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CT影像特征性表现,探讨CT上肾前筋膜增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临床确诊的52例胰腺炎患者病例资料和CT影像学资料及10例腹部检查正常的CT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都使用GE-双排CT机扫描,部分病例螺旋CT强化扫描,进行分析、对照研究。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以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和胰腺内部密度改变为主,全部病例均表现为左侧肾前筋膜增厚,部分病例为双侧肾前筋膜增厚。其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1例,表现为胰腺体积轻度增大,密度均匀降低,胰周稍模糊,左侧肾前筋膜轻~中度增厚,增厚厚度在3~8 mm。急性坏死型胰腺炎15例,胰腺内均有范围不等低密度区,渗出液明显,双侧肾前筋膜增厚,筋膜增厚厚度>8 mm,并伴有积液改变。有6例CT诊断胰腺形态、大小、密度均正常,但见左侧肾前筋膜增厚>3 mm,考虑为急性胰腺炎,经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尿淀粉酶化验结果综合分析确诊。10例腹部检查正常的病例CT表现双侧肾前筋膜未见或见细线状(厚度<2 mm)。结论:CT是急性胰腺炎早期发现和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特别是肾前筋膜的增厚对诊断胰腺形态、大小、密度无明显改变的不典型急性胰腺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这也为临床早期及时有效治疗提供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CT表现.方法 分析50例经临床确诊的AP病例,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资料后加以分析.结果 用GE His SPeed Nx/I双排螺旋CT机扫描结果13例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体积轻度增大,胰周脂肪间隙模糊;37例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内均有低密度区,范围不等,渗出液明显,累及腹腔及腹膜后间隙,范围广泛,其中并发假囊肿者13例,脓肿1例.结论 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能早期发现和明确诊断,为临床早期及时有效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证实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及病变范围。结果单纯性胰腺炎17例,坏死性胰腺炎3例。CT表现主要是胰腺的弥漫性增大,密度降低,有1例胰腺内见局限f生片状高密度出血影,3例见有不规则低密度区。所有病例均见有胰周积液。结论 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增强CT扫描对胰腺的坏死、出血程度以及渗液范围的判断有很大价值,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汀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证实为急性胰腺炎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及病变范围。结果单纯性胰腺炎18例,坏死性胰腺炎7例。CT表现主要是胰腺的弥漫性增大,密度降低,有3例胰腺内见局限性片状高密度出血影,7例见有不规则低密度区。所有病例均见有胰周积液。结论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增强CT扫描对胰腺的坏死、出血程度以及渗液范围地判断及尽快明确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邵琳  首阳  宋建春  朱洪明 《当代医学》2010,16(34):79-8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CT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本院2009年6月~2010年5月诊治并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26例急性胰腺炎,观察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在CT图像上,23例水肿型胰腺炎,其中2例CT检查胰腺形态、大小正常,15例胰腺弥漫性肿大,3例胰头肿大,3例胰体、尾肿大;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3例,主要CT表现胰腺增大,密度不均,可见出血坏死病灶,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性强化,并发胰周积液、肾旁间隙积液及肾旁筋膜增厚,假性囊肿和脓肿形成。结论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早发现肾前筋膜增厚征象对早期急性胰腺炎诊断的确立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资料证实的急性胰腺炙患者CT扫描资料.结果:30例病例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2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8例,5例合并感染;CT征象出现率高低依次为胰腺体积增大、肾周筋膜水肿增厚、胰外积液、胰腺坏死.结论:CT可做为判断急性胰腺炎预后的一个标准,特别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不只限于定性诊断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临床证实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及病变范围,全部病例均进行平扫,其中6例患者做了增强扫描。按CT影像分级后结合临床发病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单纯性胰腺炎18例,坏死性胰腺炎16例。CT表现主要是胰腺的弥散性增大,密度降低,有3例胰腺内见局限性片状高密度出血影,1例胰腺内见大片状高密度出血影,7例见有不规则低密度区。所有病例均见有胰周积液。A级1例,B级3例,C级15例,D级10例,E级5例。D、E级患者住院时间长气管受累严重,合并感染及代谢异常,病死率高。结论CT检查是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早期诊断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增强CT扫描对胰腺的坏死、出血程度以及渗液范围的判断有很大价值,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部CT扫描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9例经临床确诊的急性胰腺炎病例,对其CT表现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1例CT为正常;24例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表现为胰腺增大,胰周间隙模糊、积液,肾前筋膜增厚;4例为急性坏死型胰腺炎.除上述表现外,胰腺内可见低密度区,其中伴发蜂窝组织炎1例、假性囊肿1例.结论 CT检查是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早期诊断有效的影像学方法,不仅能明确诊断,鉴别其病理类型,而且有助于发现并发症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以临床资料证实的急性胰腺炎患者CT扫描资料.结果:32例病例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5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7例,3例合并感染;CT征象出现率高低依次为胰腺体积增大,胰周筋膜水肿增厚、胰周积液、胰腺坏死.结论:CT可作为判断急性胰腺炎预后的一个标准,特别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不只限于定性诊断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 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临床资料证实的急性胰腺炎患者CT 扫描资料.35例病例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6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9例,6例合并感染;CT 征象出现率高低依次为胰腺体积增大、肾周筋膜水肿增厚、胰外积液、胰腺坏死.结论 CT 可作为判断急性胰腺炎预后的一个标准,特别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不只限于定性诊断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CT表现。方法:分析50例经临床确诊的AP病例,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资料后加以分析。