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冬雷  周安华 《中原医刊》1997,24(11):28-29
卡托普利与慢心律治疗老年心衰伴无症状室早51例对比观察张冬雷周安华储应虹王仲和江苏油田总医院(225261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充血性心衰病人(CHF)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1]。但无选择性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CHF伴无症状室早病人能否获益[2...  相似文献   

2.
对61例心性猝死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引起心性猝死常见原因以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多,约占心性猝死的50%;其次是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当EF<40%时猝死率增高;QT间期延长,VLP阳性也是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莫雷西嗪联用慢心律治疗顽固性室早37例临床分析黄进宇,苗大同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310004莫雷西嗪(Monicizine)系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我院于1993年10月至1994年12月联用莫雷西嗪与慢心律治疗顽固性室早37例,并与心律平联用治疗慢心律...  相似文献   

4.
心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分析(附6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1例心性猝死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引起心性猝死常见原因以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多,约占心性猝死的50%;其次是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当EF〈40%时猝死率增高;QT间期延长,VLP阳性也是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2岁,心前区撕裂样疼痛伴心慌胸闷、气短一天.既往无类似病史。查体:T36.4℃,R24次/分,P90次/分,BP20.0/14.0kPa。体型略胖,急性痛苦面容,扶入病房,口唇不绀,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扩大,心率90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心失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右上腹部轻压痛,莫菲氏征(一)。血常规正常,胸透:肺心膈无著变。心电图检查:实性心律,频发室早,T波低平。入院后初步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频发室早。给予口服地奥心血康、消心痛、倍他乐克、慢心律治疗,…  相似文献   

6.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症.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救治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1].室性心律失常指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包括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速)、室性早搏(室早)、心室颤动(室颤)等[2],不仅是造成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也是引起非心脏疾病患者猝死的主因之一.目前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并未达到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部分患者联合应用胺碘酮及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以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15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室速及可能发展为室颤、室速的多源性室早、频发室早伴短阵室速、成对室早及频发室早,经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改用硫酸镁治疗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对象:本组15例均为本院内科1988年6月至1990年12月的住院患者。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27~59岁。其中冠心病4例,心肌炎3例,心肌病2例,风心病2例,家族性 QT 间期延长综合征1例,病因未定2例。15例患者均分别用利多卡因、慢心律、心律平、胺碘酮、心得安等治疗无效后改用硫酸镁治疗。  相似文献   

8.
用镁剂治疗各种心律失常日益受临床医师关注,其疗效明显,本文报导9例应用硫酸镁治疗顽固、频发多形性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和体会供参考。资料和方法1一股资料:本组共收集我院1990年至1993年急诊科治疗的9例频发多形性室早的患各,其中6例经一年以上抗心律失常药物系统治疗无效.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40至59岁,均为冠心病患者。工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于专科病房住院治疗期间先后应用心律平、黄莲素,乙股碘味甜、慢心律、利多卡因、钾盐等无效或效果欠佳。治疗前后测血压、心率和呼吸,观察治疗对其影响。3治疗方法:对持续频发心律失…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刊》2011,46(3)
心衰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泵衰竭或心脏性猝死(SCD),而后者50%~75%与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有关.频发室早,特别是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可迅速恶化心衰,引起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进一步出现的室性扑动(室扑)和心室颤动(室颤)更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为心衰的治疗提出了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步长稳心颗粒联合慢心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步长稳心颗粒联合慢心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频发室性早搏用稳心颗粒1包(9g)每日3次,慢心律200mg每日3次,心室率控制后改为100mg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对照组频发室性早搏慢心律200mg每日3次,心室率控制后改为100mg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4.6%,对照组有效率7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是由党参、黄精、三七、甘松等天然药物组成的中药复方治制剂,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定悸复脉之功效,改善微循环,增强窦房结功能,抗心律失常,中西医治疗心律失常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心脏原因意外地引起猝然死亡。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人死于这一原因。心脏性猝死的直接致命因素是心律失常,约占总死亡人数的80%,其余20%由其他原因引起,如主动脉破裂、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破裂、心脏破裂或心包填塞、肺动栓塞等。SCD的发生率为每  相似文献   

