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食管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相关报道,我国近年食管癌发病率虽然有所降低,但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第四位[1]。食管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亚洲地区食管癌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对放射治疗比较敏感,放射治疗在食管癌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2]。食管癌患者因上消化道梗阻、吞咽疼痛、进食困难等原因,导致营养风险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食管癌高发地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探讨该措施对食管癌认知情况的影响.方法 通过逐级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充市寒坡乡、四龙乡两个农村地区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直接调查,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后再调查,调查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对食管癌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52.3%,其中食管癌易患因素、食管癌预防措施、食管癌危害性三方面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0.9%、59.6%、46.6%;观察组对食管癌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64.0%,吃过烫食物易患食管癌、吃饭太快易患食管癌、有效的预防可以减少食管癌的发生等知识点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南充市居民对食管癌知识的知晓率还很低,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当地居民对食管癌知识的知晓率,有利于提高对食管癌知识的了解、重视与防治.  相似文献   

3.
王文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429-431
<正>食管癌占恶性肿瘤的第4位,我国是食管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目前手术治疗仍是食管癌治疗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术,食管癌外科治疗已一百余年,食管癌手术随着对食管癌发展、转移规律的不断深入,也在不断改进,但5年生存率停滞于20%~30%左右,远远低于胃癌、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区域复发和淋巴结转移复发是食管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淋巴结转移占21%~37.5%,食管癌根治术清除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ERP29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等之间的关系。方法:食管癌切除手术标本60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ERP29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食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ERP29在食管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而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3%,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22.652,P<0.001)。食管癌组织ERP29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癌组织学类型及局部浸润深度等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肿瘤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患者食管癌组织ERP29表达阳性组1、2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92.3%、80.8%、65.4%,高于食管癌组织ERP29表达阴性组79.4%、55.9%、35.3%。根据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ERP29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食管癌组织ERP29的表达与食管癌旁组织相比明显下降,并且食管癌组织ERP29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提示ERP29是一个潜在抑癌基因。ERP29表达与食管癌的预后相关,可作为预测食管癌预后的一个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5.
陈飚 《福建医药杂志》2013,35(2):160-161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差.在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据统计,国人罹患食管癌者5年生存率仅有20%左右.目前该病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其发生与遗传易感、环境、免疫、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笔者复习有关文献,从食管癌研究的分子水平,如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异常等方面,就食管癌相关基因改变及表达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食管癌的病死率较高。临床发现和治疗的食管癌多是中晚期患者,因此开展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目前提高食管癌生存率的方法。尽管早期诊断食管癌的诊断方法较多,如影像学、内窥镜、病理学等,但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重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7.
袁天柱 《北方药学》2011,8(4):31-32
食管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外科手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肯定的,但手术创伤及疼痛等引起的应激反应等可影响多个器官和系统,包括促进分解代谢、降低免疫功能、抑制胃肠道功能、加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负担,甚至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因而,研究食管癌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地区)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与Bcl-2、p53的相关关系,为制定食管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及免疫组化方法,调查分析了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地区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与Bcl-2、p53的相关关系。结果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长期大量饮酒、少食新鲜蔬菜及肉蛋鱼、喜烫热饮食、食管癌家族史、精神创伤及文化程度等因素与食管癌发生密切相关;并与Bcl-2、p53阳性表达存在明显相关性;未发现吸烟、吃酸菜、进食快与食管癌的联系。结论社会文化、生活水平较低、长期大量饮酒、吃新鲜蔬菜及肉蛋鱼少、喜烫热饮食、食管癌家族史、精神创伤等因素是河西走廊中部地区食管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食管癌患者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判定。方法我院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食管癌患者30例,对照组给予食管癌患者传统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上予以食管癌患者全程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并观察2组食管癌患者的SDS、SAS、护理满意度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食管癌患者的SDS、SAS、护理满意度及疼痛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食管癌患者全程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还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显著提高了食管癌患者护理满意度,其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在胸段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等各方面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在2008年5月到2009年5月收治的6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作为分析对象,然后将他们随机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胸段食管癌患者30例在手术治疗中进行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的30例胸段食管癌进行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并对手术中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切口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胸腔的表征以及术后的卧床时间和并发症等做好相应的记录。