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病人麻醉期间氧代谢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提出保护老年病人麻醉期间氧供需平衡的方法。方法:。择上腹部手术老年病人(年龄>65岁)3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全麻组(n=15)和硬膜外麻醉组(n=15),并随机选青壮年上腹部手术病人10例,作全麻对照组。监测麻醉期间老年病人氧供(D02)、氧耗(V02)、氧摄取率(ER02)、混静脉血氧饱和度(SV0:)和动脉血乳酸含量(ABL)等指标动态变化的情况。结果:老年病人全麻组与硬膜外麻醉组比较:前者麻醉诱导后至术毕DO2、VO2、ERO2均小于后者,并且SVO2、ABL均大于后者,它们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老年全麻组与青壮年全麻对照组比较:前者D02、V02、ER02小于后者,SVOABL大于后者,而且它们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腹部手术老年病人全麻期间存在氧供需平衡障碍,现明显的组织缺氧。根本的原因可能是老年病人微循环障碍的存在,而硬膜外麻醉有改善老年病人微循环障碍,纠正氧供平衡失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全麻期间氧供需平衡的变化。方法 :选择上腹部手术全麻病人 (年龄 >6 5岁 ) 15例 ,ASAI- 级 ,监测麻醉期间老年病人氧供 (DO2 )、氧耗 (VO2 )、氧摄取率 (ERO2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v O2 )和动脉血乳酸含量 (ABL)等指标动态变化的情况。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 ,老年病人麻醉诱导后至术毕 30 min,DO2 、 VO2 、 ERO2 均下降 ,Sv O2 及 ABL 均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 P <0 .0 1)。结论 :上腹部手术老年病人全麻期间存在氧供需平衡障碍 ,出现明显的组织缺氧 ,其原因可能与 DO2 不足 ,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受限及老年病人微循环障碍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氧合指标用于全麻期间氧代谢监测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氧合物指标在全麻期间氧代谢监测中的变化情况,并评价这些指标在氧代谢监测中的意义和局限性,为术中氧代谢监测提供合理的指标。方法:选择上腹部手术全麻病人(年龄25-78岁)30例,ASAⅠ-Ⅱ级,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n=15)和青壮年组(年龄<65岁,n=15),监测麻醉期间病人脉博血氧饱和度(SpO2)、氧供量(DO2)、氧耗量(VO2)、氧摄取率(ER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动脉血乳酸含量(ABL)等指标动态变化的情况。结果:SpO2在整个麻醉期间无明显变化(P>0.05),与麻醉前比较,老年病人麻醉诱导后至术毕30min,DO、VO、ERO均下降,SVO及ABL均升高,这种趋势呈现一定的时效性,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意义(P<0.05或P<0.01)。而青壮年病人各氧合指标呈现相似的变化,但变化幅度略小,并且ABL无明显变化。结论:SpO2不是反映全身氧代谢情况的可靠指标,尤其是麻醉生理和病理状态下更为明显。要全面反映全麻期间上腹部手术病人全身氧代谢情况,必须结合DO2、VO2、ERO2、SVO2及ABL等氧合指标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病人(年龄>65岁)15例,ASAI~Ⅱ级,监测麻醉期间病人氧供量(DO2)、氧耗量(VO2)、氧摄取率(ER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动脉血乳酸含量(ABL)等指标动态变化的情况。结果:与麻醉前比较,老年病人麻醉诱导后至术毕30min,DO2、VO2、SvO2及ABL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ERO2在手术开始后60min至术毕30min明显增高,并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意义(P<0.05或P<0.01)。结论: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氧供需平衡无明显影响,能维持术中良好的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病人(年龄>65岁)15岁。ASAⅠ-Ⅱ级,监测麻醉期间病人氧供量(DO2)、氧耗量(VO2)、氧摄取率(ER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SvO2)和动脉血乳酸含量(ABL)等指标动态变化的情况。结果:与麻醉前比较,老年病人麻醉诱导后至术毕30min,DO2、VO2、SvO2及ABL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ERO2在手术开始后60min至术毕30min明显增高,并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意义(P<0.05或P<0.01)。结论: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人腹部手术氧供需平衡无明显影响,能维持术中良好的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期间中度、过度通气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上腹部手术全麻病人45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A组(n=15)、B组(n=15)和C组(n=15),三组分别维持PetCO2在3.33,4.00及4.67kPa。监测麻醉期间病人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氧含量(CjvO2)及动脉(ABL)和颈内静脉血乳酸盐含量(JVBL),并计算脑氧摄取率(CERO2),桡动脉颈内静脉氧含量差值(Ca-jvO2)和血乳酸盐差值(DLA-V)。结果三组病人麻醉期间ABL、JVBL、DLA-V均无显著变化(P>0.05),A组过度通气后SjvO2和CjvO2降低,CERO2增高,并且与对照值和其他两组相应值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B、C两组通气后各氧供需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全麻状态下,中度、过度通气对脑氧供需平衡无明显影响,但其受多因素影响,在老年病人麻醉中应慎用。  相似文献   

7.