结果:用GE His SPeed NX/I双排螺旋CT机扫描结果13例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体积轻度增大。胰用脂肪间隙模糊;37例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内均有低密度区,范围不等,渗出液明显,累及腹腔及腹膜后间隙,范围广泛,其中并发假囊肿者13例,脓肿1例。结论: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能早期发现和明确诊断,为临床早期及时有效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项海均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85-18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CT影像学表现,采用东软公司的Neu Viz双排螺旋CT扫描。结果 9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螺旋CT平扫者31例,其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16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15例;增强扫描者62例,其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7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15例。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消失,血、尿淀粉酶恢复至正常范围内,复查CT胰腺形态及密度基本正常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螺旋CT扫描是病变部位显示最直观、最清晰的影像学手段,在病程早期行螺旋CT扫描及病程中复查CT是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增强CT扫描的影像特点。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21例,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分析CT的影像学图像特点。结果:2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在增强CT扫描上表现不同程度的密度减低,胰腺体积增大,其中16例患者可见胰腺轮廓内小片状低密度灶。结论:增强CT扫描对诊断急性胰腺炎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能够较准确的显示急性胰腺炎及其周围器官的继发性损害情况,对胰腺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1]。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对胰腺坏死程度的判断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急性胰腺炎的CT影像表现,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对胰腺实质的密度变化.结果11例单纯水肿型胰腺炎胰腺体积增大,边缘轮廓模糊,胰周脂肪层密度增高.增强扫描4例胰腺强化程度减低,动脉期胰腺密度高于肝.3例动脉期内胰腺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区.2例未见明显强化.螺旋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对判断急性胰腺炎水肿及坏死程度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固顾性分析经CT扫描与临床证实的14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表现为胰腺体积肿大131例,吉氏筋膜增厚135例,脓肿表现28例,合并假囊肿45例;出血坏死型23例;其他合并胆管结石108例,胸水80例,合并胰尾部囊腺癌5例,肝损害3例。结论 CT能准确判断胰腺有无肿大、坏死及并发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螺旋CT影像表现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51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的螺旋CT资料,观察其CT影像特征.结果 急性水肿性(轻型)胰腺炎大部分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境界不清,胰周脂肪间隙内见片絮状密度增高影,部分病例伴有单侧或双侧肾前筋膜增厚.急性重症胰腺炎CT表现为胰腺肿大显著,轮廓外突,胰周大量渗出,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内可见局限性或弥漫性无强化的低密度坏死区.结论 螺旋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简便、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虎 《西部医学》2011,23(6):1132-113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临床拟诊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CT扫查,取层厚5mm,平扫+增强扫描,重点观察胰腺大小、形态、胰周肾旁筋膜、间隙、胸腹腔情况。结果 CT诊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5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6例,诊断准确率100%。胰腺弥漫性增大或局限性增大20例,胰腺密度改变22例,胰腺周围液体聚集7例,胰腺内坏死、出血4例;肾周筋膜增厚16例;并发蜂窝组织炎5例、假性囊肿3例、脓肿2例、合并胸腔积液7例。结论 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不仅可定性诊断,同时还可显示胰腺内外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附10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CT扫描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04例急性胰腺炎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结果急性胰腺炎CT表现正常8例,63例表现为胰腺饱满,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密度正常或减低,胰周脂肪间隙内条絮状渗出,边缘模糊,部分伴有单或双侧肾前筋膜增厚;33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CT表现为胰腺肿大非常显著、轮廓外突、胰腺密度减低、胰周大量絮状渗出,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或弥漫性无强化低密度坏死区,部分可见出血灶。CT扫描发现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其中蜂窝组织炎17例,表现为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影;11例脓肿,表现为团状低密度灶,其内可见气体,增强扫描脓肿壁见环形强化;3例假性囊肿显示为类圆形水样低密度病灶,囊壁厚薄不均,可有强化。结论CT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以及对胰腺坏死程度的判断价值,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胰腺炎的CT影像表现,尤其是动态增强CT扫描时的胰腺实质密度变化。结果,24例单纯水肿型胰腺炎除体积增大、边缘轮廓模糊外,在增强CT扫描时有5例胰腺强化程度减低(均匀及不均匀性减低),动脉期胰腺密度稍高于肝脏,CT至52~81Hu,5例动脉期胰腺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区,2例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MS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可以较为理想的判断急性胰腺炎水肿坏死程度,是急性胰腺炎有效的诊断手段,有助于临床对胰腺炎病情及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发病早期的CT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资料及临床资料。男13例,女10例。皆作上腹部平扫加作胰腺模式薄层平扫胰腺,1例增强扫描。结果:急性胰腺炎在发病6~52小时内,胰腺边缘模糊,毛糙,周围呈低密度细网线影;胰腺密度不均且低于正常胰腺密度;其中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10例,局限性增大8例,5例胰腺体积无明显增大。结论:对于急性胰腺炎发病早期及时诊断,CT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无损伤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