结果据统计,治疗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切口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卧床时间等方面都较对照组患者有优势。结论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在临床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苏北地区居民生物因素、饮食行为等各种影响因素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对近两年苏北地区食管癌患者进行1:1配对病例一对照研究,对154例食管癌病例及对照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所获资料饮食因素、生活状况及习惯、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筛选。结果盐腌食品、辛辣食物、吃早餐情况、植物油消耗量、食盐消耗量、食管炎史、食管肿瘤家族史、吞咽困难、经常生气、每日吸烟数量、吸烟年数等与食管癌呈显著正相关,可能是其危险因素;而医保制度、家庭月收入总额、摄入奶制品、吃鸡蛋与食管癌呈显著负相关,提示为保护因素。结论食管癌是生物因素、饮食生活习惯、社会因素等对具有不同遗传体质的个体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宜采取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普宁市食管癌发生现状,探讨食管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食管癌的防治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选择经确诊的普宁市食管癌新发病例120例为研究组,按照1∶1配对方法,按照年龄、性别和户籍所在地进行配对;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膳食结构、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采用SPSS17.0对相关变量进行Logistic相关性分析,并进一步对筛选出的有意义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食管癌相关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onfidential ceinterval,95%CI)。结果: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更少吸烟、少饮酒是食管癌的保护因素;果蔬类、豆类食物摄入较少等因素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家族恶性肿瘤史、吸烟、饮酒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每周5次以上新鲜蔬菜和每周3次以上水果及每周2次以上食用豆类制品是食管癌的保护因素。结论: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增加食管癌的发生概率,多食新鲜果蔬和豆类可减少该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最常见症状为吞咽不适和疼痛,胸口疼痛、体重减轻、慢性出血等.我院为29例食管癌患者施行电视胸腔镜、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现将手术护理和配合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食管癌首选手术治疗,其次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一旦发生吻合口瘘,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严重  相似文献   

15.
<正>食管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近年来我国食管癌发病率有逐年升高、年轻化的趋势[1-3]。随着手术等治疗技术及医疗器械的日益精进,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是食管癌患者由于癌症及手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非常容易出现睡眠异常,而睡眠异常会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机能恢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4],为此本研究对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进行术后睡眠状况调查,并分析导致睡眠异常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手术切除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吻合口狭窄是食管癌术后近期常见的并发症,对于狭窄的治疗,传统的外科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再次手术难度大。食管癌术后究其发病机理多为痰浊阻滞、津亏热结等因素引起狭窄窄所致。行气消痰、生津润燥是治疗食管癌术后狭窄的基本治法,启膈散加减治疗食管癌患者术后狭窄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其生活质量,延长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食管癌患者的放射治疗过程进行全程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皮肤护理、消化道反应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采取舒适护理,177例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显效133例,有效39例,无效5例,有效率达97.18%。结论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采用整体护理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降低了放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8.
<正>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1]。食管癌的发病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生物性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临床主要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目前治疗食管癌主要通过手术治疗,辅以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有研究表明,食管癌手术中容易挤压、挫伤肺部,手术后容易导致肺部受损,引起肺部并发症,造成患者肺功能下降[2]。目前临床切除中下段食管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定性(mtMSI)情况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食管癌及正常组织mtMSI。结果 45例食管癌检出mtMSI9例(20%),mtMSI主要发生于D—loop区。微卫星不稳定性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侵润深度等无关。结论 mtMSI可能是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在部分食管癌发生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中VEGF和P53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其在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胸外科诊治的54例食管癌患者以及同期40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所选者P53蛋白、VEGF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食管癌患者VEGF、P53的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年龄、性别及TNM分期等指标差异进行比较,VEGF、P53 蛋白在食管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指标差异进行比较,VEGF、P53 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随访后发现VEGF、P53表达阳性的食管癌患者其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P53在食管癌患者中高表达,且与食管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影响着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作为食管癌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为临床诊治食管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