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诊治经验(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方法和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56例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切除24例(42.9%),其中根治性手术16例,姑息性切除8例,行胆管内外引流32例。随访根治性切除8例中,1,2,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62.5%(5/8),25.0%(2/8),12.5%(1/8)。结论 B超为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的首选方法。治疗应力争根治性切除,非切除者以内引流为主,可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外科处理及其预后。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27例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除7例,其中根治性切除2例,姑息性切除5例。胆肠吻合4例,单纯探查活检6例,胆道支架置入3例,胆道外引流7例。根治性切除2例健康生存1年。姑息性切除、胆肠吻合和胆道支架置入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40%,0和33.3%。结论:应力争进行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当根治性切除无法施行时,可考虑其他外科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术式的选择和效果。方法 对手术治疗3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包括临床表现、手术方式、临床分型、治疗效果。结果 无痛性梗阻性黄疸者占62.8%,切除组术后2周TB和AKP水平较其他两组下降明显;根治性切除8例,姑息性切除10例,引流减黄手术17例;肿瘤切除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22.2%,单纯引流者l、3年生存率为58.8%、0;肿瘤切除明显优于单纯引流(P<0.05)。结论 手术治疗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简化术前检查,力求早期手术,争取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5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肝门部胆管癌无临床特异性,采取B-US-CT-ERCP-MRCP或PTC(PTCD);CEA或CA19-9,有助于诊断。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者行高位胆肠ROUX-EN-Y吻合术。未切除者行胆汁内或外引流术,或行PTCD。结果 共有17例予以切除,11例切除后生存在18个月以上。切除17例术后血清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根治性切除的原则是:两切断端无癌残留。肝内无转移,无淋巴结转移。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是:手术方式。根治性手术大于非根治性手术;侵犯胰腺周围神经组织是第一、二位重要因素,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等与预后无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总结和分析10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探查取活检术21例(20.6%),平均生存72d;外引流术18例(17.6%),平均生存8.3个月;手术切除加吻合术63例(61.8%),平均生存25.7个月.手术方式包括肝外胆管癌切除、肝方叶切除加肝外胆管癌切除、左半肝切除、尾叶切除加肝外胆管癌切除、肝内胆管一空肠Roux—Y吻合术等。结论术中胆道切断端应行冰冻病理检查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治性切除术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效果比单纯外引流好,对不能切除病例应设法减轻黄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2—2001年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1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不同时期的发病例数、手术切除率不同,分为前15年第一阶段及后15年的第二阶段。首发症状为上腹不适或闷痛、胀痛、乏力、食欲减退及进行性黄疸。B超、CT、MRI和MRCP是无损伤诊断的首选方法;若显示肝内胆管扩张或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疽,则应行PTC(27例)、MRCP(15例)或ERCP(78例)。本组手术切除73例,切除率44.2%,其中根治性切除38例;非根治性切除35例。第一阶段切除15例,切除率27.3%;第二阶段切除58例,切除率52.7%。本组54例得到随访,其中根治性切除术5年生存率39.5%,非根治性切除术为14.3%;未切除的62例得到随访,均于1—1.5年死亡。结论 一旦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就应积极剖腹探查,不要延误切除时机。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6月-2005年6月93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情况,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93例肝门胆管癌病人中根治性切除52例,姑息性切除21例,行外引流术9例,开腹内引流术11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31个月,其他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7、11个月.年龄、血清总胆红素、临床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肝门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根治性切除治疗的预后明显优于其他.年龄、血清总胆红素、临床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对预后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肝门部胆管癌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参照 Bismuth分型法将肝门胆管癌分为 型 ,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切除率为 58% ,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1 .5%、52 .8%、2 8.9%。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根治性切除的疗效最好 ,姑息性切除优于内引流术 ,内引流术优于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术后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7月收治86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3.7±2.3)个月.1年生存率为57.3%,3年生存率为29.7%.切除组(包括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的平均生存时间(19.4±2.2)个月,高于非手术切除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7.2±1.2)个月(P<0.05).无血管切除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23.4 ±2.1)个月,明显高于单纯门静脉切除组(15.3±1.4)个月及肝动脉切除组(9.3±0.9)个月(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分期、肿瘤直径和手术方式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而病理类型、血管切除和年龄并不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与手术治疗方式、肿瘤分期和肿瘤直径因素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应慎重选择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95年1月~2006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7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并发症、生存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78例中手术切除38例,其中根治性切除16例,姑息性切除22例,行手术胆管引流40例,其中内引流11例,外引流29例。随访50例中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为78.0%、56.0%、18.0%,姑息性切除组1、3年生存率为70.4%、12.3%,无5年生存。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1年生存率为47.9%和28.6%,无3年生存。结论B超检查联合CT或MRI,对肝门部胆管癌可基本明确诊断;根治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存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当前仍是一个跨世纪性的治疗难题。手术切除是能治愈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方法,但仅仅追求行根治切除是不够的,多种因素决定胆管癌远期的生存率?本文就肝门部胆管癌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方法,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1年收治肝门部胆管癌3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术前确诊26/30(86.67%)。手术切除16例(53.33%),其中根治性切除(R0切除)10例(33.33%)、姑息性切除6例(20%),引流术12例(40%),单纯剖腹探查术2例(6.67%)。术后随访28例,2人失访,随访率92.86%(26/28),其中随访根治性切除10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0%、20%。随访姑息性切除6例,1、3年各1例,4例于一年内死亡。随访引流术10例全部于半年内死亡。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困难,根治性切除率低,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对黄疸病人应尽早行影像学等相关检查,以提高根治切除率。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3.
