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钟广玲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 考。【方法】收集近5年钟广玲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病例的门诊处方,对纳入的处方中药的用药频数、性味归经进 行统计,并对其高频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64首,使用中药达168味。用药频次居前 10位的药物依次为牛膝、川芎、地龙、炙甘草、秦艽、当归、熟地黄、桃仁、香附、红花。所用药物的药性以温、平药为 主,药味以苦、辛为主,主要归肝、肾、脾经。药物功效归类主要为补虚药、祛湿通络药、活血化瘀药。关联规则分析 结果得到10组药对,聚类分析得到6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钟广玲教授采用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补虚扶正为 主,从肝、肾、脾入手,滋养肝肾,调理脾胃;注重活血化瘀,同时辨证配伍祛湿通络、清热等祛邪之药,寓攻于补,攻 补兼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刘军教授运用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刘军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1)软件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归类、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对149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有甘草、牛膝、杜仲、狗脊、徐长卿、独活、薏苡仁等。药物的四气分布主要为温、平;五味分布主要为苦、甘、辛;归经分布主要为肝、脾、肾经。结论刘军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用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以补益肝肾,祛风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邓晋丰教授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1)软件收集、整理邓晋丰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处方并分析规律,包括药物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对156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出现次数最多的中药有茯苓、牛膝、杜仲、熟地黄、黄芪等。药物的四气分布以温、平为多;五味分布以甘、苦、辛为多;归经多归肝、肾、脾经。结论邓晋丰教授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法主要为补益肝肾、祛风湿及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和治疗思想。方法:调查湖南省5家中医院2008~2010年期间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第1诊断的住院病历,按照所制定的调查表收集相关资料,将所收集的资料建立SPSS数据库。以频数分析、聚类分析、R×C列表X2检验等方法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用药特点和规律.结果:共调查分析1045例,其中443例采用了中药汤剂内服治疗,使用中药共89味、3891味次,按功效分活血化瘀药21味、补虚药18味、祛风湿药14味、解表药7味、平肝息风药7味;药味苦、辛、甘者出现频率达49.26%;药性温、平者出现频率达40.14%;药物归经肝、肾、脾者出现频率达60.12%;聚类分析结果:89味中药药物功效类型聚为第1类的为补虚类、活血化瘀类;聚为第2类的为祛风湿类,其他类药物归为第3类。结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祛风湿药的遣用,是中医治疗LDH的基本配伍,同时根据辨证情况辅以清热药、解表药、息风平肝药、利水渗湿药。。常用中药的性味分别为辛、苦、甘和温、平;常用中药归经为肝、脾、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劳建民先生传承的劳氏伤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思想和中药用药规律.方法:选择劳氏伤科十代传人劳建民先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6份门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建立诊治及用药信息的Excel数据库,使用PASW Statistics18软件进行单味药使用频率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86诊次中共使用中药44种,1104频次,所用中药的药性主要为温性、辛苦味、归肝肾脾经,所用药物的功能以祛风湿药、补益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使用频率大于10%的中药28种.系统聚类分析结果,28种常用中药结合临床意义聚为7类.结论:劳建民传承的劳氏伤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确的治疗思想和独特的、符合本地实情的中药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平乐郭氏正骨传统制剂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平乐郭氏传统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处方,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平乐郭氏传统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结果 882首方剂中,使用频次在50次及以上的药物有30味,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牛膝、当归、白芍。按药物组合出现频次大于120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为分别是"牛膝、甘草""牛膝、当归""当归、白芍"。共挖掘12个核心组合。结论平乐正骨治疗骨性关节炎多用活血化瘀药、补血药、补气药、祛风湿散寒药等,治法主要是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牛膝、当归、白芍、甘草、杜仲、川芎、独活、熟地、乳香、没药是平乐郭氏正骨治疗骨关节炎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整理WanFang、CNKI、VIP中文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月8日发表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处方,运用Excel 2016软件统计分析中药使用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处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整理出熏蒸处方394首,涉及中药217味,中药分类主要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主要药性为温性,主要药味为辛、苦、甘;归经主入肝、肾、脾经;关联规则分析获得使用频次大于79次的中药组合33组,中药关联规则8条;聚类分析筛选出核心组合5类。