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99例败血症看院内感染的新动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及败血症发展的新动向。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7月至1995年6月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99例105次败血症(占同期入院总人数的0.79%)。结果99例105次败血症中院内败血症占74.75%(74/99例),与本院80年代初期(67.1%)及末期(677%)相比较,表明目前院内败血症仍占重要地位。本组有严重基础病及易感因素者的比例增加,占90.19%。与80年代初、末期比较,本组菌种分布变化特点是:(1)革兰阳性菌败血症呈上升趋势,由24.29%至32.43%至34.34%;(2)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则有下降趋势,但仍以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为主;(3)复数菌比例变化不大;(4)真菌的血液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占10.08%。本组败血症的总病死率为38.38%,与80年代相比无明显变化;败血症相关病死率与并发症密切相关。感染性休克与多脏器功能衰竭是预后不良的先兆因素。结论革兰阳性菌败血症呈上升趋势,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则有下降趋势,真菌的血液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败血症的总病死率无明显变化。应重视用药前的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2.
据医业网8月31日报道(原载Pediatr Infect Dis J 2007;26:684-688),活化蛋白C(一种内源性抗凝剂)的低血浆水平与有败血症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死亡率增加相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不动杆菌败血症——附5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动杆菌败血症——附52例报告余鑫之黄家麟郑宏波在败血症的致病菌中,不动杆菌属少见,我院1990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收治经血培养阳性证实的不动杆菌败血症52例,报告如下。一、诊断标准(1)畏寒、发热;(2)中毒性休克;(3)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ntermedin_(1-53)(IMD_(1-53))对败血症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成3组,对照组(8只),败血症组(8只),IMD组(6只),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血糖和乳酸浓度;取心脏组织做TUNEL染色,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活化的cleaved caspase 3、Bax和Bcl-2的表达,测定IMD_(1-53)对经典的盲肠结扎穿刺法诱导败血症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败血症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血压(MAB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绝对值、左心室收缩压(LVSP)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败血症组细胞凋亡、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与败血症组相比,IMD组的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均为P0.05)。结论 IMD_(1-53)可以保护败血症后期大鼠的心肌,显著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TLR2、TLR4)在新生儿败血症病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不同胎龄(31~42周)新生儿分为败血症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败血症组感染后第1天、第7~10天和非感染组第1天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和粒细胞表面TLR2、TLR4蛋白表达;同时检测血CRP、WBC、血小板。结果感染后第1天,败血症组TLR2蛋白在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表达水平及CRP均高于非感染组( P均<0.05);第7~10天,TLR2在粒细胞的表达水平接近对照组,而在单核细胞中则持续高表达( P<0.05)。败血症组TLR4在粒细胞表面持续低表达,在单核细胞表达高于粒细胞( P<0.05);第7~10天,TLR4在单核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接近对照组,但与第1天比P<0.05。两组治疗前后WBC、血小板均变化不明显。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TLR2、TLR4蛋白表达异常增高,提示TLR信号传导途径参与了新生儿的抗感染免疫机制,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败血症误诊为脊髓灰质炎8例史美育败血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如其原发病灶在某一下肢,由于炎症刺激,引起疼痛,导致患肢运动及行走失态,误以为瘫。自1980~1994年间,我科共收治8例误诊为脊髓灰质炎(下称小麻)的败血症病人,现报告如下。一、一般...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耐药性研究——郭金珍等(陕西陕西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710003);《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72-1373[目的:分析近2—3年新生儿病房败血症病原菌的主要组成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02年1月-2004年10月新生儿病区败血症患儿培养阳性的病原学资料,分析其主要组成和耐药性。结果:近2-3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的主要组成前4位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45),金黄色葡萄球菌(8/45),肺炎克雷伯杆菌(7/45),铜绿假单胞菌(4/45),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已普遍耐药。结论:葡萄球菌成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强,在防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12例非妊娠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败血症患者和12例妊娠期LM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治疗并经血培养确诊的12例非妊娠期LM败血症患者(非妊娠组)和12例妊娠期LM败血症患者(妊娠组)的临床特征。结果?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胃肠道症状等,妊娠组4例可见胎心异常(33.3%),非妊娠组患者5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1.7%)。妊娠组WBC[(15.44±6.59)×109/L vs. (7.58±3.89)×109/L,P=0.002]、中性粒细胞计数[(11.94±6.17)×109/L vs. (6.45±3.65)×109/L,P=0.015]及淋巴细胞计数[(2.32±1.39)×109/L vs. (0.66±0.55)×109/L,P=0.001]均明显高于非妊娠组患者;C-反应蛋白则低于非妊娠组患者[13.35(35.28)mg/L vs. 42.5(161.23)mg/L, P=0.011]。所有患者经验性初始治疗均以头孢菌素为主,其中妊娠组7例,非妊娠组8例。血培养阳性后调整治疗方案,最终非妊娠组5例患者死亡;妊娠组孕妇无死亡,但仅有2例孕妇顺利分娩活胎。其中1例新生儿诊断LM败血症(早发型),经青霉素钠联合美罗培南抗感染后基本病愈。结论?LM感染易误诊漏诊,妊娠期早期及时准确的治疗可避免妊娠不良结局。临床中若患者出现发热或可疑败血症时,无论免疫功能是否存在缺陷,尽早选用覆盖LM的抗菌药物及尽快明确病原学能够极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合并败血症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合并败血症100例临床分析余鑫之,魏少峰,邹桂舟,徐元宏,江晓平,孙秋林败血症是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的少见致死性合并症。我院传染科1975年1月至1994年12月观察到1787例住院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中,有血(骨髓)培养阳性的败血症1...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合并败血症(附7例报告)黄珍平湖南省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郴州市423000肝硬化发生细菌感染是严重通常又是致命的并发症。我院肝病科1991年1月-1995年12月共收治206例肝硬化,其中有血(骨髓)培养阳性的败血症7例,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临...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住院糖尿病合并败血症41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感染途径主要为泌尿道(14例)、呼吸道(14例)、胆道(6例)及皮肤(6例)。社区感染9例,院内感染32例。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17例、大肠埃希菌10例。对本组培养菌较敏感的药物有头孢曲松(85.4%)、头孢哌酮/舒巴坦(65.9%)、左氧氟沙星(63.4%)、环丙沙星(56.1%)、丁胺卡那(53.7%)。41例中好转出院37例,死亡5例。其中18例应用其他治疗同时配合丙种球蛋白增强免疫力。应用丙球组死亡率显著下降(P=0.035〈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首选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药物。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能明显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对住院糖尿病合并败血症41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感染途径主要为泌尿道(14例)、呼吸道(14例)、胆道(6例)及皮肤(6例)。社区感染9例,院内感染32例。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17例、大肠埃希菌10例。对本组培养菌较敏感的药物有头孢曲松(85.4%)、头孢哌酮/舒巴坦(65.9%)、左氧氟沙星(63.4%)、环丙沙星(56.1%)、丁胺卡那(53.7%)。41例中好转出院37例,死亡5例。其中18例应用其他治疗同时配合丙种球蛋白增强免疫力。应用丙球组死亡率显著下降(P=0.035〈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首选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药物。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能明显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小儿厌氧菌败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厌氧菌败血症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77500)冯集蕴顾克标厌氧菌一般不致病,只有当机体内环境严重失衡时才发生内源性厌氧菌感染。随着细菌厌氧培养技术的提高及对厌氧菌快速诊断的建立,厌氧菌感染日趋增多,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1病因人体各器官、部位都...  相似文献   

