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原学与血清学方而的研究,自1978年南朝鲜学者李镐汪等首次用非疫区黑线姬鼠朝鲜亚种分离到朝鲜出血热(KHF)抗原后,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国内外资料证明,EHF间接免疫萤光抗体法(IFAT),是目前利用自然感染的黑线姬鼠含EHF抗原的肺切片检测EHF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2.
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病人血清进行特异性抗体测定,早期IgM 抗体检出率为95%,IgG 抗体为45%,病程在15天以上IgG 抗体检出率达95%。对已痊愈的105例EHF 患者作血清抗体调查,其中一例于病后18年仍保持一定的抗体水平。在EHF 高发区正常人群隐性感染率为2.89~3.4%,非疫区正常人群及其它疾病289份血清抗体检查全部阴性。  相似文献   

3.
笔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51例急性期肾综合征病人血清中特异性 IgM,阳性率为90.2%,报告于下:一.材料和方法(一)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清及对照血清标本:采自本院及兄弟医院住院病人血滑51份。其他对照血清共20份(其中甲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各5份,肾炎病人血清10份),健康人对照血清10份。(二)EHF 抗原组织培养标本:由重庆市卫生防疫站提供,标本为 Vero—E_(?)细胞感  相似文献   

4.
我区自1984年首次发现流行性出血热(EHF)以来,疫区不断扩大,病人日趋增多。为了解出血热病人的抗体动态及人群的感染状况,为病人的早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于1985年5月~1986年1月,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住院患者进行EHF-IgG荧光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抗原:Vero-E_(?)细胞抗原片。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制备。二、血清标本来源:石家庄地区各医院临床诊断为EHF的住院病人71例。  相似文献   

5.
我省南部既往无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报告。1985年初,我们从闽南褐家鼠肺脏中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从而证实该地区存在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1985年4月下旬,该地发生1例疑似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经采集其双份血清,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T)进行特异性检测,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1岁。1085年4月22启晨自感畏寒、发热,全身不适,体温39'2℃,曾口服扑尔敏,注射庆大霉素,未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我国已有50多年的历史,分布广,流行严重,除台湾和青海外,我国各省均有病例报告。不少病人早期症状不典型并存在多种临床特殊类型,以致常有误诊,为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本病,近年来不少实验室报导了多种免疫学诊断新技术,作者等用 RFC—SPA 法(二步法)检测病人血清抗体,以早期快速诊断 EHF。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要求以检测 EHF 抗原抗体作为确诊的依据。近年我们又探索。直接从 EHF 病人血片中以 RFC—SPA 法的一步法检测抗原获得满意结果。本法在 EHF 病程早期就能检出抗原,取材方便,操作简便、快速,克服检测抗体不易普遍推广的缺点。具  相似文献   

7.
目前流行性出血热〔EHF〕仍然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尤其是广大基层医院在治疗 EHF 中,急需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案。我院自1987~1989年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EHF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导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75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系根据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诊断标准确诊和分型,并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检测特异性 IgG 抗体为阳性。其中:男122例,女53例。年龄2~70岁,以21~40岁者占56%。发病1~3天内住院64例(36.57%),4~6天69例  相似文献   

8.
1987年2~5月,我们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法(RPH I)检测了97份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和36份对照血清,并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EHF 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致敏的羊红细胞,EHF 鼠脑抗原,均由南京军区医科所提供。待检EHF 病人血清、正常人血清及其它血清,分别由本市、县有关医院提供。IFA 法所用EHF Vero-E_6细胞抗原片由本室制备,-30℃干燥保存。羊抗人IgG 荧光素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二、方法:RPHI 法:用稀释液将待检血清0.025ml 在V 型血凝板内以1:8开始作系列稀释,每扎加入经预先滴定的4单位EHF 鼠脑抗原0.025ml,振荡并置37℃30′孵育后加入  相似文献   

9.
目前公认的麻疹可疑病例的确诊试验是检测出疹患者早期血清样本中的麻疹特异性IgM抗体。1989年上半年,加拿大魁北克和安大略省发现了1万多例麻疹病例,作者比较了免疫荧光法(IFA)和酶免疫法(EIA)检测出疹早期的血清样本中麻疹特异性IgM抗体的效果。作者收集了221例患者的283份血清样本(53%为单份,40%为双份,7%为多份样本)。患者平均年龄为12岁,并记录有可疑出疹时间,血清样品4℃保存不超过3天。IFA检测前,血清预先灭活,并分别用葡萄球菌蛋白A及羊抗人IgG处理,除去血清中IgG  相似文献   