结论: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为主,兼解表药、补虚药等,具有祛邪为先、兼顾补虚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药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药处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2.2.3对筛选出的处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和用药规律进行分析,获取药对配伍规律以及核心药物组合,并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 826首处方,应用中药304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川芎、茯苓、牛膝、当归等,药性以温、平居多,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属肝、肾、脾经,聚类分析显示高频药物以活血化瘀、补肝肾、祛风湿类为主。结论:临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常用偏温性中药,以补虚和活血化瘀药为主,兼用补肝肾药,为当代医家临床诊治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外治法治疗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2002年1月—2022年1月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以及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关于中药外治法治疗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文献,建立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经过数据整理及筛选后,将方剂录入EXCEL表格,通过SPSS Statistics 21.0及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中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关联规则及层次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治疗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方剂38首,涉及中药104味,药物总出现频次为415次;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是:红花、伸筋草、透骨草等;药物四气主要分布为温、寒、平;五味分布主要为辛、苦、甘;药物归经主要以肝、脾、肾、心、肺;药物类别中主要为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关联规则较强的有红花、伸筋草、透骨草、当归、独活、黄柏、防风;层次聚类分析中归为6大类。结论:中药外治法治疗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常用药有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等,治法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经散寒止痛为主,此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关于中药熏蒸治疗LDH的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核心药物组合等遣方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150首,涉及中药171味。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有18味,排前10位的分别为红花、伸筋草、透骨草、川芎、当归、威灵仙、独活、牛膝、桂枝和川乌。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辛、苦、甘、咸为主;归经主要归肝、心、肾、脾和膀胱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9组。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2组与新处方6首。结论:中药熏蒸治疗LDH多采用祛风湿、活血化瘀之药,兼以补益肝肾药。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载体,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及骨性关节炎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获取高频率、协同出现的关键药对,探寻中医治疗这3 种疾病的用药规律。结果显示,当归、黄芪、桂枝、芍药等为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核心药物。牛膝、茯苓、黄柏、大黄等为治疗痛风核心药物。当归、独活、牛膝、白芍等为治疗骨性关节炎核心药。分析结果可知中医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及骨性关节炎时,大都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此外,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时多采用祛风湿法,在治疗痛风时多采用利水湿法。  相似文献   

12.
童晓岚  兰济乐  张芯  阮叶萍 《陕西中医》2021,(11):1619-162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痛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e)、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和中医经典著作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 软件统计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和功效,并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 Apriori 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Statistics 25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232首方剂,涉及303味中药,单个中药使用频率≥20的有40味。核心药物包括薏苡仁、黄柏、土茯苓、苍术、萆薢、甘草、威灵仙、泽泻、牛膝等,常用类型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补虚药为主。中药药性多为温、寒、平,药味多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于脾、肝、心、肺、胃等。聚类分析得到11个核心组方,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功效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个药对、22个三味药药组、12个四味药药组以及1个五味药药组,其中苍术-黄柏支持度最高,是治疗痛风的基本药对。结论:中医药治疗痛风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把握“风、湿、寒、瘀、热”病机基础上,用药以清热化湿、通络散瘀为主,辅以健脾利湿、补肝益气之药,为临床优化处方、提高疗效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搜集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文献中的选方用药,探索用药规律和组方原则,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1990年至2019年中英文数据库内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文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应用SAS9.1统计分析软件对中药频数、功效分类的高频药物、敷溶介质等进行频次统计,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得出核心药物组合,并深度分析得出外治痛风的用药规律。应用SPSS25.0数据软件对频数大于20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以挖掘潜在药物组方。结果共纳入215首处方,涉及232味中药,总频数1725次。