以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吴澎泞  熊帅  蒋晓涵  张怡  梁超  陈敏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5):1800-180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非胃肠道结构损害和生化异常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致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西医采用多种药物、心理疗法、调节饮食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效果欠佳。近年中医药治疗IBS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便秘型与腹泻型,众多研究中针对5-羟色胺(5-HT)信号通路的中医药研究居多,且多获良效,故本文总结中医药基于5-HT治疗IBS的主要机制及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学术界认为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敏感性增高、中枢神经系统感知异常、肠道感染与炎症反应、精神心理异常及遗传等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可通过影响脑肠轴中央和周边关系进而影响IBS 的发病。IBS 基因多态性包括5-羟色胺(5-HT)能、肾上腺素能、阿片系统以及编码具有免疫调节和神经调节特性蛋白等基因。本文对影响脑肠轴的相关基因多态性与IBS 发病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肠道微生态可通过"肠-脑轴"作用于中枢系统,产生一系列的精神心理疾病。肠道微生物在饮食质量和抑郁障碍中可能起到中介作用,饮食质量较差导致肠道菌群改变可能会诱发和加剧抑郁症状,而饮食质量提高能够避免抑郁症状。在儿童自闭症的研究中,肠道微生态也有其重要作用。5-羟色胺(5-HT)是重要的神经递质,大脑发育过程需要大量  相似文献   

17.
酒精依赖(Alcohol Dependence, AD)是以精神和躯体依赖为特征的临床慢性脑疾病,脑肠轴是一种通过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将胃肠道与大脑联系起来的神经-内分泌网络系统。本文通过综述酒精依赖的内涵、酒精依赖的发生与脑肠轴的关系、酒精依赖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基于脑肠轴与酒精依赖的发生机制,进而阐述益生菌调控脑肠轴治疗酒精依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隔药灸脐法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血清脑肠肽含量的影响。方法:21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脐组(75例)、隔淀粉灸脐组(75例)和西药组(60例),治疗1疗程(4周)。治疗前后采用酶标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治疗后隔药灸脐组血清SP、VIP和5-HT含量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各组间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隔药灸脐通过降低IBS患者血清SP、VIP和5-HT含量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武警新训期战士这一特殊人群心理应激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影响及与其脑肠肽(5-羟色胺、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的关系。【方法】所有病例选择均为新训期战士1 100余人,新兵训练作为统一心理应激因素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新战士,随机分组治疗。分别与治疗前后进行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评分检测血浆脑肠肽。【结果】各组治疗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明显改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治疗前SCL-90评分高于正常组(P<0.01);除血浆生长抑制素(somatostatiwn,SS),在各组治疗前后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5-羟色胺(5-HT)均有不同改变。【结论】脑肠肽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心理疏导、抗抑郁及胃肠动力药治疗可取得同样的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菌-脑-肠轴观察理肠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脑肠肽、肠道菌群的影响, 探讨其可能的疗效机制。  方法  纳入66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 以2 ∶ 1比例随机分为中药组44例和西药组22例, 中药组予理肠饮口服, 西药组予培菲康联合得舒特口服, 疗程均为4周, 评估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2组患者的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变化, 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 检测血清脑肠肽指标[血清P物质(Substance P, SP)及5-羟色胺(Serotonin, 5-HT)]表达水平及肠道菌群的组成情况。  结果  ① 治疗2周、治疗4周, 2组IBS-SSS评分均显著降低(P < 0.01), 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 < 0.01);治疗4周后, 2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 < 0.01), 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 < 0.01), 且中药组临床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西药组(P < 0.05, P < 0.01)。②治疗后, 2组患者血清SP含量均明显下降(P < 0.05), 中药组血清5-HT含量显著下降(P < 0.01),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α多样性分析提示, 治疗后2组肠道菌群的丰富度不同程度下降(P < 0.05, P < 0.01), 西药组菌群多样性较前下降(P < 0.05), 而中药组较前无明显差异(P>0.05);PCoA分析提示2组微生物群落构成均发生明显改变(P < 0.05), 且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 0.01)。其中, 中药组治疗后有显著优势的Biomarker为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Bacteroides_plebeius等; 西药组治疗后有显著优势的Biomarker为ruminococcus_gnavus_group。菌群功能预测提示, 理肠饮治疗IBS-D的主要途径为糖代谢相关途径。④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  中药复方理肠饮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疗效确切、安全, 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脑肠肽水平、调整肠道菌群结构、纠正菌群失衡状态、调控糖代谢相关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