谭福勇 《医学综述》2012,18(12):1863-1866
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胆道常见恶性肿瘤,临床上出现症状较晚,早期诊断困难,而且肝门部胆管癌所处的解剖位置特殊及其向周围组织、血管、神经浸润的特点,外科根治性切除率低,因而预后较差。实施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包括对于侵犯的血管或转移的淋巴结的扩大切除以及肝移植术的应用均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寻求胆管癌外科手术有效的新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胆管癌的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胆管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62例胆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对每一指标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0.1的自变量方可进入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有5个,即ALP、γ-GGT、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切缘癌细胞浸润情况.多因素分析显示显著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有3个,按影响大小依次是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切缘癌细胞浸润情况.结论:肿瘤分期早、分化程度高、获得切缘无癌细胞浸润的胆管癌患者预后好.加强早期诊断和获得根治性切除是改善胆管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数占同期总手术倒数47.6%(10/21),根治性切除率为28.6%(6/21),无手术死亡。根治性切除患者中有2例分别于术后16个月和21个月死于肿瘤复发,有4例仍存活,平均生存18个月。姑息性切除患者有1例存活,其余3例死亡,平均生存10.5个月。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尽可能行切除手术,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和联合肝切除是根治术的基本要求和延长生存期的重要措施。用PMOD进行刮吸解剖,对手术成功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蒋宏平 《中外医疗》2011,30(15):27-28
目的对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的诊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来我院治疗并通过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47例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其中根治性切除16例、姑息性切除15例、无法切除16例。结果根据随访调查,根治切除术患者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3.75%、68.75%;姑息切除术为93.33%、40%、20%;无法切除术术后半年的生存率为31.25%,在之后的半年内患者全部死亡。结论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缺乏特异性表现,因此在对肝内胆管结石症状反复出现的病人进行诊断时,应加强对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以免因漏诊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7.
6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联合应用B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肝门部胆管确诊率为100%;5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率81.3%;手术病死率3.1%;手术切除42例,其中根治性切除22例;内引流16例;外引流6例。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内引流和外引流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4、15.6、12.9、3.8个月。联合肝叶切除、单纯肿瘤局部切除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5、16.3个月。结论联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率。根治性切除及联合肝叶切除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疗效的主要因素,对无法行根治性切除者以内引流为首选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王宝太  白亮  秦兆寅  都民安 《西部医学》2011,23(6):1091-1093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位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经手术治疗的老年高位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完成根治性切除7例(根治组),仅行姑息性切除10例(非根治组)。根治组中位生存期为23.2个月,非根治组中位生存期为11.3个月,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非根治组中内引流者中位生存期为12.7个月,而外引流者中位生存期仅为5.6个月,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改善老年人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惟一有效方法,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适宜的肝部分切除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姑息性切除、胆道引流特别是外引流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对延长生存期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方式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手术切除11例,余14例均行胆汁内,外引流术,其中胆肠内引流术9例,外引流术5例。随访手术切除病人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54.6%(6/11),45.4%(5/11),18.1%(2/11),最长存活11年;引流组病人1年生存率仅35.7%(5/14),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力争根治性切除,不能切除者应行内引流术,但对于医疗条件较差的医院,则可行外引流术,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不同外科治疗方法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总结2000~2004年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中手术切除18例,切除率52.94%,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44.44%,切除组与引流组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6.7个月与7.8个月,二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争取手术切除,减黄措施应首选手术内引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