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卒中是导致老年人群致残、生活依赖和丧失社交能力的首要原因,营养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的预后,而卒中后营养状况的变化及营养治疗在卒中康复过程的作用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早期脑卒中患者营养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大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是建立在机体内环境正常、脏器功能健全的基础上的,这些都与患者的营养状态密切相关。早期营养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但目前营养治疗在卒中康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尚未受到足够重视。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重症脑卒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脑卒中属于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通常是由于急性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如果治疗不当,将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残率。重症脑卒中患者通常存在高分解和高代谢症状,体内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容易造成患者出现胃肠功能障碍。肠内营养是目前临床营养支持应用最广且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1]。益生菌具有调节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然而对于其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结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探究益生菌活菌制剂联合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营养治疗是脑卒中治疗的基础,尤其是对于重症卒中患者来说,营养治疗更是其他一切治疗的前提。脑卒中可导致患者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电解质紊乱或者出现应激性溃疡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这些均会加重卒中患者的病情,从而影响卒中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正因为此,近些年来脑卒中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给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行肠内营养康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来本院治疗的9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研究A组和对照B组,分别使用全肠内营养和全胃肠外营养的康复治疗方案,比较3个月后的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白蛋白(Ab)、皮褶厚度等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Hb、PA、Ab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Hb、PA、Ab指标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并发症及死亡病人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行肠内营养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8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资料加以探讨,随机分成2组,各组44例;对照组予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予EEN支持,比对2组治疗后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BUN、GUN、ALT及Alb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IgM、IgG及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采取EEN支持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6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效果。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与肠外营养组患者相比,其GLU、ALT水平显著降低、Alb水平显著提高,且治疗成本更低、ICU治疗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减少治疗成本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各项营养指标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52名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全胃肠外营养,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然后观察患者的NHSS评分、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以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NHSS评分、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很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营养情况,而且感染发生率也较低,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研究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重症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辅助以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21天后检测营养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比较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重症脑卒中过程中加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辅助以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吞咽障碍常由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引起的,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者出现误咽,重者由于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但影响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甚至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本科自2007年1月~12月共收治3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对其采用了以吞咽障碍功能训练为主的康复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胃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恶性消化系统肿瘤疾病,常用的治疗措施是手术切除治疗。但是患者受到术后创伤的影响,禁食时间长,机体易出现负氮平衡,导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障碍,蛋白质和热量缺乏,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普遍认为,实施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增加患者的康复速度,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想要达成这一目的,需做好患者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重症脑卒中患者24例,治疗早期分别采用肠内营养(A组)和肠外营养(B组)的方式进行营养补给,监测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A组出现死亡病例2例,占总病例的16.7%,其中死于多脏器衰竭的1例,死于急进性感染的病例1例。B组出现死亡病例4例,占总病例的33.3%。A组患者平均ICU住院时间(4.2±1.3)d,平均费用为(12587±4425)元;B组患者平均ICU住院时间为(5.9±1.5)d,平均费用为(16874±3987)元。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法疗效优于早期肠外营养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董焕娥  牛秀茹  吴彦茹  刘惠勤 《河北医药》2009,31(18):2506-2507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59.42%,其抑郁情绪对患者的运动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非常不利,故其预后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多种新的治疗措施和康复手段不断出现。本文对10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研究,以探讨更好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临床工作中,神经内科经常有需要长期留置鼻饲管者,多见于脑卒中患者伴吞咽功能障碍者(多由于功能性吞咽障碍)和老年痴呆患者。有临床研究表明,延迟的营养支持将导致重症患者迅速出现营养不良,并难以为后期的营养治疗所纠正[1]。脑卒中患者早期鼻饲供给营养,对于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非常有益。我们用一次性鼻氧管改成鼻饲管固定管固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是内科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具有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易感染等特点。脑卒中患者常出现进食呛咳,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摄入;因此,此类患者需通过肠内营养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肠内营养是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但很多学者认为传统鼻饲法会加重患者咽喉部负担,易导致气管与食管间的反流。为了减少肠内营养的并发症,笔者采用肠内恒温营养泵实行肠内营养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4,(15):121-121
目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85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采用微型营养评价方法对其3个月内的营养状况进行观察。结果 185例患者中,营养正常患者68例,占36.8%,潜在营养不良患者36例,占19.5%,营养不良患者81例,占43.7%。结论营养不良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常见问题,因此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时,应将其作为纳入指标。  相似文献   

17.
单敏娟  俞建洪 《中国药师》2014,(10):1713-1715
目的:观察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混悬液营养干预的疗效。方法:823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423例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混悬液进行鼻饲,对照组400例患者采用家庭自制匀浆膳食进行鼻饲。两组患者均根据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常规处理措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总蛋白( TB)、血红蛋白( Hb)、血白蛋白( Alb)、三酰甘油( TG)等营养指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Barthel指数,肌力恢复状况及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TB、Hb、Alb及TG等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P〈0.01);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够有效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气管切开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实施气管切开术治疗的重症脑卒中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鼻饲法实施治疗及护理,观察组(31例)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Alb、ALT、GLU及SCr等营养指标水平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68%vs 22.58%);另外,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入住ICU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且死亡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治疗重症脑卒中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IgA、IgM、IgG指标、NIH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B组治疗后上述免疫功能指标明显高于A组,治疗后2周NIHSS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恢复其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我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营养干预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后,从患者体重、营养指标、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体重大于对照组,营养指标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营养干预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有效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