10.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技术,进行流行性出血热(EHF,epidemichemorrhagic fever)IgM类特异性抗体检测,是早期快速诊断EHF的最佳方法学选择。笔者应用此项技术对EHF进行临床检测及流行病学调研,均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建立注射用头孢他啶在人血中IgM和IgG抗体的检测方法,并比较不同产地注射用头孢他啶的抗原差别.方法根据微柱凝胶免疫原理,红细胞经注射用头孢他啶致敏后,与待检血清中头孢他啶抗体在微柱凝胶上可发生免疫结合而出现凝集现象,从而实现间接识别.同样用头孢他啶抗体也可识别注射用头孢他啶的抗原.结果在待检血清中有6份呈现对进口注射用头孢他啶IgM和/或IgG抗体阳性,除这6份外,另有5份样品呈现对国产注射用头孢他啶IgM和IgG抗体阳性.结论微柱凝胶免疫法可用于检测人血中头孢他啶IgM和/或IgG抗体,不同产地的注射用头孢他啶IgM和/或IgG的抗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2.
在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挖掘鼠巢捕捉黑线姬鼠,用从鼠肺EHF 抗原阳性鼠巢采集的格氏血厉螨和厩真厉螨,经饥饿后叮刺捕自非疫区的黑线姬鼠。结果证明30只、10只甚至1只该两种螨叮刺实验鼠后,可从鼠肺检出EHF 抗原,血清检出EHF 抗体,并分离到EHF 病毒(EHFV),进一步表明该两种螨可通过叮刺在黑线姬鼠间传播EHFV,为EHF 传播媒介之一,在鼠间传播EHF 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汤慧华  王麟士 《河北医药》1989,11(2):110-111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是自然疫源性疾病,起病急骤、病情复杂、多脏器受损,有显著的免疫功能紊乱、发病的始动环节是病毒引致的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我室自1984年以来对28例流行性出血热进行免疫功能的检测,免疫学表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患者来自我院内科二病区共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13~65岁,青壮年占21例。二、免疫学实验方法: (一)血清IgG、IgA、IgM测定: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PLT)减少是诊断流行性出血热(EHF)的重要依据。而EHF患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其分布宽度(PDW)检测的临床意义的报道少见,本文对48名EHF患者进行了MPV、PDW的检测和讨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1996年1月~1996年10月间,在本院住院期间查血清出血热IgG抗体阳性和进行治疗的患者48例。通过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5.
革螨自然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疫区流行性出血热(EHF)抗原阳性鼠窝中收集格氏血厉螨,放置饲养室(20±2℃),取饥饿存活的螨,经一系列处理后接种Vero E-6细胞培养20天(2代)制作点片,用IFAT检测即出现EHF荧光颗粒。第4代经系统鉴定——血清学免疫荧光阻断试验、中和试验、感染滴度试验——证明所分离的病原因子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研究结果首次证明了该种螨能自然感染EHF病毒,并能在其体内生存20天以上,进一步表明格氏血厉螨具有作为EHF传播媒介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我们采用捕获酶联免疫法(Mac ELISA)检测特异性IgM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IFA)检测IgG,对临床确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58例及疑诊HFRS79例的血清进行检测,对早期HFRS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其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六十年代起,人们注意到病原感染后能产生特异的IgM 型抗体。近年,特异性IgM 抗体的研究也介入了乙型肝炎研究领域。1971年Almeida 发现了核心抗原抗体系统。1978年,Cohen 首次检测到IgM 型核心抗体(以下简称抗HBc-IgM)及IgG 型核心抗体。此后,很多学者逐步开展了这一血清标志研究,从方法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双抗原夹心法的临床研究。方法血液筛查阴性标本450份。质控标本459份,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了解双抗原夹心法敏感性。结果对269份HCV抗体阳性标本进行检测,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有3份标本未检出。敏感性较高98.84%。结论双抗原夹心法不需要稀释血清产品,不受类风湿因子等的干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同时检出血清中各类抗体,特别是IgM类抗体,因此可以缩短从病毒感染到用ELISA法检出抗体之间的“窗口期”,缩短检测时间,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过程中出现的高浓度效应.方法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法检测15份待测HCG血液样本。并对其中3份结果与临床不符的绒癌患血清标本稀释后测定分析。结果3份绒癌患血清标本稀释后测定值远远大于原浓度测定值.结论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抗原与抗体二之间的比例合适时才会出现最强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道了用唾液标本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证实甲型肝炎(HA)的临床诊断,还从一些黄疸患者中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清IgM抗-HAV测定.检测方法有3种:(1)竞争性的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中总抗-HAV或抗-HBc.(2)IgG抗体捕获RIA检测血清或唾液中的抗-HAV和抗-HBc.(3)IgM抗体捕获RIA检测唾液中的抗-HAV和抗-HBc.结果表明,用唾液标本诊断HA时,从29例因黄疸住院、血清学证实为急性期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