12.
王红 《柳州医学》2005,18(2):103-105
顽固性室性早搏(室早)是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之一,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称特发性室早,特发性室速占室速的10%左右,特发性室早发病率更高,虽然此类患者预后良好,但频发室早易引起心悸、头昏、胸闷等不适,影响工作、休息,长期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减少或抑制室早发生,但同时有致心律失常等副作用。因此,利用较成熟的射频消融技术根治这类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是心肌电生理紊乱的结果.抗心律失常药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心肌细胞的离子转运,从而纠正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紊乱,由于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现象的认识,由于对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影响心肌细胞膜电位的不同功能的认识.合理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有了依据.心律平是I类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种影响膜离子通道的药物.使用心律平常规口服量曾治愈频发性室性早搏26例.其中1例先后使用过I类抗心律失常药中不同的三型药物,最后是使用了心律平才使频发性室早得纠控制.现试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影响心肌细胞膜电位的理论米进行分析,探讨心律平冶愈频发性室早的原理.  相似文献   

14.
作者最近采用地奥心血康治疗 3例顽固性室早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40岁。临床诊断 :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心电图示频发室早 ,经用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慢心律、乙胺碘呋酮等治疗数日无效 ,后改用地奥心血康 30 0mg ,每日 3次口服 ,第 2天早搏明显减少 ,第 3天早搏消失 ,以后连续应用未再发生。患者 ,女 ,37岁。临床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查体 :心率 10 0次 /分 ,可闻及频繁早搏 ,心电图示 ,频发室早形成三联律 ,四联律 ,经用慢心律 15 0mg 8小时 1次 ,口服 5天 ,无明显效果 ,后改用地奥心血康 30 0mg…  相似文献   

15.
资料分析:男32例,女14例;心肌梗塞9例,心绞痛12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瓣膜病3例,心肌炎5例,胆心综合征3例,原因不明10例。46例均为单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早,除外伴房室传导阻滞或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者,伴窦缓或疑有病窦综合征者、基本心律非窦性者。治疗方法:口服慢心律0.1g、双异丙吡胺0.1g,  相似文献   

16.
自1993年6月~1994年7月期间用氨酸心安与慢心律合用治疗54例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47例获满意疗效,总有效率达87.03%,治疗前室早的平均数为16.02±8.92次/分,治疗后为7.20±8.82次/分(P<0.01),提示氨酸心安伍用慢心律控制难治性室早,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报告患者,男,63岁。于1993年7月6日因心悸、胸闷2年,加重3天;以高血压及冠心病、心律失常人院。查体:R20次/min,P90次/min,BP20/14kPa,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充盈,肝颈返流征阴性,两肺呼吸音清,心浊音界向左下稍扩大,心律不齐,频发早搏,心音低钝,无明显病理性杂音,肝脾未触及,下肢无浮肿。血清电解质、肾功能及肝功能均正常。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室早),有时呈三联律。即给予10%葡萄糖20ml十利多卡因soing静往后三联律消失,仍有室早。20mln后仍示频发室早,多呈三联律。再次静注利多卡因100mg…  相似文献   

18.
参松养心胶囊主要功能是益气养阴、消心安神活血,对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过早搏动有较好的调整,可改善微循环并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提高心率.常见的心律失是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一般在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均可发生过早搏动,心房的任何部位.研究表明,应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特别是心肌梗塞后室早,猝死与心血管总死亡率反而显著增加,原因是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选用参松养心胶囊.选30例病人应用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其中II期矽肺合并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并频发室早10例,II期矽肺合并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并频发房早10例,II期矽肺合并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心衰并频发室早10例,(扩张性心脏病、心衰并频发室早5例).参松养心胶囊在临床上应用当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也不需要经常调整剂量,可以说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过早搏动减轻病人的痛苦及其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晚近积累了关于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缺血性心脏病病人猝死的极大危险性的资料。因此现实的任务是寻找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的、能长期使用且付作用很少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鉴于此点对化学及药理方面与利多卡因相似,但药理动力学特性与其不同的新药慢心律所进行的临床实难引起了较大的注意。本文报导慢心律对频发室性早搏病人抗心  相似文献   

20.
关注非心源性猝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猝死主要由心脏病所致心脏骤停引起,这类猝死即所谓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资料表明,SCD占全部猝死近80%,约20%为非心源性猝死。后者由多种疾病引起。北欧一组资料显示.1980年10月1日至2000年10月1日Coteborg院外5415例猝死中.心外原因伤病引起者为1360例,国内各地初步统计显示了大致接近的猝死病因构成比。全世界的流行病学、心脏病学和急诊医学专家在猝死的流行病学和心源性猝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并对心源性猝死的一级和二级预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心肺复苏的国际指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每隔4~5年被修订一次,复苏的对象主要为心脏病所致心脏骤停患者。对SCD的一级预防目前主要以抗心律失常为主,在二级预防中,ICD的引入显示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