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电针联合中药塌渍对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肌力、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患者,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另实施中药塌渍,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方法联合电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肌力、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OL-BREF)各维度评分明显增加,观察组JOA腰椎功能各维度评分及总分、WHOOL-BREF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肌张力、屈曲状态平均肌电值(AEMG)明显下降而伸直状态AEMG、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胫神经MCV、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腓浅神经SCV明显上升,观察组肌张力、屈曲状态AEMG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伸直状态AEMG、腓总神经MCV、胫神经MCV、腓肠神经SCV、腓浅神经SCV...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肌筋膜链康复手法治疗腰部疼痛的疗效。方法:将98例腰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给予肌筋膜链康复手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功能状态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筋膜链康复手法治疗腰部疼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采用表面肌电图分析患者腰部肌肉生物力学特性,并对其疗效进行全面评价。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0例,采用针刀治疗,1周1次,共2次。观察治疗前后视觉疼痛量表(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ASLR)和腰椎功能JOA评分,应用表面肌电图采集患者治疗前后表面肌电信号,计算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平均肌电波幅(AEMG)、中位频率的斜率(MFs)和平均功率频率(MPF)。结果:治疗后VAS评分减低,ASLR、JOA评分、AEMG和MPF增加,MFs绝对值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针刀治疗能显著缓解LDH患者腰部肌肉的肌力、肌张力和肌肉疲劳程度,改善LDH患者腰背伸肌群失衡状态,从而有利于恢复LDH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灸"通督温阳"法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椎间盘病科收治的LDH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施以针灸"通督温阳"法+中频脉冲电疗,对照组施以中频脉冲电疗。两组均不间断治疗10天,1次/天,记录两组总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腰痛评分、中位频率斜率(MFs)及平均肌电值(AEMG)。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JOA腰痛评分、MFs和AEMG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JOA腰痛评分、MFs和AEMG皆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通督温阳"法辅助治疗LDH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减少疼痛,提高肌力,减少肌疲劳,可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先行针刀治疗,再予以肌内效贴外用治疗,对照组仅行针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量表(VAS)、Oswestry和腰椎功能(JOA)评分及平均肌电波幅(AEMG)、中位频率的斜率(MFs)和平均功率频率(MPF)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Oswestry、JOA评分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EMG、MFS、MPF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肌内效贴能显著减轻慢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腰部肌肉的肌力、肌张力以及肌肉疲劳程度,纠正腰背部肌群失衡状态,恢复慢性下腰痛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八段锦功法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PELD)术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LDH并接受PELD手术成功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八段锦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八段锦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改良八段锦功法锻炼.比较康复前、康复1个月和康复3个月时2组患者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JOA)评分及腰骶部患侧多裂肌表面肌电图平均肌电波幅(AEMG)、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于康复3个月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组内比较,康复1个月、3个月时,2组患者腰腿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康复前(P<0.01);JOA评分及腰骶部患侧多裂肌表面肌电图指标(AEMG、MPF、MF)均明显高于康复前(P<0.01).组间比较,康复3个月时,八段锦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和患侧多裂肌表面肌电图指标(AEMG、MPF、MF)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P<0.01);康复1个月时,八段锦组患者JO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康复3个月时,八段锦组优良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加用改良八段锦功法能够有效促进LDH患者PELD术后腰椎功能的恢复,减轻术后疼痛,提高腰部肌肉肌力和耐疲劳度,促进术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龙氏手法联合细银质针导热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龙氏手法联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龙氏手法联合细银质针导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7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及PSQ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PSQI评分降幅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增幅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龙氏手法联合常规针刺相比,龙氏手法联合细银质针导热更能有效减轻腰背肌筋膜炎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障碍,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椎旁肌表面肌电图特点,分析手法治疗前后表面肌电信号变化与腰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45例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ANLBP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ANLBP组采用理筋手法治疗,治疗前后测量ANLBP组痛侧椎旁肌在腰椎屈伸动作中平均肌电值(AEMG)和腰部症状评分vAS、DFTF(弯腰时手指离地距离);对照组测量椎旁肌表面肌电指标。比较ANLBP组与对照组表面肌电指标,ANLBP组治疗前后表面肌电指标与症状评分,分析ANLBP表面肌电信号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治疗前ANLBP组与对照组的AEMG比较:屈曲时、维持屈曲时ANLBP组均高于对照组;伸直时ANLBP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立时ANLB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NLBP组治疗后与治疗前AEMG比较:屈曲时、维持屈曲时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伸直时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立时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NLBP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后VAS、DFTF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表面肌电指标与症状评分差值的相关性:维持屈曲时AEMG与VAS、DFTF成正相关。结论:急性下腰痛时患者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可出现特异性改变,理筋手法治疗有助于腰部症状的缓解和表面肌电信号的恢复,维持屈曲阶段AEMG与症状评分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结筋病灶点结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电针结筋病灶点结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和对照组(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各42例。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临床疗效有效率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出现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筋病灶点结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效果确切,该疗法可作为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115-118