全麻对糖尿病病人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全麻期间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变化.方法:15例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2型糖尿病病人,观察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5 min、气管插管后15 min、术中1 h、术毕6个时点心率(HR)、心排血量(CO)、血压(Bp)、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AwWP)、中心静脉压(CVP)、体循环阻力(SVR)等指标的变化.同时检测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5 min、术中1 h、术毕4个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静脉血氧饱合度(SvO2)、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O2ER)、动一静血乳酸浓度(LacA、Lacv)及差值(LaCA-v)和动脉血糖(GluA)的变化.结果:血液动力学与诱导前比较,全麻诱导期间HR、Bp、CO显著降低(P<0.01);PAP、PAWP、CVP、SVR降低(P<0.05);术中、术毕HR、Bp、CO、PAP、PAWP、CVP均有恢复诱导前趋势,但SVR显著升高(P<0.01);氧代谢与诱导前比较,全麻诱导期间Pa02、PvO2、SvO2、DO2显著升高(P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患者无肝期循环和氧供氧耗改变并分析评价处理方法。方法: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患者20例行静吸复合全麻,麻醉前左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血压,气管插管后经右颈内静脉置入六腔Swan-ganz导管连续监测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中心血温等。采集下腔静脉阻断前5 min(T0)、阻断后5 min(T1)、阻断后20 min(T2)、开放前5 min(T3)桡动脉和肺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分别记录氧分压(PaO2、PvO2)、血氧饱和度(SaO2、SvO2),记录各时点桡动脉平均血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计算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体循环阻力(SVR)、动静脉血氧含量(CaO2,CvO2)、氧供量(DO2I)、氧耗量(VO2I)和氧摄取率(ERO2)。结果:T1与T0比较CI、SVI、MAP明显下降(P<0.01),SVR升高(P<0.05);DO2I降低(P<0.01),VO2I和ERO2增加(P<0.01)。阻断期间CO、CI呈下降趋势;T2时DO2I、VO2I比T1下降(P<0.01)。结论:经典非转流手术患者的无肝期处理不但要考虑循环改变,还要注意氧供需平衡的变化,避免出现失衡,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静吸复合麻醉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患者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血浆内皮素的变化。方法 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30例。麻醉诱导选用依托咪酯0.2~0.3mg/kg、芬太尼10~15μg/kg,罗库溴胺l mg/kg。麻醉维持以芬太尼、罗库溴胺或维库溴胺、丙泊酚、异氟醚行静吸复合麻醉,应用Swan-Ganz六腔漂浮导管连接Edwards Vigilance连续监测心排(CCO)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等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氧代谢指标的测定:分别从肺动脉和桡动脉取血,测定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分压(PvO2)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氧分压(PaO2) 、血红蛋白(Hb)和动脉血乳酸(ABL),计算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O2),同时测定术中心肌酶谱及内皮素(ET-1)。结果 30例OPCAB患者氧代谢及内皮素变化与麻醉后相比,吻合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时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吻合回旋支时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明显下降(P<00.5);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体循环阻力(SVR)显著升高(P<00.5),DO2减少, ERO2增加,VO2、ET-1在吻合回旋支时升高最明显(P<00.5);术后6h ET-1水平接近麻醉后;ABL水平随手术时间逐渐升高;全部患者术后2~4h清醒,6~12h拔出气管插管,麻醉时间(5.1±0.3)h,手术时间(4.4±0.4)h,无麻醉并发症和早期死亡。结论 以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胺或维库溴胺+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吻合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时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较小,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危重病人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危重病人胆囊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46例高龄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GA)23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EGA)组23例。分别观察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期间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EGA组均较GA组平稳,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早,麻醉效果EGA组明显好于GA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是老年危重病人胆囊切除术麻醉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