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汤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836-2838
目的:比较保留上颌窦口黏膜和不保留上颌窦口黏膜的两种上颌窦手术方法对慢性上颌窦炎治愈率的差异。方法:将慢性上颌窦炎病例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采用鼻内窥镜下行上颌窦手术。对照组清理中鼻道阻塞因素、切除钩突后,扩大上颌窦骨性窦口并切除上颌窦口黏膜;治疗组清理中鼻道阻塞因素、切除钩突后,扩大上颌窦骨性窦口但保留上颌窦口黏膜贴于骨性创口。结果:随访12个月以上。依照海口1997年标准,对照组72侧,治愈65侧,治愈率为90.3%,治疗组77侧,治愈70侧,治愈率为90.9%;对照组好转4侧,好转率为5.6%,治疗组好转4侧,好转率为5.2%。结论:鼻内窥镜下两种上颌窦炎处理方法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对上颌窦炎转归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上颌窦炎21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的手术范围是切除钩突、筛泡,开放前、中、后组筛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切除部分肥厚明显的中鼻甲;B组手术范围是切除钩突、筛泡,开放前、中组筛窦,不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尽量保留中鼻甲,特别肥厚者也行部分切除。结果:218例均随访1年以上。按海口1997年疗效评定标准,A组治愈100例,治愈率92%,B组治愈99例,治愈率91%;A组好转9例,好转率8%,B组好转10例,好转率9%。结论:鼻内镜手术范围的关键是切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是否扩大上颌窦口并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蒋正举  王世飞  谢天宏  邓建华 《广东医学》2006,27(11):1709-1710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经中鼻道或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方法将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6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4例,采用鼻内窥镜下经中鼻道开窗术,B组29例,采用鼻内窥镜下经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结果术后随诊6个月评定疗效,A组治愈32例,复发2例,治愈率94·1%,B组治愈28例,复发1例,治愈率96·6%。结论鼻内窥镜下经中鼻道或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手段,疗效肯定,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施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两种术式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6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32例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B组28例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A组治愈30例,治愈率93.8%,B组治愈27例,治愈率96.4%。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确切,术中务必彻底清除窦内全部真菌团块,必要时联合下鼻道开窗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钩突切除中鼻道入路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20例,分为两组:A组10例,行鼻内镜下钩突切除中鼻道入路治疗;B组10例,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2~24个月,A组10例,治愈6例,复发4例;B组10例,治愈10例,无复发,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效果满意,可作为临床治疗该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至2008年我科56例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病例,其中21例采用鼻内窥镜下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疗,35例采用鼻内窥镜下联合中下鼻道上颌赛开窗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54例,复发2例,治愈率96.4%.结论 鼻内窥镜下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或鼻内窥镜下联合中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肯定,创伤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上颌窦炎的临床作用。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9月 ̄2004年6月期间,行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组)与单纯中鼻道开窗术(对照组)治疗上颌窦炎的病例术后开窗口的开放和上颌窦黏膜炎症的转归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治疗组上颌窦窦口开放率86.2%,上颌窦炎治愈率79.3%,下鼻道开窗口开放率48.3%;对照组上颌窦窦口开放率85.7%,上颌窦炎治愈率76.2%。结论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对上颌窦炎症的转归和上颌窦窦口开放较单纯中鼻道开窗术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李兰妮 《医学综述》2013,19(7):1341-1342
目的比较单纯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进路手术和中下鼻道上颌窦开窗进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8月至2010年6月陕西电子四○九医院收治的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63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双盲分为两组,A组28例,行单纯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进路手术;B组35例,行中下鼻道上颌窦开窗进路手术。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A组有效率为75.0%,B组有效率为97.1%,两种术式结果显示,B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下鼻道上颌窦开窗进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优于单纯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进路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钩突尾端切除术替代钩突切除术治疗病变仅限于上颌窦的单纯性上颌窦炎,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在钩突前方约中点偏下始切口,沿钩突弧形向后下方切开钩突前缘黏膜,以弯剥离器伸入钩突下段外侧,将之分离,在切口起始点处水平剪断钩突骨质及黏膜,完整取出钩突尾端,扩大上颌窦口,将窦口病变予清除。结果:对我科2002年4月~2005年7月收治的单纯性上颌窦炎104例患者,采取钩突切除术治疗者18例(33侧),钩突尾端切除术治疗者86例(160侧)进行观察,对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两者具有明显差异,钩突尾端切除术疗效明显好于钩突切除术,且手术并发症风险前者明显小于后者。结论:钩突尾端切除术对于单纯性上颌窦炎患者,具有损伤小、保留正常组织多、并发症少、疗效好的特点,符合微创手术理念及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理念,应是治疗单纯性上颌窦炎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24例尸头解剖对上颌窦自然开口位置及其邻近结构进行观察,发现半月裂较中鼻道狭窄,而上颌窦口多位于半月裂内,常被钩突遮盖。12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通过在鼻内窥镜下将钩突切除,有效率为95%。本文还对这种术式的可行性和适应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解剖异常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生的关系。方法:观察分析正常鼻窦100例及鼻窦炎或伴鼻息肉100例的鼻窦冠状位CT,主要观察其骨性解剖结构的异常:中鼻甲气化及反向歪曲、鼻丘气房、重度鼻中隔高位歪曲、Hailer气房、上颌窦发育不良、钩突肥大、钩突移位、筛泡等.结果:病变组与正常组钩突、鼻中隔、中鼻甲和鼻丘的异常比分别为:24:5,18:4,25:8,20:4。患有鼻窦炎或伴鼻息肉者明显高于无鼻窦炎者。结论: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2.
