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通过研究鼻窦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明确CT对鼻窦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鼻窦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黏液囊肿11例,鼻息肉10例,血管瘤3例,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鳞状细胞癌3例。结 论通过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能够明确鼻窦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范围,且能区分良、恶性肿瘤,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学创新》2016,(21):46-50
目的:深入研究胰腺囊性病变的CT影像特点,寻找不同病理类型病变的影像特异性,提高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本院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病变,分析CT影像表现,结合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结果:真性囊肿3例,假性囊肿5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2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癌)5例,实性乳头状瘤4例。结论:CT对于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鼻内镜下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术前均经CT或MRI检查及鼻内镜检查,8例病理报告可见大量真菌菌丝,未侵及黏膜基底层;炎症6例;黏膜囊肿6例;黏液囊肿4例;脓囊肿1例;骨瘤1例;软骨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嗅母细胞瘤1例。30例均临床治愈,无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行保留中鼻甲经嗅沟径路进行蝶窦开放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上颌窦良、恶性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52例上颌窦肿瘤CT表现结合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52例患者均有上颌窦软组织肿块影,CT值为20~40HU,均有局限性或广泛性骨质破坏,CT诊断良性28例,恶性24例.手术病理良性30例,其中慢性上颌窦炎性息肉14例,内翻乳头状瘤5例,上颌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粘液性囊肿3例,上颌窦血管瘤2例,含齿囊肿2例.恶性22例,其中上颌窦癌13例,恶性淋巴瘤4例,内翻乳头瘤恶变2例,上颌窦囊腺癌3例,CT诊断良性漏诊率为6.7%,恶性误诊率为9.1%.结论 CT检查对上颌窦肿瘤的定性及其毗邻软组织有否侵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贺伟中 《中原医刊》2005,32(10):58-59
笔者收集自1997年-2002年以来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状瘤(IP)15例。其中1例术前诊断为鼻窦癌,1例术前诊断为鼻息肉,1例术前诊断为粘膜下囊肿,1例术前诊断为慢性炎症,术后病理均为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状瘤。11例术前诊断为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状瘤与术后病理相符。进行回顾性总结,总结CT对IP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林婷婷  董江宁  韦炜 《安徽医学》2012,33(11):1523-1526
目的探讨胰腺常见囊性病变的CT表现特征。方法结合临床病史及病理类型,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间共31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其中包括假性囊肿14例,真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腺瘤4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黏液性囊腺癌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胰腺癌2例1例伴明显液化坏死,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胰腺假性囊肿12例发生于胰周,2例发生于胰腺实质内,呈圆形或椭圆形囊状低密度影;真性囊肿2例均发生于胰腺实质内,呈多囊状改变;囊腺瘤8例均位于胰腺体尾部,浆液性呈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黏液性囊较大,可见条状分隔及斑点状钙化影;黏液性囊腺癌2例位于胰体部,可见壁结节;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位于胰腺体部,1例位于胰尾,均以囊性成分为主,边缘可见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及斑点状钙化影;胰腺癌2例,1例位于胰头部,坏死囊变区内见索条状软组织成分,1例位于胰颈部。结论胰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有很多共性,也有其各自的特征性表现,多层螺旋CT(MSCT)可以显示病变内部的细微结构,对胰腺囊性病变的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T检查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121例腮腺肿瘤患者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增强扫描。结果 121例患者中,I类70例,除3例腺淋巴瘤外,67例均为良性混合瘤;II类34例,其中16例良性混合瘤,5例恶性混合瘤,7例腺淋巴瘤,4例血管瘤,2例黏液表皮样癌;III类17例,其中恶性混合瘤6例,黏液表皮样癌5例,囊腺癌2例,恶性淋巴瘤3例,腺泡细胞癌1例。