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截肢术是一种终身性破坏性损伤,常用于严重创伤、肢体感染、肿瘤等无法保留肢体的手术,因而导致残废,由于事情发生突然,不仅给患者生理上带来巨大痛苦,在心理上更是沉重打击。通常会出现较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产生抑郁情绪、焦虑反应、自我形象紊乱等症状,甚至影响伤口愈合及肢体的康复,部分严重的可有自杀倾向。而四肢截肢病人更是痛不欲生。因此,四肢截肢病人的术后护理尤为重要。我科2002年2月5日成功地为一名电击伤患者行四肢截肢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及矿业、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交通事故中致伤能量的增加,严重四肢创伤中截肢比例日渐增高。虽然现代化医疗水平的发展为保肢提供了强有效的支持,但截肢术仍是一些创伤中保全生命的无奈选择。截肢不仅带给患者肢体的缺陷,也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1]。因此,在截肢患者术后早期给予心理关怀、  相似文献   

3.
<正>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静脉管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DVT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静脉最常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严重时甚至并发肺栓塞。DVT是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临床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骨科手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应引起临床的密切关注。本科室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83例骨科创伤患者积极预防与精心护  相似文献   

4.
常宁 《中国处方药》2014,(11):30-30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治疗骨科创伤及其术后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骨科64例创伤性肢体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甲钴胺500μg进行静脉推注,观察组患者采用七叶皂苷钠2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每天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肢体肿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消肿有效率92.9%,显著高于对照组(84.4%),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七叶皂苷治疗骨科创伤及术后肿胀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夏红 《江西医药》2008,43(12):1458-1459
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由于切除组织多、手术创面大,给患者身心带来了严重的创伤,护理工作的质量可直接影响术后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肢体功  相似文献   

6.
邓姗  李平 《天津医药》2019,47(6):658-662
摘要: 右美托咪定为美托咪定的右旋对映体, 是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具有多种药理特性,在麻醉领域得到了较充分的应用。骨科手术使患者受到的创伤以及术后疼痛与其他手术相比往往更严重, 并发症也更多, 甚至影响患者预后。由于右美托咪定具有镇静、 镇痛、 抗焦虑、 抗炎、 抗交感神经等作用, 加之该药安全性高, 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 近年其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和深入。本文分别从镇痛、 抗炎、 镇静、 术中唤醒、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剂量与不良反应等方面介绍右美托咪定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状况及研究进展, 以期指导未来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伞状下腔静脉滤网在骨科复杂创伤伴有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已发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骨科复杂创伤患者30例,术前置入新型伞状下腔静脉滤网后再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评价患者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30例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骨科复杂创伤患者接受了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术,术中顺利,未见严重并发症,骨科手术时,无一例患者发生肺栓塞,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8.
高扬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10):1678-1679
骨科创伤感染指的是在化脓性细菌感染的作用之下,致使患者的骨髓、骨膜、骨皮质等发生炎症反应,创伤表面感染的发生会对患者临床医护工作的展开和预后效果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和威胁[1]。对于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来说,倘若没能够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则很有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严重的后果,会威胁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骨科常规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其实际效果却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次研究主要以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为中心,就负压引流技术(VSD)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创伤骨科患者往往需要抬高患肢,尤其是显微外科术后的患者,肢体不恰当的活动会影响吻合血管的血供。为使患者术后上肢放置稳妥、舒适,我们根据临床实践,制作了一种气囊充气式上肢抬高垫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治疗技术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Lysholm评分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骨科门诊收治的行人工关节治疗术的1 10例创伤骨科患者,对比分析本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和Lysholm评分.结果 治疗后,本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且Lysholm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关节治疗技术治疗创伤骨科患者效果显著,能帮助患者有效重建关节面,缓解其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创伤骨科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性分析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原因以及临床诊治和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骨科收治的55例下肢骨折创伤术后并发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治情况及预防措施。结果 55例并发下肢DVT患者,经机械护理、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无不良结局出现。结论骨科创伤术后易出现下肢DVT,做好相关预防工作可减少该类病症的发生,早期进行临床诊治可有效缓解症状表现,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更好地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4月本院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患者70例,按照患者临床接受治疗的方式分为2个组,观察组35例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实施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应用常规方法实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每天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中可以加快肉芽生长,实现感染的有效控制,加快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临床上常见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份隋常较严重而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手术是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常用的方法,由于颈椎手术危险性很大,因此,在围术期,如何配合医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一直是骨科护士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骨折是由于直接或间接原因引起的骨的连续性发生中断。在临床上,四肢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对于四肢骨折患者来说,术后肢端血运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患者手术后,如血液灌注或回流受阻,可出现异样疼痛、肿胀、皮肤苍白等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严重者可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和肢体缺血坏死。因此,早期观察患肢血运是骨科护理工作最重要内容和最基本工作之一[1]。我院对收住我院76例四肢骨折的患者术后进行严密的肢端血运的观察与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柳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48-149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疼痛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26例创伤骨科患者,在围术期采取镇痛护理、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功能康复等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所有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疼痛,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都匀铁路医院外科张炳发报道:自1971年以来,该院为42例被火车辗压致严重创伤的50条肢体施行了截肢术,所有病例均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入院后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进行了清创截肢术。除按清创术严格清创外,还进行了截肢术。确定截肢平面的原则是:既要尽量保留残肢的生理长度和关节,又要有利于将来安装义肢。手术要求:切除所有无生机的软组织至断面渗血为止;缝扎血管、彻底止血;在软组织深面用锐刀切断神经;在截肢平面以上3cm 处断骨,骨端用肌筋膜瓣包裹;缝合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肢体原发性骨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患者25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根据化疗临床效果行肿瘤的广泛切除人工肿瘤关节置换保肢术或截肢术,术后继续化疗,根据肿瘤坏死率大小决定术后化疗方案,对肿瘤坏死率≥90%者,继续术前化疗方案;对术前化疗效果不佳或肿瘤坏死率<90%的患者术后化疗加用依托泊苷或更改化疗方案。结果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6年。25例中2例术前化疗临床效果差,行截肢术,其余23例均行肿瘤广泛切除特制肿瘤关节置换治疗,5年带瘤生存率68%,5年无瘤生存率64%,局部复发率16%。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为6周。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肢体原发性骨肉瘤是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李艳 《中国医药科学》2012,(11):104-105
目的通过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护理的应用效果的评价,提高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的认识。方法对30例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的经过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30例患者术后有18例患者20个下肢肢体发生肿胀,经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3例3个肢体深静脉管壁粥样硬化性狭窄,管径缩小约1/3,10例12个肢体深静脉血管血流变慢。2例发生一过性呼吸困难、胸闷等。结论积极施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对于老年骨科患者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敏  李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119-120
目的:对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发生DVT患者20例经积极抗凝、溶栓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无新血栓形成及肺脑栓塞,侧枝循环建立,肿胀肢体缩小,平均住院(31±4)d,临床痊愈。结论:通过对2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笔者体会到创伤、手术后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做到及时发现、及早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置管溶栓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笔者所在科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置管溶栓治疗18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使用了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来处理血管闭塞段,治疗后闭塞段均得到了有效开通,其开通率为100%,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置管溶栓在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性疾病方面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为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