中药频数前5位是大黄、黄柏、冰片、苍术、白芷;最常用功效前三类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并对药物功效细化。敷溶介质常用且有效的为蜂蜜、醋、凡士林。根据关联规则得出核心药物组合10对。聚类分析出5个药物组方。结论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总治则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为主,兼有解表散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全国首届名中医黄永生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黄永生教授近10年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病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病案数据库,对数据库中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和新方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318首,得出黄永生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有砂仁、丹参、制附子、酸枣仁、桂枝、磁石、炙甘草、牡蛎、山茱萸、干姜等39味,核心组合药物中多见磁石、酸枣仁、丹参、砂仁等药物与制附子关联,并演化得到4首新处方。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较好地挖掘了黄永生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即温补心肾之阳兼以益气固脱治其本,行气化瘀利水治其标,从而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中日友好医院黄力教授门诊处方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应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处方进行挖掘与整理。结果 共收集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处方91例,涉及中药178味,累计用药频次1 602次。处方中药物的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肺、脾、心、胃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中益气、健脾宁心、润肠通便、敛阴止汗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出用药核心配伍组合为“黄芪-白术-茯苓-川芎-葛根”。聚类分析显示高频药物可分为4类:健脾益气类;活血化瘀类;利水消肿类;升阳解表类。结论 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多以补中益气汤中核心药对为底方进行画裁,从调整“气、血、水”三者关系入手,灵活运用补益中气、活血化瘀、温阳利水三法,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于睿教授治疗胸痹患者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胸痹患者提供一种参考。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3月于睿教授治疗177例胸痹患者病历录入电子病历中,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有中药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建立用药频率表,采用频数分析法统计处方中单味中药、药物性、味、归经及药物功效使用频次,并筛选出32味主要药味运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177例病历中共用中药149种,其中法半夏、桂枝、陈皮、茯苓用药频次相对较高,并且通过聚类分析,把常用药物分为5类。于睿教授治疗胸痹从肝论治,以疏肝健脾,化痰祛瘀为主要诊治思路,针对不同的兼证斟酌加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陈晓虎教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方法搜集整理2018年3月至2021年5月陈教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医案处方,构建中药处方数据库,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运用统计学软件Excel表对药物进行频数分析;选取使用频次≥30的高频中药,运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共现网络的可视化升级,提取核心药物;借助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纳入的164例有效处方中涉及中药共153种,累计频次2916次,前8味依次为甘松、茯苓、紫草、陈皮、茯神、丹参、红花、木香;常用药物多为性温、平、寒之品,药味以甘味药和苦味药为主,多归肝、肺经,用药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支持度最高的是紫草→甘松,置信度100%中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茯神→茯苓;高频药物聚类得到6个聚类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初始特征值>1的公因子9个。结论陈教授认为冠心病室性早搏以气阴两虚为本,气滞、瘀血为标,辨证施治时以益气养阴,行气活血,安神定悸为主,瘀久化热则配以清热之法,寒温并用,消补兼施,则补而不滞,消而不伤,相得益彰,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挖掘名中医贺玥治疗月经不调及痛经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贺玥治疗月经不调及痛经的处方,采用《医案大数据分析系统》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确定处方的核心药物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共收集处方995张,包含中药155种。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包括当归、泽兰、黄芪、丹参、红花等;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包括“红藤、败酱草”“五灵脂、蒲黄”等。结论贺玥治疗月经不调及痛经的常用治法为活血化瘀、凉血止血、扶正固本、疏肝理气、温经散寒等。  相似文献   

19.
熊可  黄明  吕玲  李霄  李霖  张晗 《天津中医药》2021,38(7):817-820
[目的] 探索张伯礼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辨治及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张伯礼教授门诊初诊诊断为稳定性冠心病病例,建立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分析张伯礼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辨治及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病例70例,证型以气阴两虚血瘀及气虚痰瘀为主;70个处方总用药频次1 143次,共使用中药115种,其中以活血药、补虚药和化痰药运用频次最多;根据不同证型组方用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结论] 张伯礼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时常谨守病机要素,活用君药;治标用药相对固定,通用队药。但机械且单纯的数据挖掘不能全面体现用药规律,需对方法及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提炼,使结果能真正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