结论 CT检查有助于腮腺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对分辨良恶性腮腺肿瘤仍有一定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表观扩散系数与T2值诊断肝脏局灶性小病变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DC)及T2值在区分肝脏局灶性小病变性质方面的价值.方法62例(84个病灶)肝脏局灶性占位小病变患者(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19例23个病灶,肝转移瘤11例18个病灶,肝海绵状血管瘤24例32个病灶,肝囊肿8例11个病灶)分别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快速自旋回波(SE)T2WI,测量、分析、对比各病变的ADC值及T2值.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CT、B超临床确诊.结果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35±0.18)×10-3mm2/s、(1.41±0.12)x10-3mm2/s、(2 39±0.21)×10-3mm2/s、(3.44±0.27)×10-3mm2/s,肝脏恶性病变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1),其诊断正确率为94.0%;肝脏恶性病变的T2值也低于良性病变(P<0.05),但两者数值重叠较多,其诊断正确率为78.6%.T2值诊断正确率明显低于ADC值(P<0.05).结论ADC值在肝脏局灶性小病变定性诊断方面优于T2值,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MSCT高分辨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MSCT高分辨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的价值。方法收集直径小于3cm的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43例,其中周围性肺癌25例,单发转移瘤5例,肺炎性假瘤4例,结核瘤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2例,肺腺瘤2例、肺错构瘤2例。43例患者先行常规CT扫描,然后行兴趣区高分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高分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正确率为90%,肺内恶性结节大多均匀增强,且增强CT值大于20Hu,平均增强CT值为36Hu。良性结节多周边增强,且增强CT值小于10Hu。结论根据病变的基本形态特征,并结合高分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肿瘤误诊为鼻息肉的原因,了解其不同的临床特征,以提高早期肿瘤的诊断率。方法对16例首诊为鼻息肉的鼻腔鼻窦肿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首诊为鼻息肉的鼻腔鼻窦肿瘤中,有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腺样囊性癌3例,混合瘤2例,低分化鳞癌、恶性黑色素瘤、脊索瘤、非何杰金淋巴瘤、嗅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结论鼻腔鼻窦肿瘤早期易误诊为鼻息肉,鼻内镜、CT检查和活检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技术在外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上的可行性。方法 :经由鼻窦镜治疗鼻窦炎 ,鼻息肉 ,鼻中隔偏曲 ,肥厚型鼻炎 ,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顽固性鼻出血 ,早期鼻中隔鳞癌等 2 36例。结果 :2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130例中随访 97例 ,治愈好转 86例 ;鼻中隔偏曲 72例次 ,治愈率达 97%;肥厚型鼻炎 5 2例次 ,1次治愈率达 9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出血坏死性息肉 8例 ,上颌窦囊肿 5例 ,顽固性鼻出血 3例 ,早期鼻中隔鳞癌 1例 ,均顺利完成手术 ,随访 2~ 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窦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可用于包括早期局限性鼻腔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鼻腔鼻窦疾病。  相似文献   

12.
】报道骶尾部肿瘤212例病理情况,其中良性肿瘤168例:畸胎瘤占114例,且有1例合并脑脊膜膨出;表皮囊肿和脂肪瘤各11例;纤维瘤7例;错构瘤5例;神经纤维瘤和纤维脂肪瘤各4例;纤维血管瘤、骨巨细胞瘤各2例;滑膜瘤、神经鞘瘤、血管瘤、单纯囊肿、中肾管囊肿和乳头状瘤各1例。恶性肿瘤44例:脊索瘤12例;恶性畸胎瘤11例;内胚窜癌9例;胚胎性癌6例;神经母细胞瘤、滑膜肉瘤、软组织肉瘤、骨肉瘤、浆细胞瘤、鳞状细胞癌各1例。作者就骶尾部肿瘤发病年龄分布情况及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腔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鼻腔恶性肿瘤的CT影像资料,探讨其CT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 25例中鼻腔鳞状细胞癌8例,腺癌2例,腺样囊性癌3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浆细胞瘤1例,黑色素瘤3例。CT扫描10例表现为形态规则, 内部密度均匀,15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密度不均匀,1例有钙化,3例中心伴有有坏死/囊变;20例发生于单侧鼻腔,5例发生于双侧鼻腔,3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鼻腔恶性肿瘤CT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CT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手术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鼻内镜在鼻腔鼻窦疾病以及垂体瘤手术中的应用,评价其效果。②方法 鼻内镜下对288例病人进行手术,254例鼻腔鼻窦息肉采用Messerklinger术工,20例鼻窦囊肿行鼻窦开放,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肿瘤,4例垂体瘤经鼻腔蝶窦切除肿瘤,2例鼻中隔偏曲明视下矫正中隔。③结果 鼻息肉治愈率为76.38%,有效率为23.62%。鼻窦囊肿治愈率为100%;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4  相似文献   