陈尔东  王洁 《黑龙江医学》2011,35(10):747-749
目的 观察评价107例(185侧)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疗效.方法 在鼻内镜下行全麻或局麻手术,其中:单纯钩突切除术+上颌窦开放术11侧,钩突切除+前中筛房开放术78侧,钩突切除+全筛切除术36侧,钩突切除+全筛切除+中鼻甲成形术41侧.蝶窦开放术19侧.结果 随访6个月~1年,治愈率78%(144侧),好转...  相似文献   

13.
    
周虎军  谢金 《安徽医学》2012,33(12):1626-126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22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其中复发性上颌窦炎伴息肉3例、真菌性上颌窦炎5例、上颌窦囊肿12例、出血坏死性息肉2例。泪前隐窝入路解剖或不解剖鼻泪管,根据病变情况决定是否去除上颌窦前内下壁骨质,所有患者均行下鼻道开窗。结果随访6个月~1年,复发性慢性上颌窦炎伴息肉病例,术腔局部黏膜囊性泡状隆起;真菌性上颌窦炎窦腔黏膜水肿,3次换药及鼻腔冲洗,创面逐步上皮化。所有患者切口完全愈合,无膜性鼻泪管损伤或面颊部麻木发生,下鼻甲形态正常无坏死,下鼻道开窗口引流通畅。结论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视野宽阔,清除病灶彻底,术后换药视窗清晰。该方法为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提供了创伤小、疗效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梁婵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055-1056,1047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对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83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滴鼻、上颌窦穿刺冲洗。实验组在滴鼻、上颌窦穿刺冲洗的基础上,配合鼻腔冲洗。结果:对照组(92例),1期愈合50例,延期愈合21例,迁延炎症15例,无变化6例;实验组(91)例,1期愈合68例,延期愈合13例,迁延炎症8例,无变化2例。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05)。结论:鼻腔冲洗可清除术腔血痂和分泌物,减少术后黏膜黏连,减轻黏膜充血水肿,加快黏膜纤毛摆动,促进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改良的钩突切除术对慢性鼻-鼻窦炎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4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传统的钩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钩突切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眼眶部损伤、鼻泪管损伤及上颌窦口未完全暴露等相关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一鼻窦炎患者在使用鼻内镜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改良的钩突切除术相比传统术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鼻息肉中表达及其意义,探讨其在鼻息肉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观察组(30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息肉患者的鼻息肉组织;对照组(6例)行鼻中隔矫正术患者(既往无慢性鼻-鼻窦炎病史),钩突处黏膜作为正常对照。所选患者术前6周未使用全身或局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鼻用药物,分别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标本中FGF-2和MMP-9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GF-2和MMP-9在鼻息肉中表达较正常钩突处黏膜增高。结论 FGF-2和MMP-9在鼻息肉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是促进鼻息肉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兔实验性上颌窦炎模型观察手术前后上颌窦黏膜纤毛运动的变化.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正常对照(35侧)、鼻窦炎(50侧)和鼻窦炎术后(40侧)3组,建立实验性上颌窦炎模型,并采用窦口开放、扩大术治疗鼻窦炎.分别采用99mTc-SC核素法和活性碳粉末法观察上颌窦黏膜纤毛的运动.结果:99mTc-SC核素法可很好显示纤毛的运动方向;活性炭粉末测量法显示纤毛运动速度正常对照>鼻窦炎术后>鼻窦炎,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活性碳检测上颌窦黏膜纤毛运动是一种有效判断纤毛功能的方法.术后再生的黏膜纤毛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