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28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98.04%;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有效率86.2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8.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在治疗骨质疏松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内固定手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依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2. 50%,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股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将人工关节置换术作为首选方式进行选择,疗效突出,且术后恢复速度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7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内固定组35例,采用内固定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5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评价内固定组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死亡人数。结果:内固定组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内固定术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优于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效果情况。方法:选取98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人工关节置换组50例和PFNA内固定组48例。观察两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后功能情况。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预后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较好的效果,应根据临床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THA)与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人工关节置换组(16例)及内固定治疗组(20例),人工关节置换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内固定组进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随访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并评估术前和术后的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方法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下降值明显高于内固定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内固定法相比,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卧床时间短,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伍代国 《大家健康》2016,(10):83-84
目的:分析讨论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该院接收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计1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接受内固定术及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系统治疗,骨折情况基本愈合,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关节可活动时间、两个月后关节综合评分分别为(43.5±11.64)d、(18.2±2.35) d、(81.3±14.34)分,试验组分别为(32.4±8.46)d、(7.5±1.73)d、(95.6±7.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之下,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掌指骨骨折愈合,更利于患者恢复,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析和对比其通过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接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70例,对其中的35例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记为观察组,对剩下的35例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记为实验组,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要高于实验组,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在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要更为突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因此可以采取配合治疗的形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6例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使用PFNA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PFNA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进行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关节置换组27例及内固定组53例,分别进行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异,关节置换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组;两组患者治疗前FRS评分与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改善,但关节置换组评分明显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置换术能够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李志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361-2362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切复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组(观察组,44例)及切复内固定术治疗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切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复内固定术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临床效果更明显,且后者具有手术时间短以及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极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双极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平均82岁)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结果20例患者在术后2~3周下地负重行走。1例术后第二天发生脑溢血,不能行走,2月后死亡。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肯定,术后可早期负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郑晓熙 《当代医学》2013,(32):94-94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8月中山市石岐苏华赞医院收治的22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n=12)和动力髋螺钉(对照组,n=10)治疗,并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地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可以作为治哼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常规组行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则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比较常规组,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更理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7,(1):88-8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成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活动范围、功能及疼痛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显示:研究组患者得分为(96.3±3.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手术时长、术后功能恢复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65例。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6-31d(平均13.2d)下地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恢复到术前肢体功能,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对于严重骨质疏松且合并多系统疾病的老年病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可以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负重、减少术后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5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结论: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疗效较好,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在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取26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于2014年1月份到2017年12月份入院进行治疗。随机均等分组,对照组予以内固定治疗,患者共13例;实验组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患者共1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Harris分值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明显,数据对比所得P0.05;实验组的卧床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数据对比所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效果理想,总有效率较高,数据对比所得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后Harris分值均显著提高,实验组的Harris分值改善幅度较大,数据对比所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人工关节置换,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以及关节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关节置换术结合营养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探讨。方法随着社会老龄化骨质疏松状况严重,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粉碎性属于不稳定性骨折,内固定后发生固定不牢卧床时间长,负重后易骨质破坏容易发生髋内翻,肺部感染、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因此,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术结合临床营养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取得良好疗效,结果应用人工假体置换术注重营养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取得满意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需继续观查随访术后远期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对比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8例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采取内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内固定治疗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