15.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研究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 ,以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1970~ 2 0 0 1年 6月间诊治的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2 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5例中 ,肿瘤多位于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 ,其中中鼻道 8例 ,鼻中隔 7例 ,中鼻甲 4例 ,下鼻甲 2例 ,鼻底 2例 ,另 2例病变范围广无法判断其来源 ;肿瘤呈黑色或紫褐色 2 1例 ,呈结节状或菜花状 ,淡红色表面光滑如息肉状 4例 ;肿瘤触之易出血。结论 本病临床少见 ,易误诊 ,应与鼻腔癌、血管瘤、鼻息肉相鉴别 :对鼻腔发现的黑色或紫褐色肿物 ,触之易出血者可作该病的临床诊断 ,而不必取活检 ,以免促进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6.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鼻腔鼻窦肿瘤的特征性CT表现,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恶性肿瘤2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恶性黑色素瘤3例,恶性淋巴瘤6例,鳞癌6例,腺癌5例.鼻腔恶性肿瘤CT上均示软组织肿块,但恶性淋巴瘤病变范围广泛,且几乎均累及同侧面颊部软组织,而无确切骨质破坏;鳞癌病变范围广泛,向窦腔外组织结构侵犯,且邻近骨质结构明显、广泛破坏;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病变范围局限,邻近骨质破坏不明显.结果表明:鼻腔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均具有一定的CT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鼻眼相关疾病的诊治结果,提高鼻眼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5例鼻眼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中,鼻源性眼眶蜂窝织炎6例,外伤性鼻眶骨折、视神经管骨折4例,鼻窦黏液囊肿1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鼻窦恶性肿瘤11例。鼻眼病变特征:炎性病变以眶壁破坏吸收为主,良性肿瘤则表现为眶壁受压移位,恶性肿瘤以眶壁破坏为主。结论:鼻窦与眼眶关系密切,CT扫描有助于此区域病变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观察预后;良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肿瘤需采用手术加放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眼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降低其误诊、漏诊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月32例鼻眼相关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鼻眼相关疾病患者中,9例首诊于眼科,23例以鼻塞、头痛、鼻部创伤等症状首诊于耳鼻咽喉科。29例治愈或好转,3例恶性肿瘤,2例突眼、复视、溢泪等症状减轻,1例症状未见好转。结论鼻眼相关疾病临床上属于眼科学与耳鼻咽喉科学的交叉疾病,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易致误诊、漏诊;临床工作中,CT对鼻眼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及观察预后均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学分型诊断与病理学分型诊断偏差的原因。方法235例恶性浆膜腔积液标本,行HE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细胞学分型诊断并对积液里常见的转移癌(肺腺癌、肺鳞癌、肺小细胞未分化癌、卵巢腺癌、胃癌、乳腺癌)进行癌细胞总量等14项细胞形态学指标观察。结果①细胞学分型与病理学分型不符情况:5例中、低分化鳞癌和1例大细胞未分化癌细胞学误诊为腺癌,5例可疑癌胸水及4例可疑癌腹水由于涂片中恶性细胞数量少或癌细胞不典型而未能分型诊断。②不同原发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来源的癌细胞在积液涂片各有一些特点:卵巢癌细胞数量较多且以大细胞群存在(占86.11%),肺腺癌、肺小细胞未分化癌及乳腺癌以中、小细胞群为多见;胃癌有表现为单个散在细胞(44.83%),部分病例有成群或成团(55.17%);肺鳞癌多以单个散在为主。结论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及观察指标能较好地鉴别各种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为临床确诊原发恶性肿瘤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00例恶性浆膜腔积液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临床资料及细胞形态,以总结经验,提高恶性浆膜腔积液检出率及细胞学诊断水平。方法对200例恶性浆膜腔积液进行8个年龄组的划分归类以及镜下阅片,观察分析各型恶性肿瘤的特征。结果 200例恶性浆膜腔积液中包括76例恶性腹水,111例恶性胸水,13例恶性心包积液。76例恶性腹水,高发年龄组在50~59岁(27例)及60~69岁(22例),恶性肿瘤的类型以腺癌所占比例最高有71例(占93.4%),3例恶性淋巴瘤(占3.9%),1例肝癌(占1.3%),1例恶性黑色素瘤(占1.3%);111例恶性胸水,高发年龄组在50~59岁(23例)及60~69岁(31例),恶性肿瘤的类型以腺癌所占比例最高有105例(占94.5%),鳞癌2例(占1.8%),恶性淋巴瘤2例(占1.8%),恶性黑色素瘤1例(占0.9%),恶性胸膜间皮瘤1例(占0.9%);13例恶性心包积液,高发年龄组集中在40~49岁(3例)及50~59岁(5例),恶性肿瘤的分型以腺癌为主占12例(92.3%),另外1例为恶性淋巴瘤。结论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对于肿瘤的诊断、分型、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