目的探讨整脊手法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诊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康复治疗+整脊手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治疗4周对比两组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下腰痛JOA评分)、腰椎活动度的变化。结果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进行比较,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对两组患者的JOA评分进行比较,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腰部的前屈、后伸、侧屈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部的前屈、后伸、侧屈测定结果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大(P0.05),究组腰部的前屈、后伸、侧屈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础康复治疗、整脊手法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腰部活动及功能方面较基础康复治疗、整脊手法治疗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骶裂孔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主观疼痛及步行能力、腰部活动性和屈伸肌肌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骶裂孔注射治疗;研究组在骶裂孔注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取双侧夹脊穴和患侧环跳、秩边等配穴,每次治疗30 min,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休息2 d,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评分、站立行走计时(TUG)测试、腰部活动范围(ROM)和屈伸肌肌力的评估。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TUG均显著降低(P0.01,P0.05),腰部屈肌和伸肌肌力均显著增加(P0.05);研究组治疗后腰部屈曲ROM和伸展ROM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TUG均显著降低(P0.01),腰部屈曲ROM、伸肌肌力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电针结合骶裂孔注射治疗有助于缓解LDH患者疼痛,改善步行功能,提高腰部活动性和伸肌肌力,其功能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骶裂孔注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腰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致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LDH致慢性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腰部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联合腰部牵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5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及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2例针刺处出血,无晕针、滞针等不良反应。结论:电针联合腰部牵引能明显改善LDH致慢性腰腿痛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基于"骨-筋-肉"理论的理筋正骨手法配合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方法:在本院收集40例该病患者,采取理筋正骨手法配合核心肌群肌力训练,为期8周。观测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徒手肌力评定、以及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IKDC2000主观评分和Lysholm评分),并进行前后对比,并电话随访其出院1个月后的VAS评分。结果:治疗后疼痛、肌力、以及运动功能评分各指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1个月后与治疗8周后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骨-筋-肉"理论的理筋正骨手法配合核心肌群肌力训练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疼痛,提高核心肌群肌肉的力量,改善其功能障碍,同时核心肌群肌力的训练方案可以出院后自行练习,使得该病不易复发,其方案值得继续研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正骨理筋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2例分为对照组32例与研究组30例,两组均用正骨理筋手法,研究组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结果: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腰部功能评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骨理筋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可减轻疼痛,并改善腰部功能。  相似文献   

15.
段伟利  陈红  陈双辉 《新中医》2022,54(15):188-191
目的:观察颈腰椎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 的临床疗效及对腰部功能、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6 例LDH 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66 例) 与对照组(60 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颈腰椎整脊手法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 评分、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81.67%(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JOA 评分升高(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腰背屈伸比较治疗前减少(P<0.05),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平均功率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腰椎整脊手法治疗LDH 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与腰椎平衡力,有利于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理功能及生物力学特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谢志勇  白金山  见国繁 《光明中医》2023,(10):1939-1942
目的 观察手法舒筋配合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跖筋膜炎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手法舒筋配合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对照组采用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Maryland足部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49/6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舒筋配合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纯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腰部针刺结合整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200例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电脑中频理疗治疗,观察组用腰三针结合整筋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VAS、OID、JOA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部针刺联合整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导引操结合手法对康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屈肌群功能影响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康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腰椎导引操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260.05);治疗后治疗组JOA量表及前屈最大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导引操结合手法治疗康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改善前屈肌群功能。  相似文献   

19.
徐毅 《河南中医》2019,39(6):931-935
目的:研究华佗夹脊穴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椎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96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牵引、推拿加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采用华佗夹脊穴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腰椎功能(ODI及JOA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9.17%,研究组有效率为95.8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研究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佗夹脊穴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能有效缓解LDH疼痛,改善其免疫功能,减轻其炎症反应,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本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0例,两组分别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和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增加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比两组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JOA、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增加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