14.
流脑发病率预测的集对分析模型,10例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分析,山莨菪碱辅助治疗暴发型流脑23例临床观察,33例小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线粒体一氧化氮合酶与炎症及败血症休克(综述)  相似文献   

15.
陈萍  马壮 《中华内科杂志》1997,36(2):131-132
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及曲霉菌败血症一例陈萍马壮李卿安春丽宋福林我院1例肾移植术后同时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霉菌感染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病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49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于1993年11月...  相似文献   

16.
汤明霞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1988-1990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特点及致病菌耐药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NICU 44例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培养检出菌及药敏结果.结果 检出病原菌4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为34株(77.27%),革兰阴性菌为8株(18.18%);真菌2株(4.55%).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常见;CONS对青霉素G、红霉素、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未发现产生耐药.结论 我院NICU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以CONS 为主,重视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药敏选用抗菌药物,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成人败血症临床特点分析(附80例报告)——何远学等(海南海南省人民医院570311);《海南医学》,2000,11(6):11-12[目的:通过成人败血症诊治的总结,探讨海南岛成人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败血症诊治水平。方法:用回顾性的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2000年1月5年间收治的80例成人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以及并发症和疗效进行统计和分析。结论:海南岛成人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占69%,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居多,其中以金葡菌及大肠杆菌最常见。临床上应提高对败血症的警惕,一旦怀疑,宜及早检查并尽早正确选用抗菌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16SrRNA基因PCR加基因芯片杂交快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63例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分析,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45例疗效分析,血前降钙素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抗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不同剂量氢化可的松对大肠杆菌致休克早期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败血症三种介质: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的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治疗包括:抗血清、免疫球蛋白、抗-内毒素的单克隆抗体(E_6和HA-IA)、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桔抗剂。这些治疗为改善败血症的预后提供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功能患者合并热带念珠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血培养证实为热带念珠菌败血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热带念珠菌败血症患者中,基础疾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者30例(68.2%),免疫功能正常者14例(31.8%);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合并热带念珠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缺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免疫功能正常患者主要是留置导管;免疫功能低下组和免疫功能正常组抗真菌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9%、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低下组感染相关死亡率为43.3%,明显高于免疫功能正常组(7.1%,P〈0.05)。结论热带念珠菌败